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中菲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第六次会议议定书,国家地震局地震考察小组一行四人于1984年7月10日—24日考察访问了菲律宾。本文概述了考察组在菲的主要考察活动、菲律宾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观测和研究体制、地震观测和研究以及火山的监测预报研究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火山与地震研究所 3月 6日宣布 ,在该国南部棉兰老岛当天清晨 5时 1 5分发生里氏 7.6级强烈地震 ,震中位于棉兰老岛南部的南哥打巴托省 ,震源深度 5km。菲律宾棉兰老岛上的 1 80 0万居民在清晨被这次地震惊醒 ,惊慌中纷纷跑上大街。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导致莫恩湖水面上涨、溢出 ,淹死5人。地震还导致棉兰老岛南部海岸的潮水上涨 ,迫使大约 50 0 0人离开自己的家园 ,逃往地势更高的地方。据报道 ,地震使棉兰老岛的输电线路和供水系统及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部分地区停电、停水和人员伤亡。迄今已证实至少有 1 1人丧生 ,1 7人…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17日,在日本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上,审议通过了从2009年度开始的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报观测研究的5年计划《推进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报的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  相似文献   

4.
1989年12月16日当地时间2时44分,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至少造成一人死亡,一些建筑物倒塌。菲律宾火山地震学研究所证实,这是近13年来该海域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据震后最初消息报道,在南苏里高省的一海滨城市比斯利格,1男孩死于震塌的建筑物废墟,尚未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资料,目前世界上有500座活火山,其中50座位于美国。地球上半数以上的火山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其弧形岛屿地带,形成太平洋火山环。每年大约有50起火山爆发。这些火山活动往往与地震活动发生在同一时间里。如美国喀斯喀特火山活动与加里福尼亚州的地震活动、墨西哥火山活动与墨西哥的地震活动通常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里。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与加里福尼亚州英佩利尔山谷、墨西哥北部、马默斯湖地区的地震和加里福尼亚的中等地震大致发生在同一时间。其他地区的火山爆发与大地震的发生也是有关系的。 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墨西哥、智利、夏威夷群岛等多火山的国家和地区,伴随着火山爆  相似文献   

6.
“为探测我国火山地震活动特征和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进一步论证我国火山地震监测研究的方向和科学思路”仅就搜集到日本的有关地震的火山研究资料:包括日本火山概况,火山及火山地震;着重介绍了日本火山学研究及发展状况;陈列了火山地震学术研究机构设置、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以及知名学者,工作人员等,做一剪辑。值得提出的是,火山及火山地震做为一种自然灾害,已被列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英文名为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缩写成IDNDR)顾问委员会的研究计划。文中介绍了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90——2000年)期间,可以执行的计划。介绍日本火山、地震研究综述,旨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期我国第一个火山地震监测站在火山研究监测与研究中,为地震预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想听地震吗 ?通过下述网址 ,你就可听到2 0 0 1年 4月 3日俄勒冈沿岸近海火山喷发后的地震隆隆声 ,它是由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 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提供的。该网址还提供许多有关太平洋边缘的地震、火山、海啸和其他灾害方面的信息。网址为 :www.pmel.noaa.gov/ vents/ acoustics/ seismicity/nepac/ gordaridge0 1 .html。由印度国家艺术与文化遗产信托公司资助 ,英国的地震工程师布思 ( Edmund Booth)和印度的建筑师瓦萨瓦达 ( Rabinda Vasavada)于2 0 0 1年 3月考察了印度古吉拉特受地震影响的地区 ,以确定 2 0 0 1年 1月的大…  相似文献   

8.
应日本鸟取县片山知事邀请 ,吉林省防灾减灾考查团一行 6人 ,在吉林省地震局副局长郑雅琴带领下 ,于 2 0 0 1年 1 1月 7日~ 1 4日赴日访问。在日期间 ,考查团考查了 2 0 0 0年 1 0月 6日鸟取 7 3级地震的震灾现场和富士山火山活动状况 ;听取了关于鸟取地震的震害损失、紧急求援和灾后重建的情况介绍 ;参观了鸟取大学、京都大学鸟取地震研究所、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山梨县环境研究所以及富士山火山地震观测站 ;与有关专家学者就地震、火山观测与研究、城市活动断层以及数据信息传递技术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通过访问 ,开阔了视野 ,拓…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6月 13日至 9月 13日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 2 92次地震事件。对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 ,在本次观测期间 ,腾冲火山区南部地区火山地震活动仍然频繁 ,以微震为主。选用发生在火山区的 33个地震震源参数计算得出的拐角频率为 4 37~11 87Hz、应力降为 0 0 0 5~ 0 2 77MPa ,显示该区域尚属低应力分布区。S波湮灭图像的再次出现 ,充分表明在腾冲县城西南至热海的马鞍山火山、老龟坡火山一带有岩浆囊熔融体存在的可能 ,深度不超过 10km。文中还展示了台网记录到的S波湮灭、微破裂高频地震、波形特征类似火山颤动 (包络型事件 )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洁浩  顾左文  陈斌  狄传芝  高金田  王粲 《地震研究》2013,36(1):132-140,142
国际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工作组(EMSEV)于2001年在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及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的大力支持下成立。自2001年起,EMSEV一直致力于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力推进了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描述了EMSEV及其工作会议的概况,简要介绍了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EMSEV的国际合作,讨论并展望了地震与火山电磁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The patterns o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P), streamflow (SF) and baseflow (BF) as well as their nitrate-nitrogen (nitrate) concentrations (C) and loads (L) from a long-term record (28 years) in the Raccoon River, Iowa, were analyzed using variogram and spectral analyses. The daily P is random but scaling may exist in the daily SF and BF with a possible break point in the scaling at about 18 days and 45 days, respectively. Th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loads are shown to have a half-year cycle while daily P, SF, and BF have a one-year cycle. Furthermore, there may be a low-frequency cycle of 6–8 years in C. The power spectra of C and L in both SF and BF exhibit fractal 1/f scaling with two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of half-year and one-year, and are fitted well with the spectrum of the gamma distribution. The nitrate input to SF and BF at the Raccoon watershed seems likely to be a white noise process superimposed on another process with a half-year and one-year cycle.  相似文献   

12.
13.
东、南洞庭湖的径流、泥沙特征及冲淤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并对1957年以来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做系统分析和计算,探讨东、南洞庭湖出、入湖水量、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以及长江下荆江段裁弯对湖区径流和泥沙的影响。提出了湖区泥沙汛淤枯冲的变化规律及水位升降与湖区泥沙冲淤的关系;论证了丰、平、枯年湖区淤积严重,面积日益缩小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14.
燕郊等测点迁移优化与地磁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优化地磁观测条件,开展了燕郊、夏垫等测点迁移工作;按照测眯迁移原则与实施技术方案,完整地收集并整理了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了野外实地勘察,磁场梯度的测量,确定了新测点,在新老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应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新老测点与有关测点的地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按点差。  相似文献   

15.
16.
We rederive and generalize hyperbolic moveout formulae for the common-midpoint (CMP) gather and for the zero-offset (ZO) section that can be efficiently used for macro-model-independent reflection imaging in two-dimensional media. The hyperbolic moveout formulae for the common-midpoint gather are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Taylor series expansions of a particular parametric moveout surface defined in the multicoverage data space. Such a moveout surface involves three kinematic wave-field attributes of two hypothetical waves, which have to be determined by a coherency analysis. By using hyperbolic moveout curves in the CMP gather and in the ZO section one can determine these attributes in two step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ocal shapes of the interfaces and the attributes of the hypothetical wave-fields attributes are considered by means of geometrical optic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attributes allows to perform a macro-model-independent ZO simulation and a subsequent inversion.  相似文献   

17.
GIS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简要介绍G1S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从防灾减灾的角度介绍了GIS在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8.
A close correl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cal seismic activity and energy release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9 Petatlan, Mexico earthquake suggests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fault plane of this major low-angle thrust event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 along the Middle America Trench. A simple two-asperity model i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complexity.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of the neighboring 1981 Playa Azul earthquake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As both events occurr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Orozco Fracture Zone and the Middle America Trench, we speculate that the observed complex fault plane is caused by subduction of the rugged ocean floor of the Orozco Fracture Zone. Short-term precursory seismicity prior to the Petatlan earthquake can be explained by using the asperity model and migration of a slip front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across the main shock source region.  相似文献   

19.
20.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stiffness on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of fault surfac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for a number of test modes. In conjunction with shear load stiffness, the normal load stiffness, often neglected, is shown to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stick-slip process —its presence or absen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lso appropriate stiffnesses are suggested for an earthquake sequence modeled as a growing dislo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