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ICROTOX法在监测生物毒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鄢庆枇  郑天凌 《台湾海峡》1998,17(2):190-194
本文用MICROTOX法测定了甲胺磷、乐果、甲基异柳磷等三种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毒性,分析了厦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毒性及甲胺磷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1)甲基异柳磷对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的抑制作用最强,乐果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的作用最弱;2)黄厝海滩与胡里册海滩终年各月份水样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度都在80%以上,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3)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毒性逐渐减小,其毒性下降幅度为:降解菌株1〉降  相似文献   

2.
久效磷对斑马鱼胚胎期心脏和骨骼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具有一定的胚胎发育毒性,以往有机磷农药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水平。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受试生物,采用0.000 4、0.004、0.04和0.4mg/L的久效磷自受精卵暴露斑马鱼胚胎至受精后96h(96hpf)。研究结果表明,久效磷对胚胎的存活率、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36hpf胚胎的心率,96hpf仔鱼心包囊肿率和脊柱弯曲率显著升高;久效磷暴露胚胎至48hpf显著降低了心脏发育相关基因(Tbx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了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ef2c)的表达水平。可见,久效磷能够在个体和分子水平上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和骨骼的发育,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和骨骼的发育具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海洋微生物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者从沿岸海域分离了38株有机磷农药的耐药菌,用分批培养法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菌,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两株菌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情况,其结果表明,在10d内,降解菌株1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59.1%,降解菌株2的降解率为53.3%,在各自的安磷培养液中,降解菌株1的数量大于降解菌株2;在甲胺降解过程中,其毒性逐渐减弱,降解菌株1所引起的毒性下降幅度大于降解菌株2。  相似文献   

4.
铈配合物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不同的铈配合物对有机磷农药降解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在各种糖铈配合物中,以果糖及半乳糖的铈配合物对甲胺磷的降解作用较好,达15%以上,其它糖类铈配合物均在5%以下。海带组分S4铈配合物对甲胺磷及氧乐果降解效果最佳,在25℃,pH7.0及48h时,海带组分S4铈配合物对甲胺磷及氧乐果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42.9%和68.04%。  相似文献   

5.
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发现有些成份还会氧化成比原来毒性更大的化合物,所以对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不可忽视.近几年海洋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曾承担山东水文三队环境监测站和青岛环保所等单位对敌敌畏、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和多环芳烃对太平洋牡蛎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1种有机磷农药和一种多环芳烃蒽,以太平洋牡蛎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毒性试验,比较了太平洋牡蛎对11种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并以丙溴磷和蒽为代表,比较了太平洋牡蛎不同发育时期对丙溴磷和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毒性强度排前7位的有机磷农药的结构均含有苯环,表明对太平洋牡蛎的毒性与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农药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常因使用不当造成作物产品中残留超标。采用硫酸水解羽毛制取复合氨基酸,并与碳酸钙反应制得复合氨基酸钙配合物,该配合物可以通过水解有机磷农药中的磷酸酯键降低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将配合物分别喷施已施有机磷农药的茶叶、黄瓜和西红柿,5d后采摘茶叶鲜叶,按绿茶加工工艺进行处理,测定其毒死蜱含量,毒死蜱的残留量减少了75.80%;喷施配合物次日采摘黄瓜和西红柿样品,并测定其毒死蜱与乐果的残留量,黄瓜中毒死蜱残留量为空白对照的70.75%,乐果完全降解;西红柿中毒死蜱残留量为空白对照的71.33%,乐果的残留量为67.79%。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内分泌扰乱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据华小梅和单正军1996统计 ,在过去20年里,有机磷农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急剧增长 ,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使用最广谱的农药。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为农林业的增产丰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所使用的农药会随雨水冲刷等途径而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造成水体农药污染 ,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有机磷农药对海淡水鱼类的毒性及内分泌扰乱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1鱼类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农药的分子结构及脂溶性不同 ,导致不同农药对同一种鱼类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蔬菜农药残留GC-MS分析方法改进与基质效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进了国家标准GB/T5009.20-2003和农业部标准NY/T761-2004中的2种样品前处理方法,适用于GC-MS多农药残留检测,并探讨了基质效应的影响。使用GC-MS-SIM检测,做到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种农药残留、排除假阳性;采用基质标准结合单点校正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保留时间的漂移,基质增强效应和个别有机磷农药拖尾的问题。建议使用农业部标准的改进方法进行多种农药的检测,而在甲胺磷或乙酰甲胺磷的单项检测中使用国标改进方法。采用2次脱水的国标改进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0%~105%;采用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剂溶样的农业部标准改进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0%~105%(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在65%左右),2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0.
王朝晖  钟文聪  廖姿蓉 《海洋科学》2017,41(10):102-108
敌百虫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之一,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防治甲壳类寄生虫。本文研究了72 h的急性暴露以及25 d的亚慢性暴露下,敌百虫对两种赤潮微藻海洋卡盾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以了解敌百虫对海洋微藻的毒性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在急性暴露下,高质量浓度敌百虫能明显抑制两种藻细胞的生长,而低质量浓度则对藻细胞的生长影响不明显,敌百虫对海洋卡盾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的72 h EC50分别为32.1 mg/L和22.1 mg/L。在亚慢性暴露下,两种藻细胞对敌百虫的敏感性相近,高质量浓度组(25 mg/L)的藻细胞在暴露的第7~9天就全部死亡;1 mg/L的低质量浓度组,藻细胞的生长状况与对照组相近;5 mg/L和10 mg/L质量浓度组在暴露初期对藻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在暴露后期则明显刺激了藻细胞的生长。本研究说明水环境背景质量浓度下的敌百虫不会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施药一段时间后,可刺激藻细胞的生长,从而增加了引发赤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三突蛀木水虱 Limnoria tripunctata Menzies (图1)属甲壳纲、等足目、扇肢亚目、蛀木水虱科(Limnoridae),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蛀木害虫。 三突蛀木水虱的体型较小,在木材表面凿木穴居,一般不易见到。它是海洋中木船、网樯、码头桩柱、海港护木和养殖池闸门等木质结构物的破坏者之一,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除蛀木水虱,需要对它的生态学和生物学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根据作者1983-1984年在青岛港对三突蛀木水虱自然种群进行为时一周年的随机取样调查分析,和连续几年在实验室培养实验观察的结果,对其繁殖习性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光唇鱼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光唇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沉性、弱粘性。在水温23—25℃下,胚胎发育历时46h45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等阶段。在水温24—27℃下,仔、稚鱼发育历时22d,初孵仔鱼具有较大的卵黄囊,胸鳍原基及肛门原基形成;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体侧8条横斑形成,各鳍均已出现,进入晚期仔鱼阶段;14日龄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基本完成;16日龄仔鱼鳞片开始出现,进入稚鱼期;22日龄稚鱼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可口革囊星虫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及其盐度和pH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探究可口革囊星虫胚胎及幼虫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担抡幼虫→海球幼虫→稚虫.在水温28-29℃、盐度23、pH 8.1-8.2条件下,受精后7h 1...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MyHC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MyHC在黄条鰤不同组织、胚胎发育过程以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鰤MyHC基因全长为6143bp,开放阅读框为5811bp,编码了1936个氨基酸,由3个保守结构域组成即MYSc-classⅡ、Myosin taill和SH3;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黄条鰤MyHC与高体鰤进化关系最近。qRT-PCR分析发现黄条鰤MyHC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黄条鰤胚胎发育的进行,MyHC在16细胞期之前表达量较高,在胚体下包2/3时期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孵化期达到峰值(P0.05:);在仔稚幼鱼发育阶段,MyHC在孵化后20d后表达量显著升高,30d表达水平达到峰值(P0.05),随后的35d到40d表达水平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趋势,黄条鰤MyHC表达具有发育阶段表达的特异性。MyHC表达特征揭示其参与了调控黄条鰤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 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 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 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 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 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 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在胚胎发育阶段, 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 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 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 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 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 不需要迁移过程; 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 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 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 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 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 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消化系统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中国对虾消化道和中肠腺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完整的中肠管形成于N3期,它是由幼虫腹面的内胚层板向背中线上卷合拢而形成。在Z1期消化道完全贯通。至M1期,胃分化为贲门胃和幽门胃两部分,中肠前盲囊和中肠后盲囊也在此期出现,同时胃磨的雏形发生,但完整的胃磨形成于P期。另外,中肠腺始于N4-5期中肠前端突出的两对中肠腺盲囊。第一对中肠腺盲囊于M3期退化消失,而第二对中肠腺盲囊则发育为成体的中肠腺。中肠腺小管由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胚性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泡状细胞)所组成  相似文献   

17.
虎斑乌贼( Sepia pharaonis )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道海 《海洋与湖沼》2012,43(2):394-400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相似文献   

18.
为解析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克隆了黄条鰤MST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MSTN mRNA在黄条鰤不同组织、胚胎发育过程以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STN基因全长cDNA为1828 bp,开放阅读框为1131 bp,编码了376个氨基酸。RT-qPCR分析表明,在检测的脑、垂体、肝脏、肌肉、脾脏、肾脏、鳃、心脏、胃、肠、头肾组织中MSTN mRNA均有表达,其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MSTN mRNA在胚体下包2/3时期至孵化期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孵化期达到峰值(P<0.05)。MSTN mRNA在孵化后3天前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第20天降低至较低水平,25天后表达量再次显著升高,在第30天达到峰值(P<0.05)。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MSTN基因在黄条鰤的胚胎及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开展黄条鰤繁养殖、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大水体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毛蟹,为高等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适应性强,价值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好的增养殖对象,也是水产品中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中华绒螯蟹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为14%,脂肪为5.9%,碳水化合物为7%,每100g蟹肉中维生素含量高达5960个国际单位,热量5.6×105J。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发展较快,苗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故人工育苗的产量急需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共分六期(Z1,Z2,Z3,Z4,Z5及大眼幼体),1998年,河蟹大水体人工育苗在注重高科技的前提下,使Z1变态Z2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Z1到Z4的成活率达到66.7%,Z1到M(大眼幼体)的成活率达到31.4%,单位水体出苗量8.94×104只/m3,出池的大眼幼体单位数量为7.84×104只/500g。  相似文献   

20.
The dinoflagellate genus Ostreopsis produces palytoxin-like compounds (PLTXs) and the genus Gambierdiscus produces ciguatoxins (CTXs) and maitotoxin (MTX). Human illness has been recorded following the consumption of CTX-contaminated finfish. Their effects on the flora and fauna in the environment are largely unexplored. Toxin profiles of extracts of Ostreopsis and Gambierdiscus isolates from the Pacific region were characteris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Sea urchin (Evechinus chloriticus) fertilisation was unaffected by any algal extracts, but extracts containing maitotoxin-3 (MTX-3, but not MTX or CTXs), o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TXs, were toxic to urchin larval development. Gambierdiscus extracts containing CTXs elicited toxic responses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embryo toxicity assays; extracts containing only MTX-3 elicited a limited response. Ostreopsis extracts containing PLTXs caused no respons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potential impacts of toxic dinoflagellates on larval organisms and the potential of embryonic assays as toxicity screening t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