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系统评估青海地区余震短期发生率的预测效能,以及构建适合地震活动特点的余震早期预测策略和预测指标体系,利用国际上当前较为前沿的时间序列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对青海地区2009年以来的8个地震的早期余震序列参数进行拟合,并利用N-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回溯性的效能评估。研究表明: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对青海地区的余震发生率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建议采用3天的预测时间窗,且对序列早期阶段进行应用,或可取得"最佳"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寻乌5.5级地震的灰色拓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拓扑方法对1987年8月2日的寻乌5.5级地震进行分析。按地震地质背景选取两组不同的源数据。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函数即灰色预测模型。两组计算结果均预测1982年2月25日龙南地震后5.765-5.785年将再次发生中强地震,实际上间隔了5.430年发生了寻乌地震,相差小于0.36年。通过误差效验和外推检验,证实该方法对地震预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灰色拓扑方法用于地震分析预报。文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强震时-空综合概率增益模型与中长期预测方法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青  吕金霞  丁香 《中国地震》2002,18(4):346-355
本文在介绍强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与单项地震预测方法效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给出了各种中长期预测方法的概率增益统计值和预测效能R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他人对华北地区第四活动期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幕的划分结果,本文提取每一地震活动幕的起始时间作为特征量,建立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幕开始时间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t检验和后验差方法验证,认为所建预测模型合适可用,据此预测,2018年前后华北地区可能进入下一轮新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幕,并将这一预测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地震序列较强余震最小二乘拟合预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给出了针对地震序列较强余震发生时间进行快速预测的一种方法,即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模型的建立、预测模型的各种可信性检验及模型预测等内容.震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大(强)地震现场震情分析中可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长胜  张浪平  韩立波  来贵娟 《地震》2011,31(2):106-113
对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结果的统计检验是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通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是促进地震预测理论、模型"无障碍"交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I算法和RI算法回溯性预测结果统计检验的实例,介绍了如何运用CSEP计划中已常规采用的Molchan图表法进行地震概率预测统计检验和分析,并分...  相似文献   

7.
《地震研究》2021,44(4)
在可操作的地震预测研究过程中,构建效能可评价、符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的预测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以地震活动频发、地质结构复杂的华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相对强度模型、力矩比模型和简单平滑模型等3种地震概率预测模型,利用1970—2019年华北地区3.0级以上地震数据,以10 a为异常学习时段,以1 a为步长,分别开展1 a、3 a和5 a尺度下5.0级以上地震的回溯性滑动预测研究。通过Molchan图表法和T-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估,优化了模型参数,确定了3种预测模型的最佳计算参数,构建了适合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的不同时间尺度混合概率预测模型,并使用近10 a的地震分析了华北地区当前的地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Reasenberg-Jones(R-J)模型,分别对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的模型参数稳定性、余震发生率预测和余震概率预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地震信息增益"(IGPE)、N-test和T-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ETAS模型和R-J模型的序列参数分别在震后t2=2.0天和t2=1.50天后趋于稳定,此次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的衰减较为正常;对未来1天的余震发生率预测和余震概率连续滑动预测表明,ETAS模型给出的余震发生率和余震概率数值均低于R-J模型预测结果;IGPE结果显示,ETAS模型在95%的置信区间上预测效果明显优于R-J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序列参数较不稳定的震后早期阶段,ETAS模型预测失效而R-J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在序列参数稳定阶段,ETAS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而R-J模型预测失效.根据上述分析,在与此次九寨沟MS7.0地震类型相同的地震的余震预测策略上,如可在序列参数不稳定的震后早期阶段使用R-J模型、在此后使用ETAS模型,或可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陆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拓学始于研究问题的不相容性,本文将它引进地震综合预报当中。通过建立强震危险区可拓方法综合预测模型,计算各类区域指标的关联函数,对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进行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的应用检验,研究孕震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特征,探索对强震危险区进行综合预测的新途径。初步结果说明该方法在对强震危险区的综合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 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和危险性预测工作。 效能评价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 这种状态变化可能与强地震孕育进入末期、 强地震即将发生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未来1~3年中国大陆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将集中在青藏块体中北部及新疆南天山地区, 上述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发生多次6.5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青藏构造块体为研究区域, 采用以往利用图像信息方法预测M7.0地震得到的较好的计算参数(网格尺度为1平方度, 预测时间窗口为8年), 系统计算了青藏构造块体1993年以来的“地震热点”图像, 特别研究了两次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 并通过ROC方法和R值评分方法检验, 对图像信息方法在该地区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① 2008年3月21日于田MS7.3地震和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均发生在地震热点上, 且发生在平均发震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峰值点年份. ② 在回溯性检验的时间段内青藏构造块体共发生9次M≥7.0地震, 其中6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均有稳定的地震热点出现, 包括两次于田MS7.3地震. 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MS7.1地震及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只在个别预测时间窗内出现地震热点, 并没有出现稳定的地震热点演化过程, 而1996年丽江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则没有出现地震热点. 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值得进一步研究. ③ ROC检验和R值评分结果均显示图像信息方法在本文采用的模型参数下对大地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预测效果. 本文还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给出了青藏高原块体2014年以后M7.0地震发生概率高的3个可能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序列的早期阶段获得科学可靠的余震预测结果,始终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前沿课题.针对新近发展的Omi-R-J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相比于传统的Reseanberg-Jones (R-J)模型在地震序列参数拟合、余震预测效能上的差异等问题,本文以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为例,利用多时间窗的连续滑动拟合、预测和检验,以及通过构建重采样随机地震序列目录的系统检验等方式,开展了应用研究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R-J模型,Omi-R-J方法可在余震记录较不完整的地震序列早期阶段获得稳定、可靠的序列参数,p值、c值和b值的标准差相比于R-J模型参数明显减小.N-test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在R-J模型等传统方法无法获得预测结果的地震序列早期阶段,Omi-R-J方法预测结果可以较高的比例通过N-test检验,在后续时段的预测效果也明显优于R-J模型.利用随机地震序列目录的测试结果表明,余震记录完整性下降对Omi-R-J方法预测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全部时段的完整性下降的影响高于在部分时段的完整性下降.上述结果对进一步地将Omi-R-J方法应用在震后早期余震预测中具有一定科学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各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地震的预测情况.首先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含裂纹岩石材料的变形破坏过程;其次,将实验室岩石破坏过程的观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外推到地壳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力学机理出发,对多种地震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这些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可大范围获取的空间参数给出区域土壤液化的评估方法,可预估震前各地区土壤液化可能性,可快速评估震后震区土壤液化情况,对预防减轻地震灾害以及地震快速响应救援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以我国1976唐山大地震液化调查资料为背景,提出了区域土壤液化预测的四参数简化评估方法,并用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进行了检验.选取场地平均剪切波速V s30、复合地形指数CTI、场地到河流的距离DR以及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分别代表土壤密实程度、饱水状态、地质年代和遭遇的地震作用大小,并基于我国唐山地震液化区域调查资料生成的样本,运用经典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区域土壤液化预测模型和评估公式,回归检验结果良好,整体回判成功率为77%,非液化和液化区域成功率分别为73%和78%.将公式应用于评估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液化情况,区域液化和非液化成功率分别为82%和88%,总体成功率为84%.以上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靠,方法正确,可用于区域土壤液化震前预估以及土壤液化震后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5.
邱玉荣  王晓青  郑友华  丁香  李智 《地震》2011,31(3):27-36
理论研究和实际预测表明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Cv值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指标.但目前使用的Cv值在同一信度水平下,其置信区间大小与空间分布的事件样本数大小有关,不便于结果的分析比较.本文在Cv值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预测指标Kcv,并基于强震时空概率增益预测模型及其单项预测方法预测效能检验的方法,依据亚洲地震重点研究区近2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建立可公度性预测模型的方法和检验标准D,并建立了东北地区的灰色系统理论GM(1,1)预测模型和可公度性预测模型.对海城7.3级地震的预测实验表明本方法预测精度较高,结果是稳定的.认为东北深震(M≥7)具有5.5年左右的可公度周期,郯庐北带浅源中强震有3.7年左右的可公度周期.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可公度性理论方法对东北地震危险性做了估计,预测1990年5月前后深震区可能发生7级深震,估计九十年代初期郯庐北带上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认为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库地震的综合概率增益预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库地震预测中首次引进了地震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叙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影响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发生的因素;结合中国水库及其水库地震震例资料,对水库地震综合影响因素E值、库容、库水深度因素或指标预测水库地震最大震级的效能R值和经验概率增益K值进行了统计和评价,表明概率增益综合预测能够对各种预测方法预测水库地震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外若干水库进行了水库地震最大震级回溯性检验,表明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从地震学定量综合预测方法(SQIP)的预报思路出发,对SQIP方法的具体数据处理作了探索性改进,针对西北地区东部中强震进行综合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一定地震预测能力和实用性,预测结果符合渐近式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山东内陆主体及其邻近的南黄海、冀鲁豫交界等地区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进行了试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初以新疆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的强震预测方法,用于山东及其邻近区域的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也有较好的检验效果.对各分区的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方法的R值评分一般在0.6以上,最低为0.5.最后依据展望性预测结果对山东内陆主体区、冀鲁豫交界和南黄海地区未来几年的地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20.
对未来1年内发生强震的预测在做好备灾应急准备和防震减灾工作上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为反映近年来国际上关于1年尺度地震预测模型研究的进展,本文系统地整理了地震的统计概率预测模型、物理预测模型和混合预测模型,并从方法原理、预测效能评价、部署应用等角度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目前国际上发展的1年尺度地震预测模型及其效能评价使用的参考模型的总体数量较少、建模原理主要基于G-R关系等统计学基本定律,显示该领域在基础理论架构、关键技术体系上并未足够成熟,这可能与相应的地震发生机理解释尚不完善、建立数理化的预测模型尚有困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