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短临预报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指标在综合预报中的作用,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参与滇西地震综合预测的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最后进行系统合成,从而对滇西地区的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进行定量化的预测,而对强度预测,而在发震时间预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指标异常出现的项次及持继时间长短(孕报期的长短),来综合判定预测强度。所得结果,通过1975年以来滇西地区23次Ms≥5.0级地震检验,时间预测对应率  相似文献   

2.
实践表明,单靠一项手段来预测地震往往是行不通的,比较可取的办法是把多项预报手段的预报意见加以综合分析。在地震的综合预报中,如何确定各手段的权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以往所用的方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根据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概念,提出一种比较客观的算法,利用这个算法可以近似地求得各手段的权重分配。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决策模型及其三种运算,并将其应用于地震的综合预报.应用由序贯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所得到的各种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作为综合决策中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免除了求解模糊关系方程逆问题的困难及其多解性的缺点。对地震预报,本文与文[5]—[8]构成了完整的综合预报的决策方法。 文中所述决策方法,可使预报决策者在作多手段综合预报时能科学地进行决策. 附有计算例子. 用BASI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只需输入各种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及由预报意见所组成的预报矩阵(模糊关系矩阵),便可依据结果向量中的最大分量采取相应的预报行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地震综合预报的需要,捉出了利用(0—1)权重回归方程。来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强度、不同孕震时段,进行“有震”“无震”判断的预报模型。并以唐山等地震为例,经过反馈计算,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震综合预报的权重集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3,16(3):267-271
本文提出一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即权重集成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各单项前兆或方法历史预报的错报率,计算其权重值,据此建立权重集成预报方程。其后据此方程采用历史回代法求其权重集成值P,最后根据历史上对应有震的权重集成的最小值和对应无震的最大值,求出权重集成值的临界阀值P_0。当P≥P_0时则作有震预报,否则作无震预报。该方法简便、综合性强。  相似文献   

6.
BMA集合预报在淮河流域应用及参数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站作为试验站点,采用基于贝叶斯平均法(BMA)的集合预报模型处理来源于马斯京根法、一维水动力学方法、BPNN(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预报流量序列,通过分析BMA的参数以及其预报结果,对各方法在淮河典型站点流量预报中的适用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经2003—2016年19场洪水模拟检验可知,BMA模型能够有效避免模型选择带来的洪水预报误差放大效应,可以提供高精度、鲁棒性强的洪水预报结果.通过进一步比较各模型统计最优的频率与BMA权重值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权重值不适用于对单场洪水预报精度评定,而适用于描述多场洪水预报中,模型为最优的统计频率;基于大量先验信息,提前获取BMA的权重等参数,将是指导模型选择、降低洪水预报不确定性、改进洪水预报技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内大中城市震害矩阵为样本分析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各个因素,提取出主要的震害影响因子。通过海明加权距离法计算出各城市震害矩阵之间的相似度权重,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得出各个样本城市震害矩阵与目标城市的关联度,得出差异化权重的关联度矩阵。使用得到的关联矩阵代替层次分析法中的专家打分矩阵,从而减少该方法的主观因素,使得改进层次分析法成为一种可以定量的计算方法。把海明加权距离法、灰色关联法、层次分析法分别根据其各自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震害矩阵拟合算法,解决了3种方法在震害矩阵计算中的局限性。通过对上海市浦东区多层钢混结构房屋进行多元算法的震害预测证明了此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信息论的观点,通过华北近二十年中发生的Ms5级以上地震资料,计算出了各前兆手段的信息量,用这个量值对前兆观测手段的预报效能进行评定。应用熵的最小原理计算了用于地震综合预报的数据,并列成应用方便的表格,当有一定数量的前兆异常时,可以利用该表格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强度。文章最后还给出了预测地震强度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滇西北地区震例资料和已有预测指标研究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区域综合预测指标体系,获得了各预测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综合判定指标Y值并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显示:(1)本文建立的层次分析结构充分考虑了异常的共性和群体特征,得到了16项预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指标分别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水化学突跳、前兆准同步、小震活动异常以及中期预测指标中的定点形变异常、流体破年变等;(2)Y值考虑了各级预测指标的权重系数,减少了由异常频次来分析震情的主观性,综合预测结果更加合理。震例检验显示综合判定指标Y值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且随主震震级的增大而逐渐增大;(3)滇西北地区Y值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为区域震情综合判定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的保障条件、功能架构、性能指标、成果产出和实震检验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特点,采用德尔菲法从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状态和应用效能的诸多因素中,梳理出3项准则层指标、13项子准则层指标和52项具体指标,构建应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及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取优、良、差3个等级,以云南省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为例开展应用效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平台应用效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可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震灾害应急协同技术平台应用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11.
Thermal Anomalies and Earthquakes: Evidence from Wenchua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Earth sciences.Unsuccessful predictions one after another urged people to explore more synthet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Th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LAI)coupling theory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near ground layer of atmosphere.It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recently,and can enlighten us about the nature of an earthquake's precursor.Based on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set,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ack the anomalies of the surface's upward long wave radiation flux(ULWRF),the temperature at the depth of 10cm~20cm below ground surface layer(BGL)and the air temperature at 2 meters above ground surface(AIR)around the time of the strong Wenchuan earthquake.Thermal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May 12,2008,the tim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Perhaps the thermal anomaly that occurred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can be taken as indicators of the earthquake,but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earthquake phenomena,using thermal anomaly as a precursor should be done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是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用均值预报保证率法和最大振幅法来判定有震综合预报的成败;在几项可接受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经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若干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统计检验,借以判断地震预报方法或手段是否与地震流显著相关(即与盲目预报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地震预报现状,推荐效率值Z系列和相关评分(广义Wallen评分)V系列作为定量表示地震预报有效程度的两种统计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对相关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估计,是量化地震危险性的有效手段。基于泊松分布模型获得山西地区背景地震概率,结合每个单项方法预测效能获取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概率法得到山西地区基于多种单项预测方法的地震综合概率模型。对 1985年以来山西地区 MS ≥ 5.0地震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异常点受控于统一应力场,震前各类(包括测震、形变、电磁以及流体学科)预测指标均存在且表现出准同步性;震级大小与异常数量呈一定正相关性,震级越大,异常指标越多,综合概率值越大。  相似文献   

14.
蔡煜东  杨兵 《华南地震》1994,14(4):17-21
将自组织神经树模型应用于地震综合预报,并以滇西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为例进行了实际判别计算,预测的成功率达100%。结果表明,自组织神经树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地震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琳琳  聂晓红  刘建明  魏芸芸  刘萍 《地震》2016,36(4):205-214
本文从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出发, 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预测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 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结果显示, 几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 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形变异常和部分测震学参数。 同时AHP模型也给出了新疆南天山西段有无中强地震的综合判断指标Y, Y值可较好地反映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 当Y≥2.191时, 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化然  郭瑞芝 《地震研究》1999,22(3):217-220
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应用到地震综合预报工作中。选取地震活动性和定点前兆共14个因子作为因素集合,建立综合评判矩阵和综合预报地震强度的评判模型,并应用于天津及邻近地区地震预报中。结果证明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在综合预报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18年精河5.4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5.4级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台站不同程度上记录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如地磁总强度F02时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地磁低点位移以及地磁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等。统计震前观测到的所有地磁异常,并分析研究了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每日一值相关分析结果看,震前114天出现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异常高值台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2)震前59天沿北天山断裂带分布的地磁台站加卸载响应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跟震中位置有一定关联;(3)中国大陆地磁台站震前37天出现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且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4)震前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异常台站空间上也主要集中于北天山地区。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有关的计算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磁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天山地区 PP回归综合预报模型研究及预报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翠萍  王海涛 《地震》2000,20(4):79-85
运用基于 PP回归理论的数值型地震综合预报软件系统, 对新疆天山地区进行了 PP回归建模研究。 通过回顾性 PP回归动态建模预测检验,对其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价。 结果认为,该模型作为时序性数值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报效能。 尤其对地震样本量大、震级分布完备的地区,其预报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张启明 《华南地震》1994,14(3):33-39
从地震综合预报实际出发,提出了地震前兆信息的系统结构思想。运用系统结构值P定量和综合地反映前兆系统的信息变化,并应用于滇西地震短临预报的实践中。通过23次震例内检,结果表明对提高地震综合预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Extenics wa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 for studying the incompatibl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basing on calculating the associative functions of all various indexes, we have obtained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of prediction indexes by introducing this theory into the comprehensi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matter-element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so that the incompatibl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method has better prospects in comprehensi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undation item: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196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