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村单层砌体房屋中的居民的地震逃生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安全目标和安全区进行了等级划分,提出了判定地震逃生方法可行性的地震逃生安全函数;对农村单层砌体房屋中的地震逃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初步得到了逃生时间与逃生者个体、逃生者环境的关系;对地震逃生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了农村单层砌体房屋中的地震逃生各种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目标安全区的地震逃生方法,给出了不同条件下逃生者的地震逃生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1495 ̄1995年地震资料,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分期进行了划分,并对本世纪以来两个地震活跃幕以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详细讨论。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给出未来中强地震概率估计,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未来地震进行了预测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受近地表的非均质性和地层的非完全弹性影响产生散射和吸收衰减,使得地震记录具有非平稳性.因此对非平稳地震记录的研究需打破子波时不变的假设,更加真实地反映地震子波的传播特性,将有效提高地震子波估计精度.目前非平稳地震记录中提取地震子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对非平稳地震记录进行衰减补偿后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利用谱模拟或分段处理直接对非平稳地震记录进行时变子波提取.本文深入研究了衰减补偿方法与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对广泛应用于非平稳地震记录处理中的时频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归纳,并对谱模拟及分段处理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地震台网负责监测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由于属于网外范围,台站分布偏一侧,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地震使用何种定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地震参数一直是个问题。本文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常用定位方法,使用福建省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对台湾地区中深源地震进行定位,并将各种定位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进而找出合适的定位方法用于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5.
周龙泉  张晓东  刘杰 《中国地震》2006,22(3):311-320
对中国大陆1971年以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年度重复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国大陆发生1个5级以上地震后,下一年度在该地震震中周围某一半径范围内,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非常高。利用统计研究结果,根据某一年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对下一年度进行地震预测,并对预测效能进行R值检验。文中还对1990年以来基于地震重复性的年度地震预测R值和我国实际年度地震预测R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年度地震预测方法,可以作为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划分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蒋海昆  吴琼 《内陆地震》1992,6(3):258-265
根据空间距离方法,给出了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的统计计算方法,并指出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可以较好地判断地震空间分布类型。利用唐山地区的地震资料,对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在地震预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Z_1对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震兆反应能力。本文还就不同的序列处理方式及不同的震级下限对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的分布,是科学、有序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基础。本文利用5.12汶川8.0级地震的资料,在已有的人员伤亡评估方法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初期灾情信息以及影响地震人员压埋率的主要参数,如行政区域等级、设防烈度、搜救影响等,对这些影响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地震初期压埋人员分布的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平台,集成了基于公里网单元的基础数据作为算例,对5.12汶川8.0地震、4.20芦山7.0地震、4.14玉树7.1地震进行了压埋人员分布评估,评估结果与地震实际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对比,表明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地震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国内外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现状和发展,对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了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最后,对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库地震的综合概率增益预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库地震预测中首次引进了地震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叙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影响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发生的因素;结合中国水库及其水库地震震例资料,对水库地震综合影响因素E值、库容、库水深度因素或指标预测水库地震最大震级的效能R值和经验概率增益K值进行了统计和评价,表明概率增益综合预测能够对各种预测方法预测水库地震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外若干水库进行了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回溯性检验,表明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段刚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3):466-470,490
福建台网负责监测中国台湾地区地震。对于中深源地震使用何种定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地震参数,这直接影响到地震定位精度。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定位方法,对同一地震进行两次定位,即不使用和使用接入的台湾台站,将福建台网得出的两次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定位精度,进而找出适用于台湾地区中深源地震的定位方法,以便进一步判断在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些台站进行辅助定位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濮阳地震集中区地震精定位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濮阳地震集中区进行地震精定位,利用重新定位后地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对山东鄄城、河南濮阳交界地区出现的中小地震集中增强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区地震构造背景和投入开发油田的分布情况,对该集中区的地震活动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讨论了该区地震重新定位对于未来地震趋势判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各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地震的预测情况.首先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含裂纹岩石材料的变形破坏过程;其次,将实验室岩石破坏过程的观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外推到地壳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力学机理出发,对多种地震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这些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的多种故障进行分类,故障主要包括仪器记录波形异常、仪器标定波形异常、地震计工作状态异常等,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给出相应解决方法。此外,对沈阳地震基准台JCZ-1T地震计1例故障的现象、原因排查、维修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实际采集得到的地震数据往往会出现地震道数据缺失的情况,会对后续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制造困难,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重建.而传统地震数据重建方法通常存在着重建效果受先验条件约束、超参数选择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发展迅速的深度学习领域,截至今日已经有不少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地震数据重建领域以解决上述地震数据重建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学习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分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卷积自编码器、生成对抗性网络.通过重建结果残差对比图,重建结果信噪比分析等方法对深度学习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阐述深度学习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现今的深度学习重建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误差较大,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地震勘探解释的需要.本文在对地震属性进行模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LLE算法对地震属性进行非线性降维,然后利用小波BP网络对物性参数进行非线性反演,建立了一个具有自适应、复杂非线性的地震属性储层反演模型.以某工区为例进行计算,并对其精度进行检验,获得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的地质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珲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4):907-913
针对传统地震勘探方法不能准确获取高精度勘探数据,提出基于ZigBee对地震勘探数据精度提高技术的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根据地震勘探地区地质和地表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划区,利用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及影响检测效果的地震分辨率因素,获取引入差分GPS定位模块的勘探仪器探测的地震数据;运用射线追踪技术,对地震数据中的破损数据进行检测追踪,采用专用检测设备提取破损数据,并对其修复处理;创建由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ZigBee模块构成的检测系统,并根据拓扑结构网络实现对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检测,以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根据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地震勘探数据精度和有效性,可为相关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黑河台记录爆破与地震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破与地震的识别已有大量专著论述,本文除采用常规识别方法外,对周期频度谱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地震和爆破予以识别。为今后应用数字化资料进行地震与爆破的快速识别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宁洱6.4级地震震后社会影响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学和地震科学相结合是探索防震减灾、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最好方法,同时阐述了研究地震社会学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我们不但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社会学的规律,而且还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对策问题,让社会科学来为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服务,以此来不断推动地震社会学的发展和地震灾区社会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随机噪声,本文从压缩感知的角度,给出了一种地震数据降噪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含有随机噪声地震数据通过离散余弦变换进行稀疏表示,然后选取随机高斯矩阵为测量矩阵,并计算出传感矩阵,在地震数据重构阶段,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构;通过实验方法对比,本文方法的降噪效果在峰值信噪比、信噪比、均方误差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对地震数据中的随机非平稳噪声有较好的压制效果,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地区采用地震勘探方法时,由于地表障碍物、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检波器不能按照观测系统设计规则布设,采集的地震数据存在道缺失,常规的浅层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由于没有采用数据重建方法,因此会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果.压缩感知技术被引入到地震勘探中已经有十余年,但都是在石油地震勘探中应用,其原因是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量大,信噪比高.由于浅层地震勘探的覆盖次数小,信噪比低,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应用压缩感知技术存在一定的挑战,能否应用压缩感知技术于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尚未可知.本文对压缩感知理论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将模拟的压缩感知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以曲波变换为稀疏变换,通过构造0-范数的一种逼近函数建立稀疏反演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求解方法.模拟数据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的对缺失地震数据进行重建.对某地区地震活断层勘探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模拟的压缩感知采样和数据重建,并对原始数据、压缩感知采集数据和重建数据分别进行了相同的地震数据处理,偏移成像结果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重建方法能够获得和常规采集数据相当的处理结果.本文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重建技术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