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及其在黄、渤海海岸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岬湾海岸是一种稳定的海岸存在形式,在天然海岸中岬湾地貌占51%。岬湾海岸研究是研究砂质海岸稳定性及演变的重要内容。岬湾海岸理论在海岸稳定性、海岸工程预测以及海岸综合治理方面有其重要的工程价值。文中详细讨论了岬湾理论中最具工程意义的抛物线型岬湾海岸线及基于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开发的可视化应用软件MEPBay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并验证了该理论对黄、渤海海岸的适用性。MEPBay软件不仅有助于理解海岸形态过程,也是海岸工程师在岸线保护及海岸管理实践中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日趋加剧,砂质海岸普遍遭受海洋侵蚀.基于广东台山浪琴湾海滩和望头湾海滩2个岬湾砂质海岸的调查资料,对其海岸侵蚀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风暴潮与人为因素是目前岬湾砂质海岸侵蚀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防止砂质海岸侵蚀、保护砂质海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岸稳定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扼要介绍了美国、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的海岸稳定工程的发展情况,对各种海岸稳定工程措施——海塘、海堤、丁坝、离岸堤、人工养滩、岬头控制等工法进行了分类研究,比较优劣,并分析了海岸稳定被破坏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各种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文中作者着重推荐和研究了人工岬湾法这这一最新最有前途的工法。  相似文献   

4.
岬湾海岸是全球重要的海岸地形,约占全球岸线的51%。岬间海滩又是岬湾海岸地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学家和海岸工程师们对岬湾海岸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有关抛物线形状海湾方程的成果发表和后来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都对判断岬湾岸线稳定性和预测岬头下游海岸的静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静态平衡岬湾的概念,并且通过在由动态平衡向静态平衡转化、以岸外坝群保护平直沙岸、提高单岬或丁坝下游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验证了方程的有效性。通过适当的人工构筑物,配合人工养滩,创造静态平衡的海滩,对海岸带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南万宁岬湾海岸海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武风  陈沈良  胡进 《海洋工程》2017,35(1):121-128
岬湾海岸海滩的稳定性及其演变是砂质海岸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海滩沉积物粒度分布,并采用岬湾海滩平衡形态模型(MEPBAY),分析探讨了海南岛东部万宁4个典型岬湾海岸海滩的稳定性及其模型的应用。研究表明,除东澳湾凸角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海岸处于静态或准静态平衡状态;岬湾海滩沉积物粒度在遮蔽段和开敞段有明显的差异,相邻海滩之间没有明显的泥沙交换,每个岬湾海滩都是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模型中上岬角控制点选取应考虑岛礁及水下礁坪;抛物线模型可以拓展应用于有离岸岛情况下的海湾。研究成果可为岬湾海滩的稳定性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琼东北浪控海岸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介 《海洋学报》1995,17(3):65-71
根据波浪能量与潮汐能量的强弱关系,琼东北海岸属浪控海岸,其形态以岬湾螺线海岸、岬湾弧形海岸和障壁海岸为特征.文章对以上几种海岸的发育机制、形成演变过程、地貌特征、沉积物分布和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海岸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某些探讨,其中着重对南渡江三角洲前缘的侵蚀和铺前湾及海口湾的演变关系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青岛港湾海岸地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旅顺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制的岩性差异,对该区海岸分类如下: 一、开阔海湾岸,包括大潮口湾和羊头湾; 二、泻湖海湾岸,包括双岛湾和旅顺港; 三、岬角海岸,它们是长咀至老铁山西角、黄金山至龙王庙; 四、平直海岸,老铁山岸。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淤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湾顶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粤东靖海湾海岸地貌动力演变及其工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为工程的影响,相对稳定的岬湾海岸地貌常经历显著的动态调整。本文以粤东靖海湾典型岬湾海岸为例,运用Mc Laren模型、波浪动力场数值模拟、等深线对比、冲淤计算等多种方法,从海岸地貌动力学角度,对人为岬角工程前后岬湾海岸地貌动力过程和冲淤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地貌动力系统内常存在负反馈机制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岬角工程后上岬角防波堤沿SSW延伸,ESE和E向浪经过防波堤时发生绕射,波能削减,湾顶动力减弱,海滩沉积物从下岬角向湾顶反向运移;2)海滩的蚀积状态在工程前后发生了转换,工程前遮蔽段侵蚀、开敞段堆积;工程后遮蔽段堆积、开敞段侵蚀;3)海湾水下地形对岬角工程的响应敏感,工程后海湾水下地形冲淤剧烈。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湾海岸区第四纪地下卤水生存环境与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港湾海岸区发现可利用卤水资源是中国北方沿海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研究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青岛港湾海岸区只有全新世海侵期,具备成卤古海水来源。虽然海岸平原狭小,第四系沉积层浅薄,却有封闭环境优良的湾中湾和堰坝式沉积盆地提供聚卤场所。又有滨海第四纪沉积盆地地质基础以及入海径流贫乏的水文条件,为地下卤水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环境。港湾海岸区海岸地貌特点控制了卤水分布区呈斑块状散布,局部岸段可形成小型矿带。青岛胶州湾沿岸含卤岩系结构特征在中国北方沿海具有典型性,故命名为“胶州湾型”  相似文献   

12.
郑金海 《海洋工程》2006,24(2):139-142
介绍了日本第52回海岸工学讲演会的概况,从海岸灾害、海岸生态环境、波浪与水流、海岸泥沙运动与地形变化、海岸建筑物等5个方面综述了日本海岸工程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海洋和东部铜鼓岭海岸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三亚湾岸段处于中等开发状态,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和城市建筑违规等环境问题;东部铜鼓岭岸段处于初级开发状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养殖排污.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海岸海洋资源.因此,根据海岸海洋环境特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扩大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美国三面环海,北面有五大湖,海岸线的长度约22000多公里,湖岸线的长度约17500公里。全国有34个州属沿海州。美国海岸以沙质海岸为主,沿岸沙岛——泻湖构成东海岸南段和得克萨斯州海岸的鲜明特征,东海岸北段属狭湾型海岸,为  相似文献   

15.
厦门岛东南部海岸演变与泥沙输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坚  蔡锋 《台湾海峡》2001,20(2):135-141
通过海岸地貌调查、沉积物分布、岸线对比、沿岸输沙率计算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厦门岛东南部海岸海滩的演变特征,认为厦门岛东南部海岸的沿岸净输沙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由东向西;黄厝湾中北部存在反向输沙。文中划分了中-强侵蚀海岸、中侵蚀海岸、中-弱侵蚀海岸、弱侵蚀海岸、弱淤积海岸和不确定海岸等6种类型。人工采沙是引起海岸侵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弧形海岸形态规律的研究是岬湾沙质海岸稳定与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简要回顾螺线海岸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根据Silvester 1970、1974年及Hsu等1989年提出的螺线海岸平衡判定准则,计算了华南34个典型弧形海岸的平面形态要素,并对判定准则在华南弧形海岸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华南弧形海岸遮蔽岸段发育有潮汐通道,湾内存在少量沿岸输沙等因素,致使判定准则并不能用于预测华南弧形海岸的稳定与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三亚湾海岸侵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对三亚湾海岸侵蚀的调查及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的监测,掌握三亚湾海岸侵蚀现象较为突出的三处岸段,其成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后,监测结果显示,侵蚀现象已有缓和.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提升海岸带生态价值及保障海岸带生态安全,文章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临高县海岸带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海岸带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临高海岸带地区砂质海岸、红树林、珊瑚礁和白蝶贝等面临较严重的海岸侵蚀、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资源枯竭等问题;砂质海岸侵蚀主要受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受围海养殖、环境污染影响,珊瑚礁、白蝶贝等海洋生态系统则主要受渔业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活动影响;基于海岸生态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文澜河口、抱吴港等岸段开展沙滩喂养及生态堤建设,新盈湾、黄龙湾、金牌湾等重点区实施红树林修复,珊瑚礁、白蝶贝保育区加强自然封育、严防人工干扰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山面海,西部靠着武夷山,东部隔海与台湾省遥遥相望。东部海岸蜿蜒曲折,港湾多,潮差大,仅是大陆海岸线就有3000多公里。由北到南,围绕大陆边缘的海湾有沙埕港、晴川湾、牙城湾、福宁湾、三都澳、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闽江口、福清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海南三亚湾的海岸侵蚀情况,基于潮位观测数据,采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了三亚湾1991、2013年两个时期的水边线位置变化信息,用于反映该时期海岸线的相对位置变化关系,完成海岸侵蚀信息提取。综合利用多种遥感指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人类活动记录等多源信息,对海岸侵蚀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潮汐与农历日期的对应关系,选择农历日期最接近、成像时间差最小的遥感影像,能够有效消除潮汐对水边线位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亚湾的砂质海岸存在明显的侵蚀现象,海岸西段最大后退距离达45—60 m,中段最大后退距离达60 m,东段最大后退距离达30 m。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湾海岸侵蚀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海岸工程的建设、近岸原生植被的破坏是海岸侵蚀的重要原因,后续应更加合理开发与利用海岸线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