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东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区域雨量对比和历史区域回归试验2种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适用于山东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评估方法。运用区域雨量对比试验计算出2次稳定性降水过程增加的降水量,运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法计算了2006~2009年济宁地区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对2月和4月的增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效果检验方法的不同导致人工增雨的降水量增加效果差别较大,利用区域雨量对比方法对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2.
非随机化人工降雨试验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分析各种非随机化人工降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案——区域控制模拟试验。统计数值模拟分析及采用本方案对古田人工降雨试验再评价、对河南、江西、山东等省飞机、高炮人工降雨作业效果评价均表明,本方案比其它随机试验方案能较客观、准确评价作业效果。文中还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案探讨区域雨量相关、作业效果对区域控制模拟方案统计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飞机人工增雨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玉林  曾光平  杨梅 《气象》2000,26(4):37-40
采用非随机化-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对江西柘林水库区域(1979~1982)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结果进行重新评价;通过与共它非随机化试验方案比较,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柘林水库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实际结果,是一咱比较理想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每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平均增雨量1.37mm/4h,相对增雨率24.92(α〈0.05);经准确度比较,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产生的假效果  相似文献   

4.
使用祁连山北坡中段和东段5—9月面雨量和水文资料,运用非随机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序列检验、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和区域回归等4种数理统计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对2010—2020年在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检验评估。试验发现:4种效果检验评估方法均证明祁连山北坡东段开展的人工增雨试验为正效果,其中区域对比、区域双比、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效果检验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10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对4种评估检验方法分析,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方法使用的样本容量较大,避免了人为选择历史相似天气容易引入众多主观偏倚和争议的操作程序,产生的假效果相比其他试验最小、功效最高,可作为最终评估结果,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平均相对人工增雨效果为26%。进一步评估了祁连山北坡东段2010—2020年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石羊河年平均径流量增加了124.6%、民勤蔡旗断面年平均下泄水量增加了124.3%、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上升了2.46 m,干涸近半个世纪的青土湖水域面积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5.
非随机化人工增雨作业功效数值分析和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自然复随机化方法对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非随机化试验进行功效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检验方案功效差别较大,序列试验功效最差,当作业样本数较多时对比试验功效较高,其次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和双比分析方案,当作业样本数较少时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功效比其他两种方案更高.功效与增雨效果、历史样本数、作业样本数都有关系,当作业样本数或历史样本数增多时,功效都会增大,但是增大的程度会随着样本数目的增多而趋缓.分类统计不一定可以提高检验功效值,要采用分类统计方案首先就要保证分类后的作业样本数下的功效值大于合并后作业样本数下的功效值.在综合分析影响功效的各种因素基础上选择区域对比试验、双比分析和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对北京市2002~2007年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总评价,结果均表明相对增雨效果在10%左右,采用复随机化方案进行显著度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案下显著度水平均达0.05.  相似文献   

6.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手段很多,而统计检验是较常见的检验手段。以2018年4月湖南郴州增雨作业个例,采用序列分析、区域对比分析和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等统计检验方法,对其作业效果进行检验,从中分析这几种方法的优劣势,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序列试验法、回归分析法、双比分析法和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4种效果评估方法对北京地区2001~2004年6~9月的37次火箭、高炮催化作业进行效果评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①这4种方案统计结果均得到显著的增雨效果,平均增雨分别为:用序列试验的方法6.99%,用回归分析法30.68%,双比分析法20.11%,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13.37%。②误差分析表明,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试验方案产生的绝对误差仅为2.1%~2.2%,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9.
李尚成  谢云 《干旱气象》2001,19(4):38-40
以灵敏度、准确度作为选择、评价试验方法的依据 ,结合自然降水的气候变化对全省常用的非随机化试验方法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在甘肃省开展人工增雨试验中不同试验方法对降水自然变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其效果检验历史回归试验较好 ,区域对比试验次之 ,序列试验最差  相似文献   

10.
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结果准确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婉  姚展予 《气象科技》2009,37(2):209-215
采用自然复随机化方法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中常用的4种统计检验方案进行评估结果准确度分析,以“假效果”来反应评估结果准确度,指出影响评估结果准确度的各个因子并对不同统计方案的评估结果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评估结果准确度与作业样本数和历史样本数都有关系,准确度随样本数增多而提高,但随着样本数的增多,准确度的提高将趋于平缓;在相同条件下,区域历史回归试验较其它3种方案评估结果准确度更高,在规定显著度水平下要达到基本相同的评估结果准确度,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所需样本数最少,其次为双比分析,但序列试验所需样本数最多,对比试验“假效果”区间分布成偏态,不宜用来做效果检验。还介绍了一种较少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案——回归比率分析法,通过“假效果”分析表明,回归比率法比区域历史回归方案评估结果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牟科全 《四川气象》2002,22(1):33-34
本文对雅安市1959-1996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区域低温作了概略的气候特征分析;并且应用1959-1996年的历史资料形成一种具体的区域低温有、无的中期预测方法;此次方法经1997-2001年五年的使用、检验、总的准确率达到80%,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在日常业务中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13.
闵屾  钱永甫 《大气科学》2008,32(5):1210-1220
利用干对流发生时大气层之间质量交换应满足守恒性原理, 改进了p-σ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干对流调整方案。该方案同时调整温度、比湿和风场。利用1979~199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场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强迫, 模拟1月和7月的气候特征,并用t检验和F检验方法检验敏感试验和控制试验模拟结果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 无论是1月还是7月, 敏感试验与控制试验出现干对流调整的区域均一致, 但敏感试验各区域发生干对流调整的次数均比控制试验多。7月各个物理量场的差异均比1月显著。两试验模拟7月比湿场和降水量场的均值差异不明显, 而方差差异比较显著;温度场和风场的均值差异和方差差异均比较显著。敏感试验在20°N~35°N纬度带内对7月500 hPa风场的模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进。在对7月总降水量场的模拟方面, 敏感试验在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一带、吉林东部以及湖北和广东地区有比较好的模拟效果, 基本消除了控制试验中的虚假大值区。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功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房彬  班显秀  肖辉 《高原气象》2009,28(3):586-593
采用复随机化试验法对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进行功效分析,并通过对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评估方案(CA-FCM)等几种评估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适宜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的试验方案和样本容量.结果表明:在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以80%检出概率(0.05显著度)检验出10%增雨效果,区域控制试验和区域回归试验需要400个样本,区域交叉试验、多区双比交叉回归试验、CA-FCM需要250个样本.其中CA-FCM评估方案在相同的样本容量和催化效果情况下,功效值最大,评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料对降水和风场等的预报结果的影响,并进行24小时降水量分级Ts评分检验以及风场点对点检验.结果表明:同化经质量控制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的准确度,不同等级的Ts评分较其它试验都有较明显改进;风场预报模拟也有所改善.增加两例台风,使用与“海棠”相似的处理方法进行模拟试验,并对模拟结果24小时降水分析与检验,得到与“海棠”类似结论.因此,经过合理性选择的云迹风资料的加入,有利于补充初始场中可能未包含的中尺度信息,从而提高试验中对于降水、风场等的模拟效果,提高WRF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 RegCM2的区域气候模式并单向嵌套澳大利亚 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区域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而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模式对 2×CO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了在 CO2浓度倍增情况下,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将有明显升高,降水也将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FY-2C云迹风资料同化应用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瑞  翟国庆  王彰贵 《大气科学》2012,36(2):350-360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 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 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 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料对降水和风场等的预报结果的影响, 并进行24小时降水量分级Ts评分检验以及风场点对点检验。结果表明: 同化经质量控制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的准确度, 不同等级的Ts评分较其它试验都有较明显改进; 风场预报模拟也有所改善。增加两例台风, 使用与“海棠” 相似的处理方法进行模拟试验, 并对模拟结果24小时降水分析与检验, 得到与“海棠”类似结论。因此, 经过合理性选择的云迹风资料的加入, 有利于补充初始场中可能未包含的中尺度信息, 从而提高试验中对于降水、风场等的模拟效果, 提高WRF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本专题自1991年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围绕着专题的中心内容所做的研究工作结果。着重点放在有地形数值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以及数值模拟试验这两个方面在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方面,又着重介绍模式区域的拓宽,土壤下垫面的引入,海洋混合层模式和海洋表层流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在数值模拟试验方面,则主要介绍气压梯度力的新算法-“误差扣除法”及其模拟检验,包络地形试验,地形与大气湿过程对夏季风气候特征影响的试验,沙漠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陕西地方暴雨增数值预业务系统,并对1995年6-8月进行的降水准业务预报试验结果作了分析及Ts评分检验。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运行48h以上性能稳定,对陕西区域暴雨的预报效果较好,对日常业务预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Pettitt非参变量变点检验、Mann-Kendall秩检验、T检验,对内蒙古地区近40年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序列计算分析得出,本世纪70-80年代以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温度升高0.6-0.8℃,冬季季平均温度升高2-3℃。半干旱地区自1963年以来发生降水突变减少,并且与西非Sahel地区同期降水突变有明显的相似性。这种不同区域同一时期所发生的气候突变和干旱化,在全球有着大范围的空间联系。增温和降水突变减少,使重要灾害性天气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