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地震构造背景分析了河北临城MS3.7地震的特征,根据现场调查了解了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绘制了烈度圈,确定了震区一带的民居、医院学校房屋结构类型及其抗震性能,震区民房不设防,尤其是西边丘陵地区,房屋基础差,砌筑墙体中水泥含量少,应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抗震安居工程普及,加强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0km,造成了196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在芦山地震中,人员伤亡损失远低于同等规模但人口远少于芦山的玉树地震.全部地震灾区都处于汶川地震的老震区,汶川地震震后受损房屋多数采取了加固或拆除措施,新建农村民居普遍采用多种抗震措施,当地新建房屋比例很高,很好地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中,新建民居极少完全倒塌,这是此次地震伤亡较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新建民居多数没有严格按照汶川地震后国家下发的抗震设防民居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因此破坏依然十分严重.芦山地震人员伤亡少是防震减灾第1阶段减少人员伤亡目标的体现.然而,芦山地震中抗震措施不达标的农居破坏十分严重,防震减灾实现减轻人民财产损失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四川兴文5.7级地震共致宜宾市兴文县、珙县和长宁县3个县22个乡镇受灾,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震区主要建筑物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大多数房屋没有经过抗震设防加固,抗震性能一般。通过对震区3个县68个抽样点的调查,发现框架结构和设防砖混结构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对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构造方式、分布情况和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震害特征,为今后该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和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2022年云南宁蒗MS 5.5地震现场调查情况,详细描述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情况和房屋震害特征,计算各烈度区内各类房屋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和破坏比,与2012年宁蒗—盐源MS 5.7地震和历史地震震害统计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①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Ⅶ度,长轴呈NW向,与地震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分布和震例统计规律等科技支撑成果吻合较好; ②本次地震中房屋震害较轻,主要得益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等项目的实施,震区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加强。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MS5.9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 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了震害分布特点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从全球强震记录、 历史地震资料和该地震的震害特点, 讨论了强地面运动的特点与震中区物理背景的关系. 调查表明, 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呈东西走向, 与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得到的断层走向一致. 极震区面积相对较大, 单层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受损较严重, 可能与当地的震源物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以震源机制解走向作为影响场长轴方向的适用性,以1970—2020年145个破坏性地震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极震区长轴方向之间的偏差,发现两者平均差值为17.0°;走滑型、逆断型和正断型地震分别占研究地震总数的56.6%、19.3%和6.2%,其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的平均差值分别为16.4°、16.2°和20.6°;有82.8%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走向差值小于30°,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统计研究2010—2020年等震线长轴方向明显的50个强震震中附近区域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结果表明:有13个地震震中30 km范围内有历史强震发生,最近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小于30°的有8个(62%)。如果在距离地震震中30 km以内发生过历史强震,则可以综合考虑距震中最近的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活动断裂走向来判定影响场长轴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筠连M_S4.9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总结震区各类房屋震害特征及典型地震地质震害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初步探讨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区多数房屋为砖混结构,其整体破坏情况较砖木和土木结构房屋重;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受高差、坡度和岩性影响较强。震害破坏程度较重的主要因素包括: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低;场地地基软弱或存在临空面,不均匀沉降现象突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震害"上、下盘效应"明显;短时间段内地震频发,震害累积效应显著;人文地理环境限制,屋顶蓄水增强荷载不均匀现象。  相似文献   

8.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区现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震区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地震重新定位,获得1998个高精度结果,据此将震区划分为中、东、西3个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唐山7.8级主震所在的中区南部地震分布走向NNE,主震震中北部转为NE向;滦县7.1级余震所在的东区地震分布呈"丁"字形;宁河6.9级余震所在的西区地震分布没有明显优势方向.反演得到198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进一步划分的5个子区分别给出平均解的应力轴取向,并结合震源位置讨论了唐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构造.  相似文献   

9.
1988年2月25日下午1时59分,在辽宁省彰武县境内发生M_L=5.2级地震.据辽宁省地震局测定,这次地震震中在距彰武县城南两家子乡(北纬42°12′,东经122°32′).地震发生的当天,辽宁省地震局即派出赴震区工作组,由局长岳明生同志带队一行24人,对震情作进一步考察和监测.此次地震据有关专业人员分析由于震源较深(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对地面房屋未造成严重破坏.据调查统计,全县有数万间房屋裂缝,少数烟囱倾倒,个别墙角震落,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城乡生活、生产正常,秩序井然.这次地震震感强烈,有感范围北至吉林白城,南至辽宁盖县,东至辽宁丹东,西至内蒙通辽.极震区烈度为6度.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化地震台网震中距300km范围内台站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甘肃景泰2014年11月15日M_s4.9地震和2015年7月15日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探讨了景泰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其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显示:两次地震震源矩心深度均在8km处得到最佳震源机制解,其节面参数基本一致,均属于左旋走滑型地震。结合历史地震与震区的活动构造,两次地震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MS4.9地震发生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此次地震是近年来东部弱震区内的一次较为显著的中等强度地震.前人在一些研究中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过讨论,但已有结果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文中综合地震序列精确定位、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调查等研究结果,结合在震区获得的反射地震勘探结果,对高邮-宝应MS4...  相似文献   

12.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云南姚安6.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12日,西藏自治区左贡、芒康交界发生Ms6.1级地震.本文在对此次地震灾区所有房屋建筑进行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的分布情况,如形状、面积和范围等.同时,在介绍区域地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根据震区活动构造、地震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结果等综合分析判定,澜沧江断裂带是左贡、芒康交界Ms6.1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本文的初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认识当地的发震构造条件,而且还有利于指导当地的抗震设防、防灾减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大姚 6.2 级地震房屋震害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震区的房屋概况,分析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各种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提出了震区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的建议及各种结构房屋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错动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军  苏有锦  李孝宾  叶泵  陈佳 《地震研究》2015,38(2):196-202,333
利用云南省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13年3月3日洱源MS5.5地震前后共10次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洱源MS5.5地震前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变化特征,结合精定位结果、震后现场灾害评估报告及震区地质构造情况,判定维西—巍山断裂以西的苍山西麓炼铁盆地东缘主边界断裂带为洱源MS5.5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节面Ⅱ(走向160°、倾角48°、滑动解-99°)为其发震断层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作出了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Ms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1966年邢台地震主震及其以后发生的其他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邢台震区地壳应力场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001年2月四川省雅江县发生的MS5.0前震、MS6.0主震及序列地震的震源机制、波谱参数及应力降的变化过程与震区地震活动.根据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余震空间分布图象分析,选雅江5.0级的节面Ⅰ为推测的地震断层,走向NNE;选雅江6.0级地震的节面Ⅱ为推测的地震断层,走向WNW,分析前震与主震的断层面走向是斜交的.雅江6.0级地震发生前震区应力降水平有所增加,这一现象与震区地震活动的增加是一致的.雅江地震序列的衰减起伏过程, 前、余震波谱变化, 以及震源力学错动机制等均呈现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20.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主要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杰 《华南地震》2009,29(1):115-121
九江瑞昌5,7级地震是江西省近代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由于震区地质条件复杂,房屋抗震性能差,再加上震源浅因而造成了大量民房的毁坏。在地震现场科学考查的基础上,针对灾区主要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情况,从灾区地震地质环境、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分布情况和震害特征,对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成因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