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焕 《海洋世界》2007,(2):24-27
大闸蟹有“硝基喃代谢物”,福寿螺有“广州管圆线虫”,多宝鱼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及多种抗生素”,桂花鱼有“孔雀石绿”,2006年以来,百姓餐桌上常见的水产品屡屡出现“带虫”、“含药”、“致癌”等风波。面对层出不穷的水产品安全事件,人们开始谈“鱼”色变,水产品遭遇前所未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海南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对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经回归感染实验表明 ,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嗜麦芽假单胞菌。该病原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呋喃类药物均高度敏感 ,在生产中应用这些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海南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Sou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对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经回归感染实验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嗜麦芽假单胞菌,该病原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呋喃类药物的均高度敏感,在生产中应用这些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唐山、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其健康风险,于2010年10月采集了唐山、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贝类体中PAHs含量,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其健康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贝类生物体中PAHs含量范围为17.27~331.96 ng·g-1,平均值为117.19 ng·g-1,4-5环PAHs含量比例较高。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为0.25~169.99 ng·g-1。秦皇岛近岸海域贝类产品中PAHs的致癌风险指数为1.09×10-4~2.83×10-4,高于USEPA建议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指数(10-4),存在一定致癌风险;唐山近岸海域贝类体内PAHs致癌风险指数均在可接受致癌风险之内。  相似文献   

5.
1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增效剂和抗真菌类药物等,主要是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其作用机理不外乎干扰病原体的代谢活动和影响其结构功能两个方面,可以分为: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的细胞壁一般是由较厚而坚韧的壁质构成(属多肽类物质,革兰氏阴性细  相似文献   

6.
用RT-PCR方法检测辽东湾几个重点沿岸海域表层海水和几种经济贝类样品中甲肝病毒的分布。结果表明,6个重点沿岸海域表层海水中均检出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6种经济贝类样品中有4个样品检出甲肝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辽东湾某些重点沿岸海域受陆源生活污水影响严重,有关部门应加强海洋环境和海产贝类卫生安全监测和管理,以避免引发甲型肝炎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秦皇岛地区多次出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但对于该海域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仍不够了解。2020—2021年,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为期1年的现场采样调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检测了浓缩浮游植物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扇贝(Chlamys farreri)3种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浮游植物样品中的潜在有毒藻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秦皇岛近海浮游植物样品和贝类中均可检出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其中2021年4—5月浓缩浮游植物样品中的PTX2毒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36ng/L,贝类中的PTX2毒素也主要在该时段检出,4月26日3种贝类中均可检出PTX2,含量最高达到1.10μg/kg。对浮游植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到的鳍藻序列数与毒素含量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推测PTX2毒素主要来自样品中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等。综合一年的调查结...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峰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2000,31(4):386-391
于1998年7月从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购得人工养殖的皱纹盘鲍,运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利用6种活性氧清除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苯甲酸钢和DMF(二甲基呋喃)、NBT(硝基四唑蓝)及金属螯合济EDTA(乙二胺四乙酸)等试齐对皱纹盘鲍血细胸吞噬活动中化学发光的产生和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氧清除剂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吞噬发光都有掏作用,说明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能够释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对闽江河口区域沉积物中8类54种抗生素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并利用熵值法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河口区域24个站点共检出6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苯并咪唑类)19种抗生素,总量范围在4.16~64.74 ng/g,平均值为17.35 ng/g;其中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检出频率达到100%。抗生素总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呈闽江河口上游>北港>南港>河口下游的趋势,人口密集区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排放是上游和北港沉积物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海水养殖过程中的直接投放可能是河口下游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值RQ<1,然而替米考星和甲硝唑在研究区域的RQ>1,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浙南海域腹泻性贝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南海域共采集了10种贝类40份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腹泻性贝毒,共检出 9份样品含有腹泻性贝毒.染毒样品检出的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OA)质量比为0.07~5.85 μg/g,共有7个样品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7.5%.无论是检出率还是超标率,都呈现夏季>春季>秋季的规律.浙南海域的南部腹泻性贝毒检出率和超标...  相似文献   

11.
厦门西港和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锡含量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96年10月在闽江口和1999年6月在厦门西港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锡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BT、DBT和MBT在所有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被检出,除XM21A和XM21B外,其它站位的TBT中Sn元素浓度均低于4.3×1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浮游藻类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本研究通过制备针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的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基于双抗体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中肋骨条藻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单一藻样品、混合藻样品和现场样品中的中肋骨条藻进行检测的结果与镜检结果相一致,可应用于赤潮藻类的监测,最低检出限度为1/mL。该方法的建立对中国近海赤潮暴发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缢蛏的食用安全性影响,2010年在宁波近岸海域采集了11个缢蛏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持久性有机氯农药(8种)的残留量,采用接触风险指数法及致癌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消费量的估算.由于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中只对HCHs和DDTs总量进行限值,未对各分量进行具体限值,采用澳大利亚食品卫生标准值对部分单体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缢蛏中α-HCH、β-HCH、γ-HCH、pp'-DDE、pp'-DDD、pp'-DDT的残留量均低于澳大利亚食品安全限量,HCHs和DDTs残留量符合我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致癌风险指数CRI在1.61×10-5~9.98×10-5;接触风险指数ERI在0.00~2.55×10-2;每天每千克人体食用缢蛏可接受的最高致癌安全消费量(按CRI≤10-4估算)平均为0.044 kg/(kg·d);每人每千克体重可接受的最高接触安全消费量(按ERI≤1估算)平均为0.502 kg/(kg·d).消费者在正常情况下食用宁波近岸海域的缢蛏而受到有机氯农药危害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3~5月,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从东到西覆盖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的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120个样品。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检测结果表明,其3、4和5月采集的样品均检测出毒性值,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的PSP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PSP的检出率和含量值均较低。在120个检测的样品中,只有13个样品检测出PSP毒性数据,检出率为10.8%;检出PSP范围为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152~198 MU。其中北津港(东平)的托氏毛蚶和神泉港(神泉)的近江牡蛎样品,在1 h内小白鼠的致死率都非常高,但毒性并不强。所有检测出的PSP毒性数据值均大大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警戒标准: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80μg STXeq(对KM系小白鼠而言,相当于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约423 MU)。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海水水温偏低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2)感染PSP毒性的生物品种不多。在已检测的35个贝类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检测出PSP毒性数据,占被检测总品种数的22.8%。牡蛎的PSP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其它常见品种如文蛤和翡翠贻贝的PSP检出率均较低,华贵栉孔扇贝未检出PSP。(3)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检测出PSP毒性数据的样品的地理分布来看,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几乎包括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其中北津港6个样品中,有2个检测出PSP毒性数据,PSP最高值也出现在北津港(东平)。广东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除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及海陵湾4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外,其它8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均检测出PSP,占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总数的66.7%。在以前未检出的多处海水养殖区也能检出PSP。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海洋沉积物中铜的测定方法已有许多报导。《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补充规定)中选用双硫腙-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但该法采用分离富集等步骤,操作较烦。本法作了简化,即样品经湿法消化后,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方法简便、快速、容易掌握。本法检出下限为3.0μg/g。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考有关BMAA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可能的生物合成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系统介绍了最早在苏铁组织中发现的BMAA毒素在淡水或海洋环境中蓝细菌、硅藻和甲藻样品中的检出情况及其沿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梳理了BMAA的毒性机制及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客观分析了BMAA诱发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假说。最后,对BMAA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假阴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PCR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的假阴性问题。设计了一对引物用于PCR检测WSSV,PCR扩增的产物长度为235bp,检出极限为0.1pg WSSV DNA。结果表明,PCR检测15例攻毒螯虾鳃样品时出现一例阴性,而经10—106倍稀释后的样品却呈现阳性,推断PCR出现了假阴性。核酸探针斑点杂交及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注射WSSV的螯虾鳃组织确已被严重感染,进一步证实了PCR假阴性。根据PCR的检出极限及模板稀释梯度,推算出该PCR能成功扩增的引物与模板浓度的比例范围约为2.4×105—2.4×1010。  相似文献   

18.
荣成月湖是一个典型天然潟湖,潮间带沉积物中存在多种形态趋磁细菌。通过Roche454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沉积物样品(B_S)和磁收样品(B_M)进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认识荣成潮间带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了解趋磁细菌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δ-变形菌纲,占总细菌数的26.4%,其次是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而磁收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明显降低,以α-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相对比例达72.6%。在磁收样品和沉积物样品分别发现了1 612条和186条reads与趋磁细菌相关,分别占细菌总数的5.76%和0.85%,磁收样品中趋磁细菌数是沉积物样品的6.8倍。对两个样品中获得的趋磁细菌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多数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以趋磁球菌占绝对优势,少数属于δ-变形菌纲,与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亲缘关系最近。海洋趋磁螺菌属仅在B_M样品中检出,趋磁弧菌属在B_M样品优势度高于B_S样品,而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和趋磁螺菌属在B_S样品中优势度更高。通过分析样品间的差异OTUs,认为荣成潮间带沉积物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趋磁细菌新类群。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培养和开发趋磁细菌这一功能菌群,发现趋磁细菌新类群及趋磁细菌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释涂板法研究了南麂岛海域沉积物中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技术,分析了真空干燥处理、热处理、海水浓度、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应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预处理,探讨了不同浓度的CMC对海洋沉积物样品中放线菌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经干燥处理、50℃热处理20 min均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数量,利于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分离;60%的海水配制的培养基对海洋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优于纯海水所配培养基,并且培养基中添加海泥浸出液能有效地增加海洋放线菌的出菌率;以质量浓度为2 g/L的CMC为分散剂时,不仅能良好地分散沉积物样品中的放线菌孢子,而且能明显地增加海洋放线菌的检出量及稀有放线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南海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南海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南海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分布和来源。其中正构烷烃分布在C16-C33奇偶优势不明显,结合其轻重比值,显示有机质的输入在大部分站位以海洋源为主,在一些站位陆源输入的贡献也比较明显,海源输入中又以藻类等有机碎屑的贡献最大。在南海沉积物中共检出60余种环芳烃,高环化合物(四环和五环)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一些陆源特征标志物如惹烯、烷基屈等化合物被检出,在大多数样品中都发现有的存在,推测其可能来源应是燃烧产物,而非陆源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