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收内涵的重新界定: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之前.在涉及土地征收时,不论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也不论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立法上和学界的论述上一概以土地征用来称之,对土地征用、土地征收并不作区分:修正案颁布之后,我国宪法正式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做出了区分。该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共利益"是政府征地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但"公共利益"是多元主体的价值判断,主体利益立场的不同,对其内涵和外延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界定,从而引发征地各方的矛盾。我国的征地制度显得较为粗略和原则化,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规定得不甚明确,严重损害了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利益,滋生了行政腐败,破坏了社会秩序。而借着这个法律漏洞,以"公共利益"之名违法开发利用土地的案件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答疑解惑     
<正>读者询问:如何区分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二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咨询台为您答复: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理由强制取得民事主体财产使用权的行为;土地征收指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理由,强制取得民事主体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4.
宪法修正案将征地制度区分为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但是,没有对土地征用的适用情况和程序做出规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故需要重新构建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征用的情况应该有两种:一是公共利益的需要,二是紧急状态。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况,就可适用土地征用。另外,这两种情况应该适用两种不同的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地征用机制缺陷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新波 《国土资源》2003,(12):34-37
农地征用制度改革是当前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热点,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又是其核心问题。笔者将从理论上就这两个问题对现行土地征用机制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 “公共利益”界定与“非公共 利益”对农地发展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4日公布施行并生效的<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配套的土地法规也应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是一种基本的土地法律制度,我国土地征收的目的是“公共利益”。但是,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范围无明确的规定或界定,在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从而导致随意征收、非法征收,严重侵害被征对象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是征收制度完善的关键。结合我国实际,我们认为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可以采取概括加正面列举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征收行为与目的有因果关系、宪法保障与相关法律的征收程序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征收”和“征用”集体土地的含义我国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从形式上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单一的“征用”阶段到“征收”与“征用”并用阶段。在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一般均将“征地”统称为“征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制度设计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对其土地征用模式尤其是土地权属的所有性质、土地征用的公益原则和增值收益分享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将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私人权利要让步于公共利益除受法律限制外,德国的土地所有权还包含着社会义务。当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私有权利必须作出让步。但是,政府的土地征收权被严格限制,只有在土地购买和调整置换等方式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土地征用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其中第十条第三款从原来的“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由此可见,国家征地的前提条件只有“公共利益”一  相似文献   

11.
一、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一)现行法律中“公共利益需要”缺乏明确的界定。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征地制度中关于征地有三个名词,即土地征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购,我国台湾省一般用"土地征收",西方一些国家一般用"土地征购".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很长时间一直用"土地征用"一词,其基本特征是政府的垄断性和低价补偿.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并给予补偿安置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征地中的补偿安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同时也引发被征地农民上访、信访案居高不下,影响了社会长治久安,也暴露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其中包括:征地范围过宽,为公共利益需要征地的目的性界定不清;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测算方式有失公平;安置方式单一,难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政府征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一部完整的“土地征收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14日公布实施的《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直接导致了相应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亟须修改,并将对完善我国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浅谈美国土地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有效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征用在美国法学上被称为“最高土地权”的行使,在英国被称为“强制收买”,在法国、德国被称为“土地征收”,在日本被称为“土地利用”或“土地收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被称为“官地回收”。土地征用制度的基础是对私人财产权的正当剥夺。在现代社会,国家因公共利益在宪法授权的范围内不论个人是否同意,  相似文献   

16.
造成征地拆迁难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六大方面. (一)法规上的原因.如新<土地管理法>对建设用地提出了"征收"的概念,但哪些项目适用"征收",哪些项目适用"征用"并未明确界定,"征收"、"征用"的补偿理念、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科学界定土地“征收”“征用”适用范围,是贯彻执行《宪法》有关征地制度改革精神的关键,是确立新型征地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法律,是规范行政机关公权力、保障人民财产权利的重要民事法律。《物权法》对征收、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在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由此必将对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物权法》第四十二条指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强制取得相对人土地权利并给予合理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世界各国的土地征用制度无一例外的规定了土地征用的先行前提是公共利益的潜在需要,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福利的增长,但“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本身是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主体所处的利益立场不同,对其  相似文献   

20.
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该怎样进行补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私有财产和补偿的概念.新修正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