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坡麓相斜坡软土特性及其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坡麓相斜坡软土”的概念,论述西南煤系地层地区斜坡软土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研究斜坡软土对工程的危害及其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最后列举三个典型斜坡软土工程整治实例,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威信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威信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时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威信县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形地貌、生态植被等因素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形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及不稳定斜坡的主导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与搬迁避让、工程防治、生物防治、清除危岩(土)体及排水为主的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概念进行了讨论。笔者非常赞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地质工程而非一般土木工程”的观点。关于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与设计问题,只有深刻地了解斜坡的结构和工程地质环境才能作好;而防治工程设计应当全面符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关于规范与技术要求的编制,主张全国统一的规范宜粗,仅强调普遍遵循的原则;而针对具体项目的技术要求则应详细一些。无论是规范还是技术要求均应为技术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关于市场运作,不赞同照搬《土木工程施工合同》(FIDIC)的作法,主张接防治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实际效果进行总价承包。  相似文献   

4.
张泰丽 《地质与勘探》2016,52(2):292-299
研究地质灾害特点及变形破坏模式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安徽省南部黟县大量实地调查成果资料,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特征等方面归纳总结了黟县地质灾害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黟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发生频率高,沿溪沟和交通沿线分布,地质灾害类型与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相关,地层岩性、结构、风化、节理裂隙等控制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力学机制,降水对岩土体的软化、润滑、侵蚀作用是这些灾害的诱发因素。在深入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黟县地质灾害变形破坏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为嘉陵江流域的大型城市之一。其主要工矿企业及城市发展的重点均位于嘉陵江Ⅲ级阶地。该阶地为南充市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发育场所。为此查明南充市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南充市区的主要斜坡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及岸坡失稳。其中以滑坡最为常见;影响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岩土性质、风化作用和水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斜坡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地质体作为地质灾害的载体,控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方向、变形破坏的方式等。本文以黟县Y027公路溪下村段崩塌为例,从构造、节理裂隙、工程特性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崩塌的三种结构破坏模式,其中,节理裂隙的密度、产状,决定危岩体的块度、变形破坏的结构面等;构造褶皱等活动强度决定了岩体的破碎程度,也即灾害的规模;岩体的工程特性反映了岩土体的力学机制及吸水能力,也即抗滑能力的强度。地质体孕育了斜坡变形的主体,在人类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外力因素激发下,形成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总结湄潭县地质灾害孕育规律及指导湄潭县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分析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孕育因素的基础上,重点从坡度、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斜坡结构、地表水因素、地下水因素进行分析,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孕灾分区。将全县划分为易孕灾区、中易孕灾区、一般孕灾区,针对不同分区就不合理切坡管控、地质灾害宣传及培训、地质灾害及风险斜坡排查与预警监测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识别斜坡地质灾害风险已成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GIS软件划分出孕灾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高、覆盖层厚度、滑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日最大降雨量等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步评价出研究区危险性斜坡。以万山区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获取的斜坡剖面模型为基础,通过取样、试验,综合选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暴雨状态下的高危险斜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强度折减计算出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塑性贯通区。其分析结果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可作为西南山区浅层土质滑坡隐患识别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31日,巴东县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出现多处山体斜坡地质灾害,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现场综合调查,笔者认为灾害比较严重的桐木园斜坡灾害体发球典型的山坡型泥石流,着重剖析了该山坡型泥石流的变形特征及其成灾机理,并探讨了斜坡浅表层松散岩土体快速变形的临界降雨阀值和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面临的精度及模型建设问题,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坡面残坡积浅表层的突出特点,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广东省浅表层斜坡失稳发生机理。研究表明:边坡在暴雨条件下,斜坡岩土体容易在浅表层首先造成失稳,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量、降雨历时、土体类别和坡体结构等因素。由此,对研究区划分斜坡单元,按各斜坡单元的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分层及其关键物理力学参数开展斜坡单元概化分类,并将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和无限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优化构建了动力学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结合龙川县贝岭镇流域应用实例,初步探索了坡面单元尺度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斜坡失稳动力学预警技术,可为广东省开展以斜坡单元预警为主要方式的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位于黄土高原西端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特定的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使得西宁市地质灾害频发。依托《西宁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和《青海省西宁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在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土体力学实验结果,阐述了西宁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成因等特点,着重分析主要地质灾害变形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对今后西宁市城市防灾减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岩土体为地质灾害的活动主体。地质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成灾等,都是岩土体的不同活动形式的反映。不同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其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在进行灾害预测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岩土体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其危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云南省内红层岩土工程特性的初步研究以及在红层地区的工程建设实践,分析和介绍了红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红层边坡变形破坏过程-蠕变、剪切、滑移 3 个阶段的特点及红层滑坡呈周期性扩展的机制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对工程建设的主要危害-滑坡危害和蠕变危害。根据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特点及工程的性质和安全要求,提出了对红层边坡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盐津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结构、地震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针对该县目前地质灾害形势,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深切峡谷区边坡高陡,崩滑灾害风险防控对峡谷山区桥梁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峡谷山区桥梁斜坡崩滑灾害风险问题,给出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危险性分析、易损性评估、风险等级评定和防治可行性评价各阶段的判别指标和方法。依据边坡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进行易发程度判别;针对不同运动特征灾害体,采用灾害体规模、运动速度及冲击能量等进行危险等级评定;通过结构力学分析评价构造物易损性,根据受损程度和灾害损失评定桥梁段斜坡崩滑灾害风险等级;根据防治工程实施难度和可靠性评价防治可行性。该方法应用于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根据评估结果选用了风险最低的桥位,采用抗滑桩、锚索等对重点区域系统加固,并结合碎屑流拦截结构,实现对选用桥位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大连城市区斜坡岩土体运动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连城市区在地形地貌上属丘陵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尽可能利用丘陵地区挖陵填沟,平整土地。原始自然斜坡岩土体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危险斜坡,在降水的作用下,诱发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和物质财富的损失。本文针对地质灾害现状,分析成因,提出治理工程措施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瑞智  何为  杨海鹏  李明杰 《云南地质》2013,(4):488-490,487
贡山县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结构、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城区色曲河左岸城区不稳定斜坡治理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野外地质勘查,查明了该地区斜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进行了边坡变形机理和破坏模式特征研究,以及斜坡稳定性评价分析。并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德格县城区色曲河左岸城区不稳定斜坡的治理方案,此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次典型地震的灾后实地调查都表明震中附近的竖向地震力作用十分明显,而传统的斜坡动力响应分析仅考虑了水平地震力的作用。文中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震中附近的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震中附近斜坡体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对于地震作用下震中附近的斜坡体崩滑破坏,由于纵横波作用的时间差较短,其崩滑形成机制多为受地震纵横波的耦合作用,即竖向周期拉压与水平周期剪切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又以纵波的竖向拉伸作用占优,即表现为拉剪破坏形式;此外,在地震构造组合机制、岩体结构与构造、斜坡岩体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地震力作用(即地震纵波的周期拉压和地震横波的周期剪切耦合作用)是诱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所处地形(如高程差、沟谷延伸方向)则是促使破坏后的斜坡体形成后续碰撞解体及碎屑流等运动过程的控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雪康村崩塌所在斜坡地形陡峻,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斜坡岩体被南西向裂隙和南北向裂隙切割成整体块状,且控制结构面已大部分贯穿,加之地处高原山区,受到昼夜温差、冻融作用的影响,表层岩体风化破碎,具备发生崩塌的条件,且存在易发程度高、活动性强、潜在危险性高的特点。根据对孕灾条件、变形特征、稳定性及发育历史的调查与研究,雪康村崩塌具有破坏范围广、崩落距离远、运动速度快、破坏冲击力强等特征,一旦再次变形破坏,可能对坡脚居住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根据崩塌区危岩的分布特征,结合威胁对象与地质灾害体的位置关系,并充分考虑治理工程的施工条件及可行性,建议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