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今年4—6月我区天气气候基本特点是五月雨多气温低,四、六月雨水少但降水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旱、涝灾害,风调雨顺 为发展我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新疆气象局就新疆2009--2010年冬季气候对农业、牧业、交通的影响作出专题评价。2009--2010年冬季(2009年12月-2010年2月,下同),北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南疆和天山山区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全疆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冬季最大积雪深度较常年明显偏厚。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3月,新疆气象局就新疆2009—2010年冬季气候对农业、牧业、交通的影响作出专题评价。2009—2010年冬季(2009年12月—2010年2月,下同),北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南疆和天山山区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全疆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冬季最大积雪深度较常年明显偏厚。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廉丽姝 《气象科技》2005,33(1):73-76,86
根据山东省196l~2000年气象与粮食产量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①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省气候有变暖和变干的趋势,各季节中,变暖趋势最明显的是冬季,变干表现最突出的是夏季;②气温和降水是造成山东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暖干”气候背景下,气温与气候产量为负相关,降水量与气候产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③农业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单产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陕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指陕北、渭北高原和关中东部。其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且变率大,大风、冰雹频繁,低温、霜冻危害严重等等。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是气候的改造。使之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变化。通过调  相似文献   

6.
对本世纪40a铁岭市各季节气候分析,得出铁岭市气候变暖特点:春、秋、冬季增暖明显,夏季增暖缓慢。增暖使农业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并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铁岭市农业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7.
近40年铁岭气候变暖的主要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本世纪40a铁岭市各季节气候分析,得出铁岭市气候变暖特点:春、秋、冬季增暖明显。夏季增暖缓慢。增暖使农业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并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铁岭市农业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8.
春季我区气温变化起伏明显,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正常。降水北疆偏少,旱情较突出;南疆降水正常,4月中旬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洪水、冰雹等局地灾害性天气南疆多于北疆。气候对农牧业生产不利的因素较去年偏多。一、气候概况 1.气温季平均气温,北疆(6站平均)为8.9℃,较常年偏高0.8℃;南疆(6站平均)为14.1℃,较常年偏低0.2℃。全疆各地除乌鲁木齐的季平均气温属偏高等级外,其它各地均属正常等级见表1。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水资源缺乏省份之一。为了较准确掌握旱涝成因,本文对气候旱涝与农业旱涝的不同意义作了分析,并对几种旱涝指标及气候与农业旱涝的差别进行了简述,以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春播至秋收期间吉林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稍高、积温和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降水量较近几年明显偏多,积温较近几年略少。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积温、降水量和日照基本能满足玉米等主要粮豆作物的需求,且要素搭配和季节分布比较适宜,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结实;农作物主要生长季异常气候现象较少,各地没有发生较大范围比较严重的旱、涝、冷害、大风和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初霜期正常稍晚,主要粮食作物在霜冻前正常成熟。但中、轻度的局地农业气象灾害仍然存在,如播种出苗期低温阴雨、中部地区汛期出现局地内涝、西部部分县(市)发生伏旱。总体上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且利远大于弊。比较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是全省粮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对英吉沙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9年来英吉沙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4℃/10a,秋、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春、夏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较明显,增幅为4.6mm/10a;尤其是1985年以来英吉沙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4—9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使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农业气候资源与地理分布显著相关,东南部明显优于西北部。气候变化显著趋暖,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趋势明显,减少中心向西偏移,严重限制了西部农业发展。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响应东部比西部明显,特别是祁连山东段增暖增益显著;对降水响应西部比东部明显,尤其是西部及临近沙漠边缘地带干旱区增湿增益显著;暖湿效应使气候生产潜力普遍增加。在农业集中区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比温度显著,从根本上看降水是研究区域农业增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对英吉沙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9 a来英吉沙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4℃/10 a,秋、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春、夏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较明显,增幅为4.6 mm/10 a;尤其是1985年以来英吉沙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引 言 太阳与天气、气候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朔到1801年天文学家W.Herschel,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当太阳黑子较少时,地面上的雨量也少…”。1852年天文学家Wolf研究了苏黎世城历史上气象要素和黑子相对数的相关关系,发现:“当太阳黑子数多时,苏黎世地面气候较干燥,农业获丰收;而当太阳黑子数少时,气候则较潮湿,常有暴风雨造成农业上的灾害”。近10年来,随着短期气候变化预测的迅速发展,太阳与气候的研究也再度活跃起来。 广东省的天气预报分析经验表明,副高的强度、位置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的偏多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气候变化冲击下,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6个省份2502份农户调研数据,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分解回归,分析了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不同农业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及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对农业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农户的增收效应不断递减,对低农业收入水平农户增收效应最明显;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纳可以缩减农户内部农业收入差距,对低农业收入水平组影响效应最明显;RIF分解回归显示,结构效应是农户内部农业收入差距缩小的主因,以农户受教育水平影响最主要。因此,气候适应性技术应该被广泛推广,同时要注意提升农户对气候适应性技术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农户对气候适应性技术的接受意愿,鼓励农业收入低水平农户采取组合型气候适应性技术,同时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农户适当使用补贴,减轻农户使用负担。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的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根据广东省86个站1961~2000年气温资料、广州市1908~2002年气温资料以及1958~2001年南海海平面资料,论证了广东省气候变暖的明显趋势;从热量资源、作物和品种布局、作物产量、病虫草害、农业气象灾害等方面论述了气候变暖对广东农业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防范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气气溶胶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气气溶胶含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它们通过直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以及改变其它辐射强迫因子(云、臭氧)的大小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从而影响气候。气溶胶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对植被(农业)的影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文章简要概述了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和大气气溶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气溶胶监测方法及模式评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洪涝灾害是国内外灾害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该文采用分类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并与观测事实相佐证的方法,从农业洪涝相关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洪涝灾害的研究进展,评述了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洪涝灾害的影响。基于影响作物及发生时段,中国农业洪涝灾害可分为影响越冬作物的春涝、影响夏播夏收和夏季作物生长的夏涝及影响秋播秋收作物的秋涝。农业洪涝灾害的形成及强度,是天气气候、作物抗涝性、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洪涝成灾率呈南方增强北部减缓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与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受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等的间接影响。农业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包括物理性破坏、生理性损伤及生态性危害。其影响包括对农业生产环境、作物生态生理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诱发病虫害等。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洪涝综合性指标、基于灾变过程的综合风险评估及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洪涝灾害的影响事实将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究”课题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的第 1 3课题。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王石立研究员主持 ,广东气候应用研究所、江苏农业科学院、吉林气象科学研究所及国家气候中心的相关科研人员参加协同攻关。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是一个学科交叉和探索性强的创新研究方向 ,难度较大。 2 0 0 1年启动 ,经过两年多的攻关 ,现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特别在资料分析、田间试验和模型研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广泛收集了环流、海温、气候及田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方向中"黑碳的农业与生活源排放对东亚气候、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健康效益评估"项目的科学背景、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