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应用查表法模拟区域对流层O3、Nox分布和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TEM-II气相光化学模式探讨了影响对流层O3、NO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各物理、化学因子。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光化学污染物特征(NMHC/NOx较高)下,光辐射强度、温度、初始O3浓度和NOx浓度是影响O3、NO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因子。将以上因子分档组合,计算并建立了各种情况下O3、NO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查算表,并将之用于模拟区域O3、NOx的演化和分布。结果表明,与光化学模式直接耦合计算法相比,该方法既能显著缩短计算时间,又能基本反映大气化学反应的非线性过程,并与直接耦合法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查表法模拟区域对流层O3、Nox分布和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TEM-II气相光化学模式探讨了影响对流层O3、NO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各物理、化学因子。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光化学污染物特征(NMHC/NOx较高)下,光辐射强度、温度、初始O3浓度和NOx浓度是影响O3、NO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因子。将以上因子分档组合,计算并建立了各种情况下O3、NO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查算表,并将之用于模拟区域O3、NOx的演化和分布。结果表明,与光化学模式直接耦合计算法相比,该方法既能显著缩短计算时间,又能基本反映大气化学反应的非线性过程,并与直接耦合法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M5与RADM的耦合模式,设计了3个削减源排放的试验,用以探讨控制光化学污染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NMHC/NOx比值很大的前提条件下,NOx地面源排放的削减对降低大气中O3含量的作用最显著,而削减NMHC对降低大气中PAN含量的作用明显,同时削减NMHC和NOx是降低大气光化学污染强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NOx与NMHC的变化对O3 生成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LLA-C光化学反应机制,在NOx体积分数φ变化范围很广(1.75~350.0,单位为10-9,以下同)的条件下,选择18种NMHC与NOx的体积分数比(2.0~200.0)模拟分析在什么条件下NMHC的改变对臭氧生成量不大敏感而主要依赖于NOx的大小,同时给出相应条件下OH模拟值的变化。结果表明,OH峰值均出现在φ(NMHC/NOx)≈8.0。所找条件是φ(NOx)≤50.0时要求φ(NMHC/NOx)≥60.0;φ(NOx)>50.0时需要8.0≤φ(NMHC/NOx)≤28.0。相应O3生成量的最大误差小于20%。该条件正适合我国典型污染城市当前φ(NOx)水平和φ(NMHC/NOx)范围,可用于我国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模拟。与实测资料的对比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ψ03m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03m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地面O3变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杨昕  李兴生 《大气科学》1999,23(4):427-438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及区域化学模式(RADM)对中国地区近地面O3变化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了近地面O3变化与其主要前体物NMHC(非甲烷烃)、NOx、CO等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关系。主要结论为:(1) 污染地区近地面O3变化主要受光化学作用控制;而清洁地区地面O3变化主要受大气背景O3浓度影响。(2)NMHC和NOx的变化对HO2和OH自由基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O3的反馈作用对自由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3)在高NOx污染地区的地面上空可能出现高O3污染。(4)在O3光化学反应机理中同样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临安秋季近地层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浙江临安1999年秋季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观测数据,分析了NMHC特征,并估计其对该地O3的影响.该地NMHC芳香烃含量最高为47.9%,其次为:烷烃29.1%,烯烃12.7%,炔烃8.2%,生物排放的烃2.1%.从各NMHC成份相关分析发现,NMHC主要排放源是该地生物物质(柴草、秸秆、农业废弃物)焚烧,存在未知芳香烃人为源的可能.丙烯等量浓度分析表明,芳香烃、CO、生物源烃和烯烃对该地O3均有重要贡献.观测和模式分析显示本次观测的O3处于NMHC控制区.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森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和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鼎湖山森林地区近地面O3和NOx浓度、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为期一年的观测和资料分析,给出了地面O3和NOx浓度、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地面O3、NOx、CO、SO2浓度以及紫外辐射、太阳总辐射等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同因子对O3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晴天和实际天气,O3浓度对NO、NO2浓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水汽、气溶胶,最后是紫外辐射.所有因子的变化均引起O3在湿季比干季更大的变化率,因此在研究臭氧化学和光化学时,应该考虑水汽以及OH自由基的重要作用.对于晴天和实际天气的逐时值和日平均值而言,O3浓度与NO2/NO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比值NO2/NO可以作为判断O3峰值出现的一个指标.O3极值的出现既受NO和NOx影响,也受气象因素(温湿度、云、风、雾、降雨)和辐射的影响.周末O3、NOx浓度及NO2/NO有规律的增大,表明实验地点的大气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冰  刘小红  洪钟祥 《大气科学》2001,25(2):260-268
利用一个三维的冰雹云模式与化学组分输送模块耦合,得到云输送引起大气光化学组分的再分布,然后用一个包含详细气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箱模式研究了云输送引起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及其对大气化学系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输送后O3体积分数大于无云个例,但其后两天内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差不大;HNO3、NO2、NO3、PAN等的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无云个例,分别增长了87%、70%、62%和49%,其中NO2体积分数的增加主要由于云输送造成,而NO3、HNO3、PAN主要是输送对化学扰动的结果。两天内OH和HO2自由基体积分数比无云个例平均增长了13%和11%。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进行了一年多的钢瓶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NMHC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植物的排放.对异戊二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区域对流层光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飞  苏文颖  秦瑜 《气象学报》2001,59(2):246-255
将 MM5和 RADM耦合 ,建立了一个区域大气光化学模式。用此模式来研究区域大气光化学过程。分析了大气光化学过程中前体物、自由基以及主要产物的时空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大气光化学过程各主要成分的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水平平流、垂直扩散及沉降以及化学转化等物理、化学过程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表明 ,水平平流和垂直扩散及沉降等物理过程对大气光化学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w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for vertical eddy diffusivity were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ir impacts on both the daily and monthly mean concentrations of ozone and NOy, which are the major fractions of the sum of all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i.e., NOy=NO+NO2+HNO3+PAN.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great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diffusivity usually occur with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Daily and monthly mean concentrations of NOy are much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diffusivity than those of ozone and ozone and NOy levels only at or in (relatively) clean sites and areas, where long-range transport plays a crucial role, display roughly equivalent sensitivity. Th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a widely-accepted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be selected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e model's vertical resolution in the PBL be required, even for regional and long-term studies, and ozone only being examined in an effort to judge the model's performance be unreliable, and NOy be included for model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光化学模式与LLA-C机制的模拟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L L A- C 机制为基准,在[ N M H C]/[ N O# - x] 比率分别为179 、714 、286 条件下测试了区域性光化学模式( R O S) 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R O S 模式在上述三种初值条件下均能从总体趋势上给出与 L L A - C 机制相似的结果, 但只有当非甲烷烃浓度较高([ N M H C]/[ N Ox] > 12) 时 R O S 模式模拟值与 L L A- C 机制预测值比较接近。在这种条件下, R O S 模型对 O H 的预测值有待改进。我国大气中相当高的[ N M H C]/[ N Ox] 比率说明 R O S 模式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趋势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由VOCs和NOx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典型二次污染物,比O3更适合作为光化学污染的指示剂.2019年6—10月对浙江中部盆地金华市大气中PAN进行了在线监测,并对影响其体积分数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一次典型的光化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AN的平均体积分数为0.656×10-9,最高体积分数为4.348×10-9,日均体积分数水平在0.130×10-9~2.203×10-9之间.PAN日变化特征显著,9月为明显的双峰变化,其他月份均为单峰.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夏季的污染程度显著低于秋季.9月27—30日典型污染时段内,PAN的小时均值是整个观测期均值的2.8倍,污染以本地积累为主.前体物浓度水平差异与去除机制的不同是影响PAN和O3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此外NO/NO2的比值是影响PAN生成速率的重要因素,PAN的峰值基本出现在NO/NO2比值较低的时段.在生成PAN的VOCs物种中,丙烷、乙烷和间/对二甲苯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5.
青岛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时间变化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12月—2005年3月青岛八关山观测资料,分析大气中O3、NOX和CO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探讨O3及其主要前体物NOX、CO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NO2日平均浓度年超标率为25%;受光化学反应及大气运动等影响,NOX与CO浓度为冬季高、夏季低,O3与之相反;NOX与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日间高于夜间;O3浓度峰值出现于午后(滞后于NOX约5 h),阴雨天夜间浓度出现回升。经滞后相关分析,NOX对O3浓度变化的累积效应作用时间为5—6 h;O3与NO、NO2浓度比值可较明显地验证出辐射强度与尾气排放对青岛及其他地区污染特征的影响。青岛CO与NOX比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维持在10.0左右,可用于定性估计其大气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6.
Two procedures for the calibration of an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ECD) for peroxyacetyl nitrate (PAN) are discussed. One is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decay rate of the the PAN mixing ratio in conditioned glass storage vessels. The other method makes use of the photochemical generation of PAN in mixtures of acetone and NO2 in air. For this purpose a Penray Hg lamp was inserted into a glass vessel filled with 1 atmosphere of air containing 10 ppm NO2 and 1% acetone. After 3 min of irradiation, the average PAN mixing ratio formed was 8.87±0.25 ppmv as determined in six separate runs.  相似文献   

17.
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中的气粒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纪飞  苏文颖  秦瑜 《大气科学》2001,25(2):269-276
在MM5和RADM耦合的基础上,考虑了NH3的源排放,获得了NH3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气体向粒子的转化,结果表明:干气溶胶总量分布与大气中H2SO4、NH3的浓度分布有非常好的对应,富氨环境条件下,产生干气溶胶的多少是由H2SO4浓度决定的;气溶胶中的含水量与干气溶胶的浓度分布没有太多的联系,主要取决于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云对云中大气臭氧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个较详细的气相光化学和液相化学耦合的箱体模式, 研究了云层对云中大气臭氧的影响过程。这一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因子来考虑: 因子A (云的辐射效应), 由于云的存在改变太阳光辐射通量, 使得对流层光化学反应减弱或增强, 从而降低或增加臭氧浓度; 因子B(云的吸收效应), 云层中液态水对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 (NOx、NMHC、自由基等) 的直接吸收作用; 因子C(云的液相化学效应), 吸收进入云中的物质发生液相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大气臭氧浓度。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因子对云中臭氧浓度影响的程度差别很大, 并且与云层的物理结构有密切关系。讨论了云的吸收及液相化学效应影响臭氧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