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地震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浅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天气预报相比,地震预测,特别是地震的短临预测更为困难。概率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地震认识的局限性,加快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研究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概率预测是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物理预测的综合,各类地震预测方法特别是物理预测方法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我国地震预测的现状来看,应大力发展统计预测方法。地震目录可为我们提供对背景地震发生率的估计,而前兆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发生率大大高于背景发生率的时段,其增益越强,时段越短,越接近于理想预测。前兆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检验对于概率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应按实用化的要求逐步规范各种地震预测方法。这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张彬  杨选辉  陆远忠 《地震》2007,27(4):27-35
在前人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地震学综合预测方法。 首先利用动态图像方法(地震条带与地震空区)大致确定潜在地震危险区; 然后利用中、 强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确定孕震区; 最后利用地震矩快速释放模型和相关长度增长模型判断孕震区是否进入短临状态。 在地震三要素预测中, 发挥地震学典型预测方法的优势, 并且对相关性较小的预测方法的预测结论相互对比、 印证, 以便得出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文中还利用这种综合预测方法对1983年菏泽5.9级做了简略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综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和菏泽地震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设定地震的分类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震害预测中的设定地震,将其分为检验型设定地震、预测型设定地震和重现型设定地震,并论述了3种设定地震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作者还进一步论述了3种设定地震在不同震害预测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各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地震的预测情况.首先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含裂纹岩石材料的变形破坏过程;其次,将实验室岩石破坏过程的观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外推到地壳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力学机理出发,对多种地震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这些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库地震的综合概率增益预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库地震预测中首次引进了地震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叙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影响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发生的因素;结合中国水库及其水库地震震例资料,对水库地震综合影响因素E值、库容、库水深度因素或指标预测水库地震最大震级的效能R值和经验概率增益K值进行了统计和评价,表明概率增益综合预测能够对各种预测方法预测水库地震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外若干水库进行了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回溯性检验,表明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作为世界地震预测预报实践性探索的开先河者,在40多年的地震预测预报探索与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长中短临时间阶段性和跨多学科综合性为基础的经验预测、统计预测以及物理预测,并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地震预测预报思路及工作方法。近年来,对于可能的地震前兆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地震学家们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开展了多种地震预测模型的研究,试图深入理解地震的成因机制,寻找有效实用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并且已在地震的中长  相似文献   

7.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本文重点介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中的油气预测,岩性预测,储层厚度预测及孔隙度预测等内容,简述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精度的途径之一-特征优化方法,并指出了今后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和全球地震活动之间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关系。文中以太阳黑子数、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数据和全球7级以上地震总应变释放量作为预测因子,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建模预测中国大陆年度地震强度,预测效果较好,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预测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斜入射条件下海洋场地简化为理想流体海水-两相介质海床-弹性固体基岩系统模型,通常假定为静水液面条件。本文以地震动SV波为例,推导了表面波条件下海洋场地动力反应解析解,研究了表面波条件对海水动水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表面波频率在大于0.5Hz时对海水动水压力几乎无影响,在小于0.5Hz范围内有影响,且越接近水面、频率越低时影响越显著。实际地震动卓越频率通常大于0.5Hz,因而地震动作用下采用忽略表面波条件的静水液面假定是合理的。进一步结合线性波浪理论,研究SV波和波浪联合作用下表面波条件对海水动水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波浪属于低频荷载且频率通常小于0.5Hz,在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表面波条件的影响较地震单独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详细研究了离石北部一带阶地的地层地貌特征,并尝试对吕梁山山体的隆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有过三次间歇性隆升,并且三级阶地形成以来即晚更新世早期山体隆升相对快速强烈,二级阶地形成以来即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山体隆升处于相对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JC法的地下结构动力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熹  ;陈国兴 《地震学刊》2014,(5):583-588
基于JC法提出了地下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地基土-地铁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Davidenkov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分析在地震动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的应力特性,进一步研究其动力可靠性,得到隧道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以此评价地铁隧道结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隧道结构上部右侧45°位置处的可靠性最低,下部右侧45°位置处的可靠性较低,这与隧道结构的拉应力反应的分析结果一致;基岩输入近断层地震动Northridge波和Chi-chi波时,由于地震波的脉冲效应,隧道结构的动力可靠性最低;总体而言,在0.1 g和0.2 g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可靠性足够,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用双差定位结果分析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博  高原  石玉涛 《地震》2013,33(1):12-21
华北地区北部是阴山—燕山隆起区、 华北平原和太行山隆起的交界处, 区域内地震活跃, 北部有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张渤带), 西邻山西地震活动带。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华北地区2006—2009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 结果显示, 近年来华北地区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张渤带上, 总体呈WNW向分布。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0~20 km的中上地壳, 占地震总数的96.3%, 有大约57.5%的地震分布在10 km以上的地壳内。 张渤带东部的唐山地区是该地震带上地震最密集的地区, 地震分布与区域内的断层有密切关系。 华北平原中南部的邢台地区也是地震相对较密集的区域, 定位结果显示, 邢台地区的新河断裂可能深达Moho面, 在该断裂的下方可能存在速度异常体, 把邢台地区西南部的地震活动从空间上隔离成上下两部分。 沿新河断裂的地震分布出现异常, 在深度10 km处, 地震分布由北东向西南逐渐与上部的地震分离, 震源深度逐渐加深, 最深可达30 km左右。  相似文献   

15.
多层框架结构弹性和弹塑性动力响应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考虑材料塑性变形所得到的结构某点的位移响应大于不考虑塑性变形(即认为结构为完全弹性)所得到的位移响应。通过基于LSDYNA程序的计算分析发现,相同的结论并不适用于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可以认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受两个因素影响:(1)刚度降低引起结构振动特性的改变;(2)塑性变形引起的位移增长。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决定了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由弹性阶段过渡到塑性阶段后的各种响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结构弹塑性动力计算中,恢复力曲线是一个重要问题。简化的折线型恢复力模型虽然应用简单,计算工作量小,但是有个突出缺点,即存在很多刚度突变点,即折点,这给计算带来麻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折点处理新方法。利用结构动力学方程和线性加速度法等推导出求解折线型恢复力模型中加载点和卸载点两类折点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基于结构动力学方程推导而来,逻辑严密,结果可信,精度有保证。此外,计算突变折点出现时刻,仅涉及结构动力特性等几个已知量,计算简单,不需迭代,计算工作量小。而且加载点与卸载点两类折点的计算公式形式简单又统一,方便编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腐蚀性介质和动荷载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水泥土的动三轴压缩试验,获取水泥土动应力试验参数,分析各种环境对水泥土动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硫酸钠溶液浓度小于0.03mol/L时水泥土的动强度逐步增大,当硫酸钠溶液浓度大于0.03mol/L时水泥土的动强度又逐步降低;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大,其动强度逐步降低;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0.03mol/L硫酸钠溶液的水泥土动强度逐步增大,而0.1 mol/L和0.3 mol/L硫酸钠溶液的水泥土动强度均逐步降低;水泥掺入比和围压越大,水泥土动强度越大;当溶液浓度小于0.03mol/L时硫酸钠环境对水泥土的动强度有增强效应,且浓度大于0.03mol/L时硫酸钠环境对水泥土具有腐蚀破坏效应,且硫酸钠溶液腐蚀效应大于氯化钠溶液腐蚀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河北、北京和江苏地区14口观测井的前驱波记录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前驱波记录次数占统计年份地震总次数的百分比;利用Cooper等人推导的井-含水层系统放大因子表达式,分析了井-含水层系统的特征参数与前驱波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大小与含水层的固有周期存在一定关系,即固有周期越大,记录前驱波的能力越强; 井-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的响应能力大小还与导水系数和井孔半径平方的比值大小有关,该比值越大,响应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
Analysis on responding ability of well-aquifer system to precurs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Response of water level of borehole to micro-dynamic information such as seismic wave, solid tide and air pressure, etc, had been paid attention to long before and many researches had been carried out. It is concluded that abilities of micro-dynamic recording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observation wells and even for the same well, responses to micro-dynamic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re different. Long-period events (precursor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are recorde…  相似文献   

20.
中强地震下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震性能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对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中强地震下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方法。从有效应力与Cauchy应力张量\,建筑材料损伤演化方程等方面对弹塑性损伤模型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建筑材料应变率与建筑结构损伤能释放率的相关关系,通过Bonora损伤模型获取失效建筑材料损伤指数,并计算整体建筑结构构件损伤指数,以建筑材料损伤指数和建筑结构构件损伤指数为依据,完成中强地震下的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构建。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地震加速度值为0.3g的情况下,该模型的建筑结构相对位移时程曲线与实际位移曲线拟合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拟精度,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