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全面收集地质和工程勘察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防范关注的7类地质问题以及需要统筹保护的4类地质资源。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约束性地质要素(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地质结构在垂向上的差异,将成都市0~200 m地下空间划分为0~30 m、30~60 m、60~100 m、100~200 m 4个层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地下空间分区、分层开发利用建议,编制了《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图集》。图集范围覆盖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国际生物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天府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等重点地区,包括39张图件和1个地质调查报告。图集为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城市空间优化拓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空间转型升级和城市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质依据,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同类图集编制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即将启动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与资源》2011,(4):300-300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三维地质填图试点工作方案论证会",会议对今年准备启动的《三维地质填图试点项目工作方案》进行了论证.试点工作主要围绕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保障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地球科学发展三大主题,开展大陆地壳、含油气盆地、重要成矿带、重要经济区、重要地质环境脆弱区、深部探测技术和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供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能源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和资料管理等地质信息和工作程度,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对地质矿产的需求,探索地质调查工作发展新方向,服务地方政府进行地质勘查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矿产资源产业走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北地质》2008,(1):26-26
以1:25万地质填图的实际资料和新成果为基础,完成并出版了1:500万中国地质图(中、英文版)、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和空间数据库(英文版)、《中国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图集》,编制完成了1:2500万世界大一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等系列图件。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 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 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 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 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 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 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温金梅 《地下水》2018,(6):145-147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质工作的现状,结合重庆山地城市独有的特征,提出了现有城市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从景观资源、地质资源及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发,明确城市地质工作的四大服务对象分别为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了九大工作方向,创新了城市地质服务模式,可提升城市地质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而现有城市地质工作体系不论从理论技术还是理念上,都难以满足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城市发展需求,需要建立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我国现有城市地质工作经历了2003年以前单要素调查、2003以来多专业综合地质调查两个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城市建设,但尚不能满足新时代城市国土空间立体可持续开发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建立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多场扰动再平衡、全空间资源与环境评价以及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建立包括1项调查、3项评价、1套监测系统、1套信息系统的“1311”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提出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地质》2008,(10):34-3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部组织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办法》的规定,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主要根据厦门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厦门市社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资源、环境与安全等问题,在充分搜集与整合并数字化厦门已有地质勘察、调查等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化学、钻探方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全面调查城市地质灾害点与地质地层环境,建立厦门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全市地质数据的一体化多层次管理和三维可视化,为城市重要重点项目的规划、选线选址、勘察设计及施工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最基础的地质信息化资源与决策平台。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环境本底及生态地质条件调查是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可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及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质支撑。随着雄安新区城市进程的加快,使得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基于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明确了雄安新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条件,分析了建设周期内自然资源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城市建设应关注的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问题。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设立后,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巨大改变,林地面积增加约58.1 km~2,草地面积增加约2.0 km~2,耕地面积减少68.8 km~2,建设用地增加7.2 km~2,土壤质量以优质和良好为主;雄安新区浅层与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从西北部往东南部流动,水位逐渐降低,局部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5~20 m,以企稳回升为主,深层地下水水位一般为25~35 m,水位下降区占比仍较高;白洋淀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质逐渐好转;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条件好,全区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10.10×10~(16)J/a,折合标准煤346.03万t/a;应重点关注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地下水水位变化、砂土液化、坑塘、软弱土等,避免因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引发工程事故,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盼  赵信文  顾涛  江拓  王旭升  冯雨晴 《中国地质》2021,48(5):1357-1367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水资源现状及其演化规律关系到该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大湾区"9市+2区"近10年的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现状及其协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湾区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水资源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香港、澳门、深圳(极度缺水)以及广州(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过低。广州、佛山、中山、东莞(>80%)以及深圳(>4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资源供需压力大。通过归因分析得到大湾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协同规律:产业结构影响用水结构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用水效率。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湾区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产业结构理论中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大湾区经济持续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大湾区用水效率将提高,人均用水量会逐步降低。同时城市公共用水、生活用水需求量将持续上升,需确保大湾区供水设施,供水量及供水安全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鄢毅  尹亮 《四川地质学报》2008,28(2):137-141
在阐明四川主要城市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四川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作为城市国土开发与整治,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地质(学)是研究生态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通过“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基于地质建造的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和技术方法框架。按照全域背景(基准)调查—重点小流域调查—生态关键带解剖3个层次开展工作,逐步深化对承德市生态地质特征和作用规律的认知。通过全域1:25万地质建造分析与编(填)图,查明生态地质背景,划分生态地质单元,快速筛选生态资源优势区和生态环境问题区;针对筛选出的生态资源优势区和生态环境问题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重点区1:5万调查,以查明优势资源特征,评价生态环境风险;开展重要地质建造典型生态关键带1:1万调查与研究,揭示生态地质系统三维结构特征和相互作用机理,为综合监测和生态系统演变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构建了生态地质调查“需求—调查—转化”体系框架,依据生态地质调查成果,为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提出了相应的地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笔者根据调查所取得的海水化学、海底表层沉积物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潜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对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认为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总体呈良好状况,并对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曾敏  赵信文  喻望  顾涛 《中国地质》2019,46(S2):110-122
本数据集依托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粤港澳湾区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斗门镇幅1:50 000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编制了1:50 000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并依据此次调查及采取的样品进行测试获取的数据建立了本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调查与实验测试两大类10种数据类型,其中遥感野外检查验证数据53条,基础调查数据168条,野外地质综合调查数据22条,工程地质调查数据77条,地质灾害调查数据23条,钻孔基本情况数据13条,原位试验成果数据583条,岩石样品试验数据36条,土工试验数据130条,野外照片数据669幅,共计1 774条数据。本数据集对查清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软土地面沉降、崩塌滑坡不稳定性斜坡等地质灾害具有数据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是中国首套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的涵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5个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库。该套数据库是基于1:1 000 000数据源的地理信息库,以分省1:500 000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二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首轮地质遗迹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集成近20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和最新综合研究成果,根据统一的建库技术要求建立而成。该套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系统库(符号库、颜色库、图案库、线型库),属性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要求建立,图件按照统一的图饰图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共包含163个专业图层,图元数量共337 833个,容量约8.8 GB。该套数据库为实现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构建数字地质环境奠定了基础,可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探索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举措、新机制,丰富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201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 项目和工程。通过需求对接、野外调查与勘察、室内评价与编图等系列工作,初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基本查清了承德市水、土、地质遗迹、生态等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和环境本底条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林草湿地等地质问题及潜在风险; ②从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综合调查评价、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打造和林果业种植结构优化等方面,探索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地质支撑服务模式; ③基本查明了地质建造对农业和生态格局的控制关系,据此提出了耕地资源和植树造林的优选区域; ④以双滦区为例,探索了地表基质层的分布特征,为宜林、宜耕、宜草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提出了基岩山区矿泉水成因模型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调查评价工作方法。该工程取得的初步进展及成果为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丁华  丁辉  张悦  廖文强  陈鑫源 《地质论评》2021,67(2):467-474
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质视角解读乡村振兴,围绕乡村人地安全、产业发展、地质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地质评价、水文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旅游地质遗迹调查等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为提高助力效率效果,需做好项目顶层设计、制定乡村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等标准、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开展系统人才培训培养等战略路径。未来乡村发展中,应进一步解决区域统筹部署与重点发展村镇选择、综合地质调查与乡村规划建设空间尺度匹配、综合地质调查和纵向专业性调查配合使用、工程地质评价与乡村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地质文化村建设与乡村规划建设衔接等问题,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服务能力,为乡村可持续振兴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