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普洱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属火山喷流沉积矿床,发育V1和V2两类矿体,其中,V1矿体为块状硫化物矿体,V2矿体为细脉浸染状矿体,二者构成VHMS型矿床所具有的"上层-下脉"及"上黑-下黄"的空间矿化结构。本文通过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结合矿区演化特点,建立大平掌铜矿成矿模式,对分析原特提斯期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其类型,提升"三江"成矿带典型矿床研究水平,认识思茅盆地早古生代基底中的优势成矿类型、找矿潜力和找矿思路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哈日扎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铜、铅、锌、银复合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矿化蚀变规律,在总结成矿地质背景和VI矿带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探讨斑岩-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深部找矿远景。研究表明,NW向断层控制的构造破碎带及岩石节理、裂隙是矿区主要储矿构造,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体由浅及深含矿脉逐渐变宽大,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类型主要以银、铅、锌矿石为主。脉状矿底部出现青磐岩化-泥化-硅化蚀变分带,并出现黄铜矿,具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列。利用广域电磁法测量在脉状矿深部1 200~1400 m呈“囊”状低阻体,因此,深部寻找斑岩铜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8座矿山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理论方法的核心是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了应用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找矿预测工作的流程和要点:开展预研究提出找矿思路,研究典型矿床确定主攻矿床类型;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确定矿体赋存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矿体赋存依据,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成矿作用中心;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方法,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本次研究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示范,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甘肃党河南山地区鸡叫沟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鸡叫沟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控矿因素等到诸方面分析,指出鸡叫沟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超基性角闪石岩岩体与奥陶纪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且受多级断裂裂隙系统控制。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方铅矿化、毒砂化等。深部岩浆房为矿床形成提供了热动力,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与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金山矿田是由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床深部和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火山岩型铀矿及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异常等。自晚侏罗世开始,矿田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及其热液蚀变,致使紫金山矿田形成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它们相互叠加、富集以及空间上侧向排列的特点,构成“构造的构造”、“体中体”、“蚀变的蚀变”、“矿化的矿化”等特征的复杂多样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并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U、Ag→Au→Au、Cu→Cu→Cu、Mo→W、Sn”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和“多层楼”成矿模式。在空间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又显现出侧列分布的格局,构成了独特的“紫金山式”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仍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边部可能具有的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等,展现出矿田内具有广阔的找矿新领域,为配合进一步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的印支期代表产物,属产于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内接触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受复式斑岩体控制作用显著;但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体、南部金矿(化)体则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明显具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笔者通过对矿区外围北矿段、东矿段和南矿段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的深入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普朗铜(金)矿床是由多期次、多成因、多成矿阶段叠加而成的次火山-热液矿床,与印支期复式斑岩体与断裂构造、节理裂隙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北部外围深部具有斑岩型铜矿的良好潜力,而东矿段深部、南矿段深部则分别是寻找大脉状铜矿、金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段召艳 《地质与勘探》2021,57(4):837-851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西缘坳陷带,是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近年新勘查评价的中型矿床,该矿床具大型规模远景。本次通过地质详查及综合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床特征,理清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铜钼铅锌金多金属矿化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岩紧密相关,矿化蚀变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特征;矿区共圈定24条矿体,其中斑岩型钼(铜)矿体3条,矽卡岩型铜(钼)矿体14条,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金)矿体7条,具有由内到外,由高温至中低温为Mo(Cu)→Cu(Mo)、Fe→Pb、Zn、Au的斑岩成矿系统元素分带特征;结合矿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外围及深部圈定3处寻找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该矿床的评价对区内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矿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卢氏-栾川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成矿区.通过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性分析,将研究区铅锌矿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岩浆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MVT型铅锌矿床和SEDEX型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矿专属性“和“成矿多样性“相结合的找矿思路,对矿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进行远景评价,指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湘源多金属矿田位于九嶷山岩体西部,成矿类型主要有云英岩体型、脉带型两种,具有“二位一体”特征。总结了主要类型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深部找矿预测已成为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近年来,在丰山矿田找矿研究中,不但发现了卡林型金矿和一些新的找矿线索,而且还取得一些对矿田成矿的新认识.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为建立完善的斑岩成矿体系三维准实体模型和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矿田包括夕卡岩型铜金矿、斑岩型铜钼矿、热液脉型多金属(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等矿床类型,它们常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相伴,是在同一成矿系统中形成的斑岩成矿系列,松弛化的推覆构造控制矿田成岩成矿作用.矿田斑岩成矿体系结构在矿床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利用这种分带性,优选找矿靶区和找矿方法,确定找矿靶位,经工程验证于深部发现铜金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我国铁矿资源供应形势十分严峻, 实现铁矿找矿突破迫在眉睫。矿床成矿系列是对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凝练, 在多矿种和不同地质单元的找矿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理论, 对于深化铁矿成矿预测研究、明确找矿方向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已划分的以铁矿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有18个, 矿产预测类型至少67种, 构筑了相对完善的成矿体系。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体系对我国铁矿的研究成果, 铁矿成矿预测应聚焦于: ①成矿地质基础-识别成矿要素; ②特征性矿化指示和找矿标志的提取分析; ③找矿新发现的深入剖析和规律总结; ④新铁矿类型的辨别及其成矿规律研究; ⑤重点矿山的构造重新认识; ⑥以成矿体系的角度开展“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研究; ⑦成矿谱系的构建和成矿缺位(矿种、类型、时代)的研判; ⑧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开展铁矿资源预测和综合利用; ⑨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T2b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含硅-钙面型)、裂隙脉型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以斑岩体为中心,从斑岩内部→接触带→外带→远程,成矿元素有从Cu-Au→Au-Cu-Fe→Au-Fe→Au-Fe-Pb→Pb-Ag的分带规律.北衙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矿化期次复杂且类型多样,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月牙山-老硐沟地区位于北山成矿带东南部,区内前期找矿工作主要围绕金、钨等矿种展开,而对铜相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预测则少有涉及。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室内多元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对该区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模型、综合找矿信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的铜多与铁、铅、锌等伴生,矿床受碳酸盐岩、海西-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共同控制,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高磁异常体、铜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叠加部位为此类矿床的有利找矿地段。据此,本次工作共圈定了4个预测区(A1、A2、B1、C1),野外查证在其中A1和A2预测区内见较好矿化,为区内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矿区新一轮深部找矿突破,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调查院近年来在丰山铜矿完成的地质勘查资料,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成矿受NWW向断裂、轴向近EW向的复式褶皱、封三洞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岩体接触带等因素控制,大冶群第六段为成矿有利围岩,矿化及围岩蚀变具有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特征,垂向分带表现为自上而下依次呈现Fe、Cu→Cu、Mo→Mo、Cu矿化,水平分带则表现为自岩体内至岩体外,依次出现斑岩型Cu、Mo矿→矽卡岩型Cu、Mo矿→热液脉型Pb、Zn (Au、Ag)多金属矿。矽卡岩型主矿体主要赋存于构造应力集中的次级褶皱构造轴部顶缘与滑脱(断裂)叠加的接触带地段及其附近,其次赋存于主接触带附近的有利成矿围岩,形成独有的厚大扁豆体矿体和似层状矿体,据此开展深部找矿预测,认为丰山铜矿3~17线深部仍存在矽卡岩型矿体,研究成果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化结构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峰 《地质与勘探》2009,45(5):516-523
危机矿山深部矿是当前我国矿产勘查与研究的重要对象。基于新的综合研究和地质勘查成果,对澜沧老厂矿区的矿化空间结构和成矿系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的矿体可分为六个矿体群,它们由多时代、多成因、多矿化类型的矿体组成,包括三个与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层状铅锌银铜矿体群和三个与喜山期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脉状铅锌银矿体群和细脉-浸染状钼(铜)矿体群,前者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后者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环境;六个矿体群在空间上构成特有的三层叠三带的矿化结构。根据矿化特征,提出双系统同位叠加成矿模式,指出矿区深部斑岩Mo(C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