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七鳃鳗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及类淋巴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越  李庆伟 《海洋科学》2012,36(1):23-29
以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和探讨类淋巴细胞原代培养条件。采用Wright氏和Giemsa氏染色法对日本七鳃鳗外周血液有形成分进行显微观察,可鉴别出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高纯度的七鳃鳗类淋巴细胞。经条件优化后确定最适培养液L15+20%FBS(5%七鳃鳗血清)+0.46%NaCl,在18℃,pH 6.8-7.0的条件下对日本七鳃鳗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大多数类淋巴细胞半贴壁生长,细胞状态较好,最长可以存活近一个月。类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为日本七鳃鳗细胞体外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两阶段养殖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模拟现场条件的正交设计实验L27(3^13),研究了盐藻两阶段养殖生产β-胡萝卜素的最佳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14d),两阶段养殖比一次性养殖生产β-胡萝卜素产量(mg/L)提高1.19倍,其生长速率(d^-1)提高1.09倍。  相似文献   

3.
光强,循环速度和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鞠宝  王长海 《海洋通报》1999,18(3):35-40
利用自制的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流体循环速度和培养温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稀土(La^3+)无显著的影响,而接种密度对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获得了螺旋藻的高密度培养,其生物量产率和培养密度分别达到了36.8g.m^-2.d^-d和4.5g.L^-1的水平,藻体细胞的最大生长速度达到了0.466d^-1。  相似文献   

4.
应用植块法,比较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脾脏细胞在2种基础培养基和3个胎牛血清浓度下的体外培养效果。根据细胞的迁出、贴壁、细胞种类以及生长状况,得出大泷六线鱼脾脏细胞适宜的体外培养体系为:MEM+15%胎牛血清、pH7.2~7.4、20℃;培养产物由6种细胞组成,其中C型细胞培养120 d以上依然状态良好,并进行了传代培养。培养启动12 d后,C型细胞层上出现造血灶,造血灶细胞最长可以维持50 d以上。本研究为大泷六线鱼脾脏细胞系的构建和脾脏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萌芽于1885年Roux培养鸡神经板细胞的尝试,创建于1907年Harrison进行的蝌蚪髓管神经细胞的培养实验.医学上对生产抗病毒疫苗和研究肿瘤成因的需要,促进了细胞培养工作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的广泛开展,并于1952年建立了人类的第一个肿瘤细胞系(Hela).  相似文献   

6.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 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胞培养物。我们从四脊滑螯虾中分离提取造血组织细胞后,通过对培养基种类(L 15、Express Five、DMEM),谷氨酰胺浓度(0、1%、5%、10%),胎牛血清浓度(0、1%、5%、10%),以及体外培养温度(20、27 ℃)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表明,HPT细胞在添加1%青霉素 链霉素、10%L 谷氨酰胺、1%胎牛血清的L 15培养基中状态最佳,在20 ℃培养温度下能存活30 d左右。这些培养条件将有利于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7.
《海洋科学》2012,36(1)
以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和探讨类淋巴细胞原代培养条件。采用Wright氏和Giemsa氏染色法对日本七鳃鳗外周血液有形成分进行显微观察,可鉴别出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高纯度的七鳃鳗类淋巴细胞。经条件优化后确定最适培养液L15+20%FBS(5%七鳃鳗血清)+0.46%NaCl,在18℃,pH6.8~7.0的条件下对日本七鳃鳗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大多数类淋巴细胞半贴壁生长,细胞状态较好,最长可以存活近一个月。类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为日本七鳃鳗细胞体外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圆斑星鲽连续性鳃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鳃细胞系,本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组织的体外培养,并通过对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进行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最适pH值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2℃;通过向20%FBS-DMEM/F-12培养液(pH=7.2)中添加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22℃成功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状态良好,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30 d即可形成汇合的细胞单层;经连续继代培养后,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现已继代培养至第76代;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复苏后仍保持其原有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其贴壁生长状态和增殖速度也与冻存前无差异;生长特性鉴定结果显示,第60代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其典型的二倍体核型特征(46 t),表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对纤细角毛藻 Chaetoceros gracilis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通气率对藻体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在通气培养条件下,当培养密度较高时,纤细角毛藻细胞不仅能耐受超高光照强度的照射,而且还可以获得很高的生长速度。本实验条件下, -1 7经过 5 d的培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生物量产量和细胞密度分别达到了 0.74 d ﹑1.13 g/L和 8.1×10 /mL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雨生红球藻的信号物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材料,在室内通气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经该藻处理过的培养液内是否存在对细胞生长或转化产生影响的信号物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处理过的旧液明显不利于红球藻游动细胞生长,但有利于不动细胞增加。预显着旧液中可能存在着降低游动细胞生长、同时还促使游动细胞向不动细胞转化的信号物质。旧液中该信号物质的多少与原来处理旧液的藻细胞密度有密切关系,密度越大信号物质越多,对细胞生长和转化的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11.
A muhispecies model for shellfish polycuhure in the Sanggou Bay in China used for large-scale long-line cultivation of the Chinese scallop Chlamysfarreri,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the kelp Laminaria japonica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ncludes key physical processes which are the transports of matter at the system boundary, and the main biological process that is th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nutrients release from the bottom. By the model,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in 1994 are simulated. Furthermore, if the kelp culture scale is kept constant and the Chinese scallop and the Pacific oyster culture scales are adjusted, virtual shellfish farms are funded and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to the largescale shellfish culture are simulated. According to these simulated results, the room limitation,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shellfish will not grow well if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s less than 8.2 mg/m^3 , the expandable multiple of scallop culture k and that of oyster culture y are determined as k = -0.276 5y +4.690 5 and 0.133 3k +0.006 6y≤0.667 5, where, k ( or y) is equal to 1, the culture scale of scallop ( or oyster) is 8.8 x 109 individuals (or 66 ha, with a density of 59 ind./m^2 ), and the kelp culture scale is 3 300 ha with a density of 12 ind./m^2.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鱼类养殖智能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鱼类生长的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作者根据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r)的生理特点(耗氧率、氮的排泄率等)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采用生物转盘、臭氧(紫外线)消毒器等设备,构建在Windows2000 Visual Basic6.0下运行的环境调控软件包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确定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转盘)及增氧、消毒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将养殖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针对SOM内在原理和基本特性中一些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定义了输出阵列上神经元i承受的、正比于模式向量及权向量之间距离的2种模拟弹性力:输入模式向量对胜者i的拉力,以及阵列中胜者j对邻近i的牵动力;分析了弹性力的9个性质,对SOM学习过程中神经元权向量的演变过程及拓扑映射保序的机理给出了易于理解的、形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南大洋磷虾富氟机制Ⅰ.氟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进行活体生长培养,对其不同部位及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进行了氟的形态赋存分析,研究表明磷虾中90%的氟集中在甲壳中,在其生长脱壳周期中,甲壳和肌肉中的氟含量呈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化,在脱壳后最初新甲壳和肌肉中氟含量较低,通过生物主动吸收,海水中氟迅速被有效吸收和转化,而磷虾所吸收的氟最终又以存在于旧甲壳中随磷虾脱壳而丢失.在磷虾的生长周期中甲壳和肌肉中的不同化学形态氟赋存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最后提出了磷虾富氟机制的一个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与生物神经元的工作过程较为相似的整合-激发(IF)神经元模型作为传递函数,建立了一个基于整合-激发(IF)神经元的新型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网络。通过仿真验证了IF神经元网络的自组织功能,实现对传统自组织网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南大洋磷虾富氟机制Ⅰ.氟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进行活体生长培养,对其不同部位及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进行了氟的形态赋存分析,研究表明磷虾中90%的氟集中在甲壳中,在其生长脱壳周期中,甲壳和肌肉中的氟含量呈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化,在脱壳后最初新甲壳和肌肉中氟含量较低,通过生物主动吸收,海水中氟迅速被有效吸收和转化,而磷虾所吸收的氟最终又以存在于旧甲壳中随磷虾脱壳而丢失。在磷虾的生长周期中甲壳和肌肉中的不同化学形态氟赋存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最后提出了磷虾富氟机制的一个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鸟蛤(Cardium sp.)的生物学研究,进行了苗种培育、稚贝中间培育、养成、增殖技术的综合系统研究,探明了鸟蛤的生态分布、食性、繁殖习性、生长发育、埋栖及移动生态等生物学特性,报道了鸟蛤人工苗种培育及增养殖技术措施,系统地提出了鸟蛤苗种控温培育及增养殖技术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Study on chemical forms of fluorine enrichment of Antarctic kril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IOWFluorine is one of fewer biogenic ndcroelernent, which has two thresholds. In certain extentcontent, fluorine plays an ~ant ace in constructing and growing normally for organisms. Incontrast, too high or too low content is not gabs for living being growing (Chen and Yu, 1988).In general, nuorine in seawater is known as one of conversation elements, and the average contentof nuorine of all world ocean seawater is 1. 3o rug/dln3(Chen et al., 1987).Under high fluorine seawat(lr environmen…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误差逆向传播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在GNSS水准拟合中存在梯度消失、陷于局部最小点的问题,通过使用深度学习中的分段线性整流函数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s)作为神经元激活函数,自适应矩估计Adam (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算法作为网络优化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内外符合精度分别提高近50%和25%,可达0.9 cm和2.4 cm,为GNSS水准拟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育苗期间,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的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存活率略低于后者,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