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印支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凹陷分隔性强,各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差异大。利用地质调查获得的最新资料,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成熟烃源岩体积参数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生烃条件好和较好的7个凹陷的烃源潜力及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部坳陷的北部凹陷、东北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四凹陷属于一类生烃凹陷,北部坳陷的南(西)部凹陷、南部坳陷的南五凹陷属于二类生烃凹陷,而北部坳陷的中—东部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七凹陷为三类生烃凹陷。印支构造面之下的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是盆地内另一套重要烃源岩,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分异明显,在中—新生代凹陷间低凸起区最低,坳陷周围的隆起区最高,新生代凹陷区"基底层"内热演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资料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地区的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具有多油源供烃、多类型输导、多期次充注的特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其次为陈家洼陷,其中清水洼陷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含氮化合物指示油气沿着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从生烃洼陷向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流体包裹体与烃源岩生烃史显示研究区发生了多期成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末期。综上,建立了以下3种成藏模式:潜山油气藏的"单源供烃、断层—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沙三段油气藏的"自生自储、断层—浊积砂输导、早期成藏模式"和浅层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油气藏的"多源供烃、断层—砂体输导、晚期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港油田南部滩海区毗邻歧口和歧南两大生烃凹陷,具有双向供烃优势。沙三段是研究区最主要的产油层,但目前对该层段的油源对比结果尚存在争议。为明确油源,分别对原油的族组分、碳同位素、异戊二烯烃和甾萜类化合物等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划分了原油类型。结果表明,南部滩海区沙三段原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段烃源岩,第三类原油地化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推测其为沙一下段与沙三段烃源岩的混合来源。三类原油在区域上也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区及重要领域。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两套主力烃源岩。根据台北坳陷烃源岩、储盖组合、输导体系等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结合油气来源和成藏期次分析,研究其成藏过程,明确了台北坳陷以福州组、石门潭组为主力烃源,福州组、石门潭组及始新世瓯江组砂体为主要储层,油气沿着凹陷边缘的砂体、活动的断层运移,砂体尖灭和断层封闭时期,油气早期成藏;始新世末-渐新世的全盆性挤压反转,油气重新调整聚集成藏。从而建立起台北坳陷中生界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的中生界延长组、延安组油源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应用分子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彭阳地区延长组、延安组的原油及长7烃源岩样品和盆地内部长7优质烃源岩样品开展生物标识化合物地球化学定量分析,并进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彭阳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形成于淡水、微咸水且还原性较强的环境;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具有相同的油源;原油母质类型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构成的混合型母质,原油已经成熟。彭阳地区原油在成熟度、母源性质和沉积环境方面与盆地内部长7优质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特征,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彭阳地区原油不是本地长7泥岩产物,主要来自盆地内部长7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滴南凸起-阜北斜坡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其周缘地区有多个生烃凹陷,发育四套烃源岩,具复杂的油源关系。为厘清该区中上侏罗统油源关系,利用多项地化指标进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A类原油具轻碳同位素,植烷优势明显,高伽马蜡烷指数,表现出了湖相母质输入的特点,与二叠系泥岩具良好亲缘关系;B类原油具重碳同位素,姥鲛烷优势,几乎不含伽马蜡烷等特征,反映了原油母质形成于强氧化的沉积环境,与侏罗系泥岩同源;C类原油各项指标介于以上两类原油之间,是二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的混源。  相似文献   

7.
二叠系烃源岩是南黄海盆地多套优质烃源岩之一,多年来,由于地震测线少和品质差,导致对其分布一直认识不清。基于南黄海盆地近年来新采集处理的大量二维地震测线,结合老地震测线和5口钻遇二叠系的钻测井资料,通过单井相分析、地震-沉积相分析,开展了对南黄海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的沉积相及有利烃源岩分布预测研究。分析表明:下二叠统栖霞组沉积时期,青岛坳陷及崂山隆起西部以台地相为主、中东部以盆地相发育为主;上二叠统龙潭组沉积时期,青岛坳陷南部和勿南沙隆起以三角洲平原相、崂山隆起和青岛坳陷西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相、青岛坳陷东北部及崂山隆起东部以滨浅海沉积相发育为主。结合有利烃源岩沉积相和残留地层厚度分析,认为崂山隆起中部及青岛坳陷东北部是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利分布区,崂山隆起中东部及青岛坳陷东北部是上二叠统烃源岩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以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为指导,综合利用烃源岩有机地化和储层孔渗参数等资料,对台西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概括烃源岩、储集层及封盖保存等基本地质条件对油气聚集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机理,认为台西盆地具备良好的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存在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盆地东部陆区白垩系—中新统下部、西部海域南日坳陷白垩系—始新统、澎湖坳陷始新统下部为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有利层位,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寒武一奥陶系生油岩是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尤以满加尔坳陷发育最佳。本文以基础数据为依据,主要论述该套烃源岩的成油期问题,认为寒武系生油岩主成油期为古生代,并在中新生代具二次生油特点;奥陶系生油岩主成油期为海西晚期(满加尔坳陷)和中新生代。塔北、塔中诸多高产油气田中的油气主要为中新生代所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寒武-奥陶系生油岩是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尤以满加尔坳陷发育最佳。本文以基础数据为依据,主要论述该套烃源岩的成油期问题,认为寒武系生油岩主成油期为古生代,并在中新生代具二次生油特点;奥陶系生油岩主成油期为海西晚期(满加尔坳陷)和中新生代。塔北、塔中诸多高产油气田中的油气主要为中新生代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
运用族组分、色谱、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手段,总结了文昌13—1/2油田原油物性、母质类型及成熟度等地化特征,并分析了原油的来源。认为文昌13一1/2油田原油为典型的低硫、中高蜡陆相油源特征的正常成熟原油,推断原油主要来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埕北低断阶区沙二段是大港油田近年来重点勘探层系之一,研究目标层段原油特点及油源对比分析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原油物理性质总体表现出高成熟原油特征,具有四低一高的特点,即低密度,低黏度,低胶质+沥青含量、低含硫量及高含蜡量.原油地球化学性质和原油生物标志特征整体反映出生油母质形成于湖相沉积弱还原环境,具有丰富的藻类贡献,也表现出高成熟油特征.通过原油的物理四性分析和层系间油岩生物标志特征对比研究,分析认为其油气来源为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来自歧口凹陷和歧南次凹两大生油凹陷的双向供油,另一方面油气来自沙二段烃源岩的自生自储和沙三段的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珠-坳陷古近纪陆相湖盆发育优质烃源岩,通过对文昌组、恩平组泥岩系统取样,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同位素含量等分析,优选出对环境敏感的元素与元素比值,系统分析了珠-坳陷烃源岩形成时的古环境,包括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及古水体的封闭性,并建立了有机碳与环境敏感元素比值的定量关系。开展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水化学性质研究,明确研究区优质烃源岩形成演化所具有的古环境特征,最终探讨了文昌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珠-坳陷(除韩江凹陷无样本点)文昌期温暖略干气候条件下,湖盆水体主要为淡水-微咸水,发育中-深湖相,整体表现为开放-半封闭、还原—强还原的环境,极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各凹陷古环境差异不大。烃源岩质量与咸度、水深、还原条件呈正相关,共同影响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总之,温暖略干、微咸、深水及强还原、开放-半封闭环境共同控制了珠-坳陷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近年来一直未获得商业性油气的重大发现,古近系是坳陷内主要的勘探层系,但对其自下而上的物源体系、沉积充填演化规律认识不清。在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以古近系沉积时期三级层序为基本单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古地貌、周缘水体分布、重矿物组合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并利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分析方法,开展了珠三坳陷古近系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演化及其对大型碎屑岩储集体分布的控制影响研究。认为珠三坳陷古近系存在两大物源区,一是南部神狐隆起,其母岩构成以岩浆岩、浅变质岩及前古近系沉积岩为主;二是北部海南隆起、粤桂隆起及相关河流体系组成的综合物源区,母岩构成以岩浆岩为主。确定了始新统文昌组断陷沉积时期,主要形成了湖泊-(扇)三角洲体系的构造沉积充填格局,且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本区的主力烃源岩;下渐新统恩平组—上渐新统珠海组断拗沉积时期,主要沉积充填了恩平组湖泊-(扇)三角洲体系以及珠海组滨海潮坪-(扇)三角洲体系。以上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下一步寻找优质大型储集体并获得油气发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烃源岩和原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庙西北洼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庙西北洼发育东营组和沙一二段2套烃源岩,其中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很好烃源岩,其排烃量占洼陷总排烃量的56%,是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15-2亿吨级大油田的原油来自沙一二段烃源岩,进一步佐证了沙一二段为主力烃源岩,也预示了庙西北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密切相关。依据潜山位置与烃源岩系接触关系及运移通道特征,把济阳坳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3种基本类型,分别论述了其基本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典型实例,这对类似地区潜山的勘探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阜新凹陷白垩系源岩生烃基本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原油、天然气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浅湖相泥岩和沼泽相煤系源岩(由煤和泥岩构成)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2种源岩虽然层位不同,但在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上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生烃特征也基本相似,都具备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煤成烃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源岩在整个演化过程中的生烃类型和数量.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受热演化的各个阶段,都会伴随着不同类型有机成因气的产出,未成熟阶段为煤型生物气,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煤型热解气,还伴生少量的石油.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黄海盆地是目前中国近海惟一未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其找油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中烃源岩的演化阶段和凹陷分类原则,南黄海盆地在平面上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系统,每一个含油气系统都发育各具特色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圈闭和运移条件。其中北部坳陷北凹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坳陷南四凹古近系含气系统为两个已知的含油气系统,北凹以寻找泰州组含油气系统的原生油气藏为主,南四凹以寻找阜宁组含油气系统的次生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9.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样品)。其中,轻—中质油在区内各个油田分布广泛;凝析油仅在惠州凹陷惠州26油田珠江组上段油层中分布;重质油主要分布在恩平凹陷、西江凹陷、惠州凹陷流花油田珠江组上段及其上覆地层,油藏埋深以2 000m为主,且现今油藏温度低于85℃。珠一坳陷所发现的凝析油主要为凹陷内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其密度偏轻主要受油源所控制;轻—中质油密度主要受油源和成熟度控制,与浅湖—半深湖相原油、混源油及浅湖—沼泽相原油相比,半深—深湖相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随着原油成熟度增加,其密度降低趋势明显;重质油密度主要受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控制,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导致原油轻组分丧失,原油密度变大。本研究成果可为珠一坳陷不同区域、不同层析原油类型、油品特征、资源量计算及产能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从油气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及成藏组合方面入手,结合构造史以及岩心、地震及钻井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处于生烃坳陷中心地带,烃源岩丰富,具备生烃能力。晚三叠世中、晚期发育冲积扇—河流沉积相带,储集条件良好,后期构造运动使断层裂缝系统较发育,有利于储集条件改善和油气富集。其上有压力封存箱和巨厚的砂泥岩互层,保存条件良好。川西坳陷中段新场—盐亭地区近EW向古隆起及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中的鸭子河—石板滩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