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浅部、局部不均匀三维异常体的影响,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MT)观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畸变校正.本文针对相位张量不受局部电场畸变影响的特点,研究相位张量分析约束下的大地电磁测深(MT)阻抗张量GB(Groom-Bailey)分解方法.分析由相位张量得到的相关参数,结合初步电性结构维性判断及二维或近似二维电性结构条件下电性主轴方向等信息,设计较合理的GB阻抗张量分解初始模型,提高GB算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在传统GB分解求解模型的基础上,将各向异性参数引入目标函数,并采用共轭梯度法进行模型的最优化求解.理论数据计算结果表明,MT阻抗张量GB分解方法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中电性主轴角、阻抗张量值等参数的选择,相位张量分析约束下的GB分解方法能有效改善算法的稳定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初始模型选择下,较之传统的GB分解方法,尽管各向异性参数仍旧无法求出,但带各向异性参数的GB分解方法在计算效率和结果可靠性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选择实际大地电磁测深点数据进行方法验证,取得了理想的电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大地电磁测深(MT)的观测数据易受到由近地表小尺度非均匀体或地形起伏引起的电流型畸变干扰,消除或压制这种干扰对获取可靠的深部电性结构至关重要.当区域结构为二维时,电流型畸变可采用张量分解等方法予以消除或压制.当区域结构为三维时,畸变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传统张量分解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或无效,严重地制约了MT三维反演技术的实用性.对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电流型畸变的MT三维反演算法,将完整的电流型畸变参数引入到目标函数,并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与电阻率参数同时反演,从而达到压制畸变的目的.该算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所遭受畸变的分布特征,在目标函数中对其进行有效约束;二是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自适应地调整双正则化因子保障算法的稳定和效率.理论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常规三维反演算法不能合理解释数据中的畸变成分,而只能通过引入虚假异常体强制地拟合受畸变数据,从而造成电阻率模型严重失真.与之相比,本文算法能够在反演中自动求解各测点所受到的畸变,获得更接近真实的电阻率模型.  相似文献   

3.
一种简单的大地电磁阻抗张量畸变分解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大地电磁阻抗张量畸变分解方法,引入3d/2d模型,使得全畸变的大地电磁阻抗张量被生意人经,通过对比Swift旋转和Bahr分解后的资料,用联系二的畸变矩阵表示浅层三维电性异常体对区域二维构造的局部畸变影响,通过研究畸变张量矩阵,并对其进行分解,可将局部三维电性不均匀体产生的畸变与区域构造分离开来,从而了解区域构造的维数特征和局部畸变类型及其对区域构造的影响,最后,应用3个测点的实际资料,对这种简单的畸变分解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且应用方便,解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受计算机硬件水平限制,大地电磁(MT)三维反演难以在实际中推广应用,MT数据解释仍以二维反演为主.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二维性特征,但不同的地质构造走向往往不同、MT测线无法与每个构造的走向垂直,这使得实际MT数据并不满足严格的二维反演条件.因此,有必要开展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反演对"准二维"地质构造的适应性研究.本文设计三个理论地电模型,通过三维正演计算获得各测点大地电磁响应,以此模拟实际观测数据.对MT数据进行相位张量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地电模型主要表现为二维性特征.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算法对理论MT数据进行二维反演研究,重点讨论了测线方向、电性主轴旋转策略及反演模式选择,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比分析反演结果,得到如下认识:1.测线方向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小;2.电性主轴旋转角度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大;3.TE+TM联合模式及单独TM模式的反演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当一条测线下方在横向与纵向上存在走向不同的多个异常体时,对整条剖面分测点、分频段进行电性主轴旋转,反演所得结果最可靠.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大地电磁数据解释容易出现假象,采用三维正演技术模拟地形和地表不均匀体的背景响应,对实测数据阻抗相位不变量进行校正,实现更准确的定性分析;对三维异常体模型的合成数据进行一维、二维多参数反演试算,以确定地形剧变区选择反演技术的最佳方案.合成数据的试反演结果显示一维反演水平切片假异常较多,二维反演能压制测向假异常,但不能压制走向的假异常,水平切片多出现测向条带.使用本文提出的阻抗相位不变量校正法扣除地形、地表背景响应,结合一维、二维反演,能使实际资料解释成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6.
当地表存在三维非均匀电导率分布时,区域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 以往对这种畸变研究多假设近地表为三维,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 对于更一般的三维/三维构造,为了分析并消除这种畸变影响,真实反映地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本文实现了三维大地电磁相位张量积分方程数值算法,并研究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相位张量响应. 结果表明,相位张量不仅可以反映一般三维构造信息,亦可有效反映复杂近地表构造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而无须假设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证明相位张量具有较强抗近地表局部非均匀构造干扰能力,能够保持更为一般的三维区域构造信息. 为了加快正演计算,同时保持一定精度,算法采用了积分方程多网格法.  相似文献   

7.
局部畸变问题曾经困扰大地电磁资料反演解释几十年,大地电磁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为剖析局部畸变特点和得到可靠的反演成像结果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成像方法对典型三维局部畸变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电场分量垂直电性分界面的极化模式视电阻率曲线(对应二维情况下TM模式)在穿越低阻异常体界面时,曲线会先上移后下移,而在穿越高阻异常体界面时,曲线会先下移后上移,这与电性分界面处积累面电荷产生的二次电场有关。三维模型中XY模式、YX模式视电阻率和相位在三维异常体附近的水平变化是呈现近似垂向对称的,该现象与电场垂直跨越电性界面时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是吻合的,当测线分别沿X方向和Y方向展布时,三维情况下的XY和YX模式分别对应二维情况下的TM模式。低阻小异常体对区域构造响应的畸变影响比高阻小异常体要严重。低阻小异常体对二维区域响应的两种极化模式视电阻率和相位都有非常明显的畸变影响,相比较而言对TE模式的畸变要大于TM模式,因此我们在做二维反演解释时,可优先考虑拟合TM模式数据。位于小异常体中心上方测点的三维畸变响应虽然与对应真实二维区域响应的差异比较大,但可以等效于某种二维模型响应,这种由局部畸变造成的假二维响应在实际野外数据的解释中是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地电磁观测阻抗实施一种数学变换--"共轭阻抗变换",发现转换后的观测阻抗和区域阻抗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这种特定关系不受电场局部畸变的影响,而且同样不需要关于地下区域结构维性的假设,在区域结构是三维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对转换后的观测阻抗采用已有的Swift旋转方法即可求得区域主轴方位角,然后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取区域阻抗相位、振幅以及畸变因子.同时根据转换后的观测阻抗重新定义了不受电场局部畸变影响的构造维性参数.采用合成理论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和Swift、Bahr、GB、相位张量、WAL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新方法应用于实测资料的解释,发展了一套消除局部畸变和进行构造维性分析的MT精细资料处理技术.进一步的工作是将新算法推广到多点多频,并采用最优化技术分解,发展一种稳定性好、多测点多频点的阻抗张量分解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分解技术,本文提出了两种电性主轴方位的统计描述图像:随频率变化的统计分布成像(频率分布云图)和随测点序列变化的统计分布成像(测点分布云图).这两种图像与传统的统计玫瑰图一起,较全面地描述了最佳主轴的分布特征.在进行构造维性分析过程中,通过定义二维有效因子e2d,来压制一维结构和三维结构、突出纯二维结构的影响.e2d被用于电性主轴的统计加权,有效地起到了滤波的作用;同时,统计成像中还考虑了数据质量的影响.为了得到稳定、高质量的区域阻抗张量数据,提出并实现了共主轴的多测点-多频点阻抗张量分解新算法.最终,完成了以上各项处理手段的可视化实现.本文通过两个理论模型和一个实测算例,以共轭阻抗法(CCZ法)为基础,展示了这一新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井况地表复杂,为准确推断水力压裂裂缝方位,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压裂裂缝监测数据校正方法.本文将复杂地表条件下测点布置不均匀时的电位梯度响应,分解为正常场响应和畸变场响应.利用神经网络估算因测点布置不均匀引起的畸变场响应,通过剔除电位梯度响应中的畸变场量,获得测点布置均匀条件下的电位梯度响应,即正常场响应.采用井地电阻率法三维正演模拟裂缝推断过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可有效估计畸变场响应,提高了利用电位梯度响应推断裂缝方位的准确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Papuan fold belt is made extremely difficult by mountainous terrain, equatorial jungle and thick karstified Miocene limestones at the surface. The high-velocity karstified limestones at or near the surface often render the seismic technique useless for imaging the subsurface. In such areas magnetotellurics (MT) provides a valuable capability for mapping subsurface structure. The main structural interface which can be mapped with MT, due to the large electrical contrast, is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resistive Darai limestone and the underlying conductive sediments of the Ieru Formation. In some areas the base of the Darai can be mappe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by fitting 1D models to the observed MT data. However, in many cases where 2D and 3D effects are severe, 1D interpretations can yield dramatically incorrect results. Numerical and field data examples are presented which demonstrate the severity of the 1D errors and the improvements in accuracy which can be achieved using a 2D inverse solution. Two MT lines over adjacent anticlines, both with well control and seismic data,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1D and 2D inversions for structural models. In both cases the seismic data provide no aid in the interpretations. The example over the Hides anticline illustrates a situation where 1D inversion of either TE or TM mode provides essentially the same depth to base of Darai as 2D inversion of both TE and TM. Both models provide base Darai depth estimates which are within 10% of that measured in the well. The example over the Angore anticline illustrates the inadequacy of 1D inversion in structurally complex geology complicated by electrical statics. The TE mode fits a 1D Darai thickness of 800 metres while the TM mode fits a 1D Darai thickness of 3500 metres, bracketing the thickness of 2450 metres observed in the well. The final 2D inversion model provides a depth estimate of 2250 metres. Four MT lines along the Angore anticline have been interpreted using 2D inversion.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lineaments observed on an airborne radar image and zones of low resistivity within the high-resistivity material interpreted as Darai limestone. These low-resistivity zones are interpreted as fault zones.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3D statics in an otherwise 2D earth. These data were used to test the Groom-Bailey (GB) decomposition for possible benefits in reducing static effects and estimating geoelectric strike in the Papua New Guinea (PNG) field data.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GB decomposition can provide improved regional 2D strike estimates in 3D contaminated data. However, in situations such as PNG, where the regional 2D strike is well established and hence can be fixed, the GB decomposition provides apparent resistivities identical to those simply rotated to strike.  相似文献   

12.
用大地电磁法研究构造走向及维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地电磁GB张量分解法及其对它的改进法 ,可确定出更可靠更真实的区域构造走向 .将分解结果结合传统的座标旋转法所确定的视电阻率、相位、走向、偏离度等响应函数及维权参数进行分析 ,可得到更详细的电性结构维性质信息 .对兰州地区的实测资料研究表明 ,区域电性结构主体呈 2 D结构 ,走向方向大致为南北或东西向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Groom-Bailey(GB)张量分解畸变因子和区域阻抗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通过Swift旋转与GB分解的扭变和剪切矩阵的求逆变换,利用变换后区域阻抗主对角元素为0的条件获得关于扭变因子和剪切因子的超定方程组,采用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其次,由得到的扭变因子和剪切因子,结合Swift旋转确定的走向角和区域阻抗元素的估计,作为非线性最小二乘局部优化算法的初始值,对GB分解定义式的超定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各畸变参数和区域阻抗的解.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对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并通过与已有结果的对比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了方法实际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MT时间序列的小波去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说 ,MT时间序列中噪声的强度与类型是能否取得MT响应参数无偏估计的决定性因素。当MT时间序列中磁场和电场中都含有相关噪声时 ,传统的去噪方法已无能为力。结合小波分析与MT时间序列的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MT时间序列去噪方法 ,讨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噪声识别 ,分析了理论数据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实现的去噪处理 ,探讨了对实测时间序列的固定源和随机干扰的去噪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维/二维地质结构开发了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利用该技术仅需对各个独立测点的大地电磁资料进行分析即可分离和消除由三维局部异常体引起的其附近测点的MT响应函数的形态扭曲畸变。  相似文献   

16.
The Magnetotelluric Phase Tensor: A Critical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带地形的大地电磁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多数基于电性各向同性理论,由于地球内部电性各向异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基于电性各向异性理论研究地形起伏情况下大地电磁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就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首先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引入张量电导率,求得一组关于平行走向的电场分量Ex和磁场分量Hx的二阶偏微分方程,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出Ex和Hx的近似解,并以此求得其他场分量;其次,引入地形因素,改变变量在网格节点中的排列方式,选择交错排列方式从而给有限差分系数矩阵的最大带宽分配合理的存储空间;最后,使用Weaver的方法解决TM模式下,在地-空分界面垂直于构造走向的一些区域存在不同电导率的问题.通过对带地形的二维电性各向异性结构做正演模拟,研究地形因素对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以电性各向异性理论为基础,将地形因素引入对实测大地电磁资料的处理中,通过做二维正演拟合和未引入地形因素的结果做对比,说明电性各向异性现象的普遍存在,认识地形因素对观测大地电磁场的影响,为今后分析解释实测大地电磁资料包含地形因素和电性各向异性情况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