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王海秋 《地理教学》2012,(17):31-33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课前预设或课  相似文献   

2.
杨刚玲 《地理教学》2010,(17):16-18
“三位一体”是指学案、教学设计和课件三者的有机组合,合理应用,共同构建的地理课堂。在课前发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教材的情况下,根据学案设置问题,进一步分析教材知识,以期理解、应用知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课前收集学案,针对学生理解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辅之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拓展延伸,鼓励创新,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3.
朱懿 《地理教学》2005,(5):22-2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给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好的学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陈炳飞 《地理教学》2010,(19):12-14,11
“学案导学”强调“以学论教、以学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受到许多学校和老师的推崇,多种形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偏离“学案导学”初衷的现象,“高耗繁复”便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教学用时上看,目前的“学案导学”可分为三类:①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相似文献   

5.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3,(11):31-33
正2011年以来,学校推行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围坐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室格局,全面引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逐步取代了被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本地区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浪潮。以下是我在新的教学模式背景下设计完成的一节示范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从自主课到展示课的全程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案一体化指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说课,全组教师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将课本知识重组、整合,最后以教案与学案有机统一的形式形成讲义,再下发给学生,用于学生学习的“预习-上课——复习”的学习全过程,以达到设定教学目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时光斌 《地理教学》2014,(23):45-46
要正确处理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果),关键有两点:一是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二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正一、设计思想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导学案这一教学设计形式集学案和教案于一体,既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武强 《地理教学》2015,(7):60-61
在2014年10月30日我校开展的研讨课活动中,笔者有幸与江苏省特级教师蔡珍树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教学内容为“热力环流”。对比蔡老师的上课经过,笔者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学生“先学”越多是不是课堂越高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了指导学生课前“先学”,蔡老师和笔者都给学生精心编制了课时学案并提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不同的是,笔者的学案是紧扣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将热力  相似文献   

11.
李钢 《地理教学》2014,(17):40-41
正一、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学习情境创设创设学习情境,是导学案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情境通常由学习素材和相关设问两部分组成。基于问题意识培养创设的学习情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素材有利于引发认知冲突,相关设问有利于引发批判思维当学案提供的学习素材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或教材的观点相左时,特别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类型"时,传统的"南稻北麦"粮食  相似文献   

12.
黄桂芬 《地理教学》2012,(19):49-49
一、背景介绍这是在辽宁省实行减负增效后的一堂地理课,我们学校也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利用导学案,由于减负双休日没有补课,就提前下发了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热力环流"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课时内容,涉及到物理知识,文科学生对此很是头疼,所以  相似文献   

13.
正"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也称"颠倒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洪成旗  丁波 《地理教学》2015,(4):48-49,47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活动教学"所倡导的通过一系列具有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和主动创新的学习需要,以及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各学科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建构了以"活动"为中介的地理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为推进轴,总结出"以活动立课、以活动导课、以活动学课、以活动评课"的中学地理活动导学法。  相似文献   

15.
陈超 《地理教学》2015,(6):47-48,52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冲击。有效的微课教学要做到让学生爱学,并且学会。所谓爱学,就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感兴趣,因为和传统授课不同,微课教学没有老师的督促,所以让学  相似文献   

16.
赵鸿婕 《地理教学》2010,(7):18-18,22
一、学案教学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在新一轮课改的指引下,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各科课堂教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案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所谓“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案”的主要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7.
“四步五环”教学模式的四步为:分析——细分——定标——设计。五环为:学案设问诱导——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实验、讨论解疑、总结——小组代表反馈问题、评价——释疑、点拔、拓展。“四步五环”教学模式在我校各个学科新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在地理学科内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姜婷 《地理教学》2021,(24):38-41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各种云服务运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为教育的变革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此本文借助易加学院在线教学互动平台,构建了主题式教学构架.该构架设置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实践于"欧洲西部"一课的教学,以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李建华 《地理教学》2012,(21):39-40
地球运动是高一上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教材和考试试题之间的巨大差异,有些教师在讲解本内容时,对于教材的处理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往往全部依据自己的教学案,而遗弃教材。但是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其语言的规范、严谨、简洁性是教学案不可比拟的。同时教材也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直接体现,其教学价值也不言而喻。新课程要求"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王科 《地理教学》2009,(10):16-18
一、课前学案的设计 1、检测知识储备,了解学情 备课时如何把备学生落到实处,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备学生还是停留在估计和猜测上。比如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时,笔者认为关于气候类型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结果课堂上遇到几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很多学生非常茫然,于是我回过头还要给他们补上这一段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