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和DTCN于1984年联合研制成功了“SM97””号新型载人潜水器,1985年正式投入使用。由于该潜水器的下潜深度为6000米,能直接考察世界上97%的洋底,故命名为“SM97”号。它能以1节速度在海底潜航15公里,同时采集岩石、泥沙、热液矿床样品等,亦可进行水下摄影和录像。该潜水器是在法国著名的载人潜水器“西亚纳”号的基础上,总结了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改进设计的。“SM97”号潜水器从制造工艺和基本性能上都大大优于法国著名的载人潜水器“西亚纳”号,并将接替法国海军的“阿基米德”号潜水器的工作,成为法国深海调查,作业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对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考核评价,保障重大深海装备安全高效运行,文章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例,分析研究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运行管理特点,针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管理技术要求,在结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与试验性应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试应用,充分证明该体系建设方法的有效性,值得在载人无人潜水器等重大装备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深潜技术是海洋开发中具有通用性的高新技术。它包括直接潜水和间接潜水两类。直接潜水用于水下施工、救捞等活动,但受潜水生理学和装备的限制。目前直接潜水中,饱和潜水人体最大模拟实验深度已达686m,实海实验深度达520m。动物实验最大深度达1500m。现场作业多在200m以浅,个别已超过300m。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实现450m以内安全作业是有可能的。在间接潜水方面,可以使用耐压潜水服,常用的有J1M和WASP两种,最大潜水深度可达605m,更深的则使用潜水器。目前潜水器包括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类。  相似文献   

4.
图1“长尾鲛”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UUV)作为高技术武器的一种,因它能用于危险的海洋环境中,且灵活隐蔽,造价低,而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目前主要用于侦察和处理水雷及通信。其种类繁多,有一次性的、潜艇型、潜艇发射型、半没水型、能载武器进行战斗完全独立型下一代无人潜水器。一次性无人潜水器一次性无人潜水器有两种类型。一种装有弹头,通过有线控制接近水雷,与水雷同归于尽,这种应称作遥控水中航行体(ROV)更为确切。另一种不装弹头仅装传感器可反复使用。德国“长尾鲛”“长尾鲛”是有线导航的扫雷系统,潜航深度达300m(图1)。它有装弹头的“长尾鲛”C(Combat)型和不装弹头的“长尾鲛”I(Inspection)型两种。后者用于搜索水雷和训练舰员。“长尾鲛”是呈鱼雷状,长1.3m,直径20cm,重40kg,本体上装有蓄电池驱动的水平推进器4台,垂直推进器1台,本体尾部光缆长3000m,可在距母舰1200m范围内行动。最大航速6节,可悬浮在水中指定位置。装备的传感器有设定位置声纳、分辨率可变的360度全范围声纳、带探照灯的摄像机等。“长尾鲛”除装备在德国海军扫雷舰上外,瑞典海军也决定将其装备在新型护卫舰上。此外,美国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6):F0002-F0002,1,2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第四次下潜任务时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试完成后第一时间,国家海洋局在京举行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视频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成功潜入海洋最深处据《中国海洋报》4月7日报道: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3月24日在西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域进行深潜试验时,成功地潜入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10911.4m深的海底。这一记录比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  相似文献   

7.
王去伪 《海洋科学》1989,13(4):71-72
潜水器可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遥控潜水器两种,载人潜水器又可分为调压进出式潜水器和单人常压潜水服(器)。据1981年有关资料,全世界共有各种潜水器541具,其中载人潜水器131具,无人遥控潜水器410具。这些潜水器的大部分为美、英、日、法等国家所拥有,其中美国约占60%。我国的潜水器目前还处在研制和实潜试验阶段,1986年12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海人一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通过了海上水深199m的实潜试验,其功能和控制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4月,我国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也是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为使“蛟龙”号具有更大的作业空间,其布放回收系统须满足三级海况下布放和四级海况下回收的作业需求。文章介绍“蛟龙”号布放回收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并对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蛟龙”号的布放回收系统主要包括A形架、拖曳绞车和升降轨道车;拖曳绞车和A形架主吊缆的恒张力控制系统实现布放回收系统的升沉补偿功能,可满足“蛟龙”号三级海况下布放和四级海况下回收的需求;升降轨道车同时可作为“蛟龙”号日常存放、保养和维修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海底实验室     
一个海底热点能够成为一个生物实验室,在那里海洋科学家可以研究水下火山和在热液喷口喷出的过热水流周围丛集的超自然生物。 1993年6月随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阿尔文”号潜水器下潜的一队科学家,在  相似文献   

11.
7月14日下午,“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7000米级海试团队顺利抵达青岛锚地。6月3日至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队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海试队边试验、边改进、边应用的技术模式和持续支持、注重技术经验积累的组织模式为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副教授浦环等人开始试制用于调查深海底资源和地形的不载人潜水器。这种不载人潜水器不带与母船相联的缆索,在6000米深海中可自由行动。浦环副教授从1985年度起一直在设计不载人潜水器。今后他还将同前久明教授等共同制造装有计量仪器之类的实用潜水器。  相似文献   

13.
陆基保障工作是依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开展的一项兼具日常公务办理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综合事务性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跟踪航次动向、保障海陆联通、协调船舶靠港、落实航次宣传以及为“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和海上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等。文章回顾了“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陆基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针对下一步多机构联合和多潜水器协同作业模式下的深远海科考航次特点,提出了陆基保障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和保密机制建设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载人深潜海试团队由来自全国16个单位的100多名科技人员、潜航员、船舶技术保障人员和“蛟龙”号潜水器、“向阳红09”载人深潜试验母船组成,承担着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载人深潜的海试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六日到三月十八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提出的“6000米深海观察系统”研制方案进行评审。该系统是一个装备水下电视摄像机和水下照相机等观察设备的系缆无人遥控潜水器。上海交大科研人员对国内外潜水器的发展水平作了介绍,提出了一个带有中继器的系缆无人潜水器方案,分析了该项研究的技术难点和介决途径。与会专家认为上海交通大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海军中,被命名为“得克萨斯”号的军舰有3艘,它们分别是两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第一艘“得克萨斯”号是一艘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早的战列舰之一。该舰于1895年8月15日建成服役。在当时,该舰可算是“大舰巨炮主义”的先端。舰上装有单管305毫米火炮2座,单管152毫米火炮6座,单管57毫米火炮12座。此外,还装有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该舰装甲也非常厚,在水线、指挥台、主炮塔侧面的装甲厚度达305毫米。该舰排水量6315吨,长94.2米,宽19.5米,主机功率6321千瓦,最大速度17节。该舰于1911年10月10日退役。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国家投资重大深海装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安全高效运行,文章分析研究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安全保障管理特点,针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蛟龙"号管理技术要求,提出了"三位一体"制度体系的构建方法,在"蛟龙"号海试与试验性应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管理规定、实施办法、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组成的多层级"蛟龙"号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大洋37航次的试验性应用,充分证明该体系建设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我国其他深海装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4 日成功冲击7000 米下潜深度,再次创造历史。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专访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建立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体系,实现深海载人潜水器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载人深潜科考作业水平,文章结合"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需要,分析研究了载人潜水器作业环境、作业需求和潜航员岗位要求。提出了能力、知识、技能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基于专家系统课程设置架构,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科学、严谨,极大地推动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队伍的培育,对未来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培训的实际情况,让潜航员培养工作顺利开展,提出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潜航员培养保障机制、建立系统的制度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深海,不同类型的深海运载装备得以成功开发,并应用于深海科学、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保障及战略安全等不同领域。深海运载装备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深潜器(ROV)、自治式深潜器(AUV)及混合型深潜器,其中以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群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力量。文章对美国"阿尔文"号、俄罗斯"和平I"号和"和平II"号、日本"深海6500"号、法国"鹦鹉螺"号、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综合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建立职业化运行保障队伍、优化作业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探索多型潜水器海上作业模式等运行管理机制构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