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生物粒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态系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1],它们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生理、生物过程 ,以及在生态系中的物质、能量流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生物粒径大小有关[2~4]。自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生物粒径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提出了海洋生物粒径谱假说 ,即海洋生态系是由最小生物 (如细菌 )至最大生物 (如鲸 )组成的一个生物粒径连续分级谱[5~7]。海洋浮游植物是主要的海洋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食物网(链 )的初始环节 [8],因此在生物粒径谱假说的指导下 ,人们逐渐开展了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及海洋浮游植物生物、化学过程粒径…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目的是描述生物的分布模式,并找出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这个工作需要建立食物链结构的模型,回答食物链作用机理方面的问题及找出海洋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由于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作者根据海洋微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作一评估。长期以来,由于方法学上的原因,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被认为是次要的。然而新近的大量研究表明,细菌的数量、生物量及其代谢活性在海洋生态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作用的看法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海洋中细菌数量、生物量以…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大海洋生态系?1984年美国生物海洋学家谢尔曼(Sherman)和海洋地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博士正式提出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的概念。最初的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包含以下几点:①世界海洋中的一个较大的区域,一般20万平方干米以上;②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和生产力特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深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将助推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大连市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思路、原则、重点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深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将助推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大连市海洋生物资源非常非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思路、原则、重点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海洋生态系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海洋生态系与其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描述了影响大海洋生态系的因素,论述了大海洋生态的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目标规划步骤,探讨了生态系管理上的投资-效益矛盾,尤其是国际海洋管理方面的协调问题,并对若干实例进行了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海燕 《海洋科学》2002,26(12):14-1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将是人类运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 ,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黄金时代。海洋生物一直是人类可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 ,在海洋中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1] ,其中已发现2000多种具有独特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 ,是为人们提供药品、保健品、食品和生物材料的巨大宝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海洋生物中获取生物活性物质、生物信息物质及生物功能材料 ,已形成活跃的新科技开发领域。近年来 ,海洋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迅猛 ,已成为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海洋药物产业从广义上讲包括 :(1)海洋水体和近岸特产药材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微型生物食物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型生物食物环宁修仁(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人们对海洋生态系食物网的概念是受所能观察到的海洋生物的能力所制约。由于采样方法和观测技术的限制,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水层食物链模式是“网采浮游植物→桡足类→鱼类”,即所谓经典食物链。近十...  相似文献   

9.
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及其国际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尚  朱胆远 《黄渤海海洋》1999,17(4):103-109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1.
徐立 《海洋科学》1991,15(4):27-27
为了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的方针,充分利用大亚湾的资源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实验站的现有设施,吸引国内外的科学家进行合作研究,发展亚热带内湾海洋生态系和海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开放综合实验站正式对国內外开放。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已于1991年1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实验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南海中部海域以及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多次调查[1,2]。浮游植物是海洋中的生产者,是直接吸收和转换能量的,是生态系中关键的一员,尤其是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的多少,是决定次级和三级甚至层次更高的生物量的,只有摸清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才能估算其它层次的生物量,所以,若要构作海洋生态系的模型,第一步就必需作出浮游植物的亚模型。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海洋开发进入了现代阶段,新兴的海洋产业不断涌现,开发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我国的海洋产值已由1979年的64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593亿元,增加9倍多。在海洋开发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恶化和资源破坏等严重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综合管理。80年代初,美国生物海洋学家K·谢尔曼(Kenneth Sherman)和海洋地理学家L·亚历山大(Lewis Alexander)等人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的概念,把海洋环境和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这样既可以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供理论依据,又同时对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之后的海洋跨国管理问题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环境质量调查或监测,其中大型海洋环境调查主要包括20世纪50年代末的第一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20世纪80年代初的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以及2006年开展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等[1-3].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技术是以海洋生物为主要对象,并与其他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综合性生物技术体系,它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开发海洋生物等资源方面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在力。一、各国重视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国际上非常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日本把积极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海洋技术包括深海生物工程列为日本90年代发展12项高技术之一,并专门成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会”(1987年),举办过第一次国际海洋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黄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灾害治理工作,文章基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区域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气候变化和营养盐变化是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因素,赤潮、绿潮和水母暴发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主要生态灾害;应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监测和合作,不断构建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区域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第5次大海洋生态系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1~6日在摩纳哥召开之后,“大海洋生态系(Largemarine ecosystem)”作为一个新的海洋资源保护、管理的概念和策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并有向全球发展的趋势,它可能成为200n mile专属经济区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理论基础,全球海洋管理和研究的单元。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海洋大科学”研究,尤其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科学钻探、热液海洋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综合管理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为该学科群是解决人类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世界性问题困扰的金钥匙。由此,海洋科学技术成了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和热点的科学技术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海洋事业将进行“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10字方针战略,并力争经过5~15年的…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规律的了解很不充分。因此,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整个海洋水体环境比陆地环境更具有立体性,因而海洋生物的分布亦比陆生生物更具垂直分布的洋带性特点。海洋水体在200米深以下,海水温度、盐度等比较稳定,太阳光透射不到这个深度,也几乎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从洋面到洋底,海平面以下200米这个区域是海洋生物最丰富的洋带,从200~1000米为海洋中层,主要有深海浮游动  相似文献   

20.
张武昌  孙松 《海洋科学》2007,31(1):65-70
新生产力是理解海洋生物生产和碳循环的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用地球化学方法得出的大洋的新生产力大大高于用生物方法估计的数值,这一结果在海洋学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并成为海洋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随后的时间里,许多海洋学家致力于解释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直到今天,这一努力还在继续。作者对该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