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完成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预警结果质量评估,对各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率、预警时效性、震级偏差、震中偏差进行统计分析。以2022年1月1日至8月31日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内的24条人工正式速报地震事件为基础,对新疆地震预警工程中EEW系统、JEEW系统预警首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通过决策系统融合EEW与JEEW产出结果后进行发布,预警时效性小于10 s的预警地震事件7条,占比46.7%,震级偏差0~0.7,平均0.4,震级偏差全部小于1.0的地震事件占比100%,震中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事件14条,占比93.3%。综合分析,新疆两套地震预警系统对重点预警区内MS3.0以上地震事件基本都能产出预警结果,决策系统发布结果在准确性方面基本满足预警要求,预警时效性方面有待改进与加强。  相似文献   

2.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平均台间距为10km,首台触发后3s、震后6s发布首次处理结果,与编目结果相比,震级偏差为-1.3,震中位置偏差为2.6km,盲区半径为18km。随着参与定位台站数量增多,震级与位置偏差越来越小,但震级仍整体偏小。河北地震预警网台站产出质量整体较高,其中烈度台作为地震预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预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地震震中距200km范围内,烈度台平均信噪比为48,震中距50km范围内平均信噪比为112,符合预警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台站布局基本合理,波形质量较高,地震预警系统处理软件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7.4地震。四川地震预警台网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本次地震预警结果。本文针对四川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的8次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及预警减灾效能进行了分析。此次地震震中距四川地震预警网55km,首台触发后12.19s发布首次预警处理结果,前5次预警处理结果用时距离首台触发时间均小于35s。与正式地震目录对比,第1次预警处理结果震中位置偏差为17.1km,震级偏差为-1.8,盲区半径为121km。随着参与计算台站数量增多,震中位置偏差和震级偏差不断减小,盲区半径不断增大。由于地震破裂时间长和台站限幅等原因,8次预警震级均偏小。本次地震预警的有效获益区为震中距121~324km的环形区域,此区域内减灾效能显著。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对于网外大地震预警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试运行以来触发预警系统的地震事件,分别统计并分析JEEW、EEW系统的记录及报送数据,结果表明,(1) JEEW系统首报用时均在10 s以内,震级偏差平均值为0.69,震中距偏差均在10 km以内,偏差在5 km内占比达89.36%;EEW系统首报用时在10 s以内占比为64.7%,震级偏差均值为0.60,震中距偏差在10 km以内,占比为76.47%;(2)编目震级M3.0以上地震事件,JEEW系统结果显示:首报用时在4~6 s,震级偏差0.3~0.6,震中位置偏差值0.7~3.5 km;EEW系统结果显示:首报用时在3~8 s,震级偏差值0.0~0.6,震中位置偏差值1.0~5.2 km,因此,3级以上地震事件预警用时较短,定位结果相对精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广西区域地震预警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2016年部署了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地震预警系统运行正常,多次实现了针对广西地区的地震预警。针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5.2级地震的预警事件,对预警系统各主要环节进行检验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台网平均台间距25 km左右及波形数据延时约4 s的条件下,与正式报相比,地震预警系统首报发布时间距离首台触发用时10.2 s,其中等待触发时间3.1 s,震后12.0 s,震中距离偏差18.5 km,预警震级偏差0.3;终报震中距离偏差4.4 km,预警震级偏差0.2。结果表明,地震预警系统在广西北流5.2级地震预警事件处理上具备较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备了一定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震预警震级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震预警系统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实效.由于地震预警系统应用中的高度时效性要求,预警震级计算是整个地震预警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本文回顾总结了地震预警研究中采用的一些震级计算方法,并将其归纳为三大类算法:与初始周期相关的算法、与初始幅值相关的算法和与初始强度相关的算法.对每种算法都做了详尽介绍和仔细分析,同时列举出与该算法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算法的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地震观测台网的实际情况,作者推荐τc、Pd两种方法作为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优先采用的两种预警震级算法.  相似文献   

7.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j7.3级地震,触发了日本气象厅地震预警系统,系统在首台触发后5.6s发出震级为Mj6.3级的预警第1报,首台触发后10s对公众发布警报、预警震级为Mj6.4级。基于多类型特征参数输入的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震级估算模型(SVM-M),利用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近海Mj7.3级地震获取的日本K-net强震动观测数据,分析SVM-M模型在该次地震中首台触发初期(首台触发后1~10s)的震级估算效能。结果表明:SVM-M震级估算模型,在首台触发后1s即可给出Mj6.3级的震级估算结果,与日本气象厅在首台触发后5.6s发布的预警第1报震级相同;随着时间窗的增加,首台触发后5s和10s,SVM-M模型的震级估算结果分别是Mj6.7级和Mj6.6级,均大于日本气象厅首台触发后10s对公众发布警报的预警震级。该次地震的离线模拟结果表明:SVM-M模型可在地震发生初期有效提高地震预警震级确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6.8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6.1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1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基本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地震矩张量、余震精定位、地震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合上述应急产品,对本次地震进行了研究,初步刻画了地震的构造环境、震源特征、断层形态和受灾区域,并分析了地震成因。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是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雪门坎—磨西断裂上的一次倾角近直立的走滑型事件,自起始破裂点向南东破裂,破裂长度约20km,最大滑移点深度约6km。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NW—SE向展布,长度约50km,深度主要集中在3~14km,展布方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震震中处断层倾角近乎垂直,与震源机制揭示的特征一致。烈度速报推测与地震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80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505km2,涉及17个乡镇。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隆升和高原上地壳物质向南东挤出,导致鲜水河断裂南东段雪门坎—磨西断裂上积累的应力的一次快速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9.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事件共处理出574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每个地震事件平均约有20个连续...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地震预警系统基本都是通过地震台网来确定地震的震级并对地震进行定位,其预警准确性的提高主要依靠台网密度的增加。基于地震预警原理以及传感器技术,本文首次探讨了仅用单台地震监测传感器快速测定地震基本参数的可能性。设计了一种用于地震预警的地震监测传感器模块,阐述了确定地震参数的算法。该传感器模块能自动捡拾P波的到时,然后利用P波的初动信息确定地震的方位角,最后利用P波到达后前3s加速度数据确定地震的震级、震源距,并发出警告,达到地震监测及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选取山西地震台网2021年9月—2023年3月的实际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编目结果为依据,将预警台站编目定位结果和正式编目结果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偏差做对比,梳理地震基本参数的偏差范围,探讨预警台站地震定位精度。总体来说,预警台站定位的地震基本参数数据结果整体可靠,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预警系统的预警步骤来探讨影响获得预警时间的因素,并与瑞士地震台网预警延迟各步骤进行对比,得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为7.6s。提出地震波到台站所需时间的算法,较震中假设在台站中间的传统算法更为准确,在此算法下采用双台法和四台法计算接收地震波所需时间,得到中国地震预警延迟时间。讨论双台法和四台法在不同震源深度和台站密度下对预警盲区大小的影响,在台间距小于20km时,2种方法预警盲区差异不大。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在台站到达一定密度时,预警系统仪器延迟时间缩短比台站加密对预警盲区的缩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评估和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凯  温瑞智  彭克银 《地震学报》2016,38(1):146-154
本文从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和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两个角度出发, 研究了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潜在震源各个震级档的年平均发生概率进行计算, 并结合以兰州市为中心布设的80个强震预警台站信息, 计算了有效的预警时间及地震烈度. 基于生命易损性模型方法, 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系数; 采用基于宏观GDP的损失评估方法, 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经济损失, 分析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社会效益. 计算结果表明: 减小地震预警盲区范围对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效能非常关键;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台网布局应重点考虑布设区域的人口密度、 经济情况及地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常用的均方根值法和噪声功率谱法不能消除不同传感器记录的噪声干扰,为提高噪声水平计算的准确度,本文选用最大概率峰值位移作为背景噪声评估指标。基于可靠的噪声数据,借鉴震级-最大距离监测能力法并考虑预警时效,提出了地震预警最小震级评估方法,系统评估福建三类传感器网及其融合网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和预警首报时间。结果表明:测震强震融合网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高于单测震网,但明显低于强震网;强震烈度计融合网与单烈度计网的结果相近;三网融合后95%区域的地震预警最小震级约为ML3.2。由于烈度计网比测震和强震网密集,其预警首报时间最短;三网融合相对于单测震网或单强震网,其震后地震预警首报时间得到了明显缩短,预计95%区域的首报时间为4—6 s。本文研究为福建省的台网布局的优化和重点区域监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速报地震,通过对比自动地震速报和人工地震速报结果,对自动地震速报系统产出结果进行偏差分析。该时段内自动速报系统共产出国内地震事件216次,漏报49个地震,未发生误报地震。自动速报地震震中位置平均偏差为6.7 km,震级平均偏差为0.15,平均用时119 s。震中位置偏差较大主要由台站分布不均匀、缺少近台、台站空隙角过大及系统自动拾取的震相误差较大所致。震级偏差较大主要是震级转换算法不合理等造成的。自动速报漏报地震与系统在地震定位时初至到时信噪比较低、台站分布不均匀和地震的孤立性等有关。此外,还对全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预警试运行系统于震后7.5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2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于震后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林南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 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E向,与震中附近断裂方向一致; 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区域面积约528km2,Ⅶ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694km2。  相似文献   

17.
加利福尼亚南部地震预警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前的防震减灾工作是通过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和震后快速通告以减少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这里我们介绍短期危险预警系统的地震学设计并说明其可行性。使用过去地震的数据说明,我们的地震预警系统(ElarmS)可以与当前的TriNet仪器一起,在破坏性的地面运动来临前的几秒至几十秒内发布警报。该系统使用P波到达的频率成分确定地震震级。这是一种可以在任何破坏性地面运动发生前确定震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21年2月13日晚,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7.3级地震,产生强烈振动,此次地震被认为是"3.11"地震的余震。首先介绍了PLUM方法的原理及日本气象厅地震预警系统对于PLUM方法的应用,评述了JMA地震预警结果。通过模拟PLUM方法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由预测精度和有效预警时间两个指标来评估该方法的性能,并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预警信息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受限于地震数据以及PLUM方法本身的原理,在震后第24 s发出第一次警报,不及使用P波预警与PLUM相结合的JMA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在地震前期0~40 s处于烈度剧烈上升阶段,预测精度较差;40 s之后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预测精度高达100%。PLUM方法可以有效克服点-源模型中的弊端,特别是在多个地震同时发生的情况下预警效果良好,将PLUM方法纳入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警是地震减灾工作的重要途径,而震级预估是整个地震紧急预警系统中重要且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各自的地震预警系统,并且形成了特征频率(τ_p和τ_c等)相关和特征振幅(Pd等)相关的两类震级紧急预警的方法,但各有局限性.本文在已有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上,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将日本KIK和KNET台网从2015年至2017年所记录到的843条地震目录,55426条记录作为全数据集,设计、训练出一套用于常见震级范围的机器学习震级预估模型.与已有方法的预估结果相比,机器学习方法不仅使预估的整体误差和方差下降,同时多台联合评估单一地震事件的截面方差也更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机器学习算法在震级紧急预估问题上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较为复杂的深度学习类算法框架下端到端模型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研究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以拜城M_S5.4地震为例,研究新疆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结果的准确率与时效性。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与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结果相比,新疆天山中段重点地震预警区的3个地震事件,初次触发结果震级平均偏差0.3级,震中位置平均偏差9.6 km,报告用时2.0~4.7 s;最终触发结果震级平均偏差0.4级,震中位置平均偏差5.5 km。非重点区的其他区域初次触发结果震级平均偏差0.3级,震中位置平均偏差9.6 km,报告用时6.0~17.0 s;最终触发结果震级平均偏差0.1级,震中位置平均偏差8.6 km。受采样数量限制,新疆天山中段重点地震预警区的震级偏差略大,震中结果较好,生成报告用时短;其他区域网内震级、震中结果均较好,但生成报告用时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