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存在涉海部门管理模式切割性、陆海环境治理体系脱钩性与跨省海洋环境协作治理实践绝缘性等方面的"制度失灵"问题.长三角区域的跨省海洋环境治理需要正视和破解重政策主导轻法律保障、重陆海分离轻陆海一体、重纵向命令服从轻横向沟通协调等"三重三轻"现象.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需要将"湾长制"纳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海洋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海洋环境问题从实质上说是治理机制问题,因此,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微治理”机制的形成,是将海洋环境问题碎片化、细微化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分析海洋生态环境“微治理”机制的五大功能,明确其机制内涵并构建出开放空间参与和协同合作共建两种治理模式,通过搭建微治理平台、完善微治理保障制度和强化微治理参与度来建构其实现路径,对从基层层面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丹  杨涛  杨刚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36(6):55-58,66
为科学评价和促进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海洋产业发展、海洋资源供给、海洋环境治理和海洋科技进步4个方面的17项评价指标;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指数;上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由弱可持续发展阶段转为可持续发展阶段,其中海洋资源供给和海洋环境治理是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陆源性污染日益严重,加强陆海统筹、联防联控治理已迫在眉睫。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SD),构建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的联防联控机制情景对浙江省海洋陆源性污染的影响效应。仿真结果表明:联防联控机制将有效减少浙江省入海陆源废水的排放,但是对GDP影响较弱;相较于维持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现状,提高排污标准、技术投入、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法律约束力等联防联控三大机制的实施强度对浙江省海洋陆源性污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不同联防联控机制情景的仿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技术投入和环境治理投资总额的增加对浙江省海洋陆源性污染的治理效果最为明显。提出: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控制陆源污染源头;拓宽环境治理投资和技术投入的支持渠道,提高陆源污染物净化效率;完善联防联控立法,加强联合防治监管能力,强化法律的约束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与海洋环境污染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代际交替模型和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数理模型,将健康人力资本纳入模型,系统分析了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强度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对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有正向作用,两者联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海洋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采取动态化的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策略,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发挥健康人力资本效应;完善海洋环境治理体系,激发海洋环境规制市场活力,以保持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海洋科技发展能力4个方面19项指标构建了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09年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并可分为两个阶段;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作用显著;海洋科技发展能力和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的薄弱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并据此为广西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环境是海洋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基础,是海洋功能区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东营近岸海域近几年环境变化情况和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琪  何广顺 《海洋通报》2004,23(3):73-80
海洋经济的发展必然给海洋环境带来冲击,解决海洋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共同努力。本文在对海洋环境政策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角度,对海洋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海洋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保护海洋环境、力促海洋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海洋综合管理作为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作者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框架,归纳了目前国际海洋综合管理的特点,进而分析出海洋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预报减灾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海洋预报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海洋观测能力、海洋预警报公共服务水平、海洋减灾综合管理能力、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海洋防灾减灾国际治理能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提出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有机有序业务体系和提升海洋环境保障工作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三地为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始携手,经过多年的交流深化,已形成总体规划引领,合作框架协议约束,联席会议与粤港、粤澳环保合作小组及其下设的专题小组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协同共治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借鉴国际三大湾区先进经验,提出健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制体系、完善协同共治平台、统筹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等策略,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空间载体,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山东省海域使用类型基本齐全,但开发利用结构规模不均衡,渔业用海比重较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根据山东省海域使用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空间使用现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自然岸线保有压力增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性不足、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及服务功能受损较重、海洋污染造成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够完善、陆海统筹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海洋空间资源、陆海统筹污染防治体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山东省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分析我国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在法律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监测体系以及主体和资金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完善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构建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应完善基本法顶层设计,加强单行法具体指导;建立协商、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应加强陆海统筹,切实削减氮磷入海总量;严格控制填海工程,坚决遏制滨海湿地丧失的势头;围绕关键海洋关键生态过程,实施生态恢复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灾害风险管控,有效预防海洋环境灾害发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为我国近岸海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06—2015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别分析水质、生物生态、江河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环境风险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海统筹污染控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加强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我国海堤建设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陆海统筹理念,文章分析海堤生态化建设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生态化建设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面临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长时间序列多源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创新理论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度以及完善陆海数据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已开展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目标和任务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一系列近岸海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整体规划、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和科学支撑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在海水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监管、坚持陆海统筹和强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Commonly, the Baltic Sea is pictured as a proactive region with a long-standing tradition for cooperation and surrounded by the “greenest” EU countries. In contrast, southern countries often suffer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yndrome” in which the heterogenous socio political situation is given as the “proof” that cooperation would not work. The Marine Strategy Framework Directive adopted by European Union in 2008 i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ecosystem-based marine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a legal document suggesting marine regions as a scale for cooperation.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explor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 on key factors for good governance at the regional sea level covering the Eastern Baltic States and the south of France. We targeted a broad panel of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with a political, economic or societal importance in the respective seas. We suggest that Baltic and Mediterranean stakeholders are going through very different stages of governance adjustment fitting the purpose of ecosystem-based marine management. Baltic institutions are well established, which in some way prevents structural analysis of whether the current governance model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reaching GES.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 EU strategies faces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which is leading stakeholders to think “out of the box” about what is really needed for implementing ecosystem-based marine management for this sea. It is suggested that a golden opportunity exists at present in the Mediterranean to create a regional platform of cooperation, not only to fit the MSFD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to improve governance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d its environmental status.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整治、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总结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和海洋基础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树立陆海统筹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用海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充实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对接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重视海洋宣教工作,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