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2,26(12):23-26
海洋未被利用的有效面积约为陆地的5~10倍 ,海洋生物中99 %的物种尚未被利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应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FAB -MS、2D -NMR、手性色谱等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对海洋生物活性肽 ,特别是抗肿瘤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予以综述 ,并展望开发利用的前景。1抗肿瘤活性肽的来源1.1海藻藻类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已发现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40.86 %来自藻类[1] ,而其它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有可能最初也来源于藻类。如最初从海绵(Halichondriaoda…  相似文献   

2.
马志华 《海洋信息》1994,(12):19-20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人民群众在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悠久的历史。 1 我国在海藻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 30多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和科研单位在海藻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有些已在医药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抗肿瘤 在海藻中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发现萱  相似文献   

3.
滔罗定(Taurolidine)是1种广谱抗菌药,临床上可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aurolidine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Taurolidine的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的研究证明其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减少肿瘤黏附、下调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和刺激外科手术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途径发...  相似文献   

4.
大黄素是许多中药材中的重要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大黄素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为大黄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株海洋放线菌发酵液抗肿瘤活性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四氮唑蓝(MTT)法对96株海洋放线菌、细菌、真菌的发酵液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13%的放线菌和3%的细菌发酵液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放线菌ACMA006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而且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进一步用DNAladder电泳分析和荧光染色法观察到放线菌ACMA006发酵液能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株具有抗肿瘤潜力的放线菌ACMA006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本刺参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浆灌胃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探讨了日本刺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日本刺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和抗体形成细胞数(P〈0.05);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P〈0.01);促进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P〈0.01)。提示日本刺参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7.
《海洋科学集刊》1976,(11):389-396
利用海产蛤类治疗肿瘤,我国古代早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中写道:“文蛤主恶疮”,宋时的《卫济宝书》则有“癌疾初发,…宜下大车螯散取之”等记述,明朝的《本草纲目》述及“车螯”之肉可“治痈疽”,还提到淡菜(贻贝的干制品)能“治症瘕”。可见我国以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治疗肿瘤和包括肿瘤的疾病,由来已久。至今我国沿海渔民仍有流传以“海蛤”治癌的土方。 当前,向大海要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新动向,我国和世界各国对于防治肿瘤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洋抗癌药物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就蛤类而言,自六十年代以来,李振翩(C.P.Li)等在指出贝类提取物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之后,李、Schmeer和其他研究者先后报道了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提取物对啮齿动物肿瘤(包括白血病)的预防和抑制效应及其活性物质(Schmeer称之为“ Mercenene”,意即“蛤素”)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Hegyeli观察到这种蛤提取物的活性随环境水温的变化而消长。近年,Liu和 Lippman等人相继探讨了硬壳蛤肝脏提取物的抑瘤活性。此外,蛤类其他种也有人进行了抑瘤试验。但是,迄今尚未见有其临床观察的报道。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了寻求发掘、利用我国海洋药源的途径,我们根据我国古代的记载与民间流传的经验,以及国外文献的线索和生物生态现象的启示,自1970年起进行了30多种海洋动、植物抗动物肿瘤的初步实验。本文报道的就是该项实验结果之一,文中叙述的蛤仔[Venerupis (Amygdala) philippinarun Adams et Reeve]是我国分布广产量高的一种普通海产品。本实验旨在初步探明蛤仔提取物的抑瘤活性,并试图为从海洋双壳类中寻找抗癌药物摸索一条可行的路子。通过实验,证实蛤仔提取物对啮齿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并观察到其抑制值的季节变化似与蛤仔的性腺发育周期或肝脏季节变化有关。由于发现提取物中存在着过敏原,因而用于临床尚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山东海区大型海藻抗肿瘤及免疫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海区大型海藻进行系统采集,采用SRB法测定了40种海藻甲醇提取物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MTT法测定了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率;并且测定了样品对T、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异枝凹项藻、细枝软骨藻、鸭毛藻、绳藻、叉开网翼藻具有较好的抗A-549肿瘤细胞活性,鸭毛藻、异管藻和网地藻具有较好的抗HL-60肿瘤细胞活性;金膜藻、萱藻、绳藻、小粘膜藻和酸藻具有较好的免疫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海洋药物研究的热潮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筛选,迄今为止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系统等活性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50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的药理活性侧重于抗肿瘤方面,从海藻中发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海藻具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其多变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的进化地位使其拥有许多结构独特的活性物质,其研究始于巨大鞘丝藻的脂溶性提取物抗白血病活性的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开始系统地筛选海藻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合物,如从松香藻中分离的Halomon,Scytophycin B目前已进入临床前药理评估阶段。 海洋药物的发展首先应着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研究,而海藻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药源物质,随着现代化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本上解决了药源藻类的养殖问题,为海藻抗肿瘤物质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可行性,迄今海藻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着重就海藻中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以及相应的活性化合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糖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对海洋贝类药用研究较多。80年代末日本报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中的糖蛋白有很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国内对扇贝边氨基多糖的抗凝作用[1,2],扇贝边提取物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3]以及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4]作过研究。本文首次从栉孔扇贝边中分离获得糖蛋白,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扇贝边鲜品系从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中剥离获得,于1995年5月采自青岛麦岛海珍品养殖场;昆明种小鼠由山东省医科院动物中心提供;S180腹水瘤由山东省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提供;其他试剂均为A.R.级。1.2 方…  相似文献   

11.
海绵动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海绵动物分布广泛、容易采集,并能合成出许多化学结构不同的天然产物,因此它已经成为具有生物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海绵动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1 抗肿瘤(细胞毒)物质20世纪50年代,Bergmann及其同事从加勒比海海绵Cryptotebiacrypta中分离出一系列的阿拉伯糖核苷酸,这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剂。这个发现导致了一系列新的阿拉伯糖核苷的合成研究。其中阿糖胞苷(ara-C)在体内具有潜在的抗白血病的活性。阿糖胞苷通过转化成阿拉伯糖胞嘧啶三磷酸,掺入到细胞中DNA,并进一步抑制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洋环境的独特性、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潜力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库,其生物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据估计,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的生物种数约占地球生物总数的  相似文献   

13.
海鞘中的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海鞘中发现的数十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包括其活性、来源等,对其中重要者,如Ecteinascidians 743和Psedodistomins D-F等活性物质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概述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8种微藻中制备水溶和脂溶性的提取物,用来筛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是用抑菌豳法(细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真菌用黑曲霉和产黄青霉为指示菌).实验选用的所有的微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抗一种或多种菌活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微藻提取物中的57.14%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采用MTT法体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从其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和理化性质,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genistein(1)、daidzein(2)、4’?methoxy-6,7-di-hydroxy-isoflavones(3)和4-’hydroxyinflavone(4),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评价表明,4个化合物均显示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亨氏马尾藻硫酸多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证明,昆布科水石昆布、真昆布和马尾藻科鼠尾藻、海黍子等海藻的抽提物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选用广东、福建两省特有的亨氏马尾藻(Sargassumhenslowianum)为原料,对其提取物的成分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为寻找新的保健食品原料和医药工业原料提供了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亨氏马尾藻 1994年10月,1995年10月采自广东省海丰县硫酸多糖 从亨氏马尾藻中提取实验动物 由第一军医大学提供的雄性纯种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组。瘤株 艾氏腹水瘤(EAC)瘤株、腹水型肉瘤S180由中山医科大学提供。1.2 方法1.2.1…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文鸽 《海洋科学》2000,24(7):38-4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向海洋要药”成为沿海国家药学研究的新方向 ,各国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和鉴定出了许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天然物质 ,其中有5000多种具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等药理作用 ,从而成为研制开发新药的基础。而从海洋活性物质中筛选攻克肿瘤的特效药 ,无疑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每年筛选30000个新的抗肿瘤化合物 ,约5 %来自海洋生物。业已证实 ,约10 %的海洋动物提取物有抗P388白血病及KB细胞活性 ,3.5 %的海洋植物提取物有抗瘤或细胞毒活性。本文对近几…  相似文献   

18.
降解的角叉菜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97年9月自青岛太平角潮间带采集角叉菜,采用不同的提取和降解方法,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角叉菜多糖,利用其进行对小鼠肝癌H-22的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用蒸馏水直接提取并用H2O2降解角叉菜多糖,所得样品的特性粘度与所加H2O2的量呈近似指数关系,分子量是影响角叉菜多糖抗肿瘤作用的重要因素,对于肝癌H-22而言,角叉菜多糖分子量适当减小可使抑瘤率升高,但分子量太小又会使抑瘤率迅速降低,具有适中分子量的角叉菜多糖能保持高的抑瘤率。  相似文献   

19.
海洋微生物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忠辉  李军 《海洋通报》1999,18(3):20-24
采用生化诱导分析(BIA)法对海洋微生物发酵液中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筛选,从供筛选的65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6株能产生潜在抗肿瘤化合物的菌株,阳性率约为2.4%。用MTT法检测具有强诱导活性的N350菌株发酵液,发现其对P338和KB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表明海洋微生物能产生以DNA为靶点的抗肿瘤活性特,从中可望筛选出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PD、GPY、YES、SYE、GPM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海藻真菌菌株PT2,并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T2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生长速率有所不同,液体培养基发酵液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有较大差别,其中SYE发酵液抽提物活性最强,对KB、Raji和Hela 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7.6μg/cm^3、2.4μg/cm^3和3.3μg/cm^3.采用HPLC法对不同抽提物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组成成分有显著差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株的生长及活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