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山东鲁08井除受气压对水位影响外,降雨对井水位亦产生“效应”,在1980年六次降雨中(降雨量超过10毫米时)均引起该井水位突升。1毫米降雨量可引起井水位上升0.6毫米,水位上升迟后于倖雨1—3小时。产生原因与该井水文地质条件、井的灵敏度高有关,井水位上升是由于降雨水体形成附加应力而引起。  相似文献   

2.
黄骅井水位2006年以来出现多次快速上升变化,水温有同步或滞后下降。通过水位加卸载试验和井管水体温度梯度测量,结合井孔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黄骅井水位快速上升变化多数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水温在水位大幅度快速上升变化时产生的同步或准同步下降,是次生效应,冷水下渗说对其有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西石泉井水位多次出现的阶降变化,从观测仪器、井孔装置、周边地下水开采、区域降雨、井区河流及水库水位变化、地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泉井区附近的石泉水库放水和汉江水位升降会造成石泉井水位的突升-突降变化,但石泉井水位出现的系列阶降变化与仪器故障、地下水开采、井管漏水、远场大震同震效应、区域应力变化以及附近河流水库水位变化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4.
宝坻新台井水位对地下水开采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以宝坻新台井为中心、半径约3 km地域范围内的地下水开采井的调查结果、宝坻新台井概况和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对重点影响井——杨家口村生活井的抽水实验,就宝坻新台井水位对周边地下水开采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坻新台井对周边地下水开采的响应是邻层抽水效应的结果,井管漏点、含水层组间"通透"很可能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杨家口村生活井开采地下水时宝坻新台井水位分钟值曲线会出现下降型畸变,开采结束后逐渐恢复,响应的滞后时间在1 min之内;杨家口村生活井持续开采地下水7 h实验过程中,宝坻新台井水位分钟值曲线下降型畸变持续存在,未呈现出"平衡状态";宝坻新台井水位对周边地下水开采的响应可能是由于井管存在漏点或井管外存在空隙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部分油井油、水、气动态资料。歧口647井、塘11井、塘12井、旺11井震前2—5个月分别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最大异常幅度约为正常背景值的1—3倍。塘18井震前半个月出现突升突降变化,幅度竟达震前值的15倍。可以认为这种变化是芦龙5.3级地震前的短临震兆信息。文章还就油、水、气动态变化形成机理作了解释,提出自喷井测试构造应力活动的最佳观测方法是闭井测压。  相似文献   

6.
福建永安井水位大幅度异常变化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18日起,永安井水位出现持续的大幅度上升变化。经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该井附近的另一口多年开采的井孔,于2001年7月17日突然停止抽水,从而使永安井的地下水补给量增大,造成水位大幅度上升。深入分析该井水位变化的成因,为研究邻井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例,对于识别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民静水位自2016年7月22日开始出现转折上升变化,至2016年9月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达1.2m,但同井水温变化平稳,未出现同步变化。通过对水位井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发现,水位井北东约50m处的大型挖土坑大量积水可能是造成水位转折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区地质特征、井水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降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水位转折上升变化与附近土坑开始大量积水在水源、空间、时间和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认为新民井静水位大幅度转折上升变化为附近土坑降雨积水干扰所致,排除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套管井应力集中诱导井周波速各向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套管井中应用正交偶极声测井检测地层各向异性和确定异常构造应力的需要, 本文通过求解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套管井的应力场分布,应用声弹性理论说明应力集中对套管井井周弹性波速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了波速空间分布对加套管后的正交偶极各向异性声测量的影响.井孔、套管、水泥环和地层系统的复杂性改变了原裸眼井情况地层中的应力场分布,使应力集中的范围明显缩小到井眼附近.对应不同方位径向偏振横波的交叉点向井孔附近移动.横波波速空间分布的方位极值规律发生变化,但纵波波速空间分布的方位极值规律不变,仍能提供最大远场构造应力施加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天津塘沽地区三口石油深井油、气动态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介绍了塘11井、塘12井和塘18井所处的构造部位、井孔资料、油气动态变化及观测仪器和方法。详细分析了自1980年到1984年期间塘11井和塘12井井口压力、塘18井溢油量和逸出气量动态变化与唐山震区较大余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列举了一些典型震例。通过震例指出,石油深井油气动态异常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短,属短临地震前兆异常类型。文中最后讨论了石油深井油气动态异常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聊城地震水化站水温观测井于2008年8月出现奇异变化,水温大幅度指数型下降。作者在收集分析井区-水文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奇异变化的可靠性、产生的原因及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奇异变化可能是井管老化微裂,导致新的低温含水层中地下水渗入井内而引起的,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多层套管井中的套管-水泥以及水泥-地层在径向上的分布较单层套管井界面多且径向分布范围更深.目前还未有针对多层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具有工作频率低径向探测深的优势,本文通过实轴积分和三维有限差分计算了偶极子声源在不同胶结状况的双层套管井中激发的声场,旨在探讨偶极子阵列声波在双层套管井中评价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胶结状况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在两层套管之间充填泥浆时,全波波形中可明显观测到地层弯曲波和套管弯曲波,若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充填水泥套管弯曲波的慢度明显高于充填泥浆时的慢度值;在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胶结的水泥出现缺失,套管弯曲波的频散曲线会处于完全胶结与完全无胶结之间,其变化量与水泥在外层环空的占比近似成线性关系,几乎不受水泥缺失的径向位置影响.由于偶极子声源的指向性,套管弯曲波的响应特征主要受与声源振动指向的方位扇区胶结状况的影响;在两层套管之间充填水泥时,若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充填泥浆,仍可观测到套管弯曲波,模拟波列提取的套管弯曲波的频散曲线与解析解计算的频散曲线吻合,两层套管通过水泥胶结在一起,其弯曲振动的传播速度稍有增加,类似单层套管厚度加厚的响应特征.两种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均表明套管弯曲波对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的充填介质敏感,验证了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在双层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成都区内的跨断层测量资料,计算了有关断裂带上各断层的垂直活动年速率并分析了断层活动的性质。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的垂直活动年速率一般每年在0.1毫米以内,龙泉山两侧断层活动显示龙泉山每年约以0.1毫米速率抬升,蒲江断裂的北西盘近年以每年0.31毫米的速率相对南东盘抬升。各断层活动都具有压性。根据几条水准路线重复测量结果,计算了各处的地壳垂直形变率,大部地区相对都江堰市为沉降区,除绵阳、安县一带年沉降速率为3毫米外,一般沉降速率都较小,成都市区沉降年速率仅为0.3毫米,只有汶川附近为上升区。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2月28日晋10-1井水位突升,文中研究了晋10-1井附近的环境,分析了与井水位变化的相关事件,得出霍州电厂水源井系水是晋10-1井水位短周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衡水冀16井水位2016年经常出现有规律的大幅度异常波动变化,具有小幅下降—持续上升—小幅上升—持续下降变化形态,日变最大幅度0.73 m。通过现场核实,发现观测仪器工作正常,附近鱼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增加辅助观测仪器同井对比水位观测,并对鱼场2口冷水井进行抽水试验,分析衡水冀16井水位异常变化原因。结果显示,衡水冀16井水位大幅波动异常变化可能因冷水井1抽水所致,冷水井2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属套管井中电磁测井响应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金属套管井中有限尺寸线圈的电磁响应特征,讨论了井眼泥浆参数、套管参数和不同线圈尺寸对电磁测井响应的影响,考察了金属套管中电磁测井对地层电阻率变化的灵敏度.径向非均匀介质的模拟计算表明,在套管井中井眼泥浆对电磁测井的影响较大,必须进行校正.在低频条件下,井间测量响应中金属套管与地层的电磁响应是非耦合的,两者可以分离.在套管参数一定时,套管响应与地层的响应的比值近似一个常数.电磁响应对地层电阻变化的灵敏度分析显示,井间电磁测量在储层研究尺度对地层电阻率变化响应灵敏,套管引起的衰减稳定.在其它参数相同的前提下,线圈直径的增大有助于有效电磁响应信号的增强,给大井间距测量提供了可能.不同磁导率金属套管的电磁响应分析表明,电磁测井中,采用非磁性或弱磁性套管要优于一般的铁磁性套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无水注入情况下,中心受压的大理石板(60060020毫米)破裂前,P波走时变化的实验结果。 路径穿过未来裂缝、靠近受压中心时,走吋上升一回降;不靠近受压中心则走时只上升。路径近于平行且靠近未来裂缝,走时一般不变。路径不穿过未来裂缝和受压中心,发射点附近形变小时,走时不变;发射点附近形变大时,走时一般下降。路径穿过受压中心吋,有些走时先上升后恢复再下降。有些则下降后回升。 这说明在岩石破裂前,破裂孕育区附近同时存在P波速正负异常区和正常区。 同时还观测到,P波速度负异常区随中心压力增加逐步扩大。 由裂缝一侧波源所得的正常区正好是由另一侧波源所得的负异常区。   相似文献   

17.
昌黎井水温潮汐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昌黎井水温具有潮汐变化特征, 并且与该井水位的潮汐动态同步。 该文对比分析了井水温潮汐特征产生的可能原因。 认为井水温潮汐现象在井管内任何深度不一定都有反映, 能够显示温度潮汐周期性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 一是井管水体具有足够大的温度梯度, 水体上下周期性运动时, 温度探头可以捕捉到水体的温度变化; 二是井-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换量的多寡引起水温同步的周期性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昌黎井水温潮汐现象是次生效应, 水温潮汐动态与井孔管路特殊结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深井中采用多层套管实现层间封隔的方法已非常普遍,对多层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还未有针对外层套管与地层之间水泥胶结评价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仿真了单极声波测井在双层套管井中的响应特征,探讨了利用套管波幅度和斯通利波频散特征识别外层套管与地层之间环空是否胶结水泥的可行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两层套管之间胶结水泥时,套管波的幅度或衰减对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是否胶结水泥非常敏感,外层环空若充填水泥则全波中的套管波幅度降低明显;在两层套管之间充填泥浆时,全波波形中首先到达的套管波幅度较大,其对外层套管的胶结状况不再敏感,通过对接收的阵列波形做频率-慢度相关分析发现,在外层套管和地层之间胶结水泥后,井孔内接收到的低于10 kHz的外斯通利波慢度明显增大,仿真波形的处理结果与解析计算的斯通利波的频散曲线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可尝试利用内层环空激发的外斯通利波判断外层套管与地层之间是否胶结水泥.  相似文献   

19.
套管井贴壁声波测井仪器在固井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利用三维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首次研究了贴壁声源在套管井中激发的非轴对称声场特征,给出了测井声源在贴壁固体弹性介质中激发时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的全波波形与测井仪器在实际井中记录的波形吻合较好,这为利用数值模拟方式开发贴壁声波仪器的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套管井不同胶结状况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贴壁声源在套管井中激发的声场特征和传播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加载声源的贴壁滑板的存在大大压制了套管中弯曲型Lamb波的幅度;套管中传播的拉伸波的幅度相对较强,其泄漏到水泥中的声波传播到水泥和地层界面时发生反射,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特征携带了水泥环第二界面的胶结信息.数值计算结果为利用贴壁声源激发接收的波形实现水泥环第二界面井周不同角度上的胶结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典弹性波理论往往在套管与水泥环之间增加一层流体环来模拟套管与水泥环之间胶结差时的测井响应,但流体环的存在,使得套管与水泥环之间缺失了剪切耦合,即使几个微米的厚度,套管波幅度也会明显增大,接近甚至超过自由套管时的30%.因此经典弹性波理论常常无法解释现场测量数据中套管波幅度的渐变现象.实际套管井中胶结界面粗糙或不规则起伏使套管与水泥环界面两侧介质有所接触,往往存在剪切耦合,用剪切刚度和法向刚度表达的滑移界面理论应用到套管与水泥环或水泥环与地层界面的胶结响应,可模拟界面从完全胶结到完全不胶结的过渡状态.通过将滑移界面理论模拟的波结构与在套管与水泥环之间加一层软固体层时的经典弹性波理论模拟的波结构对比,验证了滑移界面理论在模拟水泥胶结时的适用性.滑移界面理论与经典弹性波理论结合分析了水泥不同胶结状态下井孔内外声场的辐射特征,随着界面水泥胶结质量的下降井内接收的套管波以及套管波泄漏到地层中的纵横波幅度逐渐增强,透过井壁辐射到地层中的纵波和横波逐渐降低.将滑移界面理论应用到套管井水泥胶结状况的模拟,弥补了经典弹性波理论在模拟水泥胶结测井响应时的局限性,也为定量刻画水泥环界面的耦合刚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