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洋污染对毛蚶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诱导作用;0#柴油和二甲苯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SOD活性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这两种污染物对毛蚶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型;Cd2+在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SOD活性诱导曲线均不呈抛物线型,低浓度Cd2+对毛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随后曲线迅速下降,表明毛蚶对Cd2+污染反应十分敏感,也表明Cd2+对毛蚶毒性作用较强,3种毒物对毛蚶的毒性强弱次序为,Cd2+,0#柴油、二甲苯.  相似文献   

2.
铜、铅、镉在真鲷幼鱼组织的积累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真鲷(Pagrosomusmajor)已成为东南沿海省份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研究表明,环境因子及污染物对真鲷早期幼鱼存活率有很大影响[1~2],主要同重金属的积累与毒性有关,其中重金属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已有很多报道。但有关重金属在幼鱼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重金属在真鲷幼鱼内的积累与分布,可为渔业环境监测、污染物排放及人工育苗水质管理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真鲷由厦门市火烧屿养殖场提供(鱼平均体长4.5~6cm,平均体重2.5~3g)。将鱼运回放于实验水池(池体积为1m3)中暂养3d,每池盛水600L,放真鲷12尾,实…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积累和解毒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u、Hg、Pb、Cd和Zn等是海洋中几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研究表明,有些海洋生物,特别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对这些重金属具有很高的积累能力。表1列出了一些重金属在几种海洋贝类生物中的浓缩因子。其它海洋动物如多毛类、甲壳类以及鱼类,特别是它们的肝脏和肾,也能积累很高浓度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4.
阎波  张欣  张轲  陈莉  田丹 《海洋科学》2021,45(1):44-53
采用半静态染毒实验研究了菲和Cd2+单一及复合污染下胁迫9 d和清水释放2 d过程中毛蚶体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和Cd2+单独胁迫能诱导毛蚶体内ROS含量的增加及GSH含量、GST活性的降低,且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对各指标影响愈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毛蚶体内GSH和GST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菲和Cd2+复合污染对毛蚶体内的氧化胁迫效应整体大于二者单独污染。在清水释放阶段,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组各指标均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毛蚶体内抗氧化系统适合作为监测海洋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对多种重金属具高亲和性,在生物体内重金属解毒、必需金属离子调控和体内自由基清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以及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金属硫蛋白不同组织定位及蛋白序列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发挥的不同作用等。我国近海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峻,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生物毒理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在生态毒理领域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汞是熟知的毒物(Bidwell 1979)。近二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海洋重金属的污染在世界许多海区已有发现.关于生物对汞、镉、铅等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和代谢过程,常因生物种类、体重、性别等不同而有差异。如紫贻贝(Mytilus edulis)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分布、生态效应及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塑料通常被定义为最大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引起了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关注.由于粒径较小,微塑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迁移、传递,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海洋中长期停留的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加剧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微塑料对海洋生物行为、生理等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微生物、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效应,并对微塑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海水中重金属的研究比较重视.研究海水中重金属时,不仅要测定它的含量,进而研究其分布变化规律,而且更需要了解它的存在形态和形式,这对研究元素的迁移过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都是重要的。对锌、铅及镉在海水中的无机络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稀土配合物对于大菱鲆体内富集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寡糖稀土配合物(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mplex with Rare Earth,COS-Ree)对于镉在其体内富集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基础饲料组、添加重金属镉试验组、添加镉和COS-Ree配合物试验组(添加COS-Ree浓度分别为125,250,500和1000mg/kg)共计6种试验饲料。对大菱鲆幼鱼(8.9±0.9)g进行为期50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在大菱鲆体内各组织部位的富集积累程度:肝肾鳃肌肉;饲料中添加COS-Ree可以有效地抑制重金属镉在大菱鲆体内的富集积累,提高其成活率。其中COS-Ree添加量为250和500mg/kg的试验处理组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乌贼内脏粉的富镉问题及其饲料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建云 《台湾海峡》1996,15(A00):29-31
乌贼内脏粉已被公认为优良的水产饲料原料,我们却发现其存在大量的镉。本文就乌贼内脏中镉的存在形式、其在水产动物 体内的积累状况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进行试验。因此,乌贼内脏粉的富镉问题并不影响其 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水体中重金属(包括溶解态和颗粒态)的物理迁移过程为基础,建立重金属迁移扩散的数学模式。模式中考虑悬浮物沉降和再悬浮对水体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并考虑咸潮活动引起悬浮物的絮凝沉淀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潮汐河口区重金属迁移扩散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并以镉为例,说明重金属在西江河口区迁移扩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 1 997年 7月的渔业环境监测资料 ,分析了福建省兴化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 ,重金属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水产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 ,兴化湾海水和水产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但大部分沉积物Pb,Zn的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3.
江苏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的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年来江苏王港潮滩重金属Pb、Zn和Cu积累规律研究表明,王港潮滩WG05点位现代平均沉积速率为4.13 cm/a。王港潮间带重金属垂直方向的含量具有趋同性,从表层向下逐步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和亚表聚特征,王港潮滩Fe与Li的相关系数非常显著,超过了0.90,这些潮滩重金属来自岩石风化的可能性较大;Pb、Cu、Al则与铁元素呈负相关,表明王港潮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Cu的含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归一化后,Cu、Zn的归一化值在15年内相当稳定,其中Cu的波动范围在0.4~2之间,Zn在1.5~2.6之间狭小的范围内波动;这说明王港潮滩的Cu、Zn积累主要来自于地壳风化,受物源和沉积环境等自然因素控制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而Pb归一化以后在4个柱状样中都表现出随时间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波动。Pb、Cu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太湖北部沉积物微量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太湖北部柱状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以深层沉积物作背景样品,揭示了重金属垂向变化特征及指示意义。中深层沉积物中重金属Pb、Cu、Ni、Cr与Li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沉积物来源为流域基岩风化产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Ni、Cr与有机碳具有良好正相关性,表明了沉积物受近年来环湖工农业活动影响。中深层沉积物与流域基岩在稀土特征上表现出亲源性;而表层沉积物稀土特征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2009年9月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布情况,发现该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d、Cr、Hg污染分布大致表现为倾倒区范围内含量高,倾倒区外围含量低的趋势,可能是疏浚物的倾倒造成的这种分布特征。分析了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有机碳、粒度的相关性,发现重金属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其中Cr与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1),重金属含量与粒度(沉积物黏土含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的特性,有可能从海水中选择地络合吸附微量重金属元素.1968年,Riley等[1]首先引用Chelex-100螯合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海水中29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解吸试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年4月对涠洲岛潮滩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u、Pb、Zn、Cd、Cr、As的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几种重金属元素的物源.结果表明:涠洲岛潮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元素均未达到污染水平,多数地区存在Cu的玷污,个别地区存在As的玷污;各分析元素较多的累积在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XKZ、W05断面附近区域;Hg、Cu、Zn、Cr显著正相关,以环境背景来源为主,Pb、As较多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刺参在Pb、Zn、Cu、Cd、Cr、Hg和As 7种重金属混合暴露条件下,呼吸树、消化道和体壁组织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与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重金属在刺参组织器官中的富集具有选择性,理论平衡状态下,As、Cd、Cr在各组织的含量分布(CAmax):呼吸树消化道体壁,Cu、Zn分布规律(CAmax):消化道呼吸树体壁,Hg、Pb分布规律(CAmax):体壁呼吸树消化道。(2)刺参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呼吸树组织对Cr离子富集系数最高2298.2,其次是Cu、Cd离子,其BCF均在1500以上,Hg、Pb、Zn和As离子在呼吸树中的富集系数较低。体壁对Cu离子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560.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52.7。消化道对Cu离子富集系数最高603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为8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