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聊城市近3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0年聊城市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自然降水的宏观特征与变化趋势,并分别统计了各类天气系统对降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类降水云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聊城市30年来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降水局地差异明显。近10年降水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旋活动增加、积云类对流性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姚莉  吴庆梅 《气象科技》2002,30(3):163-164143
利用青藏高原15站1969-199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应用滑动平均和直线回归方法,对近3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呈前低后高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由偏少到偏多;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则表现为由逐渐增多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近31年新疆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出近31年1、4、7、10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及冬半年、夏半年、年降水倾向率分布图,年平均气温、年降水十年平均值变化分布图。找到了近31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的一些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2个探空站1980~2000年的每日两个时次的探空资料,计算了每个探空站的可降水量,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多年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这12个站的实际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它们每个月的降水效率、年平均降水效率,并统计了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呼和浩特站和东胜站的可降水量和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从1一7月逐渐增加,7月后逐渐减少,且从东到西依次减少。1980~2000年12个站的可降水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水效率在7、8月份最大。年平均降水效率最少的是额济纳,最大的是索伦。内蒙古地区的降水效率较低,因此内蒙古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5.
浅析近50年新巴尔虎右旗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60—2008年)新巴尔虎右旗气温、降水、湿度和风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得出:新巴尔虎右旗近50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明显上升的,年平均气温各年代逐步递增,年平均最低气温增加幅度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加幅度;年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20世纪60、70、80年代均小于气候均值,90年代明显偏多,2000—2008年明显偏少,各季各年代降水量分布不同;年平均相对湿度2000年以前变化不大,以后有所减小;1960年以来平均风速逐渐减小,1984—2008年连续25年均小于气候均值。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酸碱度及电导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2--2006年的749次大气降水PH值和电导率监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年际和月际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a来,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总体以中性和碱性为主,但有逐渐酸化的趋势,其中冬半年酸化更为明显,降水的年平均PH值以-0.048·a^-1的速率递减,年酸雨频率以0.624%·a^-1的速率递增。年平均大气降水电导率以-1.846us·cm^-1·a^-1一的速率递减。  相似文献   

7.
利用牡丹江气象站1967-2017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对牡丹江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来,牡丹江气温有增暖趋势,年平均增温率为0.356℃/10a;年平均降水量有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8 mm/10a;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年平均气温为短期内上升,长期内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短期内偏多,长期内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娇艳  李扬  吴战平  陈贞宏  杨益 《气象科技》2018,46(6):1165-1171
针对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四个特征量,从空间分布上的定性比较,从年际、年代际的时间演变比较以及从泰勒图的定量比较来看,RegCM4模式的模拟效果优于CMIP5模式,因此本研究在RCP4.5排放情景下利用RegCM4模式数据预估未来2018—2050年贵州省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结果表明:21世纪Ⅰ阶段(2018—2028年)相对于基准期年平均降水在全省大部地区均是偏少的,偏少幅度在8.5%以内,其中贵州省北部地区偏少幅度最大;21世纪Ⅱ阶段(2029—2039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中西部降水偏少东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以内;21世纪Ⅲ阶段(2040—2050年)相对于基准期贵州省南部和东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上在7.5%以内。贵州省21世纪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对于基准期均是偏暖的,偏暖幅度在0.6~1.3℃之间,越到后期,偏暖幅度越大,且空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安市近40多a气温、日照、>0.1mm降水的变化趋势及西安城市热岛强度的发展变化情况,表明西安市年平均温度夏季、冬季变幅较大,年平均最低气温在逐年代上升;降水日数冬季有减少趋势,日照时数自70年代后逐渐减少,且与郊区的差距也在逐渐增大.在分析时段内西安市的城市热岛强皮也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湛江、北海、钦州三个观测站1960-2000年日降水资料分析三个站点降水量及日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钦州的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均多于其它两站,北海平均年降水量多于湛江,但年平均降水日数少于湛江。三站季平均降水夏季最多,春秋季降水相当,冬季最少。降水日数也是夏季最多,湛江及北海春季多于秋季,冬季最少;钦州冬季平均降水日数少于秋季。  相似文献   

11.
李熠  买苗 《大气科学学报》2019,42(3):447-458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8个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的集合平均以及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结果,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趋势分析、扰动法等方法对模式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对江苏省在未来RCP8.5高端排放情景下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RCP8.5情景下,至2020、2030和2050年,全球模式模拟的江苏省年平均降水在未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线性增加率约为7 mm/(10 a)。至2050年,江苏省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左右;区域模式模拟的年平均降水在未来线性增加率为1.5 mm/(10 a),变化不显著。区域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在未来有所增加,最多可增加20%~30%,但增幅随时间逐渐减小;全球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比现在有所减少,至2050年,减少了大约10%。区域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水在未来不同时间段均比现在有所减少,同现在相比,最多可减少30%~40%;而全球模式模拟的冬季降水在未来则是先减少,后增加,至2050年,比现在大约增加10%。对于不同季节,总体而言,南部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较北部地区显著。对于极端降水事件来说,江苏省未来小雨日数将减少,而暴雨日数则微弱增加。但由于全球模式本身的性能、区域模式对全球模式的依赖性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使上述预估结果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基尼系数"的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中对贫富差距量化评价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基尼系数的引入实现了对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对降水变化做出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城市降水与水资源预测、城市雨水收集、以及水资源安全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对昆明市1972~2001年30a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评价表明:30a平均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为0.47457,其中1972~1981年平均为0.46672,1982~1991年平均为0.49068,1992~2001年平均为0.46631。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幅增大,其中最小为1998年(0.3342),正是旱涝灾害严重的年份,说明我国季风区的城市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3.
聊城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聊城市1962-2004年日照资料,对聊城市43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的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8.1小时/年,日照时数在80年代初期呈现明显变化,两时段的平均值差为456.2小时;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均有减少,但减少的倾向率不同;日照时数的月变化明显,与太阳高度角和降水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40年黄河源区气候要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徐宗学  和宛琳 《高原气象》2006,25(5):906-913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黄河源区13个气象站点1959—1997年日照、气温、降水、蒸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减少的态势,变化趋势从中部向西部、东部、北部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逐渐增加,变化趋势为中部、南部地区上升趋势最小,北部、东部、西部上升幅度较大;多年平均降水呈较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变化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蒸发量的下降趋势幅度较大,空间分布规律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变化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以北部地区最为明显。另外,本文也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黄河源区各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四平地区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四平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平地区年平均气温正以0.38℃/lOa的速度增加,且以冬季增暖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开始发生突变;四平地区年降水量呈稍有减少的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减少的速率为39.2mm/10a;影响四平地区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平均风速、日照和降水。  相似文献   

16.
龙胜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胜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滑动平均和距平的方法,分析了龙胜县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a来龙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更为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平缓。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开始龙胜处于相对暖期。全年降水总量大致相对平衡,只是到2000年以后春夏两季的降水总量同时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与气温呈正相位相关,90年代至新世纪前5a呈反相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利用1951—2003年我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西部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变化则有一定差异。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年平均气温均呈升温趋势,降水从1950年代开始减少,至1990年代又增加。东部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大于西部,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鲁西北近5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鲁西北近 5 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 :年平均气温以 0 0 9℃ /1 0a速度递增 ,特别是冬、春季的气温增加尤为显著 ;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分别以0 0 3℃ /1 0a和 0 44℃ /1 0a趋势变化率逐渐上升 ,尤其是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的递增十分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以 2 7 4mm/1 0a的速度递减 ,主要是夏季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基尼系数”的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中对贫富差距量化评价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基尼系数的引入实现了对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对降水变化做出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城市降水与水资源预测、城市雨水收集、以及水资源安全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对昆明市1972-2001年30a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评价表明:30a平均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为0.47457,其中1972-1981年平均为0.46672,1982-1991年平均为0.49068,1992-2001年平均为0.46631。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幅增大,其中最小为1998年(0.3342),正是旱涝灾害严重的年份,说明我国季风区的城市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预估1.5℃和2.0℃升温情景下,东北地区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结果表明:RCP4.5排放情景下,模式预计在2030年和2044年左右稳定达到1.5℃和2.0℃升温;两种升温情景下,东北地区气温、积温、生长季长度均呈增加趋势,且增幅随着升温阈值的升高而增加;1.5℃升温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增幅为1.19℃,年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增幅为5.78%,积温增加247.1℃·d,生长季长度延长7.0 d;2.0℃升温情景下气温、积温、生长季长度增幅较1.5℃升温情景下显著,但是年和四季降水普遍减少,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减小1.96%。两种升温情景下,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降水事件普遍增加。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热浪持续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未来东北地区降水极端性增强,不仅单次降水过程的量级增大,极端降水过程的量级也明显增大,随着升温阈值的增大,极端降水的强度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