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桑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日俊  吴浩若 《地质论评》1997,43(3):250-256,T002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叠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古生代及中生代放射虫带的进展,确定被鉴定标本的恰当时代必然具有年代学性质。在环太平洋增生地体中通常出现层状燧石并富含放射虫、牙形刺等微体化石。放射虫是确定这些地体硅质岩年代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古生代早、中期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并未取得很大进展,尚不如晚古生代。新英格兰和Lachlan褶皱带的层状燧石中产有丰富的放射  相似文献   

4.
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地层中富含浮游相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中的脂类物质和有机质在地层中往往形成海相烃源岩而富含油气资源.目前在此类地层中已开采出大量油气,有些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有名的顶级大油田.在勘探工作中发现黑龙江东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存在大量的放射虫硅质岩地层.过去未将此类地层列入勘探目标,研究认为此类地层将会成为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现在的构造格局是印支运动奠定的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综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何科昭 《现代地质》2000,14(1):1-7,T003
首次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分布的弋阳县及德兴市境内被前人定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与下震旦统志棠组中发现了一批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对樟树墩和登山两处与含放射虫硅质岩共生的岩石组合、硅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放射虫化石属种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表明它们应是一套洋盆深水环境的沉积。这一新发现不仅为研究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的性质、形成时代 ,也为重新厘定“板溪群”的构造属性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近海放射虫》的古环境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地质科学》2000,35(4):507-507
现代海洋中放射虫种数达7000以上,化石在前寒武纪即有报道,从古生代到中-新生代越来越繁盛,是最重要的微体古生物类别之一,并在生物地层学方面占有独特的位置。放射虫还是重要的造岩生物,放射虫硅岩与蛇绿岩密切共生,有重要地质意义。近年来,放射虫在我国造山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随之而来的是对其古环境意义的争议,即放射虫硅岩代表深海环境还是浅海环境?在国际学术界,对放射虫的古生态和古地理研究也还处于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8.
秦岭南部的勉略碰撞带,被认为是中朝与扬子两个古陆之间的缝合带,主要由泥盆纪和石炭纪的陆缘堆积物,包括活动与被动陆缘堆积物和时代不确定的古洋岩石圈残片等构成。近年来,在该带的硅质岩中发现了晚泥盆世的牙形石和早石炭世的放射虫化石,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带前身为古生代的洋盆。已有地质资料表明,区域上发育的古生代和三叠纪海相陆缘岩系的强烈构造变形,都发生在三叠纪期间。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学工作者最近在赣东北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古生代放射虫化石。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有色、核工业、地矿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日前经实地勘查认为,这一发现把该地区的地质年代推晚了数亿年,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多处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何科昭  周正国 《现代地质》1996,10(3):303-307,T001
作者继1993年10月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晚古生代深水相放射虫硅质岩之后,经过1995年和1996年两次野外工作,又在该混杂岩带中及其两侧多处发现了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的硅质岩及其深水相的沉积组合。从而为华南晚古生代或古生代—中生代洋盆的厘定,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再认识,提供了有力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11.
泥盆系课题组,在准噶尔地区发现20余层含放射虫的火山碎屑岩,放射虫均产于被化石证明了的下、中、上泥盆统中.在火山碎屑岩中产放射虫,国外已有报导,国内尚无正式报导.从而对该区岩相古地理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思茅地块西缘龙洞河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庆来  张振芳  刘本培 《地层学杂志》2000,24(2):126-128,T001
思茅地块西缘的龙洞河组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 ,原定时代为晚石炭世 ,被认为属南澜沧江洋弧后盆地沉积。现在龙洞河组层状硅质岩断片中发现了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 ,在细碧角斑岩之硅质岩夹层中发现了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 ,表明龙洞河组不全是晚石炭世地层 ,而是由晚古生代的一些地层断片组成。思茅地块西缘深水沉积盆地的演化始于泥盆纪 ,应为滇西南古特提斯多岛洋的一个分支 ,向南可能与泰国难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3.
“民和县幅 1∶ 2 5万数字地质填图”项目实施两年来 ,在数字地层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1 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 在测区拉脊山和大阪山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火山岛弧建造和混杂岩建造中 ,发现了较多的硅质岩、硅质沉凝灰岩夹层 ,经室内处理己获得放射虫化石和硅质海绵骨针化石 ,这些化石的发现以及混杂岩中的玄武岩、超基性岩块体的存在 ,对测区南部的拉脊山和北部的大阪山古海盆演化和大地构造环境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 泥盆系中新遗迹化石的发现 在上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发现了新的遗迹化石 ,丰富了该区泥盆系地层的古生物资料 ,对泥盆…  相似文献   

14.
采样点位于314国道旁,库尔勒市北东缘,距市中心仅约10 km(图1).样品采集于兴地塔格群中所夹的一个硅岩块,硅岩块出露面积约10 m2,上直接覆以更新.全新世砾岩.该硅岩块发生了一定的重结晶作用,放射虫化石的保存很差,给放射虫化石的分离和鉴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先后3次到该岩块采集共计32块硅岩样品,多次反复分析,终于发现了16颗放射虫化石个体,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paradoxa Deflandre和Albaillella sp..这是一个早石炭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15.
对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博  舒良树 《地质论评》2001,47(4):337-344
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地质事实,人们已认同江南造山带是一个新元古代的碰撞造山带,最近,一些研究者根据在赣东北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的晚古生代含放射虫硅质岩,认为该蛇绿岩带中的硅质岩至少是晚古生代的产物,进而提出一个解体江南古陆、江南地区普存在晚古生代一中生代板溪洋的命题根据野外调查、室内化学分析等综合研究,本文认为赣东北含放射虫硅质岩是大陆边缘浅水相沉积产物,稀土元素特征不支持大洋地壳上的深水环境,强烈的印支期构造事件有可能使晚古生代含放射虫硅质岩发生构造运移,并与新元古代蛇绿岩彼此混杂。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对广西南丹一大厂地区进行矿田构造及含矿地层研究时,在泥盆系硅质岩中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初步鉴定为泡沫虫亚目。放射虫个体具薄壳、孔小、构造纤细、放射刺较长、侧刺发育等特征(照片1、2)。在近矿体处,由于热流体影响,有的放射虫侧剌已被铁质交代,壳内个体重结晶。化石薄片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古生物专家宋天锐和王乃文鉴定,确认为放射虫岩。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中甸地区哈工组放射虫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形成晚三叠世沉积混杂岩带.哈工组沉积序列和沉积混杂岩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中甸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为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由盆地边缘垮塌沉积形成,混杂岩块物源为近源下伏地层.沉积混杂岩块主要为晚古生代灰岩,但也有含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层状硅质岩,说明德格-中甸微板块晚古生代不是统一的碳酸盐台地,而是碳酸盐台地与深水断陷盆地并存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另外,哈工组三段还发现侏罗纪放射虫化石,说明金沙江带以东地区侏罗纪仍存在海盆.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旺罗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9,13(3):281-286,T001
在恰布林组硅质岩砾石中获得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 共鉴定放射虫化石13 属15 种,放射虫化石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阿普第期, 根据地层上下关系, 将恰布林组的时代限定为早白垩世晚阿普第期。在此基础上, 结合恰布林组岩石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化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 得出恰布林组的物源来自北部的火山弧和早白垩世形成的蛇绿岩混杂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