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中的主要不确定性是地震活动发生率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GMPE)。我们探索了地震学和地面运动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对加拿大东部和西部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更新的信息包括地震活动发生率的重新估计、震源区的说明条款及新地面运动预测方程的应用。由于我们只说明了主要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没有全面处理所有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将我们的模型称为暂时更新地震危险性模型。根据暂时更新地震危险性模型,我们获得了加拿大4个大城市的一致危险谱(UHS)并与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基于1995年地震危险性模型编制的当今加拿大地震危险图(2005/2010)的一致危险谱做了比较。敏感性分析显示了中低地震活动区域(加拿大东部)地震活动平滑的显著影响,而地面运动预测方程对所有地区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此外,我们的暂时更新地震危险性模型可以很容易地绘制地震危险性曲线及给出各种场地条件和多种概率水平的地震危险性分解结果,这种功能对进行进一步的地震工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云图法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是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PEER)提出的新一代"性能化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理论框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称为"云图法",这种方法针对确定性结构进行一系列地震动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从而得到地震动强度参数与结构地震需求的"云图"。然而,传统的云图法只能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为此,结合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技术,提出一种能综合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的改进云图法,并将传统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内容拓展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概率地震需求易损性分析、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三个层次。以一榀五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采用传统云图法和改进云图法对其进行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得到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地震需求易损性曲线和地震需求危险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考虑地震动与结构的不确定性,避免不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而低估结构的地震风险性。  相似文献   

4.
李昌珑  徐伟进  吴健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15,37(6):1024-1036
本文介绍了特征地震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正态分布模型和布朗过程时间模型, 提出了使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的特征地震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通过具体算例对不同的特征地震模型进行了比较, 并对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 特征地震含时间模型在复发周期早期的地震危险性低于不含时间模型, 而在后期其地震危险性则高于不含时间模型. 特征地震复发周期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布朗过程时间模型计算得出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 在未到期望复发时间时, 正态分布模型与前两种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差别不大; 而接近期望复发时间及之后时段, 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危险性则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5.
李彦恒  史保平  张健 《地震学报》2008,30(3):292-301
介绍了一种成熟的已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估计不确定性的方法——copula函数方法, 并推广了n重的Frankrsquo;s copulas; 在实际应用中, 本文采用了俞言祥和美国西部由Boore等人给出的两个衰减模型, 针对其中存在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构造出概率意义上联合的copula分布函数, 并将其应用于实例分析. 结果表明, 对比于传统逻辑树中所用的线性结合方法, copula将两者带来的概率分布写成一个联合概率分布, 能够很好地考虑双方不尽相同的意见. 另外, 由于copula函数可采用各种各样的边际分布函数来获得联合概率分布, 且在金融风险投资评估已有大量的应用, 因此在现代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将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震级—破裂长度关系与断层破裂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工程地震的进展之一是对所论地区作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1968年,Cornell首先对地震危险性分析作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点源模型”。70年代,洪华生(A.H-S)等提出断层破裂模型。该模型假设,断层破裂长度仅由震级决定,场地烈度由场地到断层破裂区的最短距离决定。由于断层破裂模型的广泛使用,震级-破裂长度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危险性分析工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处理和表征,一直是核电厂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无论是确定核电厂厂址的设计基准地震动,还是进行核电厂地震风险评价,都更加重视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重点说明了衰减关系的不确定性,包括标准差和截断水平对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和讨论说明了概率性方法截断水平的选取问题,探讨了现行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在截断水平选取上的差异.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活动较弱的区域,概率性方法截断水平为3,确定性方法截断水平为0的现行做法是恰当的.但是,对于发震构造大震复发间隔较小的区域,为了使二者在超越概率方面协调,恰当提高确定性方法的截断水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十年尺度(5—10年)地震危险性预测中,需要处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受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约束,地震预测的结果必然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考虑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的非均匀性及相关特征和地震危险性长期背景(地质、地球物理场等因素)与地震发生前兆的概率结合,提出了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概率模型。考虑资料的不均匀性和适宜不同地区的地震前兆方法的差异,本文还提出了概率预测模型简化形式,以满足全国不同地区的需要。本文以华北北部地区为例讨论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全国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的概率预测。根据本项研究提供的结果和计算程序,可以满足地震对策和地震损失估计对地震中长期概率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宗旨是探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主要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为此 ,重点研究了地震统计区划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地震统计区参数 b值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以及空间分布函数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导致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文中指出 ,地震统计区概念是考虑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特有的概念 ,是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考虑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方面的发展。虽然它源于我国的地震带划分概念 ,但是 ,却明显区别于地震带。文中强调了地震带划分是地震孕育发生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 ,而地震统计区仅只服务…  相似文献   

10.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工程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法产生以来,地震发生的概率模型在工程抗震中开始受到极大的重视。人们企图尽可能客观地刻画地震事件序列以降低主观认识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许多概率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极为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笔人为这些探讨中大多数研究者们限于艰计数特征,与时间特征的探讨和计算简化处理,很少同时从概率统计、地震事件资料特征和工程近似三者的合理笥角度去分析这些模型的合理性与局际性  相似文献   

11.
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危险性估计中存在的随机、知识不完备(模型)、模糊这三类不确定因素以及当前对这三类因素处理的几种方法;然后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即这三类看来性质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归根到底,都来自知识不完备,或为了简化而不求完备;接着说明了这三类因素的不确定性都可以用概率密度表示,随机因素用客观概率,后两类用主观概率;最后指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这三类因素可以统一按Bayesian方法综合处理,从而避免了过去采用的超越概率曲线的分位数曲线这种概率的概率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地震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山东省及其周边的地震环境,并以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研究山东地区峰值地震加速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超越概率水准的峰值地震加速度的比值。结果表明,不同超越概率水准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比例关系对地震环境具有明显的依赖特征,且总体上服从对数正态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3.
概率分配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地震区(带)的地震发生概率确定潜在震源区发震概率的概率分配模型。这一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区(带)的地震发生概率控制并确定了潜在震源区的发震概率,这一原则完全遵从概率论的基本原理;2.模型中用于描述地震发生过程的随机模型,对潜在震源区的发震概率不再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由此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概率分配模型与目前用于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中的地震平均年发生率分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对华北地区的应用结果相差不大。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地震活动水平较高时,后一方法可能会低估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王凡  沈正康  王敏  王阎昭  陶玮 《地震地质》2013,35(1):101-112
川滇菱形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21°~33°N,96°~108°E)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中分别应用基于地震空间相关性和地壳形变场的预测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由Kagan等(1994)提出的基于地震空间相关性的方法,假定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与历史发生地震的频度成正比,根据历史地震目录建立统计学模型估计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回溯性检验表明,这种方法对于评估地震复发周期较短的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有较高的有效性,但对于地震复发周期较长的断裂带,如龙门山断裂带,很难给出一个理想的预期。由Shen等(2007)提出的基于地壳形变场的方法,假定长期地震危险性与地壳构造应变率成正比,根据由GPS观测获得的应变率场建立统计学模型评估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回溯性检验表明,川滇地区过去30a间发生的地震与区域应变率的大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过去500a间发生的地震与应变率场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由10a时间尺度的大地测量资料得到的地壳应变场可以很好地反映数百a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邵辉成  谢家树 《地震研究》1995,18(3):246-251
在研究地震危险性时,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可靠性在研究的时间段内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介绍一种考虑这种差别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方法,作为应用的一例子,计算了汾渭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参数,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引入“逻辑树”方法处理了四川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最后用三种方法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回顾[伊朗]米尔扎依引言地震危险性分析可以分成经验的-统计的、确定性的和概率的等几类方法。经验的方法直接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古地震资料来确定地震活动性和评定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在确定性分析方法里,表示第四纪或近代地壳活动证据的断层或者...  相似文献   

18.
潘华  黄玮琼 《地震学报》2003,25(2):199-204
用3个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并讨论了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局部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场点通常位于地震统计区边界,以及不同方案震级上限变化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回顾就预报地震和地震危险性问题所引出的争论,模型和方法,试图对发生于某一特定时间空间和震级窗内的地震,研究其发生概率定量化的统计方法是本文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金学申  靳艳萍 《中国地震》1993,9(4):301-309
本文提出一种依据场址历史地震资料进行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在证明其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庆遥烈度值吴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求出β,λ和Imax并得出各场址的危险性分析结果。同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性校正,得到的各场址的危险发生分析的最终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对呈现过烈度异常的区域,本方法的结果列能显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