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叶成志  李昀英 《气象学报》2011,69(3):496-507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登陆后其低压环流较长时间地维持,并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造成湖南省东南部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致洪暴雨。文中应用多种常规、非常规细网格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结合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对该暴雨过程的强水汽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并设计水汽敏感性试验,进一步揭示造成湘东南特大暴雨的水汽通道和水汽来源。结果表明:碧利斯低压环流南侧的西南气流对湘东南暴雨区起到了主要水汽输送作用,且随着碧利斯逆时针旋转,水汽沿着环流中心东侧的强风速带夹卷到环流北侧,并通过增强的东北风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湘东南。这南北两支主要水汽通道在湘东南长时间交汇,形成了湘东南暴雨区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对碧利斯低压环流较长时间的维持及对湘东南特大暴雨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特大暴雨山洪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姚蓉  黎祖贤  叶成志  黄小玉  许霖 《气象》2007,33(8):40-4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候平均要素等资料,从前期天气背景、大气环流演变及产生强降水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分析了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在湘东南产生的特大暴雨过程。结果发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产生的上升运动与地形的动力抬升结合,加强了特大暴雨产生的动力作用,高温高湿有利于扰动形成和对流不稳定能量产生,为湘东南特大暴雨产生提供了极好的热力条件,南海季风爆发及西南季风槽的形成为湘东南暴雨上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大陆高压与副高对峙导致了"碧利斯"在西移过程中减缓。造成湘东南特大暴雨山洪除了气象成因外,薄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碧利斯"得以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东韶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17日因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湘东南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碧利斯”回波经历了初始发展、螺旋带状、弥合、减弱消失阶段,其路径经历了自东北向西南进入、绕雷达站旋转、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出三个阶段:“列车效应”是造成该特大暴雨的主要回波特征。多普勒速度图上,“逆风区”存在时间较短,对流层中层不连续中小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谱宽图上,“碧利斯”在低层具有较大的谱宽值;在强回波带上,中层十分均匀,表明“碧利斯”过程低层由于受地形磨擦作用湍流活动很强,中层平稳的大风急流也是过程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碧利斯”造成异常暴雨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登陆减弱成的低压进入广西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中低层低压环流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为降水云团不断发生和发展提供“燃料”;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异常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碧利斯”造成异常暴雨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登陆减弱成的低压进入广西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中低层低压环流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为降水云团不断发生和发展提供“燃料”;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异常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地形对0604号"碧利斯"登陆台风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芳  胡伯威 《湖北气象》2007,26(2):97-102
利用NCEP再分析日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造成内陆暴雨特别是湘东南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大范围暴雨带与低气压南部的一条切变—槽以及从低压西侧卷入的干、湿两股气流间形成的"湿度锋区"有关;而独立存在于湘东南的尺度较小而强度特大的一条NNE—SSW向的暴雨带则与罗宵山脉的地形影响有密切关系,地形强迫上升及其对暴雨的触发主要不在山坡上,而是在迎风坡气流上游平原地区(即湘东南),实况与理论估算和推断结果一致。由于气流在湘东南平地辐合上升,它的触发作用成为湘东南特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致洪暴雨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28,他引: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资料、NCEP/NCAR分析资料等,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引发的致洪暴雨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陆副高的加强,使“碧利斯“从福建进入江西后路径南折.正是由于处在大陆副高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有利环境场中,再加上强盛的西南季风的输入,使减弱后的“碧利斯“气旋性环流长时间在江西、湖南以及广西上空维持,从而导致强降水的持续.强的东南至偏南气流遇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后的爬升作用是东南沿海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前期华南北部的大气不稳定热力结构也是强降水出现的有利因素之一.偏北、偏西、偏西南3支气流强力辐合以及南岭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是湖南南部及广东西北部一带强降水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台风"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造成的暴雨出现在江西中南部,与历史上进入赣南的热带气旋一般特点相一致;“碧利斯“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演变有关;“碧利斯“造成的江西暴雨落区,与辐合上升运动中心及高层辐散中心对应较好,并与台风不对称环流、地形、不稳定能量等因素有关;暴雨与湿位涡呈反位相相关,且在暴雨较强时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圣帕”、“碧利斯”影响湖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志祥  叶成志  刘志雄  许霖 《气象》2008,34(7):41-50
应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两个严重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圣帕、碧利斯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碧利斯"和"圣帕"影响期间,湖南降水在强度和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碧利斯"强降水主要位于低压环流的东南侧,在湘东南地区形成致洪暴雨,而"圣帕"降水范围大,湖南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强降水落区具有自东向西移动的特点,且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碧利斯"、"圣帕"登陆后低压环流移动路径不同以及结构的差异,且与之相互作用的南海季风强度不同,导致它们在动力结构、水汽辐合强度分布和垂直运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是造成它们不同的强降水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姚道强  朱明  吴涛 《湖北气象》2006,25(1):8-11
2005年第10号台风“珊瑚”8月13日在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后继续朝西北方向移动,其倒槽造成8月14~16日十堰局部地区暴雨或特大暴雨。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西太平洋副高、大陆高压与台风低压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前期环流形势调整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是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纽带;本地特殊地形与东南急流结合是十堰市特定区域强降水的重要条件;受台风影响西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具有高降水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果军  王尔礼 《广西气象》2007,28(A02):18-20,34
对影响我国台、闽、浙、赣、湘、粤、桂、黔等八省(区)的2006年第4号登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湘南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冷涡、西风带长波和副高的强度、位置等因素决定了碧利斯的移动路径;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卫星云图存在明显差异;能量高值中心有吸引低压中心的表现;西风带系统、副高、青藏高压的准静止性影响强降水系统长时间原地少动,导致湘南暴雨灾害的发生;强盛的东亚西南季风为暴雨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低压倒槽辐合、辐散特性与东风波Ⅱ型相类似;物理量分析表明热带低压暴雨与西风带暴雨存在较明显的异同;湘南地处罗霄山脉与南岭的交界处,迎风波和喇叭口地形增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山东“8.11”暴雨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11”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冷空气活动、水汽、稳定度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分析,指出西风带弱冷空气与副高边缘热带风暴环流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大环流背景,特大暴雨的产生是热带风暴环流、热带辐合带、习冷空气与东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对局地特大暴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碧利斯”暴雨增幅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ARPS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登陆过程,尤其是登陆后的暴雨增幅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基于该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该暴雨增幅过程开展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ARPS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碧利斯”的登陆过程以及登陆后在广东、江西、湖南三省交界处引发的暴雨增幅过程;散度垂直通量和湿位涡的大值区与暴雨增幅地区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其中散度垂直通量的对应关系更好.湿位涡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与暴雨增幅相关的湿位涡分布,同时也很好地反映了“碧利斯”环流本身所对应的湿位涡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严萍 《广西气象》2007,28(A01):51-52,6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6年7月16-17日宜州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指出地面赤道辐合线与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减弱成的低压环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单站资料和物理量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宜州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两次严重影响湖南的登陆台风水汽场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造成湖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碧利斯"和"圣帕"两次台风,利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模拟结果,对它们独特的水汽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即与西南季风相联系的偏南风水汽通道和与台风低压环流相联系的偏北风水汽通道;凝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层风场辐合和水汽平流,并通过局地垂直运动再将其输送到中高层;在湘东南强降水区上空始终存在强的水汽水平辐合和水汽垂直输送,比较而言,"圣帕"台风暴雨区上空水汽通量更强,但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却小于"碧利斯"台风,水汽辐合层也不及后者深厚,但前者由于自身旋转性强,低压环流中心南部的切变较长时间维持,并自东向西转动,使得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过程雨量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大."碧利斯"水汽主要源地较"圣帕"更加偏南,水汽辐合更强,与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更显著,降水时段集中,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甚至超过了"圣帕".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我国台、闽、浙、赣、湘、粤、桂、黔等八省(区)的2006年第4号登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湘南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冷涡、西风带长波和副高的强度、位置等因素决定了碧利斯的移动路径;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卫星云图存在明显差异;能量高值中心有吸引低压中心的表现;西风带系统、副高、青藏高压的准静止性影响强降水系统长时间原地少动,导致湘南暴雨灾害的发生;强盛的东亚西南季风为暴雨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低压倒槽辐合、辐散特性与东风波Ⅱ型相类似;物理量分析表明热带低压暴雨与西风带暴雨存在较明显的异同;湘南地处罗霄山脉与南岭的交界处,迎风波和喇叭口地形增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影响湖南的两次相似路径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影响湖南的两次相似路径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尤特”台风暴雨直接由台风环流引起,具有锋前暖区降水的特点;而“天兔”台风暴雨由台风低压倒槽与西风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其降水属于典型的锋面降水。“尤特”由东风带进入西风带,其与副高相对位置的变化是导致其登陆后路径北翘的主要原因。“尤特”低压环流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充沛的水汽输送对台风低压环流的长时间维持以及湘东南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而“天兔”登陆后南海季风位置偏南,不利于“天兔”的长时间维持以及向暴雨区的水汽输送。低层暖式切变线附近强辐合与高层强辐散耦合、低层强正涡度与高层负涡度的耦合为“尤特”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由中低层冷空气入侵导致的锋生强迫和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的次级环流,加强了“天兔”低压倒槽内冷暖气流的辐合,是触发倒槽内中尺度对流发展和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市0604号强热带风暴强降水天气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低空环流场分析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移动路径及其登陆后造成的漳州市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在福建登陆后西行南折的强热带风暴,是造成漳州7月14甘20时-16日20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稳定度条件;中高层正涡度平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来自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南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为漳州的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此外,台湾地形对台风的削弱作用不明显,也是"碧利斯"造成漳州市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韦丹宜 《广西气象》2007,28(A02):105-105,142
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分析结果表明: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是造成广西1960年以来7月份最强的一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因素,虽登陆地点远离广西,但台风低压稳定维持在江西到湖南境内,其倒槽暖式切变进入广西并与南方季风相互作用,造成大范围暴雨。  相似文献   

20.
台风"碧利斯"的结构与江西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利用T213资料、自动气象站加密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研究分析了0604号台风“碧利斯“的环流背景、移动路径、内部结构和外围暴雨的分布特征,并将其与0505号台风“海棠“、0513号台风“泰利“、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与台风环流场、热力场的不对称有关,并不一定总是集中在环流中心附近.无论是对称结构,还是非对称结构,降水中心都与强对流云带位置相对应.“碧利斯“先西北行后向西折的路径,主要是受强大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并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东侧、南侧的积云对流较为旺盛,降水主要集中在移动路径的第三象限;850 hPa台风环流场表现为南部环流强盛,南海季风为西南急流的稳定维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局地地形激发深厚的上升运动,进而产生庐山和赣南南部山区的大暴雨天气;垂直运动、散度、涡度、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等各物理量场,均与外围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