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问题,在分析张小红教授提出的移动曲面拟合法滤波的基础上,结合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特点,引入虚拟格网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曲面拟合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LIDAR数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生产DEM/DSM的数据源,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DEM/DSM数据是机载激光雷达最为直接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剖面的数据表达方式对离散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组织,同时对点云数据做初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用迭代选权曲面拟合的滤波算法对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做进一步的分类,以提高LIDAR点云数据的滤波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趋势面滤波法在多波束测深数据粗差探测方面存在曲面拟合函数不确定、滤波不彻底以及部分水深点被不合理剔除的问题,通过引入散乱水深点局部最小范围——自然邻点影响域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自然邻点影响域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改进算法。首先,通过对自然邻点影响域内的局部曲面进行分析,构造了影响域内特定局部坐标系下的统一曲面拟合函数;然后,利用该统一曲面拟合函数按照所提传递式迭代趋势面滤波法进行顺次迭代,逐步滤除影响正常水深点判定的粗差数据;最后,根据突变地形边界点在其相邻邻域地形内连续性不一致的特性,建立了面向突变地形边界点的判断准则。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可适应不同复杂程度的海底地形,有效剔除多波束水深数据中的粗差点,同时对实际海底地形中的正常水深点和各种特殊水深点进行保留,显著提高了海底地形表达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某地区74个已知点(大地高和高程异常值已知)作为实验数据,选择46个点作为建模点,选择28个点作为外检验点,选择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和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及泰勒多项式拟合模型的方法来建立该地区GPS高程拟合模型,并研究不同模型对拟合精度的影响。通过VB程序设计语言实现拟合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精度比较。通过实验证明,在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中二次曲面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次数增加时出现龙格现象;在双高次曲面拟合模型及泰勒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中双三次拟合和泰勒二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佳。通过实验比较,可以得出在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中双三次曲面拟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平面拟合的LIDAR点云滤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DAR点云滤波是将LIDAR点云数据中的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离的过程。根据在较小区域内可以近似认为地面为一平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平面拟合的方法,首先在一个局部区域内拟合出一个近似平面,通过判断LIDAR点是否属于该平面来获取平面点,并通过分类处理从平面点中得到地面点,最后用得到的地面点内插出DEM。滤波前,需要剔除高程异常点,本文应用了高程差约束算法抑制高程异常点,从而较好地保持了原始数据的局部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6.
多级移动曲面拟合的自适应阈值点云滤波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算法的精度、效率以及自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多级移动曲面拟合的自适应阈值点云滤波方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剔除粗差,然后通过格网化分割建立格网索引,利用每个格网的邻域格网中的最低点建立曲面方程,计算真实高程与拟合高程的差值并设置自适应性阈值进行滤波,最后采用多级滤波策略,即逐级改变格网大小并自动设置邻域和阈值,直到滤波结果达到精度要求。使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提供的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第1、2类误差和总误差平均值分别为7.33%、10.64%、6.34%。将该算法与ISPRS公布的8大经典滤波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适应性强,滤波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王苗苗  柯福阳 《测绘工程》2013,(6):22-26,30
为了研究不同GPS高程拟合方法的拟合精度及差异性,选择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法进行比较研究.对已知数据进行分组,采用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法分别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精度指标,比较拟合点的分布、拟合点的数量和拟合方法对精度的影响.试验算例表明采用相同方法时拟合点的数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拟合精度越高;在点的数量相同且较多,分布都相对均匀的前提下,BP神经网络法拟合的精度高于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在点的数量相同且较少,分布都相对均匀的前提下,BP神经网络法拟合的精度低于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曲面约束滤波算法中,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地形曲面易受种子点粗差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抗差趋势面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滤波方法,首先构建格网索引组织数据,引入抗差趋势面拟合合理的区块地形,通过自适应阈值的设置实现不同区域的自动灵活处理,最终滤除孤立点完善滤波结果。使用ISPRS提供的测区数据进行实验,与传统曲面拟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较传统移动曲面拟合法能够得到更加可靠的滤波结果,具备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发挥机载全波形激光探测与测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优势,提高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生成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波形信息的加权曲面拟合LiDAR点云滤波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局收敛LM解算离散点云与波形参数,引入波形信息与抗差估计原理检测异常种子点,依据波形参数对地形曲面进行加权拟合,综合考虑滤波窗口尺寸与曲面拟合中误差影响设置自适应高差阈值。选取中国黑河综合遥感联合实验中的城市区域、耕地区域与山地区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所提方法的波形分解结果更加可靠,点云滤波精度进一步提高,具备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点云滤波过程中拟合曲面不连续,参数求解不合理及高差阈值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体最小二乘的曲面拟合约束法。利用中心网格加权坡度值构建了多尺度格网,探讨了依据网格邻域选取地面种子点的标准,分析了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曲面方程求解和根据滤波结果逐级调整高差阈值的方法和步骤。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复杂区域的点云滤波精度,为构建数字高程模型提供了精确数据。  相似文献   

11.
平面约束条件在LIDAR点云滤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利用平面约束条件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的方法,利用每个数据点的邻域点拟合平面,根据平面约束条件和平面点分类方法得到地面点,最后利用地面点内插该区域的DTM.  相似文献   

12.
机载激光扫描测高数据滤波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机载激光扫描测高数据的滤波和分类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也是国际上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详细研究了机载激光扫描测高数据滤波的方法,对现有各种滤波算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首次将"移动曲面拟合预测"滤波算法用于机载激光扫描测高数据滤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自适应性强,计算速度快,滤波效果好。通过对不同测区的数据进行实验,给出了滤波前后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3.
LIDAR数据的过滤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滤是LIDAR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过滤的目的是把LIDAR数据分成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它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详细分析、研究了常用的LIDAR数据过滤方法,并对其中的最大局部倾斜度过滤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张志伟  刘志刚 《测绘科学》2010,35(4):154-156
为了避免由于内插和构网或是局限于局部分析所带来的地形失真,本文根据道路先验知识的获取只需对实验道路进行统计学分析,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仪器设备上都简单、方便、快捷;在各种LIDAR数据滤波与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原始离散点集中提取道路信息的基于既有知识数学形态学分类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为探索LIDAR数据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加快道路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精密数字地面模型(DTM)是进行公路三维测设的基础。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复杂,植被茂盛,传统全野外测量获取DTM难度大、周期长、精度低。从2011年起,我院开始利用机载Li DAR技术获取DTM数据产品,成功应用于7条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中,证明了在四季分明的广大北方地区机载Li DAR在公路三维测设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快速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LIDAR技术系统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机载激光扫描获取地面三维数据的 L IDAR系统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高新技术系统之一。L IDAR系统是一个先进的主动传感系统 ,该系统本身发射受控制的激光以照射地面和地面上的目标 ,不依赖太阳光照 ,所以它是一个全天时日夜可以获得地面三维数据的系统。它直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比传统测量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密集、高效率和成本低的优点。该系统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把地面和其上的植被、建筑物分离开来 ,可同时取得 DTM、DSM和植被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一种渐进加密三角网LIDAR点云滤波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滤波算法常常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具有连续表面的区域来进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不能解决对诸如斜坡、密集植被等复杂地区进行真实准确地形提取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区域增长方法的LIDAR点云数据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在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松散的TIN,通过迭代生成加密的TIN,其中通过采用两次区域增长的滤波方法,实现原始地形的提取。最后通过对复杂典型数据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等高线的滤波方法,它先由LIDAR数据生成数字表面模型,并内插出等高线,再根据DSM等高线的特征,如闭合性、首尾点距离、等高线的长度及等高线间距离等,通过设定阈值自动提取出属于自然地面的等高线线段,以获得初始的自然地面点,然后内插生成初始数字地面模型,最后使用迭代逼近法生成最终的(精确的)数字地面模型,即比较初始DTM与DSM,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点视为DTM点,而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点则标记为无数据点,最后,这些无数据点由选择的DTM点内插出.通过与现有表面估计的滤波方法的对比实验以及所提取地物轮廓线与航片的叠加对比试验,证明新方法可适用于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形,地物提取精度高、计算量小、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Automatic 3D extraction of building roofs from remotely sensed data is important for many applications including city modell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automatic 3D roof extraction through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data and multispectral orthoimagery. Using the ground height from a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raw LIDAR points ar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contains the ground points that are exploited to constitute a ‘ground mask’. The second group contains the non-ground points which are segmented using an innovative image line guided segmentation technique to extract the roof planes. The image lin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grey-scale version of the orthoimage and then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classes such as ‘ground’, ‘tree’, ‘roof edge’ and ‘roof ridge’ using the ground mask and colour and texture information from the orthoimagery. During segmentation of the non-ground LIDAR points, the lines from the latter two classes are used as baselines to locate the nearby LIDAR points of the neighbouring planes. For each plane a robust seed region is thereby defined using the nearby non-ground LIDAR points of a baseline and this region is iteratively grown to extract the complete roof plane. Finally, a newly proposed rule-based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remove planes constructed on tre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remove vegetation and so offers high extraction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