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分布、生态效应及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塑料通常被定义为最大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引起了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关注.由于粒径较小,微塑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迁移、传递,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海洋中长期停留的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加剧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微塑料对海洋生物行为、生理等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微生物、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效应,并对微塑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与水中污染物的联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直径5mm的塑料)因其吸附、迁移性能和生物毒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微塑料进入水体后,会与水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和重金属进行相互作用,与它们单独作用于生物的毒性效应不同。本文从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富集、迁移以及微塑料与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方面,对微塑料与污染物的联合作用进行了总结。环境中的微塑料能通过吸附作用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该过程主要受微塑料自身性质、塑料的老化程度、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污染物能以微塑料为载体在环境和生物体间迁移,包括空间上的转移和生物体内的转移。微塑料与污染物联合作用于生物体时,会通过增加摄入浓度、加剧组织损伤和降低机体抗性等方式增强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或者通过降低污染物接触浓度、污染物或共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减缓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未来应对微塑料的吸附行为、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评价方法、生物积累和慢性毒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香  茹小尚  张立斌 《海洋科学》2021,45(3):122-133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mm的各类塑料碎片的总称。在环境领域中,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近年来,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日益严峻,其引发的生物与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介绍了微塑料的定义、来源、分类、分布特征等研究现状,分析了微塑料对海洋环境中海水水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并基于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需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海洋微塑料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塑料污染与塑料降解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塑料垃圾在近海、大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广泛存在,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从环境生态和塑料降解微生物两个角度回顾了近几年相关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海洋塑料特别是海洋微塑料在近海与深海等环境中的分布与丰度,以及近海、大洋等环境中降解菌多样性及其降解机制。总体而言,微塑料广泛分布在多种海洋环境,特别是在河口和近海的海水和沉积物,近岸沙滩,以及大洋环流中心;目前已报道的塑料降解菌及其降解酶主要来自陆地土壤和塑料垃圾处理环境,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降解菌和降解酶的研究最为深入。当前,中国科学家已在近海、大洋深海(深渊)以及极地等大洋环境中,开展了微塑料分布特征和丰度调查,并在生态危害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在海洋塑料降解微生物方面还鲜有报道。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最终归宿以及微生物在塑料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亟待评估,建议在大洋深海科考中整体布局、联合开展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塑料垃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塑料污染的研究历程与现状,发现直接或者间接来源的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积累,呈全球化分布趋势;重点探讨了我国微塑料的来源、分布以及污染形势和生态影响,发现我国微塑料污染形势严峻,覆盖范围广泛,甚至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塑料的生物降解是受到高度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微塑料的生物降解途径的归纳,总结了塑料降解的过程、生物种类以及相关的降解酶等,以期为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提供启示。目前微塑料污染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对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鉴定以及污染物消除技术等研究极少,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海洋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鉴于微塑料特殊的理化性质,其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综述海洋微塑料来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鱼类摄入微塑料的途径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表明,全球近岸、大洋和极地海域均有微塑料分布,我国微塑料污染亦较为严重。微塑料会对包括鱼类在内的海洋生物生存造成威胁,其被鱼类摄入的主要途径是经口误食,微塑料进入鱼体后可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迁移,消化道是主要蓄积器官。微塑料对海洋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主要包括:(1)影响生殖与精卵发生;(2)降低存活率;(3)影响生长发育;(4)扰乱行为;(5)导致组织病变与炎症反应;(6)导致代谢紊乱;(7)干扰神经系统;(8)导致氧化应激;(9)干扰内分泌等。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扩散过程、不同浓度和粒径微塑料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微塑料和其他典型海洋污染物对鱼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及微塑料与海洋酸化、缺氧、升温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叠加效应等。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的途径、毒性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微塑料环境浓度的长期效应、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微塑料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塑料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和挑战,然而目前海洋微塑料从源到汇的输运和沉积过程及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发现微塑料颗粒的垂向沉降过程受到海洋雪等水体悬浮物质的影响,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只局限于定性的观察分析。在实验室中模拟含有海洋雪的近岸水体环境,使细颗粒微塑料(PS微球、PVC颗粒)与海洋雪产生碰撞、聚集,观测微塑料或微塑料-海洋雪聚集体的沉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含有海洋雪时,一方面海洋雪会促进微塑料颗粒自身的聚集,形成更大的聚集体;另一方面由于海洋雪包裹微塑料形成松散的聚集体,导致平均沉速减小。50 μm以下的微塑料其沉降过程受海洋雪的影响较大,平均沉速减小35%以上;微塑料密度越大,受海洋雪的影响越小,平均沉速减小10%以下。沉降速率的减缓,意味着微塑料在水柱中的停留时间增加,处于不同深度的水生生物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概率与微塑料接触,增加了鱼类等水生生物摄入微塑料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THEJOINTTOXICEFFECTOFANTHRACENEANDPROFENOFOSONMARINEMICROALGA天然水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共存时会发生复杂的联合毒性效应。因此,只分析单一毒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不够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蒽(Anthracene)是近来颇受关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PAH对鱼类、四类及藻类的伤害效应在国内外已有报道[4],它们在生物体内高积累、高残留和致癌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8]。有机磷农药是我国沿海地区常用的农药,对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污染情况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但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及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部分海域微塑料上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并介绍了部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模型,最后总结分析了微塑料单独及与重金属协同作用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结果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是协同、拮抗还是其他交互作用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本文旨在为评估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造成的生态风险提供支撑,并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水青鳉是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毒理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文章围绕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中毒性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已发表文献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所用微塑料种类、颗粒大小和实验浓度、暴露时间和方式以及不同生长阶段海水青鳉实验对象选择,总结归纳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体内代谢、肠道损伤、生长和发育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以及对其他海洋污染物的放大或缓解效应6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建议在后期研究海洋微塑料对海水青鳉毒性效应,应重点考虑实验时间长短、实验材料选择和实验设计、毒理作用机制分析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继多种溴代阻燃剂加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黑名单后,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 OPEs)作为替代品,生产和使用量日益增加。研究表明OPEs可通过大气长距离传输、河流输运等方式进入海洋环境,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风险。本文详细梳理了海洋大气、水体和沉积物介质,以及海洋生物体中OPEs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OPEs的海气交换、大气沉降、洋流输运等物理过程,以及生物富集与转化、生物泵耦合和微生物降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考虑到OPEs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并将持续进入海洋环境,系统的海洋OPEs连续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如重金属,一旦进入湖泊水体,由于重力、离子代换、表面吸附等作用,很快累积到水底沉积物中。同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通过扩散、溶解、氧化还原、生物吸收等途径,产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衡转化,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沉积物又成为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可以看成是水环境条件的反应。了解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类型,对考察湖泊的污染现状和历史,进而对湖泊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渔业环境污染的公害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释放进入水体而造成污染,浓度严重超标的一些重金属离子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常常扰乱鱼类的正常生命活动,引起鱼类的中毒和死亡。由于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呈现较为复杂的形态和相对较高的活性,以及对鱼类较强的毒性和鱼类承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复杂性,有关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形态、分布、转化和毒害机理等还未真正弄清,多数重金属对鱼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集中在毒性研究方面。作者扼要综述重金属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的广泛使用,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由于nanoTiO2的强吸附性,其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的联合毒性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重视。研究发现过量的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多个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过量的二氧化钛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重金属与二氧化钛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具体判断其是叠加、协同还是拮抗作用。本文对纳米二氧化钛与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能为了解重金属和纳米材料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是海洋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海洋微塑料污染已引起全球关注。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本文探索了将海洋微塑料从来源、材料、形状、颜色、大小、密度和状态7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了海洋微塑料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中的分布特征、相互迁移及影响因素,污染源、环境条件和微塑料本身的特征对其分布的影响最大,迁移使得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已经对海洋生物的代谢、生存和繁殖都构成了威胁。未来应对微塑料的分类、采样和测定进行统一规范;重点关注100μm以下的微塑料,发展微塑料定量和鉴别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微塑料的动力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探索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样品中90Sr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2003,22(3):395-406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90Sr的来源、含量水平和在陆地环境介质中的转移.重点介绍了环境中90Sr的分离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化学分离及计数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与90Sr相关的海洋学研究进展, 通过测量海洋环境中的90Sr可以进行水体涡动扩散、沉积物沉积速率、生物对90Sr的富集、生物和沉积物对90Sr的吸附,以及核设施运行或核事故放射性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灿  徐文喆  孙军 《海洋科学》2023,47(4):176-183
随着纳米塑料在海洋中的分布越来越广泛,纳米塑料逐渐演变成目前海洋生态系统中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塑料比微塑料粒径更小,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吸附力,成为海洋中污染物的重要载体之一,影响深远。双壳类具有滤食特殊摄食方式,可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营养级生物,是食物链中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纳米塑料的定义与来源、在海洋中的污染现状、对海洋双壳类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阐述。纳米塑料可以通过海洋生物呼吸和进食过程中摄入体内,在吞噬细胞中诱导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细胞毒性并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有其他污染物的存在下,纳米塑料的存在,会增加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留滞时间,从而加大其毒性。纳米塑料可以通过食物网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