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玲 《地理教学》2010,(21):33-35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则称它为“煞声”。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恰当的运用“空白”手法,往往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空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是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若我们能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空白”艺术,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洋平 《地理教学》2011,(16):26-27,17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到位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往往沦为其它两个目标的陪衬和附属,甚至根本无从体现,尤其是碰上教学的重难点时,则是“直入主题”,该课程目标根本就是形同虚设。本文结合一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的教学片段,与各位同仁探讨该目标在新课教学中的达成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1,(16):24-25,61
一、主要背景 试题评析课是常见的复习课型之一。传统的试题评析课,教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非常关注分析解题思路、剖析解题过程;学生则注重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教师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则在教师的“既定”下被“灌输”。师生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思维交互,其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方面的“授”,又是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的被动的“受”。  相似文献   

4.
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可为校内外同行、新老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并且是地理学科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问题”等提供“讨论和剖析、借鉴和研究”的载体,因此,地理“公开课”是中学常规管理和教研组活动的重要抓手,它也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最常用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关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众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在大力实践“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课堂、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沈朝伟 《地理教学》2012,(23):20-21,14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高效的地理课堂也必定有一条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它是教师在反复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思路。教学主线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教学好像“顺藤摸瓜”,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积极推进者和实施者,应在备课时预没、编写一根思维之“藤”(教学主线),并以此流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7.
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新时期的教案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共享教学的愉悦的预设,是一种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预设。  相似文献   

8.
地理知识有两条主线:一是时间,二是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围绕着“时间主线”,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则围绕着“空间主线”,“时”“空”结合,构成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的空间特性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相反,地理学科的时间特性却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过程教学,就是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时间”发展过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校率先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11”高效教学模式。“211”即是在一堂课中,20分钟讲授教学,10分钟精练,10分钟精评反馈,此过程始终围绕“高效”,也使到高效成为可能。从时间成本上看,高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用最短的时间来力求获得最好效果,或者到达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0,(13):17-19
立足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本分,而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则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充分体现。笔者这里所说地理课堂的“实”是指常规教学,一般教学,教师操作起来方便,如参照教科书,或者从网上下载几个案例,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白玲 《地理教学》2011,(9):7-10
一、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机械照搬“活动”的多,深入理解“活动”案例功能的少尽管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教师们对“用教材教”也已经耳熟能详,但受惯性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常常将地理教材奉为“圣旨”,对教学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如何“用教科书教”还存在着某些困惑。一方面,机械照搬和使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所提供的案例,不考虑“活动”内容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12.
因为要评职称而急着到处投稿的事,想必大家很熟悉。在日常工作中也免不了要听到诸如“要不是为了职称,我才不会去整那玩意”之类的话语。认为“教学论文的价值”在于给评职称、评奖、升职等增加砝码,“教学论文”成了个人获取某种利益的工具,相信持这种想法的人不会很少。由此,写“教学论文”的过程就成了一个揣摸编辑选稿意图的过程,“写文章”也就真的成了“做文章”。读者想从这类文章中得到什么启发想必不是一件易事,如果被误导也不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于从明 《地理教学》2009,(11):27-29
一、重“理”轻“地” 先“地”后“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教材也是按照这一顺序编写的。初中主要学习“地”——中国、世界,即了解“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等知识;高中主要学习“理”——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和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即掌握“为什么”“怎么办”等知识。但是,由于现行中学教育体制和高考应试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并没有科学有序的执行好先“地”后“理”这一地理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理大单元教学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地理学科特色,既有助于地理教学从分散、单一走向系统、关联,从琐碎、割裂走向整体建构;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初中地理为例,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育人要素,凝练出“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五个爱国主义教育大单元,并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谈地理德育渗透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明 《地理教学》1998,(2):18-19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一富有启发性.而且特别要注意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德育渗透将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关联”是一个地理学科大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思想。本文介绍了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分析和制定了“区域关联”大概念单元教学背景和单元学习目标,并以“产业转移”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基于“区域关联”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关联意识,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把精心备课和抓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写教学后的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写教学反思?本人结合三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写教学反思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近年学界逐渐兴起“大概念”的相关研究,但存在两个主要误区:混淆地理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以及将大概念教学、情境教学和单元教学混为一谈。鉴于此,本文希望在厘清学界对大概念教学常见误区的基础上,阐明中学地理“大概念教学”的核心主张。本文还以“河流与海洋是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展示大概念教学和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  相似文献   

20.
吴金财 《地理教学》2011,(10):16-17,12
“三维目标”作为一个课改名词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熟知,也是新课改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但是,在课改和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已被严重误用甚至是滥用。最突出的普遍问题是,绝大部分教师都直接将“三维目标”的框架模式机械地套用在课堂教学目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