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多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地震强度有关的3级以上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Mf值、C值和Ac值等6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简。这6个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但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得到反应地震强度特征的综合指标W,发现该指标W,在辽宁海城7.3级、岫岩5.4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恢复。这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的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
主成分分析法在林甸Ms5.1地震回顾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2005年林甸Ms5.1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地震资料,选择与地震强度有关的3级以上地震频次N、b值、Mf值、C值、和Ac值等6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简。这6个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根据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反映地震强度的综合指标W,发现该指标在震源区附近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异常恢复。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的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东北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与地震强度有关的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Mf值、A(b)值和AC值共6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简。这6个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段各参量的变化各有所异。根据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反应地震强度特征的综合指标W。1970年以来东北14次5级以上浅源地震前W都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恢复。这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资料,选择与地震活动强度有关的3级以上地震的频次N、b值、η值、A(b)值、Mf值和Ac值等6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减。这6个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根据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反应地震强度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形,发现该指标在2次溧阳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异常恢复。表明综合指标形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异常增强的特征。文章还对与主成分分析所得结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主成分分析法在辽宁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地震活动强度有关的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Mf值、A(b)值和Ac值等6个参量进行分析,实现对上述参量的有效约简,得到反映地震强度特征的综合指标W.发现指标W在辽宁海城7.3级、岫岩5.4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震后恢复.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的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分析及地震活动参数的约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从不同侧面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ge;3.0)、b值、eta;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 通常这8个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综合指标W在华北13次5.8级以上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表明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 本文还对主成分分析所得结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吉林前郭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2006年吉林前郭MS5.0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地震资料,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因子分析。这些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因子分析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该指标在前郭MS5.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震活动参数约简的因子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地震活动性分析有许多指标参量,各参量在不同时段变化各异,预报效果不理想。由于各参量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选择地震频次N(ML≥3.0)、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的综合指标Wfa。结果表明Wfa在2005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和华北14次5.7级以上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异常特征。还对因子分析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岩  曹凤娟  王亮  张博  翟丽娜 《地震学报》2016,38(6):906-913
根据地震活动参数的数据特征,以2013年内蒙古科尔沁MS5.3地震为例,引入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在信息损失尽可能少的条件下,实现对参数变量的约简降维,并提取综合指标W.研究显示,2013年科尔沁MS5.3地震前两年,W值变化显著.在进一步的单因子分析中,从综合后的参数变量信息中重新提取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多个单因子综合指标,消除了大量信息重叠所造成的不一致,实现了对综合指标的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华北29次MS≥5.0地震的11个地震活动参数(频次N,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E值,Rm值,响应比Y)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显示,主成分综合指标W在震前1-2年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这充分说明综合指标W可以用作地震预报研究的综合异常参考判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资料, 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 b值、 η值、 A(b)值、 Mf值、 Ac值、 C值和D值参量进行因子分析。 这些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 预报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根据因子分析可以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 空、 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 该指标在九江5.7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文中还对与因子分析结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北6.2级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后,我们根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用b值h值、u值,k值对该次地震序列进行了综合判定。结果认为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张北地震序列在衰减过程中出现以4级地震为峰值有节律的起伏,在时间上有较规则的准周期,且每一组起伏前密集-平静规律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近期(10年)强震危险性判定和总结四川地区1972--2002年强震预测经验的基础上,清理了中国大陆1920--2002年47次浅源大震事件前地震活动图像特征(M≥4.7),提炼出10个方面12项经验性预测依据:主体活动区、多发时段、关联序列、大陆及地区地震异常图像、地区(带)-地段(震源区)地震增强图像(含信号震、诱发地震、地震条带)、相关地震、窗口地震、复发间隔、大陆及地区缺震、地段缺震与地段强震一缺震转折等。它们在47次震例中的综合出现率≥0.58(即依据比7/12以上)占42例;≥0.66(即8/12以上)占34例。因此,强震(M≥4.7)活动图像经验性预测依据可以作为预测有较大可能发生大地震危险区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下流体的观测与研究,是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做好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途径.对易门静水位十多年观测中的一些异常与地震作分析、探讨,从单项指标的分析到综合指标的研究运用,并在多年的预测预报实践中,筛选出对应率、概率较高的5个短临预报指标,其预报准确率为0.928.预报有效率为0.948,可靠率为0.938,通过...  相似文献   

14.
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型和强震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研究的地震孕育和发生的3个模式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式、地震前兆指标和预报方法。综合模式由7个单元组成:震源、震源端部的2个调整单元、震源顶部和底部的2个软弱层(这些单元均位于上岩石圈)以及下岩石圈的两个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垂直立交,另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同面立接)。这7个单元组成了导致强震后果的结构。在构造力源作用下每一个单元围绕震源运动。最终使震源区破裂和发生强震。根据这个模式各种地震前兆异常区的演化与模式中震源与其它各个单元之间的差异性有关,与调整单元、调整层、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之间的差异性有关。这种差异性使不同时间或同一时段多个异常区、带边界的交汇点或连接区预示未来强震位置。在孕震后期,震源系统某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并形成正反馈,前兆异常随时间的变化出现起伏加剧。根据总结,强震大多发生在第3次起伏加剧的峰值处和峰值后并得到M=4.29+0.11t式中t为起伏加剧的异常时间,以月为单位。由上述指标可以作出强震的中短期预报。在文章最后我们以唐山地震为例展示了综合模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文俊 《内陆地震》1996,10(3):235-244
将近几年提出的地震活动性新指标η、c及b值直接用在地震综合概率预报中,经计算分析,效果较好。在利用地震活动性指标进行综合概率预报时应考虑实际的预报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v值范围。通过在不同v值下计算结果的综合判别才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预报意见。作为例子,文末给出了新疆喀什地区的实际预报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对相关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估计,是量化地震危险性的有效手段。基于泊松分布模型获得山西地区背景地震概率,结合每个单项方法预测效能获取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概率法得到山西地区基于多种单项预测方法的地震综合概率模型。对 1985年以来山西地区 MS ≥ 5.0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异常点受控于统一应力场,震前各类(包括测震、形变、电磁以及流体学科)预测指标均存在且表现出准同步性;震级大小与异常数量呈一定正相关性,震级越大,异常指标越多,综合概率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综合性的统计方法,地震学参数异常总量方法,该方法选取的研究区具有较好映震能力,并且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震活动性参数,通过所选参数的异常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未来地震趋势估计.对研究区发生的14个震例分析发现,参数总量异常对研究区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大震前常常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分析认为,地震参数总量异常...  相似文献   

18.
周翠英  张宇霞 《地震》1996,16(3):239-244
以模识别的CORA-3方法对42具有较大后续余震的序列分两类进行识别。从中提取了使用M1后1d的序列资料判断2-60d内是否有可能发生后续大震的综合指标,经检验,该指标正确识别率可达95%,且按为简单实用,可用于大震现场的地震趋势估计,同时给出了在M1以后2-60d不同时间段内最大后续地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震区b值和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震级和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和地震年平均发生率是表征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不可缺少的计算参数。本文根据当前的地震目录,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给出了东北地震区的b值和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该研究成果对在本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乐盆地活断裂与潜在地震危险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治平 《内陆地震》1989,3(2):129-135
本文论述了民乐盆地及其邻区的活断裂主要特征;统计了断裂几何量,计算了单元断层密度:提出了判定潜在震源区的三项地质指标。综合其他资料的分析认为,民乐盆地西南缘为潜在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