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nanhaiensis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Yamaguti,1936和C.tanago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2.
石斑鱼鱼虱病的研究:V.盐度对南海鱼虱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盐度对南海鱼虱CaligusnanhaiensisWu&Pan不同发育影响,在盐度为10以上时,南海鱼虱的幼虫和成虫对盐度的变化有较大的忍耐性,盐度在10-4之间对幼虫和成虫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24h的实验表明,存活率较为100%,然而,虫卵对盐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虫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0-35,超出此范围虫卵孵化受到影响,当盐度为10时,虽然孵化率可达100%,但孵出的幼虫活动能力差,多  相似文献   

3.
石斑鱼鱼虱病的研究 Ⅴ.盐度对南海鱼虱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盐度对南海鱼虱CaligusnanhaiensisWu&Pan不同发育期的影响。在盐度为10以上时,南海鱼虱的幼虫和成虫对盐度的变化有较大的忍耐性,盐度在10—40之间对幼虫和成虫存活没有明显的影响,24h的实验表明,存活率均为100%。然而,虫卵对盐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虫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0—35,超出此范围虫卵孵化受到影响。当盐度为10时,虽然孵化率可达100%,但孵出的幼虫活动能力差,多数附着于卵囊上而不能正常活动,不久即死亡。盐度为40时,卵子几乎不能孵化。在淡水中,虫卵、幼虫和成虫均不能正常生存。  相似文献   

4.
在南海鱼类胆囊中发现寄生粘孢子虫角形虫属五新种。其中的肾形角形虫C.reniforma和石斑角形虫C.epinephela寄生于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桂山角形虫C.guishanensis寄生于青石斑鱼E.awoara,陈氏角形虫C.eheni寄生于黄鳍鲷Sparus latus,Ji角形虫C.clupanoda寄生于斑Ji Clupanodon punctatus.  相似文献   

5.
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属于脊索动物门 (Chordata)、头索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纲(Amphioxi)。文昌鱼目Amphioxiformes计有两个科 ,即文昌鱼科Branchiostomati dae(仅文昌鱼Branchiostoma1属约15种)和偏文昌鱼科Epigonichthyidae(亦仅1属5种)。我们此次在金城水域发现的文昌鱼幼体系隶属于白氏文昌鱼的一个亚种B.belcheritsingtauenseTchangetkoo。该亚种已记…  相似文献   

6.
陈新新 《海洋科学》2000,24(11):10-12
龙头鱼(Harpodonnebereus)俗称虾潺、豆腐鱼、狗吐鱼等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马来亚 ,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 ,是近海张网作业的主要渔获物。每年3~5 ,8~11月为龙头鱼盛渔期。近年来 ,随着海洋资源结构的变化 ,龙头鱼捕获量逐年增加 ,1997年产量达300000t以上。龙头鱼呈长形 ,略侧扁 ,体长为体高的5.8~6.5倍 ,一般在250mm左右。龙头鱼营养丰富 ,干基蛋白质含量高达70%。但由于肉质柔软多水 ,不易保存 ,易腐烂 ,目前在国内除大部分鲜食外 ,其余多被加工成龙头鱼烤制品或鱼粉 ,…  相似文献   

7.
DivisionofhydroclimaticareaoverChinaseas—Ⅱ.ClusteranalysisandfuzzyISODATA.¥ChenShangjiandYaoShiyu(ReceivedAugust1,1993;accept...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提出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水解,从Engraulisjoponicus中提取鱼蛋白酶水解物。指出依次用活性炭和β-环糊精处理水解物可以去苦味,可溶性氮产率达89.80%。水解物氨基酸组成平衡,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62.70%。并对水解物作出生物学评价。通过大鼠氮平衡试验和生长试验表明,水解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以认为,该鱼蛋白水解物可用作手术前后病人的要素饮食或要素饮食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东岸池养鲻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池养条件下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的年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鳞片新年轮主要在10-1月出现;鳞长与体长关系式为:R=0.00907L^-0.7764;I-V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增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2716×10^-6L^3.0695,体长与全长关系式为:LT=10.3711+1.180LB,当年鱼体长和体重生长与月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南海海域采集管眼鱼6尾,经形态特征鉴定为月鱼目、鞭尾鱼科、鞭尾鱼属(Stylephorus)、鞭尾鱼(Stylephorus chordates)。鞭尾鱼主要鉴别特征为:体长,侧扁。眼大,呈望远镜状,朝前或朝上。吻小,管状,口有特别大的伸缩能力。背鳍从颈背部延伸至尾鳍基部。尾鳍分明显的上叶和下叶,下叶2鳍条极度延长。鞭尾鱼在南海海域的发现是该科、该属、该种鱼类在中国海域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12.
研究池养条件下鲻鱼MugilcephalusLinnaeus的年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鳞片新年轮主要在10—1月出现;鳞长与体长关系式为:R—0.00907L(0.7764);I—V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2716×10(-5)L(3.0695),体长与全长关系式为:LT=10.3711+1.1806LB,当年鱼体长和体重生长与月龄的关系分别为:LB=8.6669+25.5769t,W=0.1170t(3.5530),vonBertallanffy生长参数L∞=613.25mm,K=0.3412,t0=-0.825,体重生长拐点值为2.46a。  相似文献   

13.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海岸和墨西哥沿岸。它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la可达1.5kg,2a可达4~5kg。它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在水温2~35℃范围都能生存,在我国南北方均能养殖;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正常生长[2,3],是海水网箱、咸淡水养殖的良好对象。眼斑拟石首鱼人工繁殖在美国已具有相当水平,可通过人工诱导方法,使一般在秋季9月开始繁殖的亲鱼提前到3~4月产卵。1987年5月,台湾省水产试验所廖一久博士从美国得州引进一批受精卵,经过4a多的培育,于1…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水域鳓鱼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6—1998年期间在珠江口及邻近海域采集的鳓鱼(Ilisha elongata Bennett)生物学资料,应用FiSATⅡ软件进行鳓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ELEFANI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53.13cm(叉长)、κ=0.37a^-1及t∞=-0.62a,用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M=0.74,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为Z=2.53。运用Beverton-Holt模型分析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F=2.5,最适开捕年龄和叉长分别为1.6龄和29.8cm,目前该群体已处于捕捞过度状态,尤其以捕捞幼鱼的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南海北部鳓鱼的最小可捕规格应为叉长30cm。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16.
鲻鱼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良候  叶金聪 《台湾海峡》1997,16(2):223-228
本文报道了1991 ̄1995年间鲻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池养亲鱼经注射LRH-A及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亲鱼成熟率62.7% ̄90%,产卵率62.5% ̄100%,受精率20% ̄75%;受精卵浮性,卵径840 ̄920μm,在水温19 ̄20℃、盐度26.6 ̄28.0、pH值7.91 ̄8.25的条件下,一般经49 ̄53h孵出仔鱼,孵化率48% ̄73%,1991 ̄1995年度分别孵出仔鱼10.0、84.1  相似文献   

17.
对海水鱼类寄生甲壳动物生活史、环境因子对鱼虱发育的影响、鱼虱的种间进货关系、形态结构与功能、生殖器官与繁殖等生物学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水网箱养殖石班鱼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网箱养殖的石斑鱼Epinephyelussp.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菌-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本文报道该病原菌的分离,形态,毒力,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毒力较强,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人工培育条件下鲻鱼早期发育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人工条件下,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eus幼体各部分形态,器官的发育时间、行为、营养和变态特点,划分了发育期。仔鱼在生长常因畸形,损伤和消化不良而死亡;生长差异则存在于整个发育期,并且差异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同时,对鲻鱼早期发育地生物学特点,疾病、变态危险期和生长差异等进行了讨论,指出鲻鱼与环境和饲育条件之间的生态生理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鲻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与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ua)在海水中的混养试验。混养面积3.28亩。于7月20日发现罗非鱼呈不安状态,在沙石上蹭来蹭去,有的浮上水面,单独慢行,体色发黑。我们马上取样观察,发现罗非鱼身上有鱼虱(Caligus orientalis Gussev)爬行。鱼的头背部最多,有的遍布全身,被咬得皮肉模糊。如果是罗非鱼单养,用敌百虫马上就可把鱼虱杀死;但混养同时又会把对虾全部杀死。所以,为了使鱼、虾共生,达到中国对虾和罗非鱼混养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