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俊珍  宋松柏 《水文》2014,34(1):7-13
为有效利用历史洪水资料,提高洪水资料系列参数的估计精度,研究期望概率权重矩法在广义极值分布参数估计中的应用。采用蒙特卡洛试验研究期望概率权重矩法的统计特性,并与部分概率权重矩法做比较。结果表明:期望概率权重矩法具有良好的稳定统计特性,并且是具有历史洪水资料系列进行参数估计的一种简单、稳定和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2360aBP古洪水对小浪底设计洪水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悦波  王井泉 《水文》1998,(6):18-23
根据我国频率计算中广泛采用的P-Ⅲ型分布,应用统计试验方法,分别对仅由历史调查洪水和实测洪水组成的不完全系列,以及加入考虑流量误差情况下的古洪水资料后的系列进行了计算,得到后者比前者抽样误差大为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梯级水库下游洪水概率分布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求受梯级水库调洪影响后下游断面洪水的概率分布,是水资源系统规划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行计算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随机模拟和概率组合离散求和两种方法,并通过黄河上游龙羊峡与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及其下游兰州市所组成的防洪系统进行实际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卢韦伟  陈璐  周建中  陈华 《水文》2015,35(5):6-10
极端洪水事件的频率分析往往局限于单个站点,当研究区域内包含多个水文站点时,单变量频率分析方法,会导致低估或高估洪灾风险率。因此,需要进行区域频率分析。传统区域重现期计算方法,同一重现期对应多种设计洪水组合,而基于Kendall分布函数的重现期计算方法(KRP)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故本文引入三维非对称Copula分布函数拟合区域内各个站点年最大流量的相关关系,利用半参数法估计Copula函数的参数,并采用KRP推求区域洪水发生的重现期。结果表明:区域发生T年一遇的洪水概率远远大于单个站点发生T年一遇的洪水概率;KRP克服了实测序列较短的问题,且能准确估算洪水重现期。本研究为防洪部门制定防洪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洪水超定量模型的广义Pareto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金梅  王冰  李占强  王志芳 《水文》2014,34(1):78-82
为了扩大洪水信息,提高洪水模拟精度,研究超定量洪水频率分析模型。介绍了洪水超定量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超定量洪水年发生次数服从Poisson分布,超定量洪水系列服从广义Pareto(GP)分布,给出年最大超定量洪水分布和超定量洪水重现期的计算方法,提出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来综合确定超定量系列阈值的方法。将超定量模型应用在海河流域小觉站洪峰频率分析中,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确定超定量系列阈值的方法有效且可靠,洪水超定量系列年平均发生次数服从Poisson分布,GP分布洪峰设计值略大于P-Ⅲ分布洪峰设计值,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及风险分析中是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洪水遭遇研究仅限于简单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尚缺系统有效的理论方法.基于多维Copula函数分别建立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以及长江宜昌站的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联合分布.以此方法估计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遭遇可能性及条件概率,并与实测资料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相吻合,说明该...  相似文献   

7.
刘洁  陈华  王金星  陈星  李天元 《水文》2013,33(3):1-4
以淮河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淮河18个和珠江16个水文站19512010年长系列日流量资料。通过年极大值取样,应用线性矩法估计参数,比较分析了P-Ⅲ、对数P-Ⅲ和GL分布曲线在两个流域洪水频率分析计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概率事件,在这两个流域对数P-Ⅲ和GL分布曲线设计洪水值要大于P-Ⅲ曲线分布计算的值,而通过误差分析,P-Ⅲ曲线的误差整体上小于对数P-Ⅲ曲线。  相似文献   

8.
由实测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世惠  柏绍光 《水文》2002,22(1):38-40
基于南方湿润地区洪水由暴雨形成的特点,可根据实测暴雨资料分析流域代表性产、汇流参数,将历年最大面暴雨系列转换为对应的洪水系列,并由该洪水系列作为样本来计算洪水统计参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实测洪水计算结果相近,该方法不但克服了山区河流雨洪同频率的假定,而且还为研究暴雨形成洪水的产、汇流机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天气局洪水预报分级检验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学文  张瑞芳 《水文》2003,23(4):30-35
介绍了美国国家天气局洪水预报分级检验系统的主要内容,该系统将洪水视为一个事件或一组事件,根据历史水文资料的分析,将预报站点发生的洪水分为6个等级,即无洪水、小洪水、中等洪水、大洪水、接近历史最高记录洪水、超记录洪水。一次洪水在退水之前或许跨越数个等级。如果某次洪水事件没有预报正确,可以计算出其误差,这是一个事件误差,而不是水位或洪峰误差。对所获取的资料做简单的统计分析后,以图表表示,对洪水预报效果做出评价和检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入库设计洪水时,需要通过相关分析将坝址洪水系列插补得到对应的入库洪水系列。常用的线性回归法假设两者满足线性关系且入库洪水系列服从正态分布,可能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引入Copula函数构建坝址洪水与入库洪水的联合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计算给定坝址洪水时入库洪水的条件最可能值和置信区间,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入库洪水插补新方法。三峡水库的应用实例表明:线性回归法得到的入库洪水值在坝址洪水量级较大时明显偏小,甚至稀遇洪水时不在90%置信区间内。所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坝址洪水与入库洪水的内在关系,不仅可以计算入库洪水的各种点估计值,而且能够定量评价估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定位不定量历史洪水对洪水统计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纪民 《水文》1998,(6):11-14
针对水电站设计洪水频率计算中的定位不定量历史洪水对洪水统计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途径。通过对比计算及综合分析可知:考虑定位不定量历史洪水的洪水系列频率计算得到的洪水统计参数,其代表更好,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河道洪水实时概率预报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据同化方法合理地将实时水文观测数据融入到洪水预报模型中,可提高洪水预报模型的实时性和精确度。选取沿程断面流量、水位和糙率系数作为代表水流状态的基本粒子,以监测断面实测水位数据作为观测信息,建立了基于粒子滤波数据同化算法的河道洪水实时概率预报模型。模型应用于黄河中下游河道洪水预报计算的结果表明,采用粒子滤波方法同化观测水位后,不仅可以直接校正水位,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校正流量和糙率,为未来时刻模型预报计算提供更准确的水流初始条件和糙率取值区间,进而有效地提高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给出合理的概率预报区间。不同预报期的预报结果表明,随着预报期的增长,同化效果减弱,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会有所降低,水位概率预报结果受粒子间糙率不同的影响不确定性增加,而流量概率预报结果受给定模型边界条件的影响不确定性降低。所提出模型可以有效同化真实水位观测数据,适合应用于实际的洪水预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魏海  沈振中 《岩土力学》2007,28(Z1):385-388
以随机理论为基础,把岩土体渗透系数视为随机变量。根据渗透系数的概率分布,把岩土体视为按概率分布的不同渗透系数介质的混合体,不同渗透系数介质对渗流场产生贡献的大小由其概率的大小来确定。在确定岩土体渗透系数后,通过渗流方程就可求出不同渗透系数作用下区域内的水头分布和断面流量,再根据渗透系数的概率大小进行叠加,求出整个区域内的水头分布和断面流量。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较确定性有限元法误差小,可作为渗流计算的又一方法用于渗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娟  钟平安  徐斌  王凯  姚超宇 《水文》2019,39(6):41-45
自回归模型在洪水预报实时校正中应用广泛。针对自回归模型进行连续多时段校正时中间误差系列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洪水预报误差系列的样本重组自回归外延方法,以淮河流域王家坝断面为背景,选用洪量相对误差、洪峰相对误差、峰滞时间和确定性系数四个指标开展校正效果评估,并与时程递推外延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样本重组外延方法可以提升洪水预报精度,延长洪水预报有效预见期,特别在降低洪量误差和提高洪水过程的拟合精度上优势更为显著。同时,该方法泛化能力较强,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巨型堰塞湖溃决产生的高能洪水是地球及其他星球上已知规模最大的陆地淡水事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能洪水事件具有普遍性,广泛发育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研究者发现不同地区高能洪水事件的沉积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典型沉积序列却依然缺失。本文首先回顾了全球已报道高能洪水案例并介绍了高能洪水的定义,总结了高能洪水沉积的特征与地层层序,归纳了其典型沉积序列及其标志性特性。同时,沉积证据是高能洪水的唯一记录,本文通过沉积层序的解读以期重建单次或多次高能洪水的流量过程、水动力条件和物质输送方式。典型高能洪水沉积物多呈块状构造,席状展布,缺乏黏土和粉砂粒级,发育层合并现象、“漂浮”碎屑、内碎屑、脱水构造和同生变形构造。高能洪水典型沉积序列由下往上包括底部粗粒平行、大型斜坡沉积、水平纹层、波纹和沙垄交错层理、粉砂层和顶部泥石流沉积。该沉积序列由高浓度悬浮质的快速沉积主导,可对应于单次的水流增强与减弱;从洪水过程曲线的时间尺度理解,其代表了洪水的涨水和消落过程,其间伴随着水流的周期性强烈脉动。最后,简单介绍了我国已发现的高能洪水事件,展望了我国的高能洪水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新田  邵骏  邴建平  邓鹏鑫 《水文》2018,38(4):29-34
由于环流形势、天气影响系统和水汽输送等共同之处,金沙江和雅砻江所出现的大暴雨过程多具有同期性,加上产汇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易形成干支流同期同步的大洪水。采用攀枝花站、桐子林站1965~2014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金沙江与雅砻江的洪水组成及遭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上中游和雅砻江洪水一般发生在6~10月,尤以7~9月最为集中,金沙江中游和雅砻江年最大洪峰流量在此期间出现的频率达95%以上。金沙江中游和雅砻江下游洪水均有涨落平缓、历时长、洪量大的特点,洪水持续时间约15d左右,攀枝花和雅砻江年最大洪峰遭遇概率达50%左右。从金沙江与雅砻江洪水过程遭遇次数和概率上来看,年最大3d、7d、15d洪水过程遭遇的概率分别为30%、36%、52%,金沙江与雅砻江3d以上洪水过程遭遇概率较高。基于二维Copula函数建立的金沙江攀枝花站与雅砻江桐子林站年最大洪峰流量联合分布计算结果可知,虽然金沙江与雅砻江常遇洪水易发生洪水遭遇,但两江同时发生稀遇大洪水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当金沙江发生大洪水时,雅砻江出现较大洪水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建昌  李继清 《水文》2018,38(2):1-7
按照超阈值理论对洪水资料进行抽样,应用Copula函数分别建立了超阈值洪水洪峰、3d洪量和7d洪量与其发生时间的联合分布,得到了不同量级洪水在发生时间上的概率分布图,对水库汛期防洪调度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应用Copula函数建立了年最大超阈值洪水洪峰、3d洪量和7d洪量的联合分布,以此得到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的设计洪水,并通过同频率放大法得到了设计洪水过程线,该洪水过程线更符合水文现象的内在规律,展现了超阈值理论和Copula函数在水文洪水频率分析计算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33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叠溪地区的7.5级地震,致岷江干流两岸岩体崩滑堵江,形成叠溪小海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水流携带松坪沟流域内的泥砂进入堰塞湖不断沉积,形成具有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3层结构的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基于野外调查,本文对叠溪堰塞湖三角洲沉积物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依据沉积物的地貌和沉积特征推断松坪沟流域至少发生过两次大型洪水事件。采用水力学中的水流能量法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这两次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405.4 m3·s-1和365.4 m3·s-1。叠溪堰塞湖沉积特征与历史洪峰流量的重建,对于了解震后堰塞湖地质环境及演化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地质灾害等事件的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在工程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梯级水库设计洪水最可能地区组成法计算通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opula函数建立各分区洪水的联合分布,基于联合概率密度最大原则,推导得到最可能地区组成法的计算通式,并用来推求梯级水库下游断面的设计洪水。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梯级水库为例,开展了验证和方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可能地区组成法计算得到的设计洪水值位于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多方案计算结果的区间之内;受清江梯级水库调洪的影响,宜都断面设计洪水的削峰率十分显著,最可能地区组成法推求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削峰率达到30.2%。该法具有较强的统计基础,组成方案唯一,结果合理可行,为复杂梯级水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胶东半岛烟台市域降水系列代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量计算和设计洪水频率计算中采用不同系列年限的降水资料,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资料系列地代表性在计算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结合烟台和青岛两站较长系列降水资料,用不同方法分析了系列的代表性,并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