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维护海洋权益,应选择适当的手段、方略,文中提出5种手段,即:宣示手段: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法律手段:国际法与国内法相结合;力量手段:防卫力量与管理力量相结合:开发手段:争议海域与国际海域相结合:合作手段:共同权益与专有权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厦门同安湾、西海域渔业管理目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型及其由此衍生的生物经济模型和Gulland最适产量Y0.1模型,分别估算了厦门同安湾和西海域的最大持续产量、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最适产量、最适捕捞力量、最大经济产量、最大经济捕捞力量、最大经济效益,并对各模型计算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建立了3种模式渔业管理.根据厦门同安湾、西海域渔业实际情况和渔业发展趋势,提出了3种管理目标的实施步骤,并结合厦门市建设海湾型城市规划从经济学角度利用行政手段对西部海域、同安湾海域的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沿海开发的力度加大,全国沿海各种用海剧增,海洋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测手段.全国沿海地区都进行以国家海域使用监测系统为基础,创新有地方特色的海域使用监管方法.文章在分析目前海域监测手段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建立海域无人机遥测三维立体监管系统,重点介绍连云港区域建立的海域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三维立体监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是国家鼓励探索的一种用海新模式,海域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利用已成必然趋势,但海域管理领域真正涉及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管理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几乎没有。研究表明:国家是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立的唯一主体;同一宗海区块空间已设定水体用海使用权可开发利用的海域空间边际外部分为客体范围;无偿划拨和有偿出让是两种常见设立方式;迭代升级行政审批程序应增加海域立体空间规划、创新空间管理体系,同时要考虑线性用海动态性;从登记客体、观测技术、登记制度、登记方法和登记内容5个维度改革创新权属登记模式;可通过研制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开发规划,赋予已设定海域使用权人优先权,支持相邻海域使用权人设立海域役权等方式协调与已设定海域使用权人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以下简称"两沙"海域)使用管理的实践中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分批确权、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及时调整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法,认真把握时机和进度.同时应注重有偿使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坚持依法行政,开拓性地实践和丰富国家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内涵,努力维护海域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海域使用论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文章在总结我国海域使用论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域使用论证存在的三个问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总体不高,重点不突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结论失真率较高,评审把关不严;部分海洋工程开工与论证同步,海域使用审批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大的方面可归纳为人员素质,运行体制、机制及配套制度等多种因素.为了提高海域使用论证质量,切实发挥海域使用论证在项目用海审批中的科学、民主决策作用,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提高认识,为海域使用论证制度的稳步推进提供思想保障;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创造海域使用论证的良好法制环境;深化论证的实施细则和加强科技攻关,构建海域使用论证的技术支撑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创建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宽松环境;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切实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温及厄尔尼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以及期间与厄尔尼诺指数关系,分析认为①海域表温对我国4个海域赤潮发生有较显著影响.②2000~2007年4个海域发生的赤潮次数:东海>渤海>南海>黄海;2000~2007年4个海域赤潮发生面积:东海>渤海>黄海>南海.③1986~2007年厄尔尼诺对赤潮发生次数有一定的影响,4个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厄尔尼诺的相关程度不同:东海>南海>渤海>黄海,其中1999年后厄尔尼诺对中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具有显著影响.④1977~2007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域承载力是衡量海洋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规范海域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促进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海域承载力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相关文献年度发文量和主要研究力量(包括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利用Bibexcel得出高频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和NetDraw得出网络可视图,最后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海域承载力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研究表明:(1)2001年以前,文献发文量约为15-20篇/年,2001年后发文数量逐渐增加,增势明显;(2)从主要研究力量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有较大席位,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研究实力也不容小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海洋以及大气局和美国内政部等是海域承载力领域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集中于印度、加拿大和突尼斯等国,这些国家合作关系广泛,科研影响力强;(3)从研究热点上看,特定海区和海洋生物的承载能力及其海洋渔业管理是当前海域承载力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方向,研究内容集中于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海水养殖承载力与海域综合承载等方面。未来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伙伴关系,在海域承载力的动态评估与指标体系的完善、特定海区承载力和陆海联动与陆海统筹等加大研究。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域渔业资源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初级生产力和渔业统计资料为材 ,分别应用Tait沿岸海域生态系能流分析法、营养动态法和Cushing等 3种模式 ,估算厦门沿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自然生产量。同时 ,分别应用Schaefer和Fox两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前 3种模式估算该海域的资源生产量分别为 2 0 1 0 5t,1 8463t和 1 7489t,平均 1 8686t。后两种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平均值分别为 9639t和 91 0 4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 :5种作业综合总功率为 1 5976kW ;以厦门机定置渔船单位功率渔捞效率为标准估算的总功率为 2 7351kW ;以厦门机刺网渔船单位功率渔捞效率为标准估算的总功率为 432 1 3kW。 1 997年实际渔获量和捕捞力量均超过了估算的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文中还讨论了捕捞力量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冬季南海环流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1998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南海的调查资料,采用三维海流诊断模式,计算了冬季南海三维海流,所得结果如下:(1)冬季南海环流系统方面:1)南海北部,在吕宋西北海域分别存在一个气旋式、反气旋式涡.2)南海中部,在越南近岸存在较强的、南向的西边界射流.其以东海域出现较强的气旋式环流.南海中部东侧海域存在一个较弱的反气旋式环流.3)南海南部,一般流速较弱.在112°E以西受反气旋式环流所控制,加里曼丹岛西北海域存在气旋性环流.由于受调查海域所限,这两个环流只部分出现.(2)上述环流系统与200 m层水平温度、密度分布对应较好.(3)南海冬季环流垂向速度分布方面:1)表层,南海北部,在吕宋西北为范围较大的上升流海区.而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出现了下降流.海南岛以南及东南海域也存在下降流.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出现范围较大的下降流,其以东为上升流海域,而在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又出现下降流.南海南部,基本上被上升流海域所控制.2)次表层与表层不同,例如在次表层,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出现上升流.中层和深层垂向速度分布与次表层相似.(4)关于南海垂向速度分量分布的动力原因:在表层,风应力旋度场起着主要作用;在次表层,β效应与斜压场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动力因子,而风应力旋度场和β效应与正压场相互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在南海中部等区域的中层以及在南海的深层,主要受B效应与斜压场相互作用和B效应与正压场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在海域使用的审批、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起步较晚,相关导则和规范在指导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总结了2008年<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试行)关于海域使用论证划分等级和依据在指导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2010年征求意见稿的改进和调整意见,提出了海域使用论证的等级划分除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还应当综合考虑海域级别、项目用途、项目规模和是否采取后论证模式等因素的观点,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的合理化提供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以东宝河口最高,磷以深圳湾最高;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均可能是形成调查海域多年来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类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深圳湾、桂山岛、万山列岛及横琴岛附近海域(主要是4月),营养盐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深圳湾主要是 N:P,后三个岛屿附近海域主要是Si:N),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近年来珠海高速发展的养殖业造成其海域赤潮的频发.  相似文献   

13.
一、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方法 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坚持"点面结合、详略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做到"八个结合". 资料收集与调查访问相结合.收集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特别是10余年来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所积累的资料,既要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其变化动态,又要注意调查访问,从而相互验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海域管理系统是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对管辖海域的资源、环境和权益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管理活动的应用系统,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指对海洋环境进行快速检测到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变化;为公众及时预测这些变化及其结果的技术系统。二者存在着鸿沟,海洋管理只是依据静态的、种类单一的信息进行决策,无法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文中提出了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结合的必要性,并给出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是海域使用科学研究和海域综合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质量控制的现状,研究了海域使用权属问题数据质量控制的判别方法。设计了计算机与人工校验相结合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系统化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海域使用统计和海域使用管理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渔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各方权益,我国法律对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海域使用权证的设置做出明确规定。但在其发放和适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政府发展规划与两证的矛盾;二是新技术与两证的矛盾;三是立法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优化两证在渔业可持续发展中战略地位的建议与对策包括:第一,两证合一,解决内部矛盾;第二,前瞻区划,注重海洋生态;第三,灵活释法,鼓励新技术发展;第四,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使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岸部分海域海水中金属络合配位体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黄河口、青岛近海、大亚湾和南海海域海水中的金属络合配位体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参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南海海域海水中的金属络合配体的浓度稍高于其他3个海域,且都明显高于大洋水的浓度;在微表层存在富集现象;在垂直分布上表层最大,然后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底层有较大值;各海域配位体的性质呈复杂性;铜的络合配位体浓度大于镉和铅;总的来说与世界其他海域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发现铜络合配位体浓度与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DOC(溶解有机碳)及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深水海域的工程开发、综合管理及权益维护,需要海底勘察装备技术先行;文章从水下声学定位、动力定位、海底浅层高分辨勘察、海底取样与测试等4个方面进行了海底勘察装备技术发展现状描述,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历程及历年海域使用管理数据,从海域有偿出让方式、海域有偿出让配套措施、海域使用金征收等方面总结了中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现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海域有偿出让以行政审批为主,同时,市场化方式出让工作稳步推进,沿海各地纷纷开展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国家海域使用金征收逐步规范,执行2007年新海域使用金标准后,全国海域使用金征收总额大幅增加,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海域征收的海域使用金也逐年递增。不过,填海造地用海海域使用金标准远低于毗邻土地价格,无法有效调控填海造地规模。针对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海域使用金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海域市场化出让要和严格的海域用途管制相结合,填海造地项目应该与毗邻土地捆绑出让,海域市场化出让方式暂时以招标和挂牌为主。  相似文献   

20.
海洋观测是研究近海水动力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研究海南岛西南海域的潮流和潮汐特征,在研究海域进行了大、中、小潮期间的潮位和潮流观测,基于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潮汐和潮流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外海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全日潮而近岸为规则全日潮;观测期间实测最大流速为1.57 m/s,余流最大为0.20 m/s;10个观测站位处,计算所得最大可能流速为2.58 m/s;各主要分潮流基本以O1和K1全日分潮流为主,不同层次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数目基本相等。该研究成果对于该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