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口海域是河水与海水交汇区域,环境非常复杂,要进行重金属的河口化学研究,首先必须了解其在河口区的化学形态及变化规律,才能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这对河口海域的环境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目前,对海水中微量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颇为活跃,大体可分二大类。其研究方法见表1。  相似文献   

2.
珠江河流悬浮体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水中的金属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吸附、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将部分进入河流悬浮体中。当水环境理化条件变化时,部分金属离子又可通过扩散、解吸、溶解、氧化还原和络合等作用从悬浮体中重返水相;或通过絮凝、共沉淀等作用进入河流沉积物中。这些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河水理化条件的变化和悬浮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结合类型。过去,在测定河水中各种元素时,往往没有将水相与悬浮相分开。然而,只知道其在每相中总浓度是不够的,测定和研究其赋存的化学形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可溶铬的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孙楷  林建东 《海洋学报》1985,7(5):572-578
天然海水中元素所呈现的化学形态十分复杂,作为易变价的过渡元素铬,在海水中则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本文在建立海水中铬的极谱催化波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简便的海水中可溶铬的化学形态分析流程,应用于海水的实际监测,所得有关形态的数据经数理统计处理,符合调查海域的环境实际情况,方法灵敏快速,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水中微量元素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作用,对于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以及海洋资源的提取利用等都有重大的意义。水合氧化物颗粒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是海洋环境中微量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有关水合氧化物与海水界面上微量元素的吸附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吸附机理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元素在海水中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行为不仅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而且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不同存在形态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研究颇多,但尚未涉及海水中铜存在形态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重金属Cu,Pb,Cd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颗粒中各化学形态间的含量,及其在长江内河段—河海混合界面—海区间的各形态间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中重金属以非残渣相为主要存在形式,其中铁锰氧化物为重要的清除载体;以铁锰氧化物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含量受水环境盐度和pH控制;通过多元回归计算求得重金属与pH值、盐度(X_s)、悬浮体(X_(s.s))的多元一次方程。  相似文献   

7.
珠江及其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重金属元素在河流、海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过去都是以元素的总量为依据。随着环境化学和海洋地球化学的发展,需要对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毒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及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絮凝与沉降和自净作用过程的研究等,都要求对各元素进行详细的形态划分。 研究迁移元素的化学形态有间接的计算方法和直接测定法。间接计算法基于Al是自然界难溶元素,可以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与Al含量的比值与大陆岩石中该元素与Al含量比值进行推算。所得结果与自然界实际情况相比有一定出入,而且,还不能把元素形态分得更详细。目前,一般都采用直接测定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珠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与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珠江口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珠江口及附近海域海水中铜、铅、锌、镉、总铬、汞、砷的含量平均值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重金属元素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发现在河口重金属主要以稀释混合过程为主,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在酸化作用下以解吸作用为主,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不大.沉积物中铜-锌、铅-锌、铜-镉、铅-镉、锌-镉、铅-铬,锌-铬、镉-铬8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珠江口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尤其珠江口沉积物中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局部激增的特点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水土  杨慧辉 《台湾海峡》1993,12(4):376-384
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的调查资料,初步探讨该海域Fe,Mn,Cu,Zn,Ni,Co,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及其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主要受九龙江径流的影响。在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发生明显转移,Fe,Mn,Co,Zn等元素自悬浮颗粒物上解吸,Cu可能被吸附,颗粒态重金属元素与颗粒态磷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海水中的锌等微量元素,尚未进行过较为广泛而可靠的分布研究。极为零星的资料,还是近几年来在沿岸进行污染调查时,用陈旧的方法测定的。 世界海洋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文献报道的数据,常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自然变化,抑方法误差(包括所测形态),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采用单池示差反向极谱法,比较广泛而可靠地研究了中国近海海水中,锌等微量,元素的离子(和不稳定络合物)的地球化学分布。测定锌、铅、铜、镉时,样品不加任何试剂,因而避免了元素存在形态的转移及被测离子的带入或损失。  相似文献   

11.
海水化学模型或海水中元素溶存形式的研究在海洋化学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研究海洋中元素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等等“元素海洋地球化学”的基础,而且也是研究海洋污染和防污、海水化学资源开发等的基础之一.迄今文献报道研究海水化学模型的方法均属化学平衡法[1-7].  相似文献   

12.
海口湾海域重金属自净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陈春华 《海洋学报》1997,19(6):77-83
本文用水动力交换和海水化学自净作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口湾海域的自净能力。指出海口湾涨潮海水的交换率为32.6%,落潮海水交换率为5.4%,一个潮周期铜、铅、锌和镉的物理自净能力分别1.04t、7.64t、15.22t和0.78t.静态海水对铜的自净能力为1.15t.海水交换周期为10d,计算得到海口湾海域铜的自净能力为42t/a.  相似文献   

13.
吴景阳 《海洋科学》1983,7(4):60-63
查明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问题,无论是对地球化学基本规律的研究,或对环境质量状态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关于整个环境中这方面研究的分析技术,国内已有专文介绍。本文旨在评介研究海洋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的一些化学方法。 一、研究海洋沉积物微量元素形态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海调查公共航次所获得的数据和悬浮体样品,使用ICP-AES、ICP-MS仪器对悬浮体中的主、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悬浮体中元素组成、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体中主量元素铝、镁、铁、钙等含量为1%~30%,含量以铝为主;微量元素镉、铬、钴、铜、锰、镍、铅、钒等含量为n×10-6~n×10-9,以锰最高;铝与铁、锰以及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指示这些主量元素以陆源输入为主和微量元素被细颗粒物质吸附为主的特征。水团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颗粒态地球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铝、铁及铬、钴、铜、锰、镍、钒等元素受水团的制约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南沙群岛海域海水中胶体铜、锌、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水中元素基本形态的区分通常是采用0.45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分离,但海水中那些并非溶解态的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变形性[1],并具有较小的粒度,在过滤时,基本上都进入了滤液而被算作溶解形态,这使得深入理解元素在海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海洋生态效应受到限制[2].  相似文献   

16.
海水中元素在悬浮物上的固-液界面作用是控制海水中元素迁移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洋化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海水中金属元素在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已有许多报道。本实验室也系统地研究了几种重金属元素分别在不同形态的粘土矿物、水合氧化铁和水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长江口水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已从化学角度探索其行为。现用选择性化学沥取技术,对悬浮颗粒物质中不同相态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从而了解微量元素在悬浮颗粒物质中各相态的含量、比例和化学行为。这里的选择性化学沥取技术,包括使用MgCl_2溶液、稀醋酸-醋酸钠溶液、过氧化氢、盐酸、羟铵溶液和高氯酸—氢氟酸,对一定量悬浮颗粒上的重金属元素顺序提取Tessier等(1980)用此方法研究了加拿大的Yamaska河和Francois河中悬浮颗粒物质的铜和锌在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海域锌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是海水中有毒害的几个重金属痕量元素之一,在水体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由于存在的形态不同,其所参与的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不同,危害也就不同.因此,开展长江口海域锌的存在形式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海洋环境地球化学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为制定水质标准、发展海洋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奎寰 《海岸工程》1996,15(3):58-63
对取自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9个海水悬 物样品及英吉利海峡1个凤成悬浮和折43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探讨。用Q因子分解法将所得的结果与悬浮物可能来源的标准组成进行了比较,在所研究的海水悬浮物的样品中,生源和陆源的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悬浮体中痕量金属(铜、铅、镉、钴、铁、锰)的化学形态的连续顺序萃取的分析方法。共有五个部分: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态。用石墨炉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了上述各态中的痕量金属,从六份平行样的测定结果表明,悬浮体顺序萃取各相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五个态的总和与痕量金属总浓度相比较,其精密度和正确度都令人满意。此法简便、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