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保障救援船舶在恶劣海况环境下能够安全、高效地到达救援区域,本文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开展海上救援路径规划研究.选取地形、海风和海浪等指标进行风险度量,采用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多指标决策方法构建海洋环境威胁场,通过粒子群算法计算救援路径规划的最佳参数,并实现海上救援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海事故风险不断增大,而国内外在危化品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尚不完善。本研究针对危化品泄漏入海事故的特点,构建了危化品泄漏事故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技术路线,参考相关技术规范和文献资料,明确了不同类别海洋环境敏感程度的划分原则,提出了危化品泄漏事故等级和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环境质量要素,探讨了不同评价等级下调查范围、站位和频次等的设定方法。获取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后,提出了基于有序二元对比定权的综合指数法评价危化品泄漏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为危化品泄漏事故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凯旋 《海洋预报》2021,38(2):91-97
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水动力模型的发展、特点及应用情况,并根据危化品的理化性质及其泄漏入海后的运动形式,将海上危化品分为溶解扩散型、海面漂移型、沉降型和易挥发型4种类型.在此分类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各类型海上危化品漂移扩散数值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情况,为研究海上危化品泄漏扩散预测及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海上危化品泄漏事故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有关海上危化品漂移扩散数值模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依据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其泄漏进入海水后的扩散行为的不同,将目前常见的海运危险化学品划分为4大类:海面漂移型、溶解扩散型、悬浮输移型和易挥发型。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现有的适用于海上危化品漂移扩散的数值模型,对于未来海上危化品泄漏扩散快速预报、精细化预报模型的建立以及危化品泄漏的应急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中,相较于海上单一环境的船舶识别,港口船舶识别由于存在集装箱、码头等大量干扰目标,显得更为困难。采用强度-色度-饱和度(Intensity-Hue-Saturation, IHS)变换、Brovey变换(Brovey Transform, BT)、ESRI全色锐化变换、简单均值变换和施密特正交变换法(Gram-Schmidt, GS)等5种融合算法,进行高分二号卫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的融合试验,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选出适用于港口船舶影像的最优方法。结果显示GS融合方法在增加影像空间信息的同时维持了光谱保真性,其均方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等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融合方法,可用于港口船舶识别。  相似文献   

6.
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拖航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海上石油拖航服务作业为例,依据风险事故树,对影响海上拖航过程风险因素的风险值进行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拖航作业风险指标;将120组拖船作业记录划分为训练样本集(90组)和测试样本集(30组),针对海上拖航作业提出一套基于因子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风险辨识方法,网络训练性能证明模型效果显著,对海上拖航作业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危化品风险源、涉海敏感目标和船舶交通密度3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溢油环境风险状况。首先从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的视角,提取宁波市海域环境风险影响因子,建立海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然后依托GIS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对宁波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空间布局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波慈溪市西北部和镇海区潜在的溢油环境风险极高,对石油泄漏的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进而表明该区域应列为重点风险管控对象;北仑区和奉化区东南部沿海区域和象山港东部海域,其溢油环境风险为一般水平,说明该区域应列为一般风险管控对象,其潜在的溢油环境风险属于中等敏感程度;而象山县东部及东南部、宁海县南部区域,该海域的潜在环境风险极低,其对溢油敏感程度较低。评价结果可为宁波市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措施、海域空间资源利用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工产业的发展导致海上危化品泄漏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如何开展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已成为迫切需求。对泄漏危化品未来漂移扩散情况进行预测与可视化呈现是应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针对污染扩散可视化的相关研究在场景构建、渲染效率、可扩展性、交互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ity3D引擎及其粒子系统的海上危化品漂移扩散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在海洋周边三维场景构建和模型数据优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粒子的动态更新实现了危化品扩散过程的可视化,并提供了针对场景漫游和扩散过程控制的交互接口。以杭州湾海域为例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和效果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能够为海上危化品泄漏突发事故应急提供信息参考与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典型情景模拟法的缺陷,综合考虑船舶溢油发生的随机性、海洋水动力和风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资源的敏感性,提出基于随机情景模拟的船舶溢油危害后果定量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情景模拟和网格化统计得到敏感区的溢油污染概率和最快到达时间,结合环境敏感指数和溢油量等参数计算综合溢油危害指数,并将其作为溢油危害后果定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北部水域不同季节发生船舶溢油的危害后果大小依次为夏季(27.8)秋季(25.5)春季(21.1)冬季(16.2),夏季溢油事故对牛山岛保护区的污染概率和危害后果相对最大(P=60%,Ck=41.2),达到较高级别;其他季节东甲列岛保护区的溢油污染概率和危害指数均为最高。随机情景模拟能够弥补事故情景,为评价船舶溢油危害后果风险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无动力或破损的船舶在海上自由漂移对海上的各项生产活动是一个巨大的危险。通过对海上漂浮的船舶进行受力分析,考虑船舶的外形特征及漂浮状态,建立了海上船舶漂移轨迹模型,对船舶海面以上与以下侧向投影面积之比(面积比)、风拖曳系数、流拖曳系数等参数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针对2018年1月6日爆燃的"桑吉"油轮漂移轨迹开展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不同类型海上船舶的漂移轨迹有一定合理的模拟能力,船舶面积比是准确模拟漂移轨迹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该模型对风拖曳系数、流拖曳系数较为敏感。针对"桑吉"油轮的模拟,科氏力的作用不可忽视,考虑科氏力作用后漂移轨迹的模拟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郭健  何威超 《海洋工程》2020,38(5):125-133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船撞桥事故时常发生,尤其是大型跨海桥梁,对其进行合理的船撞桥风险评估逐渐成为桥梁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对近年国内外船撞桥案例调研分析,确定了影响事故的多重因素,建立包括4个二级风险评价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AHP)法和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综合赋权,明确各个风险因素对船舶撞击的重要性程度,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船撞桥风险进行多层次综合评判。以浙江省舟山朱家尖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结合该桥某年船舶通航统计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船撞桥风险评估,计算表明朱家尖跨海大桥平均风险评价值为4.22,属于可接受中风险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 Mar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缩写为GMDSS,原称未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它是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79年在第十一届全体大会上提出的,并确定该系统将于1991年开始实施。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基本原则是,当船舶或其他海上设施发生海难时,岸上的搜寻救助当局以及在遇险事件附近航行的船舶能迅速得知遇险报警,以便能协调行动进行救助。一、现行遇险与安全系统改革的必要性现行遇险与安全系统是按照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规定的,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现有的"岸基雷达网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构建一个服务于海上执法的智能平台。针对构建该智能平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包括全省近海20 nmile范围内5万以上海上目标数据10 s实时更新、雷达网数据清洗、船舶航行态势估计等。结果表明:(1)采用线性池和连接池技术,可实现全省近海5万海上目标数据10 s实时更新,确保目标数据实时动态入库;(2)建立针对不同目标的检测与数据清洗算法,可解决静态目标、目标断续ID不统一、虚假目标等数据的去除问题,确保实时输入数据的有效性;(3)依据雷达、船舶身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天气和海浪等数据,可有效地构建基于概率图的船舶航行态势估算模型,实现对小型船舶航行危险、违规违法和导致危险等方面进行智能判断,辅助海上执法。  相似文献   

14.
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是港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文章针对目前港口项目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中面临的多头管理、评价范围不统一以及应急设备的配置难落实和有效性差的问题,从分清管理职责、统一评价范围以及创新溢油应急设备管理模式3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港口项目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海上救援效率比较研究 ——以东海特定水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婉妮  王诺 《海洋通报》2019,38(4):438-446
为研究东海海域海上救援效率和国际协作的协调性,以国际救援为视角,基于ArcGIS构建了海事救援效率评价模型。根据巡逻船舶密度数据确定了救援船舶的概率分布,得出了救援船舶与遇险船舶的可能距离,同时考虑了风浪影响下遇险船舶的漂移以及巡逻船舶失速的情况,分别计算了常风向和次常风向下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东海特定水域的海上救援效率。结果表明:以各国现有的巡逻船舶配备对研究区内漂移的遇险船舶展开救援时,常风向下先后抵达的顺序为韩国、日本和中国,驰援时间分别为5.14、8.18和9.67 h;次常风向下抵达的顺序为韩国、日本和中国,驰援时间分别为5.45、8.25和10.08 h;为提高我国的救援效率,需要在东海海域部署9~10艘巡逻船舶开展常态化巡逻。本文研究可为我国有关部门科学制定和完善海上救援方案,调整海上救援力量配备,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地位,基于高程数据、历史水文气象数据等,首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灾害,基于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自然环境风险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并基于地理信息平台(GIS)和历史气象水文数据和航运信息等,以大风(浪)风险为例,进行了评估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尤其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附近的大风(浪)风险较高,而印度洋的风险则普遍在中等以下;夏季,阿拉伯海大部分海域尤其是索马里东北部海域大风(浪)风险较高,其它海域的风险则多在中等程度以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海上生产大数据分析以及海上安全生产情景构建的概念,阐述了海上安全生产情景构建的特点、情景构建的基本方法及情景构建的内容,并介绍了这种创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海上船舶的紧急撤离及海上溢油事故的紧急处置的应用实例。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在海上安全生产上的应用也将不断扩大,从而增强应急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可操作性,减低海上生产运行的风险,大大提高海上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业保  张春昌  唐诚  于祥  冯龙  刘锰  刘欣 《海洋科学》2017,41(12):75-85
为减轻油类、类油类危险品船舶事故污染,提前确定船舶避难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渤海海域25个港口和55个锚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在3种事故类型(起火爆炸(事故类型1)、污染物泄漏(事故类型2)、存在沉没风险(事故类型3))下,如何选取船舶避难地进行研究。首先分别确定评价不同事故类型采用的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每个港口和锚地,采用归一化方法,其对应的各评价指标均被赋予1~100的分值;再次,对各评价指标的分数按照相同的权重进行叠加;最后,根据叠加结果,分别对在3种事故类型下,各港口和锚地的得分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避难地选取策略图。排序靠前的适合作避难地,排序靠后的不适合作避难地,因此,依据最终排序结果,可以得出适合作为避难地的地点,以及不适合作为避难地的地点:事故类型1时应优先选择庄河港、皮口港等,避免选择锚地49、锚地50等地点;事故类型2时皮口港、锚地12等最适合,避免选择潍坊港、锚地50等地点;而事故类型3时应优先选择威海港和朝阳港等地点,避免选择大连港、旅顺新港等地点。  相似文献   

19.
船舶定位推算资料(以下简称为D资料)是船舶在海上航行使用定位方法而推算出的表层海流资料。GEK资料(以下简称为G资料)则是使用GEK仪器根据电磁原理在现场实测的表层海流资料。这些资料对舰船航行、水产  相似文献   

20.
为对海上船舶航行提供安全保障决策支持,本文设计了海洋环境航行安全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将功能单元封装成统一标准的服务,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经设计,实现海洋数据交互与功能组合重用.本文阐述了系统开发与部署步骤并展示决策支持部分的示范性系统流程,向决策者提供卫星成像规划、风险评价、溢油预测与应急救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