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保障水平,以我国海洋环境安全现状和国内外应急保障标准化研究进展为基础,结合海洋环境安全事件应急保障处置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实际业务流程,通过材料搜集和广泛调研,借鉴其他行业构建标准体系的经验和准则,研究制定了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内容,明确了基础通用、管理机制、数据产品、技术方法、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6类子标准体系要求。结果表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标准体系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的建设运行和应用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效支撑了我国海洋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国家海洋利益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环境保障的立体性、复杂性、未知性将不断增强,这对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实施环境适应性保障对有限的原位观测资源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海洋环境观测网建设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通过海上试验展现了实施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梳理了高分辨率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观测敏感区诊断技术、无人移动平台协同组网观测技术及无人移动平台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等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将有助于颠覆传统海洋环境保障模式,牵引我国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发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进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展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是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的必然要求,具有迫切的国家需求。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水平及业务应用能力,满足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以我国北海区为例,概述了我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据此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数据考古、研发新型观测技术与装备、推动新型观测技术的业务应用、发展智能化的海洋观测数据管理技术、海洋环境组网观测、海洋环境预报精细化、加强国际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业务化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我国十八大以来国家海洋战略要求,以海洋监测技术基础学科的属性,阐述了自主发展海洋监测装备的重要性;通过介绍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内涵、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类别、装备体系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未来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需求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装备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大数据是诸多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海洋强国奋斗目标的先决条件。文章从全球海洋环境观测计划及系统出发,探讨现阶段全球海洋环境大数据观测、国家数据库建设、数据质控方法以及数据应用现状,阐明了海洋环境大数据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客观地分析了目前海洋环境大数据发展在基础设施、数据处理及数据质控能力建设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以期为将来海洋环境大数据在多尺度、多学科、多行业的深入发展与深度融合提供可靠的资料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海洋环境安全数据的来源和资料类型等属性,开展海洋环境安全数据分类管理体系研究,参考海洋环境分类方法,结合海洋动力灾害、海洋生态灾害、海上突发事件等海洋环境安全事件特征,制定对应的海洋环境安全数据分类方法;按照数据来源、学科要素、业务领域、功能用途等特征,开展海洋环境安全数据的体系设计和分类细化,为海洋环境安全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文化不单是环境与文化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环境优化的结晶和动力.把海洋环境问题纳入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确立海洋环境文化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对解决目前海洋环境恶化的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建设海洋环境文化的意义、海洋环境文化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的阐述,对提倡国民海洋意识和教育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根据海洋环境保护分级责任制,围绕地方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海洋环保工作的需要,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在有一定基础的沿海县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尤其在沿海经济开发热点区、环境风险高发区、环境损害严重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关键区域,填补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布局空白,不断完善国家(海区)-省-地-县一体化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荣成市作为全国海洋大县,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荣成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硬件设施提高的同时,加强了软件管理的建设,取得显著绩效,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将基层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的成果汇报如下,以期共同探讨,创新出高水平一类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基层海洋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现状和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业务需求,探讨了发挥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合理定位基层海洋站监测职能,优化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资源配置,迅速提高全海区环境监测能力的问题。基层海洋站能力建设应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需求,着力解决制约基层海洋站环境监测能力薄弱的短板问题,基于海洋站目前的基础设施,以完成常规项目监测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为目标,科学规划实验室改造、技术设备购置及配套设备购置计划,提升海洋站履行海洋环境监测职能的能力和效率,夯实基层海洋环境监测站业务基础,完善北海区局属海洋生态环境三级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声呐装备的性能发挥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海洋环境对声呐装备的影响,积极推动环境适配型声呐装备的发展,对于综合利用水下探测和通信手段,提升我国水下信息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着重分析典型海洋环境和过程对声呐性能的影响,包括不规则海底边界、海水的介质特性以及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 通过算例对比说明环境效应对声呐的影响。进而,针对声呐装备的使用和发展,围绕环境适应与适配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818-01专题区域数据处理中心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上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级数据处理中心网络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并形成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网络系统设计模式,为我国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建议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我国"五位一体"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结点上探求深入开展生态红线工作的可能性,文章对比了实施多年的海洋功能区划与历史新阶段提出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在法律地位和管控制度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划分目标、空间管理及划分方法上具有差异性,海洋功能区划以"使用"为主,海洋生态红线以"保护"引领。在此基础上,建议未来海洋生态红线工作的开展可从海洋功能区划借鉴经验,建立完善的管控评估制度,确立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先地位,处理好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的关系。同时,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应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作为一项参考指标,限制低承载区的开发利用,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底栖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底栖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底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海洋底栖生物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的许多研究进展和成果,但学科目前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总体而言,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和分散,仍为相对弱势的一个学科,需成立专门的底栖生物学组织机构(分会),构建一个学科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整合业内的研究力量和资源,促进我国底栖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海洋底栖生物学分会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并就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域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海域的无偿使用导致海洋开发活动秩序混乱、海洋环境污染加剧、海洋生物资源枯竭、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阻碍和制约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根据经济学的“地租级差”理论和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我国沿海1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因素进行理论探讨,给出了我国管辖海域的等级.为今后我国制定海域有偿使用金的征收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Marine and coastal policy in the UK has faced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most notably the passing of the Marine and Coastal Access Act in 2009. These changes have brough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ll those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UK's m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This new era of marine policy inspired the UK's first Marine and Coastal Policy forum held in June 2011. In this introductory paper the global context of marine policy changes and the themes which emerged from the forum, forming the basis of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re outl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engagement, capacity and willingness of key stakeholders to work collaboratively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mplexities of managing the m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It is both evident and encouraging that progress is being made and the many challenges faced in this new era give rise to a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new ideas and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finding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6.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Europe faces a number of challenges. One is the coordination of relevant sectoral policies — such as agricultural and fisheries policies — with regard to marine protection objectives. The question in the following is on how marine protection issues can be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in sectoral polic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prevailing at present. In particular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es of the Marine Strategy Framework Directive (MSFD) as the key instrument for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Europe are analyzed in this context. In particular, the MSFD does not adequately address all sectors and policies which are relevant to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ne possible means of giving the MSFD greater influences on other policies of relevance to marine waters is to integrate the objectives established under the MSFD in the European maritime policy. The aim should be to requi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ectoral policies to take unrestricted account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MSF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ut also other instruments of marine policy such as maritime spatial planning and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re crucial to advance the protection of European seas.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评估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将海洋经济系统内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货币流、废物流等各类要素,通过能值转换率转换为统一标准的太阳能值,采用海域能值-货币比率、人均海域能值使用量、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绿色海洋生产总值(绿色GOP)等指标,测度了2011—2015年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旨在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的应用,为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2011—2015年,江苏省绿色GOP持续增长,占传统GOP的比重从74.8%升至77.8%,表明江苏省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忽视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11年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77,2012—2015年可持续发展指数在6.87~9.70之间波动,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从经济不发达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逐步过渡到海洋经济富有活力,发展效益好,可持续性强。  相似文献   

18.
发展海洋旅游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维 《海岸工程》1999,18(2):34-37
海洋旅游内容丰富,潜力巨大,我国海洋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开发规模还不宜过大。当前,我们应大力普及海洋知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加快培养海洋旅游的人才,发展开发海洋旅游技术,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开发海洋旅游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贺晓丽  秦松  李文军  唐志红 《海洋科学》2020,44(12):144-152
海洋生物功能肽是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体内担负着重要调节功能的肽类化合物。目前已经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两千多种功能肽,这些功能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降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且来源广泛、毒性小、特异性强。海洋生物功能肽现已成为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有许多公司和机构致力于海洋生物功能肽类新型药物的研究,大批海洋生物功能肽已经进入医药市场或临床研究阶段。功能肽的结构是其活性的基础,研究它们的构效关系有利于对海洋生物功能肽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对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生物功能肽构效关系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为海洋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海洋公园是各国目前进行海洋生态保护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以海岛生态系统为核心保护对象的保护区是海洋保护区的重要类型。长山群岛作为北方最大的群岛,在此建立海洋公园,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深远。文章在总结分析长山群岛建园优势的基础上,对现有海洋公园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海岛管理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海岛保护区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