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海岛地区分区大风预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雷  王坚侃 《气象科技》2005,33(5):404-407
利用海岛自动测风站网的风力资料分析了舟山海域风力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舟山海域划分为5个海区,针对目前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公众预报)范围偏大,不能正确反映舟山海域风力局地特征的重大缺陷,提出了以分海区大风预报代替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的设想和预报技术思路.预报实践表明:与目前的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相比,分海区大风预报不仅更加客观合理和具有针对性,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海上安全与效益之间的矛盾,适合在海岛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NCAR的新计算机是IBM目前发出的首台Power 575 Hydro-Cluster高效级计算机,NCAR及全美国科技人员都可以利用该计算机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包括未来全球降水与干旱的分布,农业和生长季的变化以及全球变暖对飓风的复杂影响。研究人员还将利用该计算机改进天气预报模式。该计算机名为“Bluefire”,最高速度达76 teraflops(每秒可完成76×1012次浮点运算)。当其满负荷运行时,其性能将是全球25套最强大计算机之一,是目前NCAR计算能力的3倍。研究人员将利用Bluefire进行气候模拟,为下一次的IPCC全球变暖报告作准备。NCAR在巨型计算机资源利用方面的能力素来很强,Bluefire的引进无疑将大大提升NCAR研究气候变化、灾害性天气事件及其他重要问题的能力。Bluefire是NCAR的ICESS(Integra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for Scientific Si mulation)系统的二期工程。该系统目前正在进行验收,8月份各项工作将全面展开。Bluefire将替代目前的3套合并最高速度为20Teraflops巨型机,通过2011向NCAR及...  相似文献   

3.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6,34(5):557-557
能够预报若干种极端天气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已被预报员用于每日天气预报业务,预报精度有很大改善。该模式由NOAA、NCAR及美国内外150多个机构与大学合作研制。该模式是首个用于美国国家公共天气预报和尖端研究的骨干模式。使用该模式很容易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及智能优化的风速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速预报是风力发电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其预测、评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预测短期风力(提前48~72 h对每小时的风速进行预测)时,通常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进行预测.然而,初始扰动和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气象数值预报的精度.将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出一种新的后处理优化方法作为主要的思路,利用数据挖掘得到的关联规则来优化气象数值预报的结果,在中尺度模式WRF对风电场风速进行预报的基础上,将模式预测与统计分析及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针对中国风电场的气候特征,利用一种新的修正模式误差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风电场风速预报精度,提出了适合中国风力发电场的有效风速预报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典型环流分型,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异常度方法对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环流型进行客观识别,并结合动力和水汽输送条件,确定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强信号并客观量化表征,建立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预报定量化概念模型。结果表明:43次历史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回报准确率达到81%,2017—2018年3次区域持续暴雨过程试报准确率为2/3,说明该概念模型有一定预报能力,能为湖南暴雨预报业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将该概念模型与各类模式预报产品相结合,还可开展区域持续性暴雨的中期和延伸期预报。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年以来NCEP/NCAR北半球500hPa逐日环流场资料,应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报方法,对离预报月最近若干时段内的东亚500hPa逐日高度场环流场进行EOF展开,提取前期环流场的主要特征量及恢复场,运用相似算法分别与1961年以来各年同期EOF主要特征恢复场进行比较,寻找最佳相似年份。调整前期资料长度,再用相同的方法找出5个相似年,累计预报区域5个相似年预报时段内逐日降水频率,并将其结果绘制成曲线,根据曲线峰谷变化,即可对延伸期预报时段内可能性较大的区域性主要降水过程出现日期进行预报。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庆延伸期内降水、降温等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安徽阜阳市大雾天气的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11年安徽阜阳市逐日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分析大雾发生时各预报因子的分布特征,确定预报因子的阈值及消空指标,建立基于PP法思想和指标叠套方法的阜阳市大雾天气潜势预报模型。通过2013~2014年逐日业务化运行检验,基于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的大雾天气潜势预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其TS评分为0.49、准确率为0.9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1983~2003年夏季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1971~2000年夏季NCEP/NCAR 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CEP/NCAR 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关系明显较模式500hPa高度场密切,若夏季NCEP/NCAR 500hPa高度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较强(弱),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主体偏南(北),则长江流域、东北地区中部及青藏高原东侧将降水偏多(偏少).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误差,如长江流域误差就较为明显.作者提出一种订正方案,利用SVD从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中提取大尺度信号,借助最优化技术,合理订正误差,改进降水场的预报.经试验表明:订正后降水场预报的距平同号率有可能接近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相当的技巧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与土壤水分模型相结合的技术,建立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预警系统。系统的气候模式采用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为土壤水分模型提供所需的气象要素场数值预报。土壤水分模型采用适合于黄淮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等作物的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试运行结果表明,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土壤水分模型构建的区域性土壤水分模型,土壤水分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5%以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水分变化和干旱分布状况,可用于土壤水分预报和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0—2015年内蒙古乌海市逐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分析沙尘天气发生时各预报因子的分布特征,确定预报因子的阈值及消空指标,建立基于PP法和指标叠套法的乌海市沙尘天气潜势预报模型。通过2011—2018年逐日回报检验显示,其TS评分为0.24,准确率为89%,说明该模型对乌海市沙尘天气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和较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Kalman滤波的风功率预测方法难以捕获风电场的风力空间分布特征,集成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和Kalman滤波能将风资源分布纳入风力发电预报框架,对提高微尺度风能利用率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甘肃省环县南湫风电场为研究区,首先利用CFD模拟风电场风速分布特征和划分风区,再利用Kalman滤波订正BJ-RUC模式预报的各风区长时间序列风速变化,并对比不同风区的订正效果,最终基于发电能力评估风电场的风功率预报效果与效益。结果表明:(1)风电场内部的风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复杂地形的影响,围绕"马蹄形"山梁和山谷形成明显的"阶梯式"风区,风速差最高达2.78 m·s~(-1);(2)CFD与Kalman滤波的集成订正方法使风速预报准确率由BJ-RUC的20%~30%提高到90%以上,并使风功率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显著提高了微尺度沟壑区风速-风功率预报精度;(3)风电场容量因子C_P平均在12.4%~16.8%之间,弃风率η为5.5%~17.5%,表明该电场的风功率预报精度明显受其发电效益制约;(4)还讨论了风电机组监控数据采集控制系统SCADA的数据质量、CFD计算效率和能源部门决策等不确定性因素对风速分区及风功率预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气预报的相似-动力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将预报对象分解为参考态和扰动态两部分,参考态根据与预报对象初始场相似的原则从历史观测资料中选定,其演变过程是已知的;扰动态的演变则用动力方法预报。用准地转正压模式作了若干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利用历史资料提供的信息部分弥补预报模式的缺陷,不要求参考态与预报对象有很高的相似性,其预报结果就明显优于现行的数值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湛江港邻近海域台风浪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及包含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利用该模式对影响南海湛江港海域的二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同化相应时刻的台风要素、NCAR/NCEP网格点资料、单站观测资料后,提供模式所需风场;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模式波谱边界条件;两次模拟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以为该海域台风浪的模拟预报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海热带气旋大风的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2年的南海热带气旋实况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将热带气旋定位中心周边6×6格点上的地面风速作为预报对象,以气候持续预报因子和前期风速预报因子作为模型输入,采用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方法,进行热带气旋定位中心周边36个格点上的风速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分别对2008-2012年7-9月共368个独立预报样本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集合方法的分月预报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中心周边风速24h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2.35m.s-1.另外,本文还进一步将该预报方法与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的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的条件下的对比分析表明,新预报模型对≥10m.s-1的强风预报结果较逐步回归方法的优势明显,预报性能较好,可为沿海热带气旋大风预报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绘制低频天气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飞  李德琳  王超  孙国武 《气象》2014,40(8):940-947
根据NCEP/NCAR1再分析资料及GFS模式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及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制作EOF低频天气图。与Butterworth滤波方法提前设定低频周期不同,该方法遵从大气自身的时-频变化特征,能够及时调整显著周期,提取研究时段的主要低频振荡。跟踪分析表明:EOF低频天气图上的低频系统的准周期性和准定常性都较为稳定,能够反映大气环流的主要特性。比较而言,在EOF低频天气图上,中低纬地区的主要低频系统的位置及气流的辐合区更接近实际大气的主要特征。而Butterworth低频图对中高纬低频系统的刻画能力更强。可综合两种低频图的特点加以利用。另外,利用GFS模式的预报场获取未来1~10 d的EOF低频预报图,将其用于延伸期预报,可增长低频天气图方法的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气象》2012,(2):249
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技术原理及其业务系统陈正洪等编著该书重点介绍了我国气象部门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分类与发展、世界及中国光伏发展前景、太阳能资源评估、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的技术原理与方法、预报系统的结构、预报制作流程、误差分析以及系统安装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输出的福建沿海6个气象站2004年5月到2007年10月每天08、20时48 h每6 h间隔的风速预报和实况资料,采用不同隐层以及节点数,按照风速大小分类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风速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福建沿海平潭、崇武、东山三站风力预报,对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一层隐层3个隐层节点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预报风速的最佳模型;经人工神经网络订正后,沿海风速预报比MM5模式预报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对大风(10 m.s-1)预报能力有极大提高,其Vs评分比MM5模式提高60分;经检验,经人工神经网络订正后的风速预报精度比MM5模式提高约32.3分,总体上,随风力增大,订正后的风速预报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将NCAR气象绘图软件包应用于数值预报产品的图象显示,并通过实行屏幕底图的存取和打印机直接输出图象,提高图象显示速度和弥补了NCAR软件包无打印功能的不足,从而大大增强了该软件包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统计承德市9个气象站2006—2015年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承德市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承德市雾空间分布南多北少,滦平出现最多,时间分布特点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个例诊断分析方法,将承德市出现的区域雾(单雾日3站及以上)分为平流雾、辐射雾及锋面雾3种类型,并分析其典型环流背景,为以后承德市大雾预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NCAR/PSU联合研制的中尺度天气数值模式MM5,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996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生的暴雨过程,以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合球谱模式T63的分析场作为初值和侧边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预报了实况相近的降雨区的位置,但对暴雨的中心落点和强度,其预报结果与实测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如何模式提前12小时开始积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模式中凝结降水的施转加强问题,使预报的降水强度等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