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瑞良 《气象》1988,14(9):55-55
天气雷达综合图较直观地反映了降水区域的分布、降水性质、降水区的移动和变化趋势。1984-1986年我台连续接收9点30分和15点30分两个时次的华南区域回波综合图。自1987年3月,我台开始接收使用华中区域回波综合图,为开展短时预报和服务以及提高预报质量提供了依据。我们在接收华南区域回波综合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短时(12小时)预报方法,因两个区域所发布的综合图基本一致,故这一方法开始在华中区域所发布的综合图上使用,效果较好。本文介绍我台1987年使用综合图做短时预报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7月9∶30和15∶30的中南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1984-1987年)和华中地区数字化雷达回波综合图(1988-1989年),分析影响区域内的回波特征与本站短时降水的关系,发现其相关性较好.在此基础上,从雷达回波综合图上提取预报因子,并结合本站要素,建立起7月短时有无降水和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预报方程,经历史检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朱洪绩  王国平 《气象》1983,9(2):16-16
去年3月20日—7月10日,华东区域中心试播了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有的称为区域雷达拼图)。每天播发上海、南京、盐城、阜阳、南昌、金华,建阳、郑州等8个雷达站的4:00、9:30和15:30的雷达回波实况。我们约在实况出现1.5小时后收到雷达综合图,这比从其它方面获得的“面”的资料要迅速得多。由于它提供了回波区的移动方向、速度、强度、发展趋势、影响范围、覆盖面积、降水性质、回波顶高等较精确的信息,因而为提高短时预报的服务效果创造了条件。下面介绍我们应用雷达回波图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雷达综合图作暴雨 预报的若干统计 当测站四周出现中等以上降水时,由于电磁波的严重衰减,雷达探测距离大大缩短,预报时效受到限制。此时雷达综合图能弥补单部雷达的这一弱点,提供上游地区回波演变的情况,不但延长了预报时效,也提高了短时预报的准确率。下面介绍我们运用综合图的若干分析统计。 1.回波区域的划分及其与本区降水的关系 我们结合地形特点,将对本区降水有影响的上游回波活动范围分成四个区域,即0区、1区、2区、3区(附图)。并规定,凡综合图的上述划定区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文所说的雷达组网拼图是指将某一区域的所有雷达进行组网,并将其回波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从671-20型绘图仪上输出回波综合图。综合图具有直观、醒目的特点,而且比手工制作更迅速、准确,增强了时效。回波综合图能充分利用雷达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在较大的区域内作短时、短期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订正预报。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6.
季云昌 《气象》1983,9(6):17-18
从1980年起,华东地区的天气雷达联防组网试验为气象台站提供了一个新的预报工具——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它是根据多部雷达探测到的资料拼制而成的,由于它连续地反映了空间降水或其它天气现象的变化,因而弥补了天气图的不足。综合图提供的回波区的性质、形状、范围、方位和移向移速及强回波中心的位置、强度和高度等信息,在短期晴雨预报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暴雨预报的能力也发挥了作用。下面介绍目前使用综合图作预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为栋 《气象》1987,13(6):56-56
1985年,我站开始利用雷达回波综合图进行短期降水预报,应用的实践表明,雷达回波综合图对短期降水预报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一、基本的统计关系 因为是应用于短期降水分析,所以我们确定: 5时雷达观测对应08—20时(白天)天气, 09~(30)时雷达观测对应12—24时(上午到上半夜)天气; 15~(30)时雷达观测对应20—08时(夜间)天气。 根据天气雷达的基本功能,确定以本站为圆心,从本站到宜昌的距离(约155km)为半径的区域作  相似文献   

8.
1983年5月30日出现了全区性的暴雨,在这次暴雨预报过程中,综合图起了很大作用。本站711雷达04时观测时,测站西北有一条由块状结构组成的东北—西南向回波带,7:15开机观测时本站四周已出现中等强度的混合型降水回波,由于降水质点对电磁波的严重衰减,探测距离只有50公里,50公里以外连地物回波都探测不到。从高显上看零度层亮带明显,是混合型降水。由于早上没有综合图,只能根据天气图静止锋的位置预报本站6小时内有大雨,9:30本站雷达观测与7:15相类似。收到9:30的雷达综合图后,见到在南昌西部还有中等以上的阵性降水回波,我们就大胆地作了未来6小时还有  相似文献   

9.
余志敏  王慕维  郭玲 《气象》1986,12(10):23-27
本文介绍了拼图网格的设计、雷达观测报码的编制方法以及雷达回波拼图的计算机处理等。指出应用这种拼图技术制作雷达回波综合图,可充分地利用713型雷达定量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是气象、航空、水利等部门警戒和预报强对流天气和暴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关于雷达回波图的分类,到现在为止已做过多次试验。本文是根据在富士山雷达探测范围内发生的大雨回波图进行分类的,并统计了各个型出现的多少。出现大雨时的回波图型,从大体上讲属于广义的带状回波。然而,不一定限于典型的带状回波。作为典型的带状回波和其它回波把它们的波型划分为三个类。然后再用有关的类去反查每个大雨个例,讨论预报的可能性。现在预报部有历史网格资料,作为典型的预报结果和预报因子可以进行预报大雨可能性的试验。这里以数值预报没想,运用各种气象要素一次组合的复相关解析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7—2018年6—9月辽宁省不同降水性质, 具有2种不同特征的20次天气过程个例, 应用模糊检验邻域法中的分数技巧评分(Fraction Skill Score, FSS), 评估华东模式、华北模式、GRAPES_3km模式和睿图东北模式对辽宁省中小尺度系统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 区域性降水过程和局地性降水过程雷达回波强度越小, 邻域半径越大, 高分辨率模式预报技巧越高。当雷达回波大于30 dBz时, 各高分辨率模式对局地性降水的雷达回波预报FSS评分均较高。当邻域半径为3 km时, 区域性降水过程中, 华北模式预报技巧在各级别雷达回波预报中均高于其他模式, 最大FSS差值为0.031。局地性降水过程中, 华东模式预报效果较好, 最大FSS评分为0.127, 表明华东模式预报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力更强。局地性降水过程, 睿图东北模式在08—23时预报时次中, “中间”时次的预报效果优于“两头”时次的预报, 两个时次最大FSS差值为0.121。  相似文献   

12.
1 概述1993年之前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都是将雷达回波进行逐级衰减,衰减后剩下最强的回波,如达到强对流天气的标准就把强中心逐个描在一张地图上,并对中心所在地发布强对流天气通报。这样做一是较麻烦;二是把强中心的回波描下来存在人为的误差;三是在一张雷达回波图上,不能直观地看到整个雷达回波强度分布和强中心的顶高。1993年后利用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功能处理雷达回波就克服了以上的不足,计算机彩色数字分层显示自动地从天气雷达上收集雷达回波资料,在一张图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附上地形图就可以较准确地看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点。2 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3月24日13时观测在长沙西部和九江以北有混合型降水回波,随着对流天气的迅速发展,15时20分长沙西部的回波与九江以北的回波连成一长约450公里宽约120公里的宽雨带,前沿位于铜鼓、武宁、瑞昌、安庆一线,回波强度由20dBZ增强到40dBZ,顶高由4km迅速增大到10km,并以每小时  相似文献   

13.
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及其在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业务上0—1 h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仍旧以客观外推为主,采用不同外推算法,得到雷达回波以及降水的外推临近预报。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开展了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京津冀地区的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逐6 min雷达组网拼图资料,选取2016—2018年夏季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18个典型对流个例,开展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和交叉相关法的0—1 h临近预报对比试验及检验评估。与传统的交叉相关法相比,变分回波跟踪算法采用变分技术求解雷达回波运动矢量场,在计算中使用两个严格的约束条件,运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其得到的运动矢量场更为准确。结果表明,变分回波跟踪算法优于传统的交叉相关法,得到的30、60 min内雷达回波的形状、位置及强度的外推预报和实况更接近,定量检验评分更高:(1)京津冀地区4次典型对流天气过程临近预报对比试验表明,和交叉相关法相比,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可以更好地预报出未来1 h内雷达回波的位置、形态和强度。(2)通过对18个典型对流个例定量检验,发现当雷达回波强度阈值为35和45 dBz时,无论是30或是60 min外推预报,变分回波跟踪算法的命中率(POD)和临界成功指数(CSI)都明显高于交叉相关法,且虚警率(FAR)更低;分天气类型定量检验发现,绝大多数天气类型,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外推预报效果优于交叉相关法。   相似文献   

14.
邹竟蒙局长在今年三月二十七日的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组织雷达联防,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现将我台在几年来的观测基础上,通过资料整理,得出应用雷达回波参数,结合表征大气层结性质的探空资料综合判断冰雹云的粗浅判据提出,以便共同监测强对流天气,积极搞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一、雷达回波与探空资料综合判断雹云: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4 ~1997 年4 ~9 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下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 Fox B A S E+ 2 .10 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 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该系统可将实时的雷达回波资料处理后,通过地县计算机网络下传雷达回波信息与短时预报。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综合临近预报系统“雨燕”SWIFT和雷暴自动识别和追踪系统TRACER两个短时临近系统在广东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检验,分析了雷达回波强度、范围、移动方向和QPF预报及弓形回波的预报效果。就TRACER和SWIFT两个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对这次过程的回波和降水预报进行了逐时对比检验,研究发现在大部分时间内TRACER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SWIFT强度偏强、范围偏大。降水预报TRACER略偏小,而SWIFT明显偏大。通过QQ图检验,降水较小时,TRACER实用性强于SWIFT;降水较大时,SWIFT强于TRACER。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均由雷达基数据直接或通过算法等生成的,可能会出现数据质量问题,因此,利用雷达基数据和雷达主要状态信息,开展数据质量检测,能及时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异常值、无回波、奇异回波图等问题。本文对CINRAD/SA雷达运行的性能参数、监控信息、报警信息进行梳理,形成判据及阈值,并对江苏省SA雷达异常回波、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解决由于雷达本身原因造成的回波异常,构建台站级雷达数据质量检测的方法,重点对雷达基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异常回波、无回波等数据质量问题,通过短信预警,指导台站进行维护维修,从而限制由于雷达自身原因造成的异常回波资料进入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大尺度背景天气,对2007年5月24日发生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一次飑线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大风天气出现时间与雷达回波图上弓形回波、尖端旁瓣回波和速度场上的大风区有一定的对应性,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次超级单体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R)、径向速度(V)、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垂直剖面等产品,分析了2008年4月8日发生在湘东地区的一次超级单体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这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过程,在反射率因子上出现了钩状回波、三体散射回波、弱回波、高悬垂回波,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持久的中气旋,风暴顶表现为强烈的辐散,降雹前相应的液态垂直累积含水量有一个跃增,这些多普勒雷达特征均为超级单体风暴预警提供了有利的临近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0.
程超 《气象》1988,14(8):50-50
1984年以来,北碚区气象站即开始使用雷达回波综合图(以下简称综合图)作短期降水预报。1987年6—9月又接收了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绘制的云层分析图,将其与综合图相结合作短期降水预报。应用实践表明,两种图相结合作短期降水预报,其效果,比单用一种图要好。下面我们将具体方法及其效果检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