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地质科学》1979,14(4):330-341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和陆架海的岛围至今保存着许多形态完好的海蚀地形、海相沉积及各种海洋生物的遗迹、遗体。近年来在大陆架海底调查中,声学探测和海底取样结果也证实广阔的大陆架海底保留不少代表古海岸带的残余沉积、地形。  相似文献   

2.
中国震旦纪至二叠纪古气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恢复古气候应考虑到极地游移和大陆漂移,因为气候指示物必须与古纬度对比符合。通过古今纬度对比,可清楚地了解到极地游移,再通过不同大陆的古纬度对比,便可了解大陆漂移。这是一个确定大规模板块运动的方法[4]。  相似文献   

3.
中国末前寒武纪古地理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古地磁学与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再造了末前寒武纪800-600Ma期间中国大陆区内4个板块的原始位置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蛇绿岩与大陆缝合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84,(4):359-372
从六十年代以来,被誉为“地球科学革命”的板块构造学说,引起广泛的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能圆满地解释地球的主要面貌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板块构造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来从各海洋区搜集的大量地球物理资料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阐明洋壳(约200兆年)的构造比陆壳获得较大的成功。由于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全球动力学体系的框架,使人们对中生代以来的大陆演化的许多作用有所了解。对板块学说有兴趣的地质工作者,想根据均变论的原则,去解释古大陆的形成、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用板块构造学说,剖析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纪地层沉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硫化矿床成矿作用等特征,并探索它们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供研讨板块构造学说和我国大陆古板块构造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一阳 《地质科学》1983,(4):307-314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底的自然延伸部分,是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一方面对大陆有“继承性”,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海洋的“烙印”,从而构成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基于历年对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试图对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志立 《地质科学》1979,14(2):127-138
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海洋和大陆边缘积累了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应运而生的“板块学说”,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广阔海域,使人们看到了有关洋壳演变为陆壳的许多独特的地质现象,使原来主要在大陆上获得认识的一些地质现象要求新的解释。本文将在前人地质资料基础上,利用板块学说探讨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和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和发展,对大洋地区构造活动、地热及地壳-上地幔结构之间的关系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大陆地区,由于其构造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对这种关系的认识还远没有大洋区那样系统和清晰。但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大量积累已为进行这种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玻璃陨石和第四纪玄武岩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北部(琼北地区)广泛分布着第四纪玄武岩,根据地质和地貌特征,风化壳发育程度,玄武岩和沉积地层之间接触关系以及玄武岩古地磁测量结果,可以分成四期(图1)。  相似文献   

10.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2002,48(2):198-213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0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和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 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于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碰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古陆块对全球Rodinaia超级大陆事件的响应等。基于不同的资料和数据,将产生不同的再造模式,因此对观测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据解释多解性方面珲应给予更多的重视。现阶段对高质量的年代学、古地磁学以及区域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取证性研究仍然是很急需的。古大陆聚散研究推动了许多前沿课题的进展,如全球构造背景和地理背景下生物的多样性,超级地幔柱以及巨量岩浆活动与超大陆裂解的关系,地磁场真极移现象,地球雪球化效应和全球构造控制的大型成矿作用等。这些课题促使人们朝着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完整的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藏南舌羊齿植物群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自西藏南部定日县和定结县的舌羊齿植物群已由徐仁进行过研究(1973,1974,1976)。考虑当时文献资料的欠缺和近年来南半球舌羊齿类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作者重新审查了全部化石,对某些属种作了修正,并相应地对含该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也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邓胜徽 《现代地质》1991,5(2):147-156,T002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的植物化石,共鉴定了21属36种。植物组合以蕨类占优势,银杏类、苏铁类和松柏类均有一定比例,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含植物组合成分相似。地层对比表明,霍林河组与海拉尔盆地的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可以对比,也能同阜新盆地的沙海组和阜新组对比。植物组合成分及地层对比都表明该植物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本文还描述了5个新种: Coniopteris huolinhensis sp.nov,Cladophlebis neimengensis sp.nov,pterophyllum huolinhense Sp.nov.pl.angustifolium Sp.nov,Nilssonia zelimunsia Sp.nov.  相似文献   

13.
细茎苏铁植物—新属Cathaysiocycas及其演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关秀e 《现代地质》1990,4(3):38-43,T001
新属Cathaysicycas产自河南禹县早二叠世早期神垕组(“山西组”)的中部。该属具Taeniopteris型叶,松散螺旋状着生于较光滑的细轴上。大孢子叶的中上部全部深裂成线形裂片,种子着生于线形细裂片之顶端。Cathaysiocycas线形裂片顶端着生种子的形式可视为自Spermopterist种子着生于叶边缘的类型进一步演化的阶段,并由此而进化为中生代Beania状的复合种子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集祥  郭师曾 《地质科学》1976,11(4):291-322
于1975年我国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在地质方面获得了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等方面比较珍贵的资料。珠峰科考资料研究的新成果是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推动下取得的。本刊将发表《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等相互联系的一组文章,从地层、沉积、古生物的角度,以较丰富的资料证实了珠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存在,这对于探讨珠穆朗玛峰及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地质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藏拉萨地块乐平统以海相与陆相沉积并存为特征。海相乐平统含复体珊瑚Waagenophyllum、■类Reichelina和有孔虫Colaniella。陆相乐平统含两类植物群,一类发育于措勤盆地中北部地区,为舌羊齿植物群分子Glossopteris、Noeggerathiopsis、Phyllotheca和华夏植物群分子Pecopteris、Sphenopteris共生的混生植物群;另一类主要发现于改则县下岗江和昂仁县贡久布地区,以Lepidophylloides、Paracalamites、Pecopteris等华夏植物群分子为主。根据沉积层序分析,拉萨地块乐平世时表现为整体上升。藏南喜马拉雅特提斯带的乐平统以产有冈瓦纳型Glossopteris植物群、冷水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和腕足动物群为特征,并且从曲布组到曲布日嘎组表现为海进的沉积序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特提斯带乐平世在植物群、动物群以及沉积层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因此,拉萨地块在晚二叠世已基本脱离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  相似文献   

16.
豫西禹县二叠纪大羽羊齿类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西禹县二叠纪大羽羊齿类共鉴定有6属24种(包括 2个新属和15个新种)其垂向分布和演化趋向明显,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2个演化趋向和2个演化系列.作者修正了浅间一男建立的Emplectopteris series,认为Gigantopteris系由Giganlonclea通过Progigantopteris演化而来.根据形态功能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大羽羊齿类叶形态的演化趋向主要是长期适应滨海热带暖湿气候环境的结果,而不是干旱所致.本区以大羽羊齿为首要分子的3个植物组合带皆可与华北地台北缘、华南及日本等地与海相动物群共生的植物群比较,是对华北地台二叠系进行多重划分的生物地层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在一水晶矿石英脉晶洞中,发现了一种含Ba、Li的硅酸盐新矿物--纤钡锂石。我们对纤钡锂石进行了光性研究、比重测定、差热及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工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发现的旋齿鲨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弥曼 《地质科学》1976,11(4):332-336
1975年珠峰登山科考队的同志们在珠穆朗玛峰以北的高寒地区工作时,采到两件有价值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化石产自定日县帕卓区曲布下三迭统底部白云质灰岩中,该地海拔4880米,是已知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中最高的地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海现代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前人曾有过报道,但都限于一般性的描述。近年来我们对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海绿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范围为东经121°-129°,北纬26°30′-32°00′,样品233个。分别进行了镜下鉴定、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以多晶X-射线衍射法,化学全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矿物学研究。本文就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海绿石的矿物学特征,产状及分布进行阐述,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据地貌声图判读研究海底地貌和底质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冯文科 《地质科学》1978,13(4):373-382
侧向扫描声呐这项新技术方法及其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问题,最近作者已作过介绍。1975年,我们应用侧向扫描声呐(侧扫声呐)、精密回声探测、海底采样等方法,对中国南海某浅海区进行了海底地质调查,了解海底地貌和底质类型及其包括砂矿等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