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东北冷涡是造成吉林省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因此也历来被气象工作者所重视,针对冷涡也进行了不少的分析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夏季东北冷涡造成的我省区域性暴雨天气从时空分布、降水特征、环流形势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最后建立了由东北冷涡造成吉林省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 ,供预报人员参考使用。2东北冷涡的定义东北冷涡是指在500hPa图上35°N~60°N、115°E~145°E范围内出现等高线的闭和圈 ,并伴有冷中心或冷槽配合 ,且持续3天或3天以上的低压环流系统。3东北冷涡的分型标准东北冷涡按其地理位置分为北涡、南涡和中间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74~1993年五月份九江地区出现一站以上日降水量≥50mm的降水过程(20年共计51次,除2次台风暴雨)进行普查分析,首先对形成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进行分型,找出各层次主要影响系统的相互配置及其环境场特征,以天气系统的平均位置及850bPaθse平均场为主,其它要素为辅,在有效的预报区内建立不同类型的系统概念模型,然后找出暴雨预报指标,进行未来24小时暴雨预报。1分型及预报指标1.1低涡切变型1.1.1天气系统配置及其环境场特征500kPa付热带高压脊线一般稳定在21°N附近,地面西南倒柏伸到淮河流域,精内在30°N附近有一静止锋…  相似文献   

3.
1引言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1][2]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2起始场根据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500hPa冷涡中心分布的区域确定起始场为45~55°N、105~125°E,同时副高脊线(与125°E交点)或副高中心达20~…  相似文献   

4.
在冬半年(10~3月),秭归县(测站31°00′N,110°41′E)主要受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地面冷空气影响而产生降水。(本文选用上游代表站西安、汉中、安康、成都、重庆、恩施、宜昌7个高空测站(29°~35°N,103°~111°E)高空风向资料,将各站风向按方位确定出有利于本站降水的风向系数,然后把7站风向系数相加,获得700hPa风向指数(Fd)和500hPa风向指数(Fh)值,降水指数(Rf)由下式表达:  相似文献   

5.
一、使用资料: 1980年~1984年11~2月及1985年1~2月日本东京FXFE7g2、FUFE852传真图。此资料期间本站共有22次强冷空气影响,其中3次(830108、810216、810224)因资料缺图暂不参加统计,故实以19次计。二、预报方法: 1.起报条件:FXFE782图中在关键区域110~120°E,30~40°N范围内,850hpa图上有  相似文献   

6.
84年温岭站正式接收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分析同年4—6月12次较大降水(12小时雨量≥15mm),在综合图上都有成片中等强度以上的回波区移向本站,如结合天气形势一般均可提前(至少三小时)做出预报。12次较大降水有如下几点共同特征: 一、在700百帕图上在110—122°E、26—32°N的范围内有一切变线或槽线。二、关键区中的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7.
将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现有的数值预报业务模式MAPS的水平范围由20~45°N、95~125°E扩大到15~49.5°N、85~134.5°E模式的分辨率以及物理过程均不变,预报时效延长至48小时。在1998年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二个时次的数值试验,并对二者在上述时段内的降水预报的Ts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业务模式对中两、小雨的降水预报Ts评分高于范围扩大后的模式,而对大雨及以上降水预报的Ts评分,范围扩大后的模式则高于现有业务模式,同时模式范围扩大后对24~48小时内的强降水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59年至1988年春季(3月至5月)影响和田地区造成大降水天气过程的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塔什干地区有低值系统且槽南伸到35°N以南,是决定和田地区产生大降水的先决条件等结论,提供给预报人员做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平滑滤波方法,分离次天气尺度与天气尺度系统。选取同一暴雨过程中两个时次,计算暴雨系统中这两个时次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动能转换量。得出:200hpa以上,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天气尺度系统是一个动能源;200hpa以下则相反;整层积分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给次天气尺度系统,与文献[1]中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动能是不同。说明不同暴雨过程中,两种尺度系统间动能转换量((?)·(?))的正负,大小及分布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富里叶一车贝雪夫混合多项式展开的方法,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20°N~70°N,10°E~360°E共396个格点数,用Aks,Bks78个混合多项式系数描述大型环流的纬向和经向特征,制作中期客观相似预报,效果良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61~2000年4~6月份贵港三县(市)暴雨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出现暴雨前的一些主要特征,探讨用本地气象要素变化指标与天气系统、数值预报产品及指标站资料作暴雨预报的方法,并建立贵港市暴雨预报模式。暴雨预警信号:暴雨出现前1~7d,本地气象要素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征,与暴雨关系最为显著的主要有以下三条:(1)夜间闷热:02时T≥24.0℃,E≥27.0hPa(概括率144/205=70%);(2)强(连续)升湿:02~14时有一个或以上时次△E24+≥6.0hPa;或14时E连续两天以上+≥6.0hPa(概括率80/205=39%);(3)高温:日平均气温T≥28.0℃(概括率55/205=27%)。以上三条历史概括率199/205=97%,只要达到一条就是一次暴雨预警信号,符合两条以上者,未来24~72h出现暴雨的机率就越大。结论:(1)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就是一次大气能量的充分积蓄与释放过程,本地温湿反映最明显,暴雨出现前大部有2~5d高温高湿“闷热”天气,可作为预警、预报指标。(2)低空西南急流(有时伴有低涡或切变线)主要是输送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它对暴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贵港处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时,出现暴雨的机率最大,是贵港市暴雨预报的第一个着眼点。(3)当850hPa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到达湖南、贵州省南部和广西北部,未来继续南压到柳州~贵港附近时,有利于产生暴雨。(4)500hPa孟湾到青藏高原有低槽东移,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当副高脊线在20°N以南,西端在110°E以东时,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贵港,出现暴雨。(5)通过对产生暴雨的不同天气系统进行分型,有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识别能力。(6)建立暴雨预报模式,用“指标卡形势”方法作暴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一、信息因子根据形势和诊断的原则,我们选取9个因子进行逐日编码: X_1(10101)图,地面95-110°E,25-35°N有冷锋且30-40°N,95-110°E有高压时编1,无时编0. X_2(10302)图,700hpa上90-110°E,30-40°N有高压编1,无时编0. X_3(10302)图,700hpa25-33°N,95-15°E有低涡时编1,无时编0.  相似文献   

13.
我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侧边缘山地,地理位置在23—25°N,106—109°E范围内。由于位于高原东南侧,因此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对我地区天气影响极大。以前汛期为例,造成我区大雨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除锋面、切变线外,还与自高原东移的高空槽、低涡直接有关。尤与孟加拉湾低槽维持有关。由于高原、孟加拉湾及其沿岸纪录稀少,加上地区台图次,图面范围及通讯接收条件所限,往往对高原及孟加拉湾地区天气系统的演变难以掌握。自1976年6月份,有了卫星云图之后,我们感到高原上明显的或不明显的天气系统,均可在云图上反映出来。这对短期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了较好地分析预报信息。本文以近四年来前汛期红外云图资料,总结分析了我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前的云图特征,找出了云区警戒区及云团特征,以为今后的大雨暴雨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现代气象预报的发展,是多种预报方法的集成和决策,并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的预报系统。近年来浙江省气科所对进入第二警戒区(31°N,127°E;27°N,135°E;18°N,117°E;15°N,127°E四点连线围域)内的台风路径,陆续给出了天气学、统计预报,统计——动力预报及气候持续性预报等客观预报方案。天气预报人员在多年预报业务实践中也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预报经验与方法。为了把这些方法、经验系统化,并有效地应用到预报业务中去,我们初步研制了一个台风路径预报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降水是小概率事件,它是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是在市台大降水分片预报本片有大雨或以上降水时,即凤翔处在次天气尺度等系统有利于大降水的背景下,寻找凤翔县站压、温、湿等单站要素演变特征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一、解释原则在市台分片预报本片24小时有大雨时,引用第一套指标进行解释;有暴雨时,引用第二套指标进行解释;市台不报大降水时,引用第三套指标判断本站是否有大——暴雨.为便于使用,列降水强度解释预报流程框图(图1).  相似文献   

16.
造成华南地区春播期低温阴雨的主导因子,一是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二是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活跃,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当势均力故的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交绥并处于静止时,则形成低温阴雨天气。本文以形成低温阴雨的主导因子为基点,以指标站和本站资料为特征,试图从低温阴雨出现前3~5天寻找足以表征冷暖空气强弱的指标,以达到预报之目的。一、指标站的选择:我们在普查1980~1987年春播期的10分温阴雨天气过程中发现,过程前3~5天08时地面图上在20~25°N和35~45°N之间分别存在着一条弱静止锋和较强的冷空气,850hpa的西南风轴向北伸展到30°N,冷暖  相似文献   

17.
和政县处于大陆腹地、高原东北侧边坡的临夏州的东南方,平均海拔在2千米左右。7、8两月大一暴雨历年平均约三次。从1970—1981年三十次降水大于25毫米的资料分析,其环流特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副高边缘的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30°N附近,588廓线通过33—38°N、105—110°E这一区域。副高西侧高空槽位于35°N、90—100°E,40°N、95—105°E 时,和政县  相似文献   

18.
一、资料和分析方法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每日发布的500hpa48小时预报网格点资料,选取30°N-70°N、20°E-110°E中的各格点数值,输入IBM-PC微机上进行处理,计算得出12个物理量场.经过仔细筛选,其中U、V、K、KV等四项物理量对昌吉市的寒潮天气预报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二、各物理量场的分析 1.U-东、西风分量我们知道,在寒潮天气爆发前,整个亚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1983年 6月20至21日桂林地区出现了一次暴雨过程,资源、灵川、兴安、灌阳、永福、阳朔县日雨量均达到暴雨。其中资源县两天过程降雨量达45 0毫米以上,致使山洪爆发,房屋倒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本文试就这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做一简析,以期找出本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二、动力学分析 (一)物理量计算: 为了反映桂林地区暴雨的特征,同时考虑到资料所限,我们选取了102.5°E~115.5°E、22.5°N~32.5°N的经、纬度网格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谐谱分析方法计算了6月16日至9月15日五年的500hPa六个纬圈(60°N、55°N、50°N、45°N、40°N和35°N)的波参数和物理量谱,并将其和十年的合成波高度谱、相对振幅等谐谱资料与石嘴山地区的降水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初步寻找出了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的十一种纬圈合成波高度谱和八种优势波、物理量谱谐谱特征。这些中期谐谱特征,天气动力学意义比较清楚,为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