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半封闭港区水域泥沙回淤研究结果,以及电厂港池取水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提出电厂港池取水回淤计算模式。应用此模式对某港拟建电厂各取水工况进行港池航道回淤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照港煤码头浚深工程回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动力学三维数学模型对日照港煤码头水域的水动力因素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码头浚深工程实施后港池和航道回淤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日照港煤码头水域潮流场,对于港池与航道的回淤分析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的回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珠江口伶仃洋的动力地貌条件,对该航道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得出回淤主要发生在航道开挖段北部,洪季淤积占全年2/3以及航道增深后回淤并未成比例增加等研究结果,指出了该航道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广利港口拦门沙航道开挖后淤积强度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利港口拦门沙的发育使得对航道疏浚的要求日益迫切,而疏浚后海底地形的改变会导致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产生泥沙回淤。本文利用已得的数据资料以及数值模拟后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回淤强度的预算,并据此对航道疏浚后每年的清淤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镇海湾航道是广东台山市重要的水上进出口通道,现阶段已不能满足通航需求。开发镇海湾航道对减轻珠三角航道压力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合理的航道选线是航道成功开发与维护的关键。本文采用DELFT 3D二维波流耦合模型对镇海湾3条备选航道进行比选,并对工程前、后镇海湾水动力以及海底冲淤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寨门口段的泥沙为向海输运,而在那扶河内泥沙以向陆输运为主;镇海湾内漭州岛北侧,泥沙以向陆输运为主,而在漭州岛西侧,泥沙输运以向海为主。航道开挖后,那扶河内的泥沙回淤量较小,海底以冲刷为主。而在镇海湾内,各个方案的航道在开挖后均出现明显的淤积。位于漭洲岛西侧的西线方案为可能最佳方案,拟选航线与水流顺直,回淤量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航道回淤特征,采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莱州湾东部航道回淤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期对航道泥沙输运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正常天气下,水流跨越航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下降导致的悬沙落淤是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但淤积量有限。大风浪是造成航道淤积的主要动力因素,其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海底侵蚀来沙,河流来沙和沿岸输沙对航道淤积的贡献不大。从水深地形、泥沙来源、底质类型、水文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航道发生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射阳港拦门沙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建设后航道回淤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二期不同整治方案建设后的水流、含沙量及淤积分布特征,论证了不同方案的整治效果。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由于导堤为潜堤,受越堤水流、口门回流等影响,一期工程建设后航道沿程普遍淤积。在一期导堤的基础上将导堤加高后有利于减小口门段航道淤积;将导堤延长后,淤积最严重的部位年淤强度有所减小,但在新的口门附近航道淤积仍然较严重;将口门宽度缩窄后,口门附近的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幅度有限;在航道内增加丁坝后,口门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对改善中段航道淤积有限。  相似文献   

9.
王广禄 《海岸工程》2018,37(3):50-56
航道工程建设后,泥沙和地形通过一定时间到达平衡,故航道区域发生回淤现象。考虑航道施工期回淤特征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利用单波束测深技术测量的便捷快速,且单点垂向精度高的优点,设计了航道施工期回淤监测快速简便实施方案。方案中使用了固定断面法进行了监测网的布置;采用距离倒数加权平均法提高狭长航道验潮精度和速度;使用断面单元分算汇总的办法计算疏浚施工期航道回淤量。通过对实例项目的操作,基本满足快速准确回淤监测要求,为长期回淤研究提供宝贵的施工期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插值方法在时间尺度上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2011至2013年的回淤量进行研究。分析垂直尺度因子对年回淤量的影响,给出年回淤量的计算公式,预测和评估长江口航道的年回淤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形插值可以较好的反映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月回淤量的变化,通过调整垂直尺度因子,可以得到包含动力和泥沙特性在内的综合因素对深水航道年回淤量的影响。基于分形插值方法构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年回淤量计算公式,可以依据垂直尺度因子di对长江口航道年回淤量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和评估。确定了垂直尺度因子的变化范围为-0.12至0.20,进而得到近些年的年回淤量的变化范围为8 023.7×104m3至10 303.2×104m3,其最小回淤量为6 580×104m3。  相似文献   

11.
河口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下淤积的力学机理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河口闸下淤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类型的建闸河口防淤减淤措施。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的设计要求,在拟建工程海域实测了2个站的大、中、小潮潮位和9条测线的流速、流向及含沙量。利用二维潮汐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潮位、流速和流向验证计算,综合研究了调查海区的泥沙运动和海底冲淤演变规律,并预测了冲淤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对30万吨原油码头泊位、港池与航道的淤积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动力条件下,该港区内的平均年回淤速率不大,此港区适合建码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湛江湾口外海图地形资料,采用GIS与动力地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的冲淤变化特征,对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的演变机制进行了探讨。湛江口外落潮三角洲体系包括口外东北浅滩、西南边滩及口门通道深槽。近50年来,东北浅滩东缘及滩顶出现了侵蚀后退,浅滩西缘和南缘呈淤积趋势,东北浅滩整体有西移南扩趋势;西南边滩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后退;口门通道深槽有所淤积。湛江湾口外落潮三角洲侵蚀与沿岸泥沙供给不足及人类活动影响有关,口门通道深槽淤积除与落潮三角洲侵蚀泥沙向西搬运有关外,还可能与湛江湾内围垦导致口门通道潮汐动力减弱有关。航道北侧东北浅滩变化对航道回淤的可能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东营港内航道淤积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在对该港内航道淤积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 ,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46)Sc放射性示踪沙技术,根据1989年4月的现场测试结果探讨了淇澳岛东南抛泥区泥沙的运移扩散规律及其对珠海经济特区九洲港航道的淤积影响。实验证明,该抛泥区所抛疏浚泥沙的运移扩散主方向恰是九洲港航道所在的方向。对伶仃水道的疏浚而言,该抛泥地的选择是合理的,但对九洲港航道来说,则存在一定的淤积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淤和减淤措施,以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南汇咀岸滩围垦工程潮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汇咀岸滩地处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是长江河口淤涨速度最快的岸滩,是上海市规划围垦的重点区域。目前上海在南汇咀岸滩上已实施了围垦工程,围垦工程改变了长江口南汇岸线,也改变了南汇咀的水动力条件。为了解围垦工程实施后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本文利用Delft3D-flow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垂向平均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对南汇咀海域围垦工程前后的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就围垦工程对周边海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比南汇咀围垦前后的海图,采用GIS方法分析地形变化,利用地形变化来进一步验证海域的水动力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后,杭州湾北岸流速增强,地形冲刷加剧;南汇东滩流速减弱,地形淤涨。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统计分析了海南岛海岸带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震、活动断裂、海岸侵蚀、土地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河口港湾淤积、崩塌、滑坡等。控制研究区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和风力等5种,其中水土流失的控制因素既有水动力因素也有风力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海南岛海岸带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特征及形成灾害的主要因素,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澳门附近水域地处珠江三角洲前缘淤积带上,现代沉积作用旺盛,广泛分布着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从沉积物四个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它们显示了陆域河流供沙的重大影响。文章还对本水域的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现代沉积与当地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A 2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ediment Transport by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are considered and a 2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ediment transport by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rthogon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Non-equilibrium transport equations of suspended load and bed load are used in the model. The concept of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formula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idal currents for the Oujiang River estuary is obtained. The Dou Guoren formula is employed for 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waves.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in the form of mud and the intensity of back silting are calculated by use of Luo Zaosen' s formula. The calculated tidal stag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and the calculated velocities and flow directions of 46 vertical lines for 8 cross sections are also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n such a basis, simulations of back silting after excavation of the waterway with a sand bar under complicated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navigation channel induced by suspended load, bed load and mud by waves and tidal curr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模型沙干重度在动床模型试验中是影响起动流速比尺和冲淤时间比尺的重要参数,其随淤积历时、粒径变化、埋置深浅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结合已有的成果,对模型沙干重度受以上几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在动床模型试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