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变态阶段的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 ,强调应根据敏感性和代表性水平来选取生物有机体进行生物毒性实验 ,并探讨了运用幼虫变态实验来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做为实验生物的毒性研究。国内外实验证明大型溞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生物,在环境毒理监测中大型水蚤生物测试法是快速、经济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实验方法检验了盐度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和变态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在盐度21.0-27.5的范围内,幼虫均有较高的存活率、变态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其中,在盐度24.0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都最高,生长速度也最大。不管盐度如何,幼虫较快的生长速度总是和自发变态前较短的浮游期联系的,尽管渐变盐度没能使幼虫的存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变态个体的大小以及浮游期的长度得到显著的改变,却明显地加宽了幼虫存活和变态的盐度范围。渐变盐度的实验方法优于突变盐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研究了珠江河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对微量金属Cu,Zn和Cd化学相态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微量金属Cu,Zn和Cd络合作用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从而回答一些目前仍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了珠江河口海区悬浮颗粒物质对微量金属Cu,Zn和Cd化学相态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微量金属Cu,Zn和Cd络合物作用和生物毒性的影响,从而回签一些目前仍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进行准确可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来确定目标区域的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手段,正在迅速发展,然而,eDNA技术易出现假阳性,从而导致实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不准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eDNA技术相比,环境RNA技术(eRNA)的快速降解使得它具有减少eDNA监测结果假阳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可行性,主要从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可检测性和提高检测分辨率的潜力两个方面来介绍;综述了eRNA技术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eRNA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未来将eRNA技术实际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是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重要内容之一[1].在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实验中,常用的受试生物有端足类(Amphipoda)、多毛类(Polychaeta)、软体动物(Mollusc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和枝角类(Cladocera)等中的部分种类[2-3].端足类是目前开展海洋沉积物毒性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对其研究工作进行的最多,经验积累也最丰富,用其进行的有关沉积物毒性检测的方法也比较成熟[3].目前国外已有20多种海洋端足类用于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中.野生受试生物受季节、数量的限制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河口水Cu2+, Zn2+的分析、形式、分布、毒性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6,27(3):336-339
生物毒性实验Cu^2+,Zn^2+等浓度与生物死亡率相关模式表明,海水中加入的Cu^2+,Zn^2+等浓度逐渐增高,生物死主恨率相应增高,同一浓度下,死亡率随时间(24,48,72,96h)的增加逐步增高,实验加入Cu^2+仅1μg/L和Zn^2+仅5μg/L本底浓度时,其毒性即已开始遵循相关模式。因此,比天然水含量仅高1,2倍的Cu^2+,Zn^2+离子的污染及毒性,就足以破坏鱼虾在河口的产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找出影响变态氧产量的诸多因素及变化趋势,提出了科学的调整方法。结合具体使用情况,提出了变态氧消毒净化技术的使用条件、使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冠瘤海鞘幼体附着与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盐度梯度实验检验了盐度对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在盐度10-40范围内,低盐度抑制幼体变态,高盐度促进其开始变态及完全变态,但盐度40不促进完全变态。低盐度可使幼体附着(除盐度10抑制附着),高盐度促进附着,但盐度达40不促进附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找出影响变态氧产量的诸多因素及变化趋势,提出了科学的调整方法。结合具体使用情况,提出了变态氧消毒净化技术的使用条件、使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幼体发育、摄食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蚤状幼体Ⅰ期发育、摄食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对对虾幼体的变态存活有显著影响,饥饿时间与变态率及变态时间呈线性关系.饥饿对日本囊对虾幼体首次摄食影响显著。本实验中,日本囊对虾的蚤Ⅰ幼体的PNR100应为40h。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生物交联剂的制备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海藻酸钠分子中引入新的活性功能基团,制备出1种新型生物交联剂.本研究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得到含不同醛基量的氧化海藻酸钠,用MTT法评价了它们的细胞毒性,并对其体内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海藻酸钠(氧化度<50%)的细胞毒性为0~2级,氧化度越高其细胞毒性越强;含相同醛基量的氧化海藻酸钠(氧化度为24%)与戊二醛相比,前者对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毒性较低,而后者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体内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度氧化的海藻酸钠不但保留了海藻酸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改善了其降解性.所以,适度氧化的海藻酸钠是1种新型的低毒性生物交联剂.  相似文献   

14.
邹汉阳  程汉良 《台湾海峡》1990,9(2):100-107
本文报道了我们在应用放射性示踪沙观测闽江口底沙运动的实验过程中,同时进行的现场辐射剂量监测和实验区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监测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了辐射安全分析和环境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15.
KCl对方斑东风螺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KCl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oLink)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体200 mL,幼虫20只,KCl连续作用12 h的条件下,当KCl浓度不超过8×10-3mol/L且幼虫日龄小于12 d时,诱导变态率为0~15%,诱导效果不稳定;当KCl浓度达到11×10-3mol/L且幼虫日龄达到15 d时,浮游幼虫变态率超过95%。在水体850 L,幼虫2.0×105~2.5×105只,KCl连续作用9 h的条件下,KCl浓度为17×10-3mol/L,日龄15 d的幼虫变态率达90%。浮游幼虫日龄越大,KCl添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KCl诱导变态作用越明显。KCl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性作用,日龄越小,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日龄12 d的浮游幼虫,KCl添加浓度11×10-3mol/L作用20 h诱导变态的稚螺,未发现其生长和存活受到KCl的不良影响。综合本实验的结果,KCl诱导变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条件是:浮游幼虫日龄不小于15 d,添加浓度11×10-3~14×10-3mol/L,作用时间不超过12 h。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KCl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o Link)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体200 mL,幼虫20只,KCl连续作用12 h的条件下,当KCl浓度不超过8×10-3 mol/L且幼虫日龄小于12 d时,诱导变态率为0~15%,诱导效果不稳定;当KCl浓度达到11×10-3 mol/L且幼虫日龄达到15 d时,浮游幼虫变态率超过95%.在水体850 L,幼虫2.0×105~2.5×105只,KCl连续作用9 h的条件下,KCl浓度为17×10-3mol/L,日龄15 d的幼虫变态率达90%.浮游幼虫日龄越大,KCl添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KCl诱导变态作用越明显.KCl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性作用,日龄越小,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日龄12 d的浮游幼虫,KCl添加浓度11×10-3mol/L作用20 h诱导变态的稚螺,未发现其生长和存活受到KCl的不良影响.综合本实验的结果,KCl诱导变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条件是:浮游幼虫日龄不小于15 d,添加浓度11×10-3~14×10-3 mol/L,作用时间不超过12 h.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KCl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o Link)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体200 mL,幼虫20只,KCl连续作用12 h的条件下,当KCl浓度不超过8×10-3 mol/L且幼虫日龄小于12 d时,诱导变态率为0~15%,诱导效果不稳定;当KCl浓度达到11×10-3 mol/L且幼虫日龄达到15 d时,浮游幼虫变态率超过95%.在水体850 L,幼虫2.0×105~2.5×105只,KCl连续作用9 h的条件下,KCl浓度为17×10-3mol/L,日龄15 d的幼虫变态率达90%.浮游幼虫日龄越大,KCl添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KCl诱导变态作用越明显.KCl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性作用,日龄越小,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日龄12 d的浮游幼虫,KCl添加浓度11×10-3mol/L作用20 h诱导变态的稚螺,未发现其生长和存活受到KCl的不良影响.综合本实验的结果,KCl诱导变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条件是:浮游幼虫日龄不小于15 d,添加浓度11×10-3~14×10-3 mol/L,作用时间不超过12 h.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海假交替单胞菌pilZ基因的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及突变菌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构建pilZ基因缺失菌,分析了基因缺失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c-di-GMP水平和胞外产物含量等特性的变化及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ilZ基因缺失菌形成的生物...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和多环芳烃对太平洋牡蛎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1种有机磷农药和一种多环芳烃蒽,以太平洋牡蛎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毒性试验,比较了太平洋牡蛎对11种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并以丙溴磷和蒽为代表,比较了太平洋牡蛎不同发育时期对丙溴磷和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毒性强度排前7位的有机磷农药的结构均含有苯环,表明对太平洋牡蛎的毒性与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介绍某海域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中所添加海水阻垢分散剂SW203、海水菌藻杀生剂SW303对海洋生物的危害。通过毒性实验来检测两种试剂对海洋生物的半致死量,结合环境因子的分析以此确定海域海水阻垢分散剂、海水菌藻杀生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SW203生物毒性很弱,排入海中无毒性影响,SW303是菌藻杀生剂,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渐低,生物毒性影响也逐渐降低。在本研究中同时也发现,该海区较封闭,水交换能力较弱。其浮游植物呈现出异常情况,海水中细长翼根管藻接近赤潮密度,电厂循环冷却水虽然对海洋生物毒性影响较少,但仍是海水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湾内水质较恶劣,污染物的影响不只停留在较明显的要素,如生物毒性;其间接的影响,如营养物质的提供,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反而会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