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气象条件对呼吸道疾病影响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年1月—2001年12月西安某医院内科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712个和西安观象台的湿、压、温逐日资料,对西安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西安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变化,分析了气温、气压及空气湿度的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关系,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逐月呼吸道疾病发病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利用西安市2010—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和同期气象数据,通过SPSS17.0对气象因子与脑血管疾病逐日死亡人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按月建立脑血管病日死亡人数预报模型,并建立脑血管病气象危险指数等级,应用2014年资料检验预报模型及等级预报。结果表明:西安市不同月份与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有显著相关的气象因素不同;按月建立的脑血管病预报模型准确率在78%以上,气象危险指数等级预报准确率达90%,预报模型及气象危险指数等级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兰州地区秋冬季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 1996年 4月~ 1998年 12月兰州市某医院呼吸科门诊资料和兰州气象观测站同期的温、压、湿观测资料及历史天气图 ,对兰州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兰州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变化 ,进一步分析兰州地区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与温、压、湿及天气形势等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进行个例分析 ,分四季建立了呼吸道疾病发病等级预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感冒气象指数预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7年1月-2000年9月东营市某医院感冒病例资料和本地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降水等资料,对感冒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东营地区感冒疾病发病人数月、季的变化特点,并利用逐步判别的方法,建立了东营地区感冒疾病月发病人数的等级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主要传染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肝炎、痢疾、猩红热的发病率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肝炎月发病率与前第2个月的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呈负相关;痢疾月发病率与当月的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猩红热月发病人数与前第5个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建立了肝炎、痢疾月发病率及猩红热月发病人数与气象要素的回归方程,因此,可根据气象要素的预报预测主要传染病的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青春  陆晨  刘彦  戴丽萍 《气象》1999,25(3):8-12
利用1996年1月~1997年12月北京某医院内科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712个和北京观象台的压,温,湿逐日资料,对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北京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变化,分析了气温,气压及空气湿度的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多少的关系,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逐月呼吸道疾病发病等预防方程。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处我国华南沿海季风敏感区,为探究季风等气象和污染要素对其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和其预测相关就诊风险的可行性,本文利用当地2015-2016年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资料及同期气象和污染物资料,并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LSTM网络构建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每年九月份开始,冬季风的冷胁迫效应会使相关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数波动式增加,直至次年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前的三月份发病人数达到峰值;而夏季风控制期间当地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人数呈波动式减少态势,比峰值期间减少35%;另外,该地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其主控因素也不相同;对比两种预测模型,总体上LSTM网络预报模型对深圳呼吸系统疾病风险预测准确率更高,可以满足健康气象预报服务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武汉市4家大医院1994-1998年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的逐日发病人数与同期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气温、气压、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一个因子对不同疾病甚至同一类不同种病的作用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因子对同一种病在不同季节其影响也不完全相同。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秋冬8种疾病的逐日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合理的等级划分,经回代和预报检验,预报模式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1~2002年南宁市2个最大医院呼吸道疾病39305例门诊资料进行小波分析,得出各种疾病发病人数均存在5~7天的周期。将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湿度密切相关,同时与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也密切相关。利用最优子集方法,按不同季节建立呼吸道疾病下周逐日发病人数预测方程,2004年1月支气管炎发病人数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为16.43%,2004年4月未来1~2天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预报值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其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病例,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和12月为高峰期,8月最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年龄呈反比,年龄越小,患病的几率越大;男童比女童更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有紧密的关系,并且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冷空气影响是发病人数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逐步回归法,分四个季节建立了呼吸系统疾病逐日发病人数的预报方程,并进行了等级划分,经预报检验,预报模式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81—2008年新疆地区53个测站和甘肃青海邻近10个测站的多年月(年)平均气温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试验性插值的基础上,以"多元回归+残差内插+地形调节"和"海拔订正+零海拔插值+地形调节"两种混合性气温空间插值方法对该地区的多年月(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分布插值、交叉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的任何一种确定性函数或地统计方法都不能对新疆地区的气温进行较准确的插值,缺乏对影响因子的考虑,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两种混合性插值方法都可以得到较精确的气温空间插值结果,空间分布一致,精度都随月份有所差异,对夏、秋季的插值结果较冬、春季的稳定、精度高;两种方法对夏、秋季各月的插值结果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冬、春季后者的误差大于前者。整体而言,"多元回归+残差内插+地形调节"的方法较"海拔订正+零海拔插值+地形调节"法更准确、稳定,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急诊死亡与气象要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有哲  毛恒青  丁秀兰 《气象》1998,24(4):54-57
对北京急诊死亡人数与气象要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逐月、旬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气温或平均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影响脑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逐月死亡人数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月平均气压,呈正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衰竭逐月死亡人数分别受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降水量的影响,呈负相关。所有回归方程都反映出冬季(气温低、气压高、降水少)死亡人数多,夏季(气温高、气压低、降水多)死亡人数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利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成人哮喘医保住院资料及气象、环境观测站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趋势、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混杂因素后,分析气象要素与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差异明显,日均气温(T)、日最高气温(Tmax)、日最低气温(Tmin)每上升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分别减少0.7%、0.6%、0.7%;日均气压(P)每上升1 hPa,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0.6%;日均风速(Ws)每增大1 m·s-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5.2%;当相对湿度RH<24%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3.4%;当RH≥92%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12.5%;气温、气压、风速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的影响均在当天或滞后1天(lag0—1)效应最大;根据各气象要素影响特点,可为健康气象预报服务及公众防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2—2007年北京朝阳医院逐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入院患者例次和北京朝阳气象站同期逐月地面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候因素、气候变化的关系,保护人类免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等气象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当平均温度大于等于19.5℃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温度小于19.5℃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3%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相对湿度小于53%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气压大于等于1009 hPa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有升高的趋势;当平均气压小于1009 hPa时有下降的趋势,当平均风速大于等于3.0 m/s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平均风速小于3.0 m/s时,发病例数较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高发期相对于风速极大值滞后15 d。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从月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最高例数出现在4月,最低例数出现在7月;从年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例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预测预防,以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可为该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1年江西83个常规站和南昌、赣州2个探空站的观测资料,对江西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2 a来江西霾日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秋冬季多(12月最多)春夏季少(7月最少),4 a左右和8 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显著,年代际变化主要为15 a左右的变化周期;江西霾日空间分布不均,呈现中北部多,南部及山区少的分布形势。霾与地面风速、大气逆温、海平面气压、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低风速、大气逆温、高气压、高湿度和少降雨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反之,高风速、低气压、低湿度和多降雨不利于霾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Given predictions of increased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heat wave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s on huma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Many studies focus on heat wave-related mortality; however, heat-related morbidity is often overlooked.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observ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morbidity (illness), and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observed historical relationships could be used to generate future projections of morbidity under climate change. We collected meteorological,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data in Milwaukee, Wisconsin, for the years 1989–2005, and employed a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bidity (as measured by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high temperatures with adjustment for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confounders. We also estimated temperature threshold values for different causes of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then quantified the associated percent increase of admissions per degree above the threshold. Finally, the future impact of higher temperatures on admissions for the years 2059–2075 was examin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five causes of admission (endocrine, genitourinary, renal, accidental, and self-harm) and three age groups (15–64, 75–84, >85 years) were affected by high temperatures. Future projections indicate a larger number of days above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threshold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admissio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imate change may increase heat-relate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US urban mid-West and that health systems should include heat wave planning.  相似文献   

17.
中尺度模式中辐射作用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中尺度区域气候模式RIEMS中通过考虑和不考虑辐射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来研究中尺度气象过程对辐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辐射可以引起平均约2℃的温度差,从而影响气压形势场和中尺度气象过程,进而影响降水。但在日尺度上,辐射的作用可以不计。  相似文献   

18.
南方涛动与我国大尺度季、月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能  刘卫兵  苗子书 《气象》1989,15(12):8-12
南方涛动与我国月平均气温的相关,在当年2月、4月、9月以正相关为主,9月以后出现持续的负相关。南方涛动与我国季平均气温相关最显著的季节是当年秋季,其次是次年春季。南方涛动与次年长江下游、广东、福建、山东的年平均气温有良好的负相关。这些关系均可在预报中利用。此外,还指出,在我国4、5月,9、10月的大范围气温记录中存在早期识别厄尔尼诺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偏差方法,划分基准年研究1952-2010年辽宁西部地面、耕作层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年平均地面温度、农作物生长季地面和耕作层温度呈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95℃/10a、0.304℃/10a、0.206℃/10a。冬季、春季对年平均地面温度升高贡献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535℃/10a、0.521℃/10a;夏季、秋季贡献较小,气候倾向率为0.223℃/10a、0.291℃/10a。第Ⅲ基准年升温最剧烈。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个CMIP5模式输出资料,评估模式对于拉尼娜事件特殊生命史发展过程的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仅有少数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拉尼娜事件缓慢衰减并再次增强的生命史发展过程,而多数模式中拉尼娜事件持续衰减直至消亡。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可能导致拉尼娜再次增强的原因是风场强迫作用下的海洋赤道波动过程。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可以建立起"SST—对流—风场"正反馈过程,使得拉尼娜事件再次发展。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正反馈过程无法建立,因此拉尼娜事件最终消亡。另一个可能导致拉尼娜事件再次增强的原因是海洋平均经圈环流的作用。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气候态海洋经圈环流强度,因此海洋平均经向冷平流会帮助赤道地区负海温距平再次增强。而模拟能力较弱的模式中海洋经圈环流强度较弱,因此赤道地区负海温距平持续衰减,最终回归到气候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