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尼罗河与长江三角洲工作中所获大量实测资料,探讨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硬土层沉积特征、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剖析干旱性气候和湿冷性气候对三角洲硬土层成因的影响;指出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的硬土层主要为洪水泛滥堆积物,但在枯水期受到了风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陈中原 《沉积学报》1996,14(4):129-133
利用87个深为10-60m的钻孔,并结合大量样品分析,对尼罗河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硬土的分布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共发现14个由硬土组成的洪积盆地和四种硬土亚相:Ⅰ)含钙质结核硬土亚相;Ⅱ)含石膏结核硬土亚相;Ⅲ)含贝壳硬土亚相和Ⅳ)含泥炭硬土亚相。亚相Ⅰ)基本上分布在盆地的外缘,亚相Ⅱ)总是出现在盆地中央;它们与亚相Ⅲ)和Ⅳ)一起,总体反映了晚更新世末期尼罗河三角洲干旱气候条件控制下的蒸发性古洪积盆地群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3.
暗绿色硬土层,以它特殊的颜色和强度夹于地下二个海相软土层之间,因而取名于“暗绿色硬土层”。它是上海地区全新统与更新统分层的标志层,是高层建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在地面沉降中它具有抗沉降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暗绿色硬土层的地质与工程地质特征,对研究上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控制地面沉降等都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暗绿色硬土层是晚更新世末期干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湖沼相沉积物,属于海退期三角洲平原相,组成河岸阶地,与现今东海大陆架构成统一的大陆平原。由于海水不断东退,河流  相似文献   

4.
长江与尼罗河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显示了长江径流潮流型和尼罗河波浪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1)两地三角洲都始于距今7500-7000a;2)距今7000a以来的海平面上升速率趋于缓慢;3)晚更新世末期都发育了硬土泥,为冲湖积沉积。但长江多为暗绿色,含菱、钙质结核,反映了阴冷的古气候特点;尼罗河呈黄褐色,含大量钙、石膏结核和咸水生物,指示干燥性气候背景;4)两地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相似,在早期海侵层以上都发育了中后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5)罗尼河三角洲沉积物普遍粗于长江。前以沙质为主,后以泥质粉砂占优,显示了波浪型三角洲强烈的沿岸搬运沉积动力。此外,径流潮流型三角洲的特点以潮坪沉积为主,泥质含量高,常见水平、波状和包卷层理组合类型和芦苇等植物根系。淡水湖沼沉积发育;波浪型则显示了沙坝-泻湖沉积体系;沙质含量高。泻湖沉积以泥和泥质砂为主,含许多咸水生物和黄铁矿;见较多的石膏等蒸发性矿物;上覆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的滨海沙。  相似文献   

5.
江德昕  魏俊超 《沉积学报》1997,15(A12):147-152
本文基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查干诺尔盐湖83-CK1井岩芯样品孢粉分析结果,将孢粉谱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孢粉带;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植被发展和气候演变以及盐湖沉积形成环境等问题。83-CK1井沉积剖面年龄根据^14C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为盐类矿床形成的预备阶段;晚更新世末期和全新世晚期气候干燥寒冷,是内蒙古盐湖的主要成盐期。  相似文献   

6.
新疆开都河大山口水电站位于南天山现代地壳构造运动仍十分活跃的地区,野外地质研究表明,通过工程区的洪水沟大断层新活动延续到晚更新世末期;工程区的小断层F9最后活动在晚更新世以前。通过对采自这两条断层的断层物质样品的变形显微构造、石英颗粒形貌和类型、TL年龄的分析测定,揭示出洪水沟大断层在工程区段的主活动期为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以后己无明显活动;F9断层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的上限时间为距今9万年左右。结果表明,电站坝区是地壳活动相对较稳定的、较好的场点。  相似文献   

7.
声波探测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号发射频度,可以获得高品质浅地层剖面,显示出沉积地层的结构与构造细节、斜层理等三角洲沉积标志特征。展示了渤海湾西部浅地层声纳探测原始记录。探测发现,在大沽口以东27km处存在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埋藏槽谷,涉及地层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与全新世中期。宽达几百米到1km,深约30m,走向北北西,形成时代距今约5000-6000a,可能代表了某种重大地质事件,其成因有溺谷充填和构造断陷2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江苏南部滆湖成因演化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为民  李端璐 《江苏地质》2006,30(2):106-111
借助高速公路勘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江苏南部滆湖地区第四纪晚更新世土层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认为,晚更新世晚期在常州西存在北东走向的古长江汊流河谷,滆湖是连接该河谷的古河道所在地。湖区钻探水下发现宽达300m的北东走向全新世古河道,进一步说明河道淤塞是形成现今滆湖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莲花山火山群位于五大连池火山群的西南。其岩性和五大连池相同。但喷发强度较弱,规模较小,末期喷发的浮石、火山渣充填了火山口,春时代属更新世。其上为晚更新世硅藻土层所覆。火山岩中含深源包体和绿辉石巨晶。文中还论述了火山作用和高岭土,硅藻土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演化分为前三角洲(约40000—32500aB.P.)、老三角洲(32500—7500aB.P.)和新三角洲(7500aB.P.—现在)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珠江三角洲沉积-古地理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在前三角洲阶段,珠江三角洲为内陆环境,五条大河在中山三角一带汇合,然后向南东入海。磨刀门西江水道形成于第二阶段的30000—20000。B.P.;狮子洋、珠江和银洲湖等水道则是全新世才发展起来的。三角洲发生过两次海侵。第一次大约开始于32500aB.P.,第二次大约开始于7500aB.P.。两次海侵形成了新、老两套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陕西榆林延安组湖滨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决口扇三角洲具如下特点:(1)发育在湖滨下三角洲平原的分流间地区;(2)平面上垂直主分流河道向外呈扇形或朵叶状;(3)剖面上呈透镜状夹在两个煤分层之间;(4)前三角洲沉积的厚度小,前缘中植物碎屑含量高;(5)发育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万年。决口扇三角洲沉积体间的排列关系受控于压实沉降作用,不同的排列形式导致煤层出现叠瓦状分叉和环状分叉。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壳厚度、地壳沉降、地热分布、地震活动等资料,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认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和次稳定区,区域地壳稳定性活动程度中等,次稳定区主体在地质构造区划上属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及三角洲沿海区域,次稳定区范围之外的相对隆起地带为稳定区。  相似文献   

14.
塔北地区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北地区的三叠系、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发育较为典型的辩状三角洲沉积。依其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平原亚相、前缘亚相、边缘席状砂亚相。该类砂体与扇三角洲及其它类型的三角洲砂体相比,具有分布稳定(可达千余平方千米)、展布广、储层物性好的特点,是本区潜在大油气田的良好储层。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该类沉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辽河三角洲地区,布设10个地下水监测点,通过3年的动态监测,得到第四系孔隙潜水水质动态变化规律.辽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范围介于1~31 g/L.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矿化度较小,水质较好.南部滨海低平原区,矿化度介于12~31 g/L,地下水为盐水.东北部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 g/L,为微咸水.在地下水化学类型方面,HCO3-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区;Cl-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南部滨海低平原地区;Cl-Na·C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冲积平原区;HCO3·Cl-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冲积平原区.山前倾斜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大部分地区水质变化不大.南部低平原区,Cl-、SO42-、Na+及矿化度持续升高,高矿化度、氯化物型和钠型水分布面积增大,向周边扩散.北部冲积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各组分及矿化度略有起伏,变化不大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冰携泥现象及其产出的冰成沉积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实验模拟,在黄河三角洲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冰-(水-)泥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冰雪融化,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粉砂或粘土)常被冰向上携起。研究认为,冰携泥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沉积物的破碎、冰层底部融化-泥沙被冰垂向搬运及泥沙下落-冰成球粒等的形成。在冰携泥的整个过程中可产出冰劈裂缝、冰成球粒和冰成泥沙片等特殊的沉积现象(构造),它们是冰携泥现象留下的重要的地质记录,对于恢复这一特殊现象及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另外,初步探讨了冰携泥现象形成的两种可能机制:毛细作用和冰融水对流作用,并认为在冰融水能及时渗漏或排出的开放系统中,只有毛细作用机制发生作用;在冰融水不能被渗漏或排出的密闭系统中,两种机制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含有大量的优质煤,属稳定大地构造条件下的浅湖三角州沉积物。三角洲体系有以下单元组成:(1)前三角洲;(2)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相和河口坝相);(3)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天然堤、决口扇、沼泽和具决口三角洲的分流间湾);(4)废弃三角洲平原.通过详细的露头观察和岩心研究及沉积岩的地质填图工作,浅湖三角洲特征可归纳如下:(1)推进速度非常快、舌形体长而窄,间湾在其间发育,决口事件频繁发生;(2)前三角洲非常薄(0.2~0.5m),三角洲剖面几乎绝大部分由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构成;(3)河口坝相由砂岩和泥岩互层组成;(4)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厚度在0.5~3.5m范围内,被河口坝沉积物围绕;(5)在废弃三角洲平原中,由于极少沉积物带入沼泽,因此沉积了厚的低灰煤层。  相似文献   

18.
谭立群 《铀矿地质》1998,14(3):150-157
本文对库捷尔大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为什么在该矿床8个沉积旋回中都有层间氧化带发育,但以第Ⅴ旋回铀矿化最好,以及煤层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了下述观点:(1)本矿床的铀成矿具有双重铀源体系;(2)伊梨盆地的构造条件对铀成矿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3)煤系天然气(煤成气)中的CH4是本矿床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还原剂。因此,在含煤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对煤系天然气圈闭的预测;(4)盆缘的扇三角洲相地层既具有良好的补-迳-排条件,又具有烃类的储集层,因此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5)地下水迳流区内的局部排泄源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三角洲内部基准面旋回的各种界面识别,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最后分析三角洲各期基准面旋回和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从而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油气藏进一步勘探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