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新疆16个主要城市2015—2022年40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6类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大气污染物以颗粒物为主。(2)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由南往北逐步降低,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和田的春季,达六级污染(546 μg·m-3);PM2.5浓度在春季、夏季、秋季与PM10浓度分布特征一致,冬季中天山北坡城市浓度明显升高,全年最高值出现在五家渠市冬季,达五级污染(172 μg·m-3);四季PM10和PM2.5浓度最低值均在阿勒泰市,空气质量优。(3)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市颗粒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阿勒泰市两类颗粒物浓度整体较低,空气质量均为优良等级。乌鲁木齐市PM10及PM2.5浓度在冬半年较高,两类颗粒物均在2017年1月达到最高值,达五级污染。喀什市PM10浓度在2—5月较高,PM2.5浓度在10月至次年5月较高,两类颗粒物均在2016年3月达到最高值,达六级污染。(4)两类颗粒物浓度日变化相似,阿勒泰市四季均在23:00时前后较高,乌鲁木齐市春、夏、秋三季在00:00—02:00较高,冬季在22:00时较高,喀什市春、夏、秋三季在夜间01:00时前后较高,冬季在13:00时较高。  相似文献   

2.
沈阳空气质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2000年3月至2002年4月20日沈阳市区5个大气自动监测子站的SO2、NO2和PM10资料分析了沈阳城市空气污染平均状况、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得出:(1)沈阳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日值温度NO2达国家空气质量要求标准,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好范畴,而SO2和PM10超标,属于轻度污染;PM10为沈阳城市首要污染物;(2)沈阳城市空气污染冬季最重,其次是春季,夏季最轻;一天中08时和19时左右污染严重,15时和02时左右污染较轻;(3)近市中心区点(太原街,中街一带)空气污染相对重些,各区点空气污染状况差异冬季更为明显;(4)影响沈阳城市空气污染浓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风速和风向。  相似文献   

3.
乌海市空气污染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7年乌海市区大气中SO2、NO2、PM10浓度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乌海市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海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是SO2;从2005—2007年日平均值看:SO2、PM10呈下降趋势,NO2略呈上升趋势。SO2、NO2、PM10的浓度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利用库尔勒市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州政府、棉纺厂、开发区三个环境监测站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市空气质量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污染天气发生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站污染天气出现频率分别为49.4%、40.9%和34.7%,符合州政府>棉纺厂>开发区的分布规律。三站污染天气均是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到44.7%,39.4%和48.5%,其次为秋季、冬季和夏季;(2)库尔勒市首要污染物中, PM10的频率最高,其次为PM2.5,CO、NO2、O3及SO2出现频率均低于10.0%。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三站出现频率为33.9%-36.3%,PM2.5则是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三站出现频率为59.1%-86.4%;(3)库尔勒市污染天气和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符合傍晚与夜间高,白天低的变化规律。污染天气发生频率最高值出现在0:00时,最低值出现在6:00-7:00时,重污染天时延迟到9:00时。上述结果表明库尔勒市春季周边自然污染源的排放与输送对该市的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CUACE系统,利用2015年4—5月沈阳市大气环境观测数据对沈阳地区春季空气质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校验和修正。结果表明:CUACE模式对6种污染物(PM10、PM2.5、NO2、O3、SO2和CO)质量浓度的预报值普遍小于观测值,对PM10浓度的预报存在严重低估。CUACE模式预报的沈阳地区春季日首要污染物多为PM2.5,而观测表明沈阳地区春季PM10和PM2.5为日首要污染物的日数相当。同时,CUACE模式预报的空气污染等级与实际观测的空气污染等级相比存在较高的等级偏差率。利用污染物观测浓度和预报浓度之间的线性拟合公式修正CUACE模式的预报结果,修正后首要污染物的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同时空气污染等级的预报准确率也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50.0%—80.0%。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CAPPS3在福州市的应用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各季节CAPPS3预报福州市3种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及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以及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夏秋季节CAPPS3模式3种污染物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冬季NO2和春季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较低,错误等级预报多数偏高;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模式对天气形势的变化反应不灵敏,特别是污染物浓度突变时,预报能力较差,当天气形势稳定时,预报效果较好;CAPPS3模式浓度预报值较监测值有偏大和滞后的缺点;相关系数及综合评分结果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CAPPS3总体预报效果较好,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预报,适合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通辽市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资料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PM10年均质量浓度为85.92μg·m-3,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PM10季均质量浓度特征是春季冬季秋季夏季,PM10月平均质量浓度与季节分布基本一致;(3)PM10质量浓度在一周中呈现出单峰变化的特点,不同季节PM10质量浓度周变化不同;(4)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PM10浓度峰值从夏季到冬季逐渐推迟,这主要与日出日落时间和其他气象条件,以及上下班交通高峰相关;春季峰值还与沙尘天气发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铜川南、北市区近10a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铜川市空气能见度与空气污染API指数(I)对应关系较为复杂,气温、气压、湿度、风等气象条件对污染物分布具有综合性影响。北市区能见度近3a有所下降,三种污染物的API指数I(PM10)、I(SO2)、I(NO2)10a来缓慢下降,表明空气质量在好转;南市区能见度年际变化不大,I(PM10)变化幅度较大。南、北市区I(PM10)、I(SO2)、I(NO2)均为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空气污染均是PM10最大、SO2次之、NO2最小。相关分析得出,南市区I(PM10)与相对湿度反相关性最好,I(NO2)与日平均风速相关性最好,I(SO2)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北市区I(PM10)仅与空气湿度反相关显著。南市区冬季风越大,能见度越好;而春、夏、秋则相反,风速越大,能见度反而降低。年平均风速较大时,大气能见度条件相应较好,较大的风速更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当相对湿度较大时,大气能见度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晋城市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对晋城市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国控点、小型站和微型站PM2.5及PM10小时浓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及与气象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在冬、春季节具有明显差异,冬季PM10与PM2.5高值区主要位于东北部及东南小部分区域,春季PM10高值区位于城区南部区域,PM2.5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城区。晋城市城区和郊区PM10与PM2.5月均浓度整体呈单峰型变化,PM10在4月份最高(157.54±5.67μg·m^-3),PM2.5在1月份最高(94.08±2.25μg·m^-3)。冬季PM2.5/PM10平均为0.57,春季平均为0.45。颗粒物小时浓度的变化呈现单峰单谷的型式,冬季PM10与PM2.5小时平均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10时,春季均出现在09时。监测期间晋城市PM10与PM2.5的小时浓度值与相对湿度有较高的正相关性(p<0.01),与风速、风向有较高的负相关性(p<0.01),与温度和气压的相关性较低。冬季,东北至正南风向时,PM10与PM2.5的浓度普遍高于西北风向时的浓度,对晋城冬、春季国控点颗粒物浓度贡献率最高的风向风速为东南偏南风向,风速在1 m/s以内。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山东省近6a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发现影响山东省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PM2.5和PM10),山东省PM2.5年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轻污染标准10%以上,PM10年平均浓度基本接近轻污染标准值,其余四种污染物(SO2、CO、O3和NO2)浓度均低于轻污染规定标准,因此山东省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是减少颗粒物。分析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发现:11—1月山东大气污染最严重,6—9月污染较轻;济南周四污染相对最轻,周六到周一污染较重;每日15—17时是空气质量最好的时段。分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发现:O3浓度半岛地区较其他地区高;SO2浓度鲁中地区较高;CO浓度鲁西北和鲁中较高;NO2、PM10和PM2.5浓度分布基本一致,除半岛地区外,其他地区均维持较高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省会城市PM10污染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省会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2001-2005年逐日大气污染指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HYSPLIT轨迹模式,分析了各城市中度以上大气污染过程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以后,四省会城市的大气质量都有好转的趋势;大气污染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季(南京)和冬季(其他城市);11月和3月是大气污染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上海PM10与NO2和SO2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合肥PM10与NO2和SO2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上海略差。两城市都是PM10与NO2之间的偏相关系数远大于与SO2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各城市的PM10浓度都与另外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尤其是3,4月份。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造成本地区中度以上大气污染的气团以西北来向为主。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空气污染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 1995~ 2 0 0 2年呼和浩特市区空气污染物PM10 、TSP、NOx、NO2 、SO2 浓度的实际监测数据 ,统计分析了呼市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呼市市区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冬、春季比夏、秋季污染严重 ,采暖期比非采暖期污染严重 ;PM10 、NO2 、SO2 都有明显的年变化 ,SO2 的浓度值呈逐年减小趋势 ,PM10 、NO2 的浓度值在近几年是增加的 ;月变化呈单峰型 ( 1和 12月达最高值 ,7和 8月达最低值 ) ;日变化冬夏季为双峰型 ,8~ 10时出现主峰值 ,2 0~ 2 4时出现次峰值 ,春季PM10 为三峰型 ,17~ 18时为主峰值 ,1~ 3时和 8~ 11时为两个次峰值 ;大气颗粒物是呼市首要的污染物 ,居民区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用 2003-2005 年宣城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PM10、NO2、SO2自动监测资料、宣城市气象台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宣城市区空气污染浓度、典型大气持续高污染过程形成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PM10、SO2平均浓度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增大,NO2平均浓度冬季明显偏小;PM10、NO2、SO2浓度存在准12 d周期变化.典型大气持续高污染过程的环流形势是500 hPa沿海为低槽,槽后为弱冷平流区;地面为宽广的均压区.1000~925 hPa主要为下沉气流;且上层增温明显大于低层,气层稳定度增大,这两种因素均使污染物扩散受阻;1000~700 hPa各层风力微弱,不能将污染物输送至远处,造成污染大气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2007—2011年春季(3—5月)呼和浩特市逐日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日平均值进行了分析,得出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呼和浩特市近5a春季环境空气出现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污染天气的唯一的首要污染物;在此基础上,对发生在2011年春季(3—5月)内蒙古中西部沙尘天气下,呼和浩特市同期首要空气污染物的变化做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预报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东省聊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各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探讨了聊城市大气污染的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聊城市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质量日数所占比例高达70.0%,大气中SO2、NO2、CO、PM2.5和PM10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即冬季各种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夏季。日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出现日数最多,其次为SO2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冬季出现偏多,臭氧8 h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夏季出现相对较多。聊城市5种污染物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M2.5PM10NO2COSO2,其中PM2.5与PM10分担率大幅高于其他3种污染物,说明聊城市大气污染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与细颗粒物主导的类型。相关分析发现,PM2.5和PM10具有来自相同或相似污染源的可能性,扬尘与化石燃料使用是PM2.5和PM10污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塔里木盆地西侧喀什市的大气污染问题,采用多站点、多种污染物数据,分析2015年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特征。总体来看,喀什市主要以颗粒物污染为主,即PM10、PM2.5污染严重。从季节上来看,喀什PM10 平均浓度为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特点,而PM2.5则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点。如PM10平均浓度春季最高,为504.2μg/m3,这与喀什春季气候特征有关。从日变化来看,PM10的日变化曲线四季除春季外都为双峰结构,春季为多波动型;PM2.5的日变化曲线秋、冬季为双峰结构,春、夏季为波动型结构。总体来看,两类污染物浓度全天的较大值都出现在午夜1:00与下午13:00左右。从空间分布来看, PM10浓度总体上是城市北部低、东南部高的特点;PM2.5浓度四季呈现城市西北部低、南部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东胜区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东胜区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2005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每日SO2、NO2、PM10浓度监测值和2005-2007年SO2、NO2、PM10平均值,分析了东胜区主要污染类型、污染物来源以及东胜区近3年SO2、NO2、PM10监测值日、月、季、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了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丽水2012年9月—2014年3月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丽水空气污染物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丽水空气质量优良率约80%,高频首要污染物依次为PM2.5、O38、PM10、NO2;各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时间、季节特征明显:早晚高峰时段污染物浓度普遍偏高,冬季—初春是一年中污染较重季节,尤其春节期间PM和SO2浓度急剧上升。各主要污染物质浓度随气象因子的变化各有特点:CO在气温较高、晴朗微风、高层层结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浓度较高;NO2在气温适中、湿度较大且无明显降水时浓度较高;SO2则在气温适中、湿度较小、晴朗微风的天气条件下浓度较高;O3则在高温干燥天气时浓度较高;PM在干燥、气温较低、连续晴朗、微风、高层层结稳定时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东胜区2007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5a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资料,统计分析了各城区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得到:⑴总体来看,乌海市空气质量较差,其次是包头市,东胜区最好;⑵PM10浓度值变化幅度最大,日最大值均出现在3—5月的沙尘日中,SO2最大值都出现在冬季采暖期;⑶各地均是12月出现污染日数最多,其次是1月;⑷从2007年开始,空气质量状况逐年好转。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贵阳市9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2013年1月—2016年6月的逐日污染物监测资料,以涵盖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6种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来作为表征空气质量的特性值,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对贵阳市空气质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市总体空气质量较好,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为主,而又以PM2.5居多。(2)贵阳市月平均AQI值在1月最高,7月最低。6种污染物中,O3总体呈波动型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0月,11月为全年最低值。除O3外,其余各污染物均呈现以7月为低谷,12月—次年1月为高峰的分布特征。(3)四季中,AQI值分布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污染物中,除O3外,其余浓度均表现为冬高夏低,而O3浓度则为春高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